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支持农业毕业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2903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支持农业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区支持农业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区支持农业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区支持农业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区支持农业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支持农业毕业设计论文.docx

《社区支持农业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支持农业毕业设计论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支持农业毕业设计论文.docx

社区支持农业毕业设计论文

1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

在中国的土地资源有限,人地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工业化大生产引入农业的经营过程中,使农业的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转基因农作物大量出现,大量的化学物品、农药被使用在农作物上,造成了农业污染状况日益严重,食品健康问题愈发严峻。

在实际中,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

然而,瘦肉精中毒、毒韭菜、苏丹红鸡蛋、毒牛奶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被媒体曝光,现在的人们几乎是谈“食”色变。

人们不知道自己每天吃的食物从何而来,怎么种的,怎么养的,以及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加工出来的,食品安全日益成为了人类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健康安全的食品成为了人类迫切的需要,许多人开始探寻别的途径和模式来保障食品安全,建立自己的安全食品供应渠道。

此时,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supportedagriculture,简称CSA)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受到关注。

国际上,CSA是在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得到提高,并开始对化学农业进行反思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并呈现稳步发展的势态。

另一方面,近几年“三农”问题成为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党中央对农业的发展问题也高度重视。

如何更好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成为党中央研究的重要课题。

2007年提出发展具有多功能性的现代农业;2008年明确提出的到2020年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目标任务正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之一[1];2009年提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业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10年提出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1年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水利改革,促进农业的发展。

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如何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民增收,政府也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在现实生活中,社区支持农业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国外的一些地区和国家已经得到了运用和发展,然而这种模式在我国只是处于初期探索阶段。

CSA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理念形式,是目前我国“城市反哺农村”号召的具体实施,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对这种模式的研究,可以从意识形态和理论观念上增强人们对这种模式的认识,了解这种模式的基本生产方式,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种模式当中。

同时,通过对CSA运作过程中的实践分析和问题探讨,明确政府在促进这种模式过程中的制度缺位,从而为这种模式更好地应用和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建立良好的管理平台。

社区支持型农业—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给城市的居民提供了安全的食品保障,使得城市的居民找到新的获取健康食品的途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城乡沟通机制的创新,使得农村和城市找到共同发展的载体,从而为我国的社会发展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因此,对这种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社区支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在日本得到初步的发展,后来被引入到欧洲,80年代传入美国。

在实际研究中,国外学者发现日本的社区农业主要强调的是食品安全、环境友好和产销经营模式;而美国社区农业在此之外,更加注重背后的社会功能和价值选择,如社区活动、民主决策、消除社会偏见和对全球化的反思以及对生态伦理的推崇。

这种模式在美国迎合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尽管不像有机认证有权威部门为其颁发资格证书,人们仍旧投以热情,给以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2]。

在国外,Kaneko在1994年出版的《农场和未来》中将日本的Teikei理念引入欧洲;土壤学会的格莱各格里格皮利GregPilley对有机农场中“收获中的份额”进行研究;托格格罗把他在德国经历的CSA的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创造出多种直接营销的方法,并且采用200多个箱式计划;英国土地学会参与了“耕种社区”的项目,帮助英国CSA的发展以及编写了一个57页纸的建立CSA的指导手册—CSA的行动指南;美国CSA创始人罗宾范恩和CSA的活动家伊丽莎白合著的《分享收获:

社区支持农业指导手册》对CSA运作的理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并且对中国CSA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CSA的概念才被引到国内,也是从一些热心从事CSA事业的学者开始建立有机农场。

CSA的发展在中国只能说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石嫣等基于实际组织经验介绍了小毛驴市民农园的运作模式,并基于参与式方法,研究了CSA发展与中等收入群体兴起的相关性[3];陈卫平等基于问卷调查,从消费者角度,分析了成员特征、加入动机、满意度、互动及续约意愿。

由于CSA在中国刚刚起步,CSA这种模式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运用和发展,但是专门研究的学者还是比较少,相关的文献资料也比较有限。

即使有了研究,也是侧重于这种模式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介绍和分析,而没有为这种模式如何更好地发展和扩大经营探寻更好的出路。

从目前的研究角度来看,还缺乏生产者角度的研究、政府制度分析研究和多学科全面系统的调研。

1.3研究内容

社区支持农业(CSA)是一种新型的农业产销模式,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都有着突破性的意义。

在发展中国家,社区农业在缓解城市贫困和确保食物安全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社区农业作为重要的休闲活动,能够促进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居民的精神健康[4]。

现在虽然刚刚兴起,但是,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

从推广的角度来说,现在多数的关注者缺少对CSA的系统认识,只是停留在理论和基础的实验阶段,对可能面临的问题缺少预见性,从而影响了CSA的进一步推广。

本文在借鉴原有的研究资料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首先就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理论进行了概述,对其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从客观角度增强人们对这种模式的认识;其次,总结了这种模式的体系特点和功能,进一步了解这种模式的运作;然后,结合在中国进行的试验案例进行实践分析,指出该模式在发展中出现的障碍问题;再次,分析了信任机制在这种模式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信任机制的建设途径;最后,在制度建设的角度对今后如何发展社区支持农业这种模式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

总而言之,通过本文的研究使人们从理论深入实践地了解这种模式,从而使这种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更广泛地运用。

2CSA—一种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市场体系

2.1社区支持农业的概念解析

在西方,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supportedagriculture,以下简称CSA)通常是由一群消费者发起的。

这些消费者出于对安全食品的迫切需要,以社区为单位,通过预付款的方式承诺支持一个或者一群农民生产有益健康的食品,由农民根据生产的成本以及其它费用来制定合理的食品价格,价格的制定必须能够持续的经营自己的农场。

同时消费者也是农场的“股东”,需要承担在自然灾害或者其它情况下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而农民会对农场的生产做一个计划和运算,使得生产出的产品能够合理的分配给每一个参与的股东。

一般来讲,CSA是农产品直接销售的一种模式。

其定义:

一种在农场(或农场群)及其所支持的社区之间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形式。

消费者成为农场的用户,并且承诺在农场整个生产季节给予支持。

用户支付预定款(按照季节或者月份支付),而农场提供新鲜安全的当季农产品作为回报,直接运送给订户或分配给销售网点[5]。

CSA模式试图在农民和消费者之间创立一个没有中介参与的直接联系的纽带。

从字面意义上讲,这里的社区指的是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的利益的社会群体组织。

这样的社区所支持的农业,具有健康、环保、安全的生产过程,产品是本地化的、新鲜的[6]。

这样说来,CSA要求的是社区的每个人以及农场中的生产者,基于信任的机制下对农场的运作作出承诺,让生产者和消费者互相支持,互相沟通,以及承担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并且共同享受利益。

这是一种城乡社区互相支持,发展本地生产,本地消费式的小区域经济合作方式。

在这种合作的基础上,CSA一方面看重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可再生利用资源下,共同承担,相互分享的社区关系,看重社区间情感及文化的传递;另一方面,CSA这种模式往往推行的是健康的农作物种植方法,传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扩展到生活领域,能够传达永续生活,以及包括身、心、灵在内的整合的健康观念。

CSA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是农场和社区密切合作的市场体系,这种模式运行的重要原则是在一个生态安全的农业系统中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健康的食物。

这种模式建立起本地的食物经济体系并创造了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农民和消费者一切为实现食品安全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

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不再仅仅是产品消费的被动接受者,也不再单单靠政府和市场来获取健康的产品,而是自己能够自由选择来解决和保障食品安全问题。

2.2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状况

“社区支持农业”的概念起源于瑞士,然而却在日本得到了最初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农药对于食物的污染,加工和进口的食品越来越多的占据市场,而本地的新鲜的产品日益剧减,这一现象带来了比较多的食品安全问题。

特别是在日本“水俣病”事件后,人们引起了对环境和食品的恐慌,安全健康的食品成为了人们的迫切需要。

因此,日本东京等大城市的主妇们为了满足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自发组成消费团队,到农村去包地,通过订单、预付款等方式鼓励农民生产不再用化学农药或者添加剂的农产品,并且她们直接与产地的农民接洽合作,让农民从农场直接将农产品运送到城市,由消费者自发地进行包装与配送。

他们之间达成的这种供需协议与直接销售方式被称为Teikei,中文为便携农业,是有共识或者一起合作的意思[7]。

日本人以一种相当诗意的方式来形容Teikei的农产品:

“在蔬菜上看到了农夫的脸庞”。

这是一种小规模、地方性、非盈利的社区支持农业[8]。

这种模式对当时的整个日本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之后风靡欧美。

后来,这种模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社区支持农业。

美国于1986年在马萨诸塞州建立了第一家社区支持农业农场,发起人试图以此来弥补主流食品供销体系的不足。

目前,CSA这种模式在美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美国现在有大约2000多个农场开始把产品通过CSA项目、农贸市场、粮食合作社等渠道直接出售给消费者。

CSA模式在泰国发展也比较蓬勃,在这个地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类似市场。

有的是农场店铺型,消费者住得离农场很近,可以直接去购买产品;有的是社区市场型,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农民把他们的东西带到一个特定的场所,在特定的时间里卖出,可以是学校,医院等本地社区;还有的是会员型,消费者向农民订购产品,农民之间进行合作,送货上门。

在我国,CSA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2006年,何慧丽等在北京发起消费合作社,与兰考南马庄农民签订“购米包地”协议,实现了有机大米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这是我国含有“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核心理念的社区支持农业的初级形式。

2008年青岛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了以花生油为主打产品的“山娃农产品专业合作”CSA农场。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石嫣建立了特色的“小毛驴市民家园”,这种生态种植模式较完整地开始将社区支持农业中直销,预付费用,风险共担以及会员制,箱式计划及实习生项目纳入到农场运作中[9]。

近几年,北京、南京、无锡、成都、上海等地CSA农场如春笋般开始出现。

2.3社区支持农业的市场体系特点

CSA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在“产—消”上,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产生上,注重环保,主张顺应自然,反对使用化肥农药,健康生产;消费上,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对话,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城乡互动。

它倡导的核心理念与其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