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3097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3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某县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某县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某县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某县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某县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县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某县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

 

某县数字城管系统建设

项目建议书

 

第1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某县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项目

1.2项目建设背景

城市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衡量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

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增强城市规划的权威性;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发挥城市建设的投资效益;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改变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信息滞后,管理被动后置,各专业管理部门职能交叉、管理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激发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形成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共管城市的格局,我们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集成基础地理、单元网格、部件和事件、地理编码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网格化监督和管理。

2004年10月,由北京市东城区自主创新研发的“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通过创新监督与指挥相分离的管理体制、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和再造城市管理流程等城市管理模式,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确、敏捷、高效,为社会XX创造和谐、整洁、安全、优美的城市环境做出了杰出贡献。

2005年7月,建设部召开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探讨数字城管建设,“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被建设部确定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号召在全国推广。

2006年6月16日,浙江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就我省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以下简称“数字城管”)试点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并针对“试点工作的目标和原则”、“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2006年7月13日,浙江省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省建设厅厅长张苗根总结了全省数字城管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陈加元副省长出席会议,指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全省数字城管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二要坚持求真务实;三要继续深入研究;四要加强队伍建设。

2007年2月27日下午,浙江省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省建设厅张苗根厅长强调,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数字城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数字城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数字城管工作作为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特别是建设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同时,各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已经建设城市的经验,加快推进数字城管试点城市工作,扩大试点范围,创新工作模式,加快实现现代城市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动态化。

基于以上背景,某县政府提出了建设数字城管系统的工作目标任务。

第2章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2.1XX城市管理的现状

2.1.1某县基本情况

图2-1:

XX城区地图

1、地理特点

某县地处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属某县,北靠杭州,东临金华,南接遂昌,西连衢江区,介于北纬28度44分一29度17分,东经119度02分--119度20分之间。

总面积1138.72平方公里,人口40万。

XX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铁路、公路、水运交通发达,浙赣铁路、320国道、46省道、21省道及新建成的杭衢高速公路纵横交错,衢江、灵山江通境而过,杭新龙、龙丽两条高速也正在规划建设中。

杭新龙高速公路开通后,XX至杭州车程仅1个多小时,至上海仅3小时,距衢州民航机场仅30公里,是浙江东、中部地区连接江西、安徽、福建三省的重要通道。

某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商周时建有姑蔑古国,秦始设太末县,唐贞观八年改名龙丘,五代吴越宝正六年改称XX,建县历2224年。

XX山水隽秀,人文荟萃,境内山脉、丘陵、平原、河流兼具,峰、岩、洞、湖、潭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自成特色,名胜古迹众多。

到目前为止,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00多处。

近年来发掘的XX石窟,位于某县城北三公里的凤凰山麓,是一处气势恢宏、瑰丽壮观的古代地下建筑群,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石窟的发现,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考古、探谜、旅游爱好者的关注和青睐,成为华东重要的旅游新亮点,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其它如鸡鸣山明清民居苑、龙南竹海森林、白佛岩瀑布、三叠岩、唐代古刹招庆寺等风景名胜均为中外游客钟爱。

某县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二山二江二滩”,鸡鸣山、凤凰山盘踞县城南北,衢江、灵山江穿城而过,衢江船厂沙洲、石窟沙洲静卧县城东西,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创建“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和建设“没有围墙的景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经济发展特点

经济发展步伐最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县生产总值由30.76亿元增加到58.70亿元,年均增长14.6%;财政总收入由2.39亿元增加到4.7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1.53亿元增加到3.2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7%和20.7%。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工业性投资由5.30亿元增加到23.34亿元,工业总产值由41.09亿元增加到96.9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4.9%和23.9%。

XX工业园区被确认为省级开发区和省山海协作示范园区,城南工业区被命名为省小企业创业基地。

高效生态农业长足发展,建立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连续举办汽车拉力赛、龙舟邀请赛等重大赛事,XX石窟成为全市第一个4A级景区,民居苑被列为全国异地搬迁保护文物工程示范点,文化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等均有了新的发展。

2.1.2某县城市管理现状

近几年来,某县以城市化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城乡建设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特别是全市上下对推进城市化的认识更加统一,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拉开了城市框架;重视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城市的规模不断拓展,经济实力有所增强;重视城市管理,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品位有所提升。

在抓好城市建设管理的同时,推进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城市资产经营工作迈出了新步子。

总的来说,XX城乡建设步子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大,成效越来越明显。

与城市建设的大发展相比,某县城市管理却相对滞后,马路市场、流动摊点、违章停车、户外广告、噪声污染等问题群众反响较为强烈。

某县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县长连小敏在县政府十届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手段,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工作,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某县建设局上下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城市市容市貌有了改善,违法建设势头得到遏制,内部管理逐步规范有序。

具体体现在:

1、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城市化进程。

近几年来,建设局紧紧围绕创建“浙西中等规模的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目标,从项目建设着手,重点抓好“六个一批”项目建设,实现了城市建设从框架性建设向功能性建设转变,进一步优化建设时序,强化功能配套,2003年以来,先后投资了5亿多元,完成了江滨公园、龙洲公园、灵山江景观带、百竹步行街等40多项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拓展了城市空间,改善了城市景观。

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观赏、娱乐场所,让群众切身感受到XX变大了、变亮了、变绿了、变美了。

三年来,某县的城市化率提升了近8个百分点。

2、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力求城市环境最优化和管理效率最大化。

一是创新城市综合管理理念。

建立了科学、精细、依法的管理理念,深化城市长效管理办法,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探索联合执法体制改革,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城管执法队伍。

二是实行了“三三法”管理,在管理状态上实行“三抓”,即抓早、抓小、抓实;在管理区位上实行“三延伸”,即城中向城乡结合部延伸、地面向空中延伸、大街向小巷延伸;三是在管理性质上实行“三转变”,即临时突击向长效管理转变、一般管理向从严管理转变、单项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

四是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

2003年以来,某县建设局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了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建成项目、环卫、市政等公用设施市场化运作,实行“三包一化”责任制,实现了“建管分离、管养分离”,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提高了城市管理质量。

3、优化服务环境,促进提速提效。

一是构筑服务平台。

将建设系统54项行政审批事项成建制地纳入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办证窗口,实行一站式审批和管理。

窗口进驻县行政服务中心以来,连续30个月都被评为“五星级服务窗口”,三年的年度综合考核都名列第一。

成立了“12319”建设热线服务中心,开通了“12319”服务热线,配备专职人员和服务专车,24小时值班,对自来水管破裂、路灯损坏、窨井盖破损等突发性问题,做到第一时间解决,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率。

构筑“12319热线”特色宣传平台,全系统干部职工统一使用以“12319”服务内容为主的手机个性彩铃,真正让“12319”进入千家万户。

二是创新服务载体。

深入开展“工业服务月”活动,开辟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全面落实“口办一制”,即条件具备“立即办”,分工协作“主动办”,情况特殊“上门办”,创造条件“变通办”,建立“回访”企业制度,及时解决企业难题。

扎实开展“上门服务日”活动,下属单位分别建立服务咨询组,局统一安排活动日期,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让市民提前了解活动内容和日期安排,定期开展上门服务,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三是完善服务机制。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缩减了10多项审批项目,缩短了50%的审批时间。

建立完善服务人员轮岗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一系列服务制度,抓好“一审一核制”和“前置审批告知承诺办法”的实施。

2.1.3某县城市管理工作的存在的问题

虽然某县城市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某县城市管理还存在难题,长效管理、高效管理的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还需进一步创新。

经过初步研究,某县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问题发现及处理不够及时

目前某县的城管巡查队伍,不仅受人员、管理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而且由于缺乏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持,对问题的定位,发现问题的处理有时速度较慢,延误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时机。

特别是涉及不同部门协同性工作程序的流转,由于没有工作流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持,问题的处理速度、效率都显得相对滞后。

2、问题发现手段比较单一

目前某县的城市管理问题主要依靠巡查队和群众举报发现,而且只是少数部门有自己的巡查队,问题发现手段比较单一,未能实现全方位、快速的发现问题。

3、信息化程度较低

就某县目前情况来看,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都不尽如人意,大部分的单位都还没有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而且各单位之间信息化建设差别很大,部分单位信息化建设和对整个工作信息化管理的认知度不够。

5、信息共享程度较低

目前缺乏畅通的渠道共享各部门的数据及信息资源。

6、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目前资源利用程度比较低,某些数据、信息系统都是单一部门在使用,而且没有畅通的渠道提供给其他想使用这些资源的部门,造成资源使用率比较低,无法共享。

7、管理机制、监督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某县在城市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致使问题屡禁不止。

类似公共设施遭到破坏等问题,年年都有发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国有财产严重损失。

在监督评价方面,只有部分单位、部门有监督评价机制,而且都是自成一体,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进行监督评价,不能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没有能够体现政府意志和权威的城市管理协调机构,无法综合实施城市管理的组织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