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1470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霜冻:

是一种低温灾难,是植物在0℃以下低温时体内冻结而产生的伤寒。

干燥度:

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称干燥指数,又称干燥度。

活动面:

凡能借辐射作用吸热和放热,从而调剂邻近气层〔或其他物质层〕温度和湿度状况的表面称活动面或作用面。

绪论.第一.二章

1.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答:

从地面到大气层顶,,温度.湿度.气压不是平均分布的,各高度上差异专门大,依照这一差异,把整个大气层分为五层。

2.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

其中最低的一层有什么特点?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对流层特点:

a.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

b.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和乱流运动;

c.集中了大约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d.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平均。

3.五大气象要素,及其周期性变化,对农业生产的阻碍

气象要素:

光:

辐射、日照热:

温度水:

空气湿度、降水、蒸发气:

气压

风:

风向、风速

4.辐射的特点:

1、辐射要有温度;

2、辐射是一种物质运动,具有能量、质量;

3、辐射能够产生热效应;

4、辐射具有二象性。

即波动性和粒了性。

5.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的运算:

Sinh=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

其中,φ为纬度。

δ为赤纬角,ω为时角。

赤纬角(δ):

太阳直射到地球表面的一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面组成的夹角,即地球上太阳直射点所处地理纬度叫赤纬。

在南北回来线之间变化,在北半球取正值,南半球取负值,即–23.5°

≤δ≤23.5°

时角与时刻的关系:

ω=〔t-12〕×

15°

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

ω=0,h=90-φ+δ

专门日期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运算:

夏至日太阳高度角:

h=90-φ+23.5°

冬至日太阳高度角:

h=90-φ-23.5°

春、秋分太阳高度角:

h=90-φ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日变化:

日出、日落,h=0;

正午,h=90°

年变化:

在北半球:

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冬季小。

 

运算武汉(30°

N)二分、二至日出、日落时刻和可照时刻。

可照时刻:

从日出到日没的时刻间隔,称为可照时数〔昼长〕

日出日没时角的运算:

全天可照时刻〔t〕为:

φ为纬度。

春秋分日出正东、日没正西(春分、秋分日的赤纬为0°

)夏至:

δ=23.5°

冬至:

δ=-23.5°

6.试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

由北回来线向南北递减。

冬至日:

由南回来线向南北递减。

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的变化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来线及以北地区,H达到最大值;

南半球H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来线及以南地区,H达到最大值;

北半球H达到最小值。

南北回来线之间的地区:

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有两次达到最大值〕

8.为何长日照植物大多原产于高纬度地区,而短日植物一样原产于低纬度地区?

因为光照时刻在纬度上的变化是:

随着纬度的增加逐步递增的,因此对光照时刻要求不同植物的分布不同

9.对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种更易成功?

什么缘故?

长日性植物:

较易成功,因光温对发育的阻碍有〝互相补偿〞的作用。

10.为何晴天天空常呈尉蓝色?

而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又呈红色?

由蕾莱分子散射定律知:

入射光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

晴天时候,大气干洁,被散射的光以波长较短的蓝光为主,因此天空出现蓝色。

而清晨和傍晚时候,波长较长的橙光那么被散射减弱的较少而蓝紫光散射缺失的较多,加之大气对红橙光透亮度大,大气对红橙光透过较多而蓝紫光那么透过的较少。

因此太阳光盘又出现红色。

11.晴天直截了当辐射和散射辐射中光谱能量分布各随太阳高度角如何变化?

(提示:

依照分子散射规律说明)。

蕾莱分子散射定律知:

入射光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

直截了当辐射:

随着h降低,波长较长部分逐步增加,波长较短的部分逐步减少。

散射辐射:

随着h增大,波长较短部分逐步增大,波长较长部分逐步减少,波长在400-600nm的可见光成分几乎不随着h的变化而变化。

12.不同光谱成分的太阳辐射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何阻碍?

1、紫外线被植物吸取后起化学效应,在生产中起植株定型的作用。

2、可见光被植物吸取后起光效应,在生产中起光合作用。

3、红外线被植物吸取后具有热效应,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不参与光合作用。

13..何谓大气的〝温室效应〞?

假如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温室效应〞是增强依旧减弱?

什么缘故〔不考虑大气中水汽的凝聚物的阻碍〕?

大气辐射中有一部分向下的辐射叫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返回地面的一部分能量,减轻了地面的失热,对地面有保温作用,适应称之为〝温室效应〞。

减弱,因为水汽要紧是吸取红光与红外线,而红外线光谱区,具有热效应。

14.何谓地面有效辐射?

它受哪些因素的阻碍?

地面放射辐射与地面吸取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其表达式为:

E0=Ee-δEa。

阻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素:

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增大那么E0减小;

风速增大那么E0减小;

地--气温差:

增大那么E0增大;

地面性质:

①地表面积越大,那么E0增大;

②地面粗糙度,越粗糙那么E0越大;

海拔高度:

高那么E0增大;

覆盖物:

有覆盖时,那么E0减小;

17.为何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答;

对流层大气吸取的太阳辐射专门少,而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能够大量的吸取地面放出的辐射〔地面辐射相对太阳辐射好言,它是一种长波辐射〕,因些对流层大气的要紧热源是地面,那么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因此会降低了。

第三章温度

1.土壤的热容量要紧由什么决定?

在一定过程中,物体温度变化1°

C所需吸取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热容量。

它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与温度。

分为容积热容量和质量热容量。

2.何谓导热率?

它表示什么意义?

定义:

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差时,其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刻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单位:

J/(m·

℃) 

导热率意义:

表示物质内部由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热量的快慢的一种能力。

3.土壤导热率随土壤湿度如何变化?

它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大,导致潮湿土壤表层昼夜温差变化小

4.何谓导温率?

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单位体积的土壤,在垂直方向上流入或流出J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也称热扩散率。

m2/s 

K=λ/Cv 

意义:

表示土壤因热传导而排除土层间温度差异的能力,直截了当决定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

5.土壤的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三种热特性如何变化

导温率语与热率成正比,与热容量成反比;

在土壤湿度较小情形下,随着土壤湿度增大而增加,当土壤湿度超过一定数值后,导温率反而减小。

6.一天中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各显现在什么时候?

为何最高温度一样不显现在正午?

最高温显现在地面累积热量最多时的午后,白天日出后地面得热多于失热,温度上升,到正午地面贮存热量虽专门多,但不是最多,地温也不是最高,正午以后太阳辐射减弱,但地面吸热仍旧大于支出,地温连续升高,故最高温度一样不显现在正午而是午后一定时刻。

最低显现在临近日出的时刻。

7.土中温度的变化特点是什么?

受热型〔日射型〕,以12时代表。

特点:

随深度增加温度降低。

放热型〔辐射型〕,以02时代表。

随深度增加温度升高。

清早过渡型,以08时代表。

5cm以上为受热型,随深度增加温度下降;

5cm以下为放热型,随深度增加温度升高。

傍晚过渡型,以20时代表。

5cm以上为放热型,随深度增加温度升高;

5cm以下为吸热型,随深度增加温度降低。

8.纬度对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有什么阻碍?

高纬度日较差小,低纬度日较差大,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高纬度年较差大,低纬度年较差小,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

9.何谓温度的铅直梯度?

它和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有什么不同?

气温垂直梯度:

指高度每相差100m,两端温差,也称气温垂直递减率,或称气温直减率。

单位℃/100m。

与干绝热直减率及湿绝热直减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实际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分布,后两者指气块在升降过程中气块本身温度的变化率。

10.温带山区山体的什么部位最易引种亚热带作物?

山腰。

因为山腰易显现你逆温现象,能搞保证作物安全过冬。

11.何谓大气稳固度?

如何判定大气的稳固度?

概念:

当空气团受到垂直方向扰动后,大气层结使它具有返回或远离原先平稳位置的趋势和程度,叫大气稳固度。

判别:

大气稳固与否要紧决定于空气块与周围空气的轻重,而空气的轻重决定于气压和温度,在气压相同的情形下,取决于温度的高低。

当r<

rm时,大气处于绝对稳固状态

当r>

rd时,大气处于绝对不稳固状态

当rm<

r<

rd时,大气处于条件稳固状态

12..某种植物从出苗到开花所需的有效积温是一定的,它在日均温恒为20℃的条件下从出苗到开花时刻为100天,而在18℃时为125天。

假如让这种植物在25℃条件下生长50天,然后转移至20℃的条件下栽培,问该植物从出苗到开花共需多少天?

其生物学零度为多少?

生物学零度:

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最低温度

13.育种过程中,对作物进行杂交,要求两亲本花期相遇,杂交品种由播种到开花,母本不育系和父本复原系各要求大于10℃的有效积温分别为765℃和1350℃,试问父本播种后,母本何时播种为宜?

父本播种后,天气预报日平均温度为25℃。

解:

A母=765℃,A父=1350℃,T=25℃,B=10℃

n=(A父-A母)/(T-B)

=(1350-765)/(25-10)=585/15=39天

答:

父本播种后39天母本播种。

14.某作物从出苗到开花需一定有效积温,其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它在日均气温为25℃的条件下,从出苗到开花需要50天。

今年该作物5月1日出苗,据预报5月平均气温为20.0℃,6月平均气温为30.0℃,试求该作物何月何日开花?

所需活动积温及有效积温各是多少?

解:

(1)求某作物所需有效积温(A):

由公式 

A=n(T-B)=(25℃-10℃)×

50=750℃

(2)求开花期:

5月份有效积温为:

A5=(20℃-10℃)×

31=310℃

从五月底至开花还需有效积温:

750-310=440℃

还需天数n=440/(30-10)=22天,即6月22日开花

(3)求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

活动积温:

Y=20℃×

31+30℃×

22=1280℃

有效积温:

A=750℃

该作物于6月22日开花,所需要的活动积温顺有效积温分别为1280℃和750℃。

第四章水分

1.简述各种湿度特点量的定义和表示的意义。

大气中水汽部分产生的压力,能够直截了当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饱和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力。

绝对湿度(α):

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汽的质量。

直截了当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r=100%*e/E

饱和差(d):

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露点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确实是实际水汽压

温度露点差:

2.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哪些是直截了当反映空气含水量的?

哪些是间接反映空气含水量的?

什么叫相对湿度?

它和温度有什么关系?

水汽压、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日变化有哪些规律?

表示方法有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温度露点差。

水汽压、绝对湿度、露点温度直截了当反映空气含水量,相对湿度、饱和差、温度露点差间接反映。

相对湿度:

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与温度成反比关系。

水汽压日变化:

单峰型〔海洋型〕双峰型〔大陆型〕,

水汽压的年变化要紧取决于蒸发量,故与气温变化一致。

最高值在7、8月,最低值在1、2月。

相对湿度日变化:

内陆: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相反。

沿海:

在海边或湖泊邻近,受海陆风或湖岸风的阻碍,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一致

一样与气温的年变化相反,冬季较大,夏季较小。

在季风气候区,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与气温一致,即夏季大,冬季小。

由于这些地区夏季有海风带来水汽,冬季却是大陆吹来的较干燥的气流。

3.土壤中的水分是通过哪些方式蒸发的?

试针对这些方式提出保墒措施。

表面直截了当蒸发:

即水分沿毛细管上升到土壤表面后才蒸发,如潮湿土壤

内部蒸发:

水汽通过土壤孔隙扩散出土表,如干涸土壤。

措施:

松土〔培土〕:

如潮湿土壤;

镇压:

如干涸土壤;

深中耕:

如积水土壤

4.降水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缘故在云中,冰水共存或大小水滴共存时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降水的形成条件:

宏观条件:

充沛的水汽和空气的上升运动

微观过程:

云滴增长成为降水质粒的过程。

冰水共存或大小水滴共存时,云中的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状态的饱和水汽压之间,发生凝聚增长,存在冰晶效应,大小水滴的水汽转移现象。

因此有利于降水形成。

5.阻碍水面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阻碍水面蒸发的因素:

蒸发面的温度,饱和差,风速,气压,蒸发面的性质和形状

6.十雾九晴〞、〝十雾九雨〞各指什么雾?

〝雾兆晴天〞、〝十雾九晴〞、〝久雨见雾晴〞,都指的是辐射雾。

〝十雾九雨〞指的是:

平流雾、平流辐射雾

7.当气温为15.0℃时,饱和水汽压为17.1hPa,在气温为26.3℃时,饱和水汽压为34.2hPa,现测得气温为26.3℃,水汽压为17.1hPa,试求相对湿度和露点是多少?

∵r=e/E×

100%,据题意当t=26.3℃,

那么:

E=34.2hPa,e=17.1hPa

∴r=17.1/34.2×

100%=50%

又当t=15.0,那么E=17.1hPa,现在t=td(露点温度)

相对湿度为50%,露点温度为15℃。

8.温度为20℃,水汽压为17.1hPa的一未饱和气块,从山脚海平处抬升翻越1500m的高山,凝聚产生的水滴均降在迎风坡,求该气块到达山背风坡海平面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rd=1℃/100米,rm=0.5℃/100米,且温度为10℃,15℃,20℃,25℃时的饱和水汽压分别为12.3,17.1,23.4,31.7hPa,忽略未饱和气块升降时露点的变化)。

∵e=17.1hPa当t=15℃时,

那么水汽饱和:

E15=17.1hPa

凝聚高度为:

Zd=(20-15)×

100=500米

T1500米=20-(1.0×

500/100)-0.5(1500-500)/100=10℃

∴t山背脚=10+1×

1500/100=25℃

r=e/E×

100%=12.3/31.7×

100%=39%

背风坡海平面上的气温为25℃,相对湿度为39%。

第五章气压和风

1.在某山脚处测得气压为1013hPa,气温为19℃,山顶处气压为880hPa,气温为12℃,求山的高度。

由拉普拉斯压高公式:

Z2-Z1=18400(1+αtm)LgP1/P2可解

P1,P2为Z1和Z2分划为两点高度上的气压;

t=(t1+t2)/2,为Z2和Z1高度间的平均气温〔℃〕,α是膨胀系数=1/273。

2.空气要紧受哪些力的阻碍?

各有什么特点?

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压指向低压,它力是在空气开始运动后才产生和起作用的。

水平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与运动方向相垂直并指向运动方向的右方;

只能改变空气运动方向,不能改变运动速度。

惯性离心力:

离开曲率中心指向外缘,并与运动方向相垂直。

当空气作曲线运动时才起作用

摩擦力:

与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能够改变空气运动速度,不能改变运动方向。

3.三圈环流有关知识

低纬环流

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阻碍,气流向极地点向流淌。

又受地转偏向力的阻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

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因此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极地环流)

 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点向流淌。

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淌。

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邻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

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淌,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三风四带:

三风——信风带〔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和南半球东南信风带〕、中纬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四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4.一团气温为30℃,露点温度为25℃的气块从海平面开始翻越一座3000m的高山,凝聚产生的水滴都降落在迎风坡,试运算翻山后气块到达海平面时的气温顺相对湿度(忽略未饱和空气作垂直运动时水汽压的变化)。

5.一块温度为20℃、露点温度为15℃的空气从海平面开始翻越一座2500m的高山,忽略空气作绝热变化时露点温度的变化,试运算该空气块翻山后到达背风坡海平面时的温度、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取湿绝热直减率rm=0.5℃/100m)。

山脚时t=20℃,td=15℃,山高2500m

当空气块刚开始越山时,按rd上升,

到500m高度处下降了5℃,气温为15℃。

现在空气达到饱和,即凝聚高度为500m。

由500m向上,按rm上升,

到山顶时的气温为t=15-(2500-500)×

0.5/100=5℃,

现在空气仍为饱和状态,水汽压等于5℃下的饱和水汽压,查表得:

e=Et=5=8.7hPa

空气块下降时,气温按rd增加,到山脚时的气温为

t=5+2500×

1/100=30℃

假设设下降过程中没有水汽的缺失,到山脚时的水汽压仍为山顶时的水汽压。

e=8.7hPa,td=5℃

U=e/E×

100%=8.7/42.5×

100%=20.5%

到山脚时的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分别为30℃,5℃和20.5%。

第六章天气学差不多知识

1.什么是气团?

阻碍我国的气团要紧有哪些?

它们对我国各季的天气有什么阻碍?

阻碍我国的气团:

变性极地大陆气团〔要紧〕,热带太平洋气团〔要紧〕,热带大陆性气团,赤道气团,热带南海气团。

a变性极地大陆气团〔要紧〕:

来自西伯利亚、蒙古地区。

冬季可阻碍我国各地,夏季仅阻碍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

在这种气团操纵下,天气晴朗冰冷干燥。

b热带太平洋气团〔要紧〕:

来自热带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海洋气团。

夏季,除西北部分地区外,全国各地均可受其阻碍;

冬季仅阻碍华南与西南地区。

该气团操纵的地区常显现对流性天气。

2.何谓锋?

锋面邻近为何常为大风、阴雨天气?

由于那个交接面上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冷空气下沉,将一部分能量供抬升暖空气所用,一部分能量供给大气运动,因此常见大风天气,而由于暖空气在爬升的过程中,绝热降温、冷却、水汽凝聚,因此形成降雨,有时候还能够产生雷暴天气。

3.锋如何分类?

各类锋的天气有什么异同点

暖锋:

锋面坡度小,约为1/150;

雨区较宽在锋前,多属连续性降雨。

地面锋线移过本地后,天气逐步晴朗,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冷锋:

a缓行冷锋:

锋面坡度较小,约为1/100;

雨区相对较窄在锋后,多属连续性降雨。

锋线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风力减小。

b急行冷锋:

移速快,锋面坡度大,约为1/70;

雨区窄,锋线过境时,往往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但连续时刻短,锋线一过境天气赶忙转晴,然而气温急剧下降,气压上升。

多显现在夏季。

准静止锋;

其天气特点与缓行冷锋相似,锋面坡度小,约为1/250;

雨区宽;

下绵绵细雨,锢囚锋:

锢囚锋显著特点是在锢囚锋的两那么均为降水,降水区域和强度大。

锢囚锋分为:

冷式、暖式和中性。

4.气旋和反气旋中的气流有何不同?

为何形成截然不同的天气?

气旋;

在北半球,气流为呈顺时针方向流淌

气旋:

气流向低压中心聚拢,迫使中心空气上升,绝热冷却,水汽凝聚,成云降雨。

气流从中心向外流散,使地面高压中心对应高空空气下沉,绝热增温,相对湿度小,水汽蒸发,云消雾散。

中心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不利于云雨形成,。

5.太平洋副高内部和周围天气有什么不同?

内部多晴天。

因为在副高操纵的地区,有专门强的下沉气流,有时显现下沉逆温。

西部和北部多阴雨天气,副高的北侧为中纬度的西风带,冷暖空气常在此相遇。

由于气流辐合上升,在副高西北部,形成云和连阴雨天气。

南部晴天,多台风。

因为副高的南侧盛行东风气流。

6.副高的季节变化和短期变化对我国天气有何阻碍?

正常年份副高在我国有何活动规律

(1)季节变化对我国的阻碍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一样冬季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强度也弱,对我国阻碍较小;

夏季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