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拓展的课程二度开发与设计的研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2806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学科拓展的课程二度开发与设计的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于学科拓展的课程二度开发与设计的研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于学科拓展的课程二度开发与设计的研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于学科拓展的课程二度开发与设计的研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于学科拓展的课程二度开发与设计的研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学科拓展的课程二度开发与设计的研究Word格式.docx

《基于学科拓展的课程二度开发与设计的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学科拓展的课程二度开发与设计的研究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学科拓展的课程二度开发与设计的研究Word格式.docx

探寻学科规律,重视课程的二度开发与设计,能增强学校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学校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2.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学校是学生和教师发展生命意义的地方,是学生和教师展示才华的地方,是学生

课题组其他成员:

诸葛建军黄晓华诸葛建军

和教师追求幸福的地方。

教师的幸福感来自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随着我校近几年办学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主体,教师年龄结构日趋年轻化,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和快速成长已成为我校广大青年教师的共识和追求。

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是教师不断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审视教材以至于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也是发挥教师特长的过程。

教师只有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能动性乃至个性化的解读,才能够主动地驾驭教材,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通过对“基于学科拓展的课程二度开发与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对于形成一支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总体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3.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我校经过近百年的积淀和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以“创建现代新型民主学校”为办学目标,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确立了“正德尚学”校训,明确了“讲人本育学校文化,重细节促规范管理;

抓作风强队伍建设,提质量扬学校风采”的发展战略。

08年学校开展了《优质理想学校创建》的课题研究,从学校课程设置、学科特色创建、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形成等诸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课程二度开发”是学科特色创建工程的重要举措。

我们先在部分学科尝试进行课程二度开发。

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本课题。

我们认为:

本课题的研究,是对《优质理想学校创建》的深入研究,研究的深入能使学校拥有自我开发与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使学校在“社会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结合点上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基于此,我校提出了《基于学科拓展的课程二度开发与设计的研究》的课题。

通过研究将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整合课程资源,构建自主互助的学习课堂,构筑有活力的校本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炼学校办学特色,同时也将进一步丰富“课程二度开发”的实践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视角(略)

三、研究目标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个性。

要让统一的教材适用于所有的教师和学生,显然不适合实际情况。

通过我们的研究,希望能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我们学校的老师教,更加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学,特别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

具体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对学科教材进行增、删、减、改、创等,开发出贴近学生实际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有活力的校本课程体系。

2.在探寻学科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学科教学特色,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3.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改革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发挥专业特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5.逐步总结提炼出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四、研究实施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下有8个子课题,课题群在研究活动中坚持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集中研究与子课题独立研究相结合等原则,齐头并进,且行且思,通过调查研究、课例研讨、案例反思等方式,先后在体育、语文、音乐、美术、数学等学科开展了课程二度开发与设计活动,初步形成了围棋、古诗文诵读、网络作文、口风琴、线描画、智慧数学等学科特色。

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摸索期

以课例研讨为主的发展期

以教材修改为主的完善期

其中研究的实施阶段主要经历了这样的三个过程:

(一)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摸索期----确定开发主题

“基于学科拓展的课程二度开发”其要义是遵循学科规律,通过对教材的增、删、改、编等活动,开发出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科特色形成的课程。

因此,课程开发的项目必须符合学科规律、学生发展、教师特长这三方面。

为了确定开发主题,我们经历了漫长的摸索期,制定了至下而上的原则:

即从教材中来、从教师中来、从学生中来。

1.组织“创建学科特色”观点报告会,挖掘课程资源。

为了能有效挖掘学校的优质课程资源,学校开展“创建学科特色”系列研修活动。

每月一期的观点报告会便是其中活动之一。

2008年3月:

体育学科组开展“学科特色创建”观点报告会;

2008年4月:

语文学科组开展“学科特色创建”观点报告会;

2008年5月:

英语组语文学科组开展“学科特色创建”观点报告会;

2008年6月:

美术学科组开展“学科特色创建”观点报告会。

由学科教研组组长主持,全体组员交流,全校教师参与的观点交流活动,通过交流,通过整理讨论,初步形成了各学科特色创建思路。

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学科教师特长调查活动,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组建学科兴趣活动。

如体育老师晏红利擅长于围棋、音乐老师刘笃春精于手风琴、英语老师陈丹口语很棒、诸葛老师专注于网络作文等等。

通过观点报告会等系列主题活动,有效挖掘了校内优质的课程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

2.组织广泛的学生兴趣活动,确定开发主题。

每个学科组围绕教师的特长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学科兴趣活动,如数学兴趣组、书法组、素描组、围棋组、网络作文组、拉丁舞、贻拳道等。

活动分别安排每周周三和周五的后两节课进行。

广泛的学生活动让我们比较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

学科兴趣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一,兴趣持久度也不同。

2008年,围棋组参加龙游县围棋比赛,囊获了前五名,并获团体第一;

同年学校美术组参加省、市绘画比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等等。

通过兴趣小组活动成效的分析,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访问,通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的论证,我们在广泛的兴趣活动中有选择的确立了课程开发主题。

2009年4月20日,学校召开校务会,形成如下观点:

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已历时四年,从初始阶段鼓励部分学科教师先行实践,到目前所有学科均进行课程二度开发,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上已初具规模和效应,为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的品质,凸显学校的学科特色,我们提出“着力构建有活力的校本课程体系”的目标,确立《基于学科拓展的课程二度开发与设计的研究》的课题,充分遵循学科教学规律,集约本校优势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并形成完善的校本课程体例,提炼出学校办学特色。

3.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组建研究队伍。

“构建有活力的校本课程体系”是学校一直努力的方向,2005年学校开展《小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课题的研究一定程度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为校本课程开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007年、2008年学校老师分别在围棋教学、网络作文教学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2009年学校提出本课题后,加强了教师相关培训活动:

2009年6月,由晏红利主讲的全校教师围棋培训;

2009年7月,由袁俊、刘宏伟主讲的全校教师线描画培训;

2009年9月,启动1+X的结对活动,由专长教师与同组老师结成对子,开展同伴互助活动,尽快提升业务水平。

2009年9月-12月,先后派晏红利、陈丹、袁俊、兰少炜、傅益忠等有特长老师参加省级业务培训。

2009年12月,组织老师参观杭州安吉路小学、长兴第五小学等学校,学习他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经验。

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全校数学教师集中进行系统性教材研读活动。

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以特长教师为骨干的研究队伍。

(二)以课例研究为主的发展期----积累成熟案例

课例研究是围绕一节课而展开,主要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聚焦于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重点解决课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并不急于编写教材,而是以课例研究为主,重视成熟案例的积累。

1.每月两次的集体备课活动。

2008年,学校制定了《集体备课活动方案》,我们利用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三下午组织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前有小组长落实好课例主题,组员围绕主题进行文本解读、收集资料、案例设计。

在集体备课时各成员围绕该主题进行研讨、交流、沟通,实现思想碰撞、资源共享,修改教学案例,积累优质教学资源。

2.每月一次的课例研讨活动。

学校利用每月第二周周三进行校本课例研究,在课题研究期间,学科组织校本课例研究42次。

课例研究得到了县教研室的支持,组织县级课例研究12次,如:

2009年4月,龙游县口风琴教学基地授牌仪式;

2009年6月,龙游县口风琴教学研讨活动,林苑执教《两只老虎》;

2009年10月,龙游县英语组口语教学研讨会,陈丹执教;

2009年10月1日,“庆祖国60华诞”学生线描作品展,展出150多幅线描作品。

2010年3月,龙游县作文教学研究,由王建忠、诸葛建军执教;

2010年4月,龙游县美术线描画教学研究活动,叶霞光上课,刘宏伟讲座;

2010年5月,龙游县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吴雪荣执教。

通过以课例研究为主“学、研、讲、评、改”等系列研修活动,课题组共积累了80余个成熟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厚的资料。

(三)以教材编写为主的完善期------形成校本教材

以成熟案例为范本,组织课题组成员着手研究课程的指导纲要与编写体例等,通过对所积累的案例进行排序、补充、修改等活动,着手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

在课题小组长的带领下,从纲要讨论到初稿形成,各小组开会共45次,其中音乐组、数学组、美术组还在寒暑假组织研究:

2009年3月,诸葛建军主持的《网络作文》在校四至六年级全面铺开;

2009年12月,晏红利负责的《我与江流儿学围棋》初稿形成;

2010年2月,吕立负责的《西小伴我成长》评价手册编印3000册,正式投入使用;

2010年3月,诸葛建军负责的《古诗文考级教材》第二稿修改完成,两次共印刷7000册;

2010年5月,徐建军负责的《智慧数学》初稿完成;

2010年9月,袁俊负责的《小学线描画教材》定稿,初定在2011年印刷3000册投入使用;

2010年7月,由姚惠珍负责的《品社》课程二度开发的活动课程在校务会上通过;

2010年8月,黄晓华负责的《琴声飞扬----小学口风琴教学》定稿,目前正在协商印刷之事。

为了使校本课程制定更为合理和科学,我们邀请专家进行指导,获取诊断校本课程设置的信息,为学校构建校本课程提供依据与建议,探索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行动。

五、研究的初步成果

从学校课程开发到基于学科拓展的课程二度开发;

从探寻学科规律到创建学科特色;

从部分学科课程二度开发到全学科课程二度开发,课题组在历时五年的课程二度开发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构建了基于学科拓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1.基于音乐学科的口风琴教材《琴声飞扬》。

《琴声飞扬》立足我校音乐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力求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整套教材共分为六个部分,十个环节,各环节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可供学生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的进行练习。

本教材在乐曲的选择上,以课本中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民族风格的歌(乐)曲为主。

在常用技巧的安排上,将指法技巧与舌法技巧分开练习以分散难点。

在调式、调性的安排上,只涉及二升、二降以内的调,各调指法均配有键盘位置与指法对照图,力求直观明了。

口风琴使用简单,携带方便,把口风琴引入课堂,不仅充实和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识谱、听辨与动作的协调能力,是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

2.基于美术学科的《小学生线描画教程》。

线描画是我校美术学科的课程二度开发项目,我们从2008年起,历经以临摹为主的萌芽期、以创作为主的发展期,到以重视审美为主的成熟期,至2010年形成了《小学生线描画教程》。

本教材以提高学生造型表现技能,提高学生审美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构建了“三维一体”的框架体系,主要有线描的元素、线的组织、线描中黑白灰的安排、线描的题材等十项教学内容。

在设计活动时注重学生对生活中美的体验,以体验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创作的欲望。

线描画课程的实践,为学生个性的发展、美学欣赏能力的培养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是学校美术课程的有效补充与拓展。

3.基于语文学科的《古诗词考级教材》和《网络作文教学》

古诗文诵读是语文学科重要学习内容。

我们致力于研究语文课程的古诗文同步诵读,以“考级”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编写了《西门小学古诗文阅读考级教材》,这本教材共收录了200余首经典古诗词、古文。

上至春秋,下至清末,涉及到80余位诗人、词人;

在编写体例上,分成六个级别,每首作品后安排了注释和大意,为的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够真正的学好。

另外,为了方便考级学生更好的掌握考级内容中的名言佳句,编写组在每级文本之后把名言进行了整理,以名句集锦的方式要求每位考级学生必须掌握。

在课程实施时,在各教室外墙贴了适合该年段的经典古诗文,便于学生诵读,利于营造氛围。

作文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存在很多的心理的障碍。

针对这样的现状,网络作文研究从学生心理出发,从网络与课程整合和建构主义角度出发,论证了开展网络作文教学的可行性,分析了开展研究的条件及国内网络教学的现状。

从教育的内容组织安排、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对象、评价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的实践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对网络作文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我跟诸葛老师写作文》一书。

4.基于数学学科的《智慧数学》

针对新课程北师大数学教材知识面广,但序列性不强的特点,我们研究开发了与数学教材同步学案《智慧数学》,便于教师、学生选择使用。

本教材共三册,供四至六年级学生使用,每册20个数学问题,以解决数学事件的形式展开,分“学研导航”、“数学事件”、“学前思考”、“学研新方法”、“试一试”等五个部分。

本教材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和解决问题经验的积累。

5.基于体育学科的《我跟江流儿学围棋》

围棋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之一。

“两子”文化是我们衢州的骄傲,把围棋作产为体育学科课程二度开发项目,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学围》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小学围棋学习划分为三级水平,学习内容分围棋文化教学和围棋技能教学两部分,在围棋技能教学中开发设计出多样对弈,如“训练对弈”、“网络对弈”、“比赛对弈”等方式,在围棋文化教学中设计了“围棋典故”、“围棋诗词”、“古谱鉴赏”、“棋战赏析”等形式,各年级的教学内容相互联系,螺旋上升。

教学活动实施时每周用1节体育课进行围棋教学,聘请围棋界名人作教练,同时开发每年一届的围棋节活动,几年来,学校在科力集团的赞助下已举行了五届学校围棋节,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活动方案。

(二)构建了基于课堂的课程活动模式

基于学科拓展的校本课程建设最大优势是“基于学科教学”,课程的实施是对学科教学的有效拓展。

因此,校本课程的实施应是“基于课堂”的,在研究中我们逐渐形成了1/3课堂内,2/3课堂外的实施模式:

我们以音乐校本课程实施为例展示校本课程实施模式:

1.课堂教学的1/3组织校本课程常规学习。

“立足于课堂”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在研究中形成了“1/3在课堂,2/3在课外”的实施模式。

如口风琴教学的实施强调用每节课1/3的时间开展口风琴学习活动。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求人人自带口风琴,口风琴作为小乐器之一,它既保持了键盘乐器的特性,又吸取了吹奏乐器的特点,是一种能吹奏的键盘乐器,适合进入课堂。

如林苑老师执教的《两只老虎》案例中,就很好的进行了拓展课程的实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两只老虎》诙谐有趣的情绪。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诙谐幽默的演唱歌曲,并且能用口风琴演奏。

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受“轮”的魅力,认识口风琴的低音5。

这节课曾获市优质课一等奖,在这节课中教师将口风琴教学与歌曲教学融合一起,以琴学歌,以歌识琴,口风琴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识谱、听辨与动作的协调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学会一种小乐器,是对音乐教学的有效补充。

课堂教学的1/3不仅指每课时的1/3,还指周课时的1/3,如体育学科每周一般有3节课,其中1节为围棋课。

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的1/3组织教学确保了校本课程实施的持续性,能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初会校本课程基本要求。

2.兴趣小组活动中组织校本课程专项学习。

我们在课程二度开发的各学科中组建了学生兴趣活动小组,由特长老师担任辅导老师,进行了校本课程专项学习活动。

口风琴兴趣小组是让学生进行口风琴专项学习,由劳丽芬、林苑两位老师担任辅导老师,活动做到定学生、定时间、定地点,兴趣小组分成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每组40人,活动时间是每周周三下午、主要进行口风琴技法的训练。

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反思。

目前学校正常开展的兴趣小组还有围棋、田径、线描画、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12种。

兴趣小组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特长,以点带面,促进学科特色的形成,同时也为完善校本课程提供了思路。

3.课程节日中组织校本课程成果展示活动。

课程节日化是我校实施校本课程的重要途径。

课程建设是在活动中逐步完善起来的,我们开展课程节日活动,不仅是为了展示课程建设成果,渲染学科教学特色,更重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课程评价信息,以便于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

我们每两年举行一次的音乐节活动,音乐节活动为期一周,音乐节上广邀市、县专家、教师、家长等,活动内容有口风琴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全校学生口风琴大赛、《让梦飞翔》联欢会等。

在2009年5月的音乐节上全校学生齐奏《粉刷匠》《闪烁的小星》;

三至六年级合奏:

《我和你》《龙游宝地》等得到了一致好评。

成果展示激励了教师与学生的热情,同时也收到了参与者的良好建议,这些都有力促进校本课程的建设。

目前学校开设的课程节日还有:

每年一届的围棋节、每年一届的科技节、每年一届的读书节、每两年一届的英语节等,课程节日化有力促进学科优质特色的形成。

(三)构建了基于学生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科学开展课程评价是学校有效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

我校在以往学生素质报告单和成长记录册等评价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整合、分科设置、多元实施、全面记录的办法,以《西小伴我成长》——西门小学学生学业评价册为母本,逐步构建起科学多元的学校课程评价体系。

1.立足于课程的评价体系构建。

新课程评价理论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活动、课程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无须通过教育的结果来证明其价值,有些价值也是无法体现在教育结果中的。

所以,从注重课程的外在价值到注重课程本身的内在价值成了我们构建校本评价体系的思想基础。

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我们的评价仅把学生的终端学业测试当作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更多的是关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课程的引导,重视的是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中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学习力发展等方面的要素,通过过程记录与等级判定的方式呈现其结果。

2.全面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的多元化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所倡导的,符合现代人本发展需要的评价方式。

我校的课程评价从评价涵盖的面上,包括对学生品行的等级评价、学生身心发展的量化记录、各学科学习综合评价及班主任寄语等,全面记录描述学生的学习面貌;

在评价要素设置上,不仅列入国家课程规定的项目,也列入了口风琴、线描画、围棋等校本课程学习项目;

在评价标准的拟定中,我们全面科学考虑不同学科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采取分学科分项设置等级评价标准,以能满足不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从参与评价的活动者上,有学科教师、班主任及自我评价与家长寄语;

在评价的方式上,我们把量化记录与等级评定相结合,把定性评价与寄语式的激励性评价相结合,贯穿到学生整学年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

六、研究的成效分析

通过课题群研究,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初具规模和效应,并逐步形成以围棋、口风琴、线描画、网络作文、古诗文诵读、智慧数学等基于学科拓展的校本课程体系,逐步构建了自主互助的课堂,探索字有效的评价机制,展示了学校的学科特色,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1.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每位学生都渴望成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为学生选择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差异化学习关注了学生的不同需求,正视了学生的差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让他们感觉到“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如我校四年级黄中煜同学学习成绩不佳,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学习失去信心,在美术学科中,美术老师发现他线条造型能力特别强,于是引导她学习线描画,在线描画中,她充分展示了自己线描才能,在县线描比赛中获得小学组一等奖,成功的体验,使她对学习充满信心。

“黄中煜现象”是课题实施中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

在全体学生学习状况抽样调查中,学生对学习满意度由63%提高至91%。

“让每一位学生都曾拥有前三名的经历”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差异化学习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2010年傅俊豪等同学获得了浙江省学生绘画比赛奖项;

2010年县线描画比赛中,我校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

从2007年到2010年,在县小学围棋比赛中,我校学生蝉联冠军;

2009年至2010年我校学生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80余篇,其中梅馨同学的《东游记》一文10000多字,陆小薇的《一粒米的故事》7000多字。

这些儿童小说、童话的发表,有力地说明网络作文在合作学习、学习兴趣、创作欲望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9年、2010年获龙游县教学优质奖等等。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课题是学校的龙头课题,在这个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