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3197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

《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文档格式.docx

D.《欢乐颂》这部电视剧吸引了各地观众,声势咄咄逼人,创下了收视率新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中方和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使我国在苏丹被劫持的29名人员安全获救。

B.科代表向语文老师报告说,班上的作业本基本全部收齐了。

C.一进校运会现场,就看见人头攒动、彩旗飘展、喊声震天!

D.复述文章要尽量保留原作的观点、内容,且不改变原作材料的顺序。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是我国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C.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

“尊君、舍弟、敝人、寒舍、愚见”都属于谦辞。

D.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

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

6.默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

(4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7.首联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已暗含作者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2分)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

(2)待君久不至,已去_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1.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白雪纷纷何所似?

14.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

为什么?

二、现代文(40分)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小题。

(10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5.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

①②③④

16.文中画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它的本体、喻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

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17.赏析下列句子。

(3分)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

18.选段围绕一个“”字展开描写,流露出作者的之情。

(三)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上天种的花

古草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

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

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

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

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

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

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好吃的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

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欢喜。

⑤终于成熟了。

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

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

“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

”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

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一时我们就骄傲地昂起了头。

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通俗易懂,我们欣然接受了。

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

11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得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

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不争不抢,你推我让。

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

12其实我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但总认为有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时刻在天上严肃地注视着,自己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那双法力无边的视力之内,所以我们坦诚做人,不偷不拿,不骗不坑,我们爱自己的手足和亲人,进而去爱他人,爱这个人间。

13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

我们都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选自《智慧》,有改动)

19.阅读选文第①—⑩段,完成下面表格。

事件发

展过程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采摘蘑菇

品尝

蘑菇

人物内

心变化

C__________

紧张欢喜

D__________

满足

骄傲

20.选文第②段描写“狗尿苔”的样子,有什么作用?

21.选文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22.选文第B11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3.选文第⑨段和第B13段中“上天种的花”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母亲的枕巾

①母亲是继母。

②一个陌生优雅的女人来到我们农村的家中,已经懂事的我既新奇,又高兴,还有些自豪,因为继母无疑是整个村子里最有文化的人,连她戴的近视眼镜都可以让别人兴致勃勃地谈论和猜测。

继母到家带来最多的是枕巾,整整一大包。

有一次,她把枕巾在老家的炕上摊开,那简直就是一座花园。

母亲第一次教我认识了牡丹、玉兰、蔷薇、紫藤……小小的心房里暗自欢喜,甚至迷恋,但我却始终没有喊她妈妈。

③那年冬天,淘气的我和哥哥到池塘边看大人捕鱼,不小心掉进了冰窟。

恰巧奶奶不在家。

当叔伯们像拎两只落汤鸡一样把我们扔在炕上时,继母脸吓得煞白。

她用热水为我们擦洗身子,擦得那样认真细致,甚至耳朵眼、指甲缝都被洗得干干净净。

或许是因为我们俩大难不死,她一直以来平静安详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兴奋,喃喃道:

“没事,没事,我的两个儿子没事……”她用芳香的枕巾为我们揩干了身子,然后给我们围上了浅紫色的缎被。

在暖烘烘的炕上,看着她的手来回地动,看着她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关切,我乖乖地感受着她的柔情。

然后,我小心地,轻轻叫了声:

“妈——”她没有答应,但脸红着笑了……

④1976年夏天,唐山发生了大地震。

惨烈的灾难突然降临,废墟上的人们大多赤着身子,我惊讶地看见,母亲顺手扯出两条枕巾,用头上的卡子在腰间缀成一条别致的短裙。

奔忙救人的母亲是一个多么优雅的形象。

我拎着从瓦砾中扒出来的药箱,跟在她身后屁颠屁颠地东奔西跑;

哥哥加入了壮汉们救人的行列。

⑤母亲累得不行了,额上的汗珠混着雨水大颗大颗地滚落(后来才知道她那时正怀着小妹)。

倒在地上的母亲用微弱的声音叫我:

“亮亮,妈难受,让妈靠一会儿……”母亲就这样唯一一次靠在我幼小的肩头。

母亲头发散乱,憔悴的脸被雨水打得越发苍白。

我害怕:

“妈,我不让你死,我不让你死!

”她睁开眼睛,吃力地冲我笑笑:

“妈不死,妈不死,我儿子中用了……”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她的眼神,那是疲惫中流露出的满足的眼神!

⑥母亲渐渐老了。

转眼我到了结婚的年龄,她欣喜着,翻箱倒柜,自言自语,反复比较,选出两对最好看的枕巾——那上面有两朵盛放的富贵牡丹。

我含着眼泪接过她的那份爱……我的女儿出生那天,她可乐坏了,非要用两个新枕巾给孙女当尿布,我第一次跟她急了……

⑦再后来,每次出差,我都愿意到商场买回两条图案新颖、花色鲜艳的枕巾带回老家,但她都舍不得用。

旧枕巾破得不能再用时,她就找出我们穿旧了的白背心,剪去肩带,套在枕头上,白白净净的倒还挺合适。

我知道,母亲枕着我们的背心就好像孩子们还在她的身边,她就可以和我们心贴着心。

⑧如今,我们像小鸟一样飞远了。

年节回老家时总爱枕着母亲的枕头在炕上躺一会儿,享受家的舒适,也享受着母亲深情的注视。

有时,月的清辉透过窗棂泻进来,我不经意瞥见落寞的她还在月光下痴痴地望着我们,此时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抑不住涌出的泪。

⑨母亲啊!

继母就是我的母亲。

(选自《甘肃日报》)

24、文章记叙了继母哪些事?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5分)

25、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26、选文为什么在开头写“母亲是继母”,而在结尾写“继母就是我的母亲”?

27、继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习作展示(50分)

26.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

《亲情树下我成长》

(2)请以《__________,滋润了我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横线上可填事、物、景、一句话……

要求:

①题目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2018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答题卷

分数:

1、积累与应用(14分)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6、,。

,。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7、、(2分)

8、;

(2分)

9、、(2分)

10、(2分)

11、(2分)

12、、(2分)

13、(2分)

14、(2分)

三、现代文(40分)

15、①②③④(2分)

16、()(3分)

17、(3分)

18、、(2分)

19、①②③④(4分)

20.;

  (2分)

21.;

 (2分)

22、;

  (4分)

23、;

  (2分)

24、;

(5分)

25、;

  (4分)

26、;

(3分)

27、;

4、作文(50分)

800字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