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就是读懂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30955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题就是读懂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审题就是读懂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审题就是读懂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审题就是读懂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审题就是读懂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题就是读懂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审题就是读懂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题就是读懂题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题就是读懂题Word文件下载.docx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什么是教育?

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利用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保证计算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准确”是计算的基本要求,没有“准确”就丧失计算的意义。

计算教学容易被教师忽视,认为比较简单而重算法,轻算理;

重练习,轻理解。

学生则认为计算好学,一听就会,而不动脑筋机械地练习,错误经常不断。

当出现计算上错误时,一般都归罪于粗心。

经常提醒学生:

“计算时细心些”,但收效甚微。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保证计算的准确率呢?

学生计算出错,固然与概念不清,未能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有关,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平常练习老师要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学生计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学生认真书写十分重要。

做数学作业时,要求书写格式规范化,如遇上两步以上的运算题,一般要用“递等式”书写,做方程时要注意先写“解”字,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

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运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规范的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作出表率。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分析的习惯。

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学生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

如:

学生很容易误认为先算两个乘法,两积相等,因此相除结果为1;

而,学生容易急着要把和通分,而未能及时发现,0乘任何数就得0。

因此,计算题教学也要象应用题教学一样,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

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

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

二画就是在题目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

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

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计算;

五查就是认真检查验算。

开始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多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保证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

教会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这样计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自然会更准确。

3.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万无一失,准确无误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教育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旦有错必须及时纠正。

现在很多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很少有自觉验算的习惯,只有在题目有要求验算时才写出验算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

这样,久而久之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坚持练习,培养恒心和毅力。

毅力是成才者必需具备的最重要品质之一,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目标和方向,当我们的方向选对了的时候,毅力就显得十分关键。

能够按照自己的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才会成功,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事没有长期性,那就注定要失败。

为了培养学生的毅力,我们可以为学生订立一些具体的、细小的目标,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去做,并及时鼓励他,取得成绩时,及时给予奖励。

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技能,我们应有的放矢地,有针对性地坚持长期练习,每天三、四道题,新授课时“突出法则重点练”,巩固课中“容易混淆的对比练”,日常练习“经常出错反复练”,还可以“多种类型反复练”,练习方式多样化。

如学生在计算59×

(95+18)时,很容易错误算为:

59×

95+18=1+18=19,而计算37×

25+47×

25时,又错误算为:

(37+47)×

25×

25。

这都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定律的含义造成的,同时也没能对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这就需要经常反复的进行练习,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在长时间的练习中让学生明白做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才会成功。

三、要求速度快,培养竞争进取意识

在计算准确的基础上,我们就要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向学生提出计算要“准”而“快”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我们可以在平时练习中要求学生逐渐缩短练习时间,或者进行限时练习,还可以多举行一些小竞赛活动。

每节课可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安排2到3分钟的口算抢答训练,如学完分数乘除法计算后,课前进行10到15道的口算练习,在巩固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要求达到熟练。

在教学百分数、小数、分数三数互化时,可以分组进行“看谁反应快”的游戏。

在学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一次计算比赛,看谁是计算高手,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这些活动,营造了浓浓的竞争氛围,学生都渴望自己能胜利。

我们多举办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做到方法巧,培养自主创新精神

“合理灵活”是计算正确熟练的重要保证。

学生虽能熟练掌握计算法则,但能否巧妙地解题同样重要。

虽然算法多样化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可是算法优化的思想方法也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

教师要设计一些题目,启发学生选择最佳算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有些题按一般方法算,比较繁难,如果认真观察思考,一旦发现其中的奥妙,就可以化难为易,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在刚学化简比时,当化简0.25:

1时,学生往往只会按例题讲的方法,按部就班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再化成最简整数比,即(0.25×

100):

(1×

100)=25:

100=1:

4。

而如果我们提醒学生,在进行简便计算时,看到0.25你就会想到谁?

学生就会发现(0.25×

4):

4)=1:

4,这样化更简练、更巧妙。

当计算(110+117)×

13+417时,学生会不加思索的先算110+117,再乘13,结果发现计算很繁难,而且错误率很高,如果我们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分析,学生就会不难发现,这题前一部分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后一部分又可以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当学生在练习中发现其中的奥妙之处时,就是学生创新能力体现的时候。

提高计算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是教师能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弄清算理,掌握法则,并通过有效的练习,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则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良好的习惯就是一种能力,所以我们教师就要从平时点滴做起,从课内外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

审题就是读懂题,弄清题意,要想使审题真正成为分析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1.认真读题。

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做到不添字,不漏字,逐字逐句、逐符号地读,边读边记边理解。

通过读题,弄清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等。

最后要求学生能复述题目的大意,使学生对题目的内容有个总体的印象。

  2.对题目中的重点词句,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

应用题是用词表达它们的数量关系的,叙述题意时,经常用到“一共”“还剩”“增加”“增加到”“降低”“降低到”“比……多……”比……少……”或“今年前10个月的产量相当于当年全年产量”等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在应用题里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要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些关键词语在题目中的含意,这样有利于对题的分析。

平时多设计这方面的题目进行训练。

  有些题还要抓住关键句画图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题意。

  例如,菜站运来黄瓜165千克,比运来的萝卜的3倍多15千克,运来萝卜多少千克?

  带领学生边理解题意边画出线段图,如图52。

    通过画图使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可以直观地反映在一目了然的线段图上,能对应用题的各个条件、问题建立清晰的形象,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题意,为分析解答应用题奠定基础。

  3.理解题意,排列条件。

在审题中,对条件较隐蔽、叙述简练的应用题还可以通过将词语补充完整和摘录。

整理条件就能很容易地把隐蔽条件找出来,从而找到解题线索。

例如:

修一条路,计划每天修120米,实际只用16天就完成了任务,比计划提前了4天,实际每天多修多少米?

  首先把题中条件“比原计划提前4天”补充完整即“实际比计划提前4天”。

“实际每天多修多少米”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

整理题的条件如下:

  条件:

计划每天修120米——计划?

  实际每天修?

米——实际16天,比原计划提前4天

  问题: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

  经过整理条件,容易发现,哪是已知条件,哪是隐蔽条件,和题目所求,这样帮助学生理清了题意。

  4.注意题目的要求和单位名称。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单位名称是否一致。

同时还要注意题目对我们的要求,如“保留几位小数”“用方程解”“用几种方法解”等等

赞同

3

|评论

在教育教学工作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纵观学生的学习习惯,大致可分为三类情况:

一类学生学习习惯缺乏,满足于基本听懂、会做、考试过关,缺乏自己独立的思维,不能明确学习的意义,是在为别人而学。

一类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如作业拖拉、多次催讨不交、抄袭,考试作弊等种种不良习惯。

还有一类学生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能独立作业,又有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学习水平也就不同。

可见,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水平的影响非常之大。

叶圣陶先生说:

“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师的职责是教。

教什么?

教知识、教学习方法,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学习的习惯。

古人云:

“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达到三赢的效果。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良好的课前准备和预习的学习习惯

充分的课前准备,使学生从上一堂课的思维定势中转化过来,迅速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当中,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

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去阅读课本,有针对性的去解决某些问题,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

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

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二、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化角色,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体验,课堂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知识体验的阵地。

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对与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掌握的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这一层面上讲,应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传统学习习惯培养,二是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传统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要让学生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

这里的“听”,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说课堂上,精力要集中,坐姿端正,发言要举手,不插嘴,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体验新知识生成的过程,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

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倾听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知识比较的积累的过程。

(二)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可以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

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

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的作出评价,多用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通过榜样示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方式由被动的“问答形式”转化为“自问自答”形式,培养学生自学的数学能力。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要故意给学生露出知识的“漏洞”,创设矛盾的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想提问题,敢提问题,能够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要相信我们的学生,给他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奇迹。

2、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

“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现在我们的课堂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其中包括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只满足于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会做基本题,在低,中年段,这类学生成绩可能还不错,但是到了高年级之后,知识的深度和连贯性加强以后,这类学生的成绩会出现滑坡现象,归根到底,就在于数学思维的落后。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

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通过“还有别的办法吗?

”“还可以怎么想?

”“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

”“你还能想到什么?

”“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

”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

3、培养合作性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以自己为中心,不愿意和别人进行合作,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

那么在数学课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好处和必要性,有些任务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

在具体操作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

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不要流于形式,对合作较好的小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其他同学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优点和乐趣,使合作学习由学生的任务转变成学生的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课后学习习惯

良好的课后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复习和作业习惯。

“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更加系统化,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还能有效的防止遗忘,同时也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提高学习的深度。

作业是对本堂课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测。

能帮助学生和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

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

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学和超前学习,多阅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等。

结语:

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未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

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

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

“教是为了不教”。

四、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掌握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由于低段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教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课文预习的习惯,在开学初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第一,大声读课文一遍,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第二,小声读课文,特别是数字图画。

刚开始预习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就带着学生预习两、三次。

慢慢等学生掌握了就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

俗话说:

“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

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

在课堂上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第一,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在实验的过程中,始终以欣赏、激励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

比如用赞许、表扬、奖赏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第二,加强行为训练。

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突出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认识向行为的转化;

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

正确认识——严格训练——形成正确行为——强化训练——形成良好习惯。

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及错误的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

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

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

其过程为:

不良习惯错误——说服教育、适当训练——正确认识——严格训练——正确行为——强化训练——良好习惯。

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

他们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既需要提高认识,又需要行为矫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

将活动课内容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搭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舞台。

教导处、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本着“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原则,提倡学生做到活动内容自选,活动方式自定,活动过程自管。

举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周、举行朗诵、演讲、书法、速算、歌咏比赛、评选国文小状元、手抄报展、故事会等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2)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厂、敬老院、联谊学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3)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要。

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教师都要和家长建立联系手册,和家长搞好配合,密切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学校重点引导家长注意以下问题:

(1)从学习兴趣入手,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2)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3)父母要做学习的榜样。

(4)注意严爱结合。

六、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不仅能激励学生坚持良好学习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更能使学生抑制自身消极的习惯,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

学习评价方法要突出以下特点:

1.评价标准明确而具体,便于对照评价。

对应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目标,确立评价标准,力求标准条理清楚。

学校拟设计多种表格,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学习习惯的各项内容。

2.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便于评价主体运用。

通过探索,逐渐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结合、学校评价与家庭评价相结合的灵活多样评价方法,使评价科学规范。

例如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形式,记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轨迹,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举措。

3.评价主体要多元,便于评价结果的公平。

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全面公平评价学生学习习惯表现,力争评价结果公平合理。

每个阶段的评价内容要适中,不能太繁琐,否则教师和学生很难驾驭。

七、结论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效的,须在长期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加以深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拒绝“人浮于事”,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思想中注入深刻,在实践中体现扎实。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我们是在播种希望,期待收获学生一生的成功!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

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未节之中。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必然会遇到接班的情况。

由于学生年龄、年级及教学要求等一系列的原因,每接一个新班,都要重点训练强化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生四会:

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

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

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