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2849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9.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ppt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ppt(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ppt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通辽市医院手术麻醉科李健,前言,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每天有大量不良环境因素、污染因素存在,极易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手术室职业危害现状,全世界每30秒钟便有一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针头刺伤。

国内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率为62.8%-98%,手术室职业暴露率位居榜首。

手术室人员针刺伤或利器损伤发生率为96%,患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损伤所致。

工作在手术室中妇女的自然流产风险增加30,暴露于麻醉废气的医护人员其子女先天异常的风险增加,男性和女性肝脏疾病的风险增加了大约50,女性的肾脏疾病风险增加了30,患宫颈癌的风险增加。

相关概念,护理职业暴露:

是指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微生物,以及受到心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损伤健康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的途径:

经皮损伤(针刺、利器损伤)、经黏膜(眼、口、鼻)、经不完整皮肤(裂开、溃疡、擦伤)、长时间接触(完整的皮肤与血液、体液接触5分钟)。

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由感染管理科进行登记。

登记的内容包括暴露时间、科室、姓名、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源类型、处理方法等。

2.根据暴露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定期追踪观察并记录。

相关概念,护理职业防护:

在护理工作中针对各种职业性的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损伤,或将其损伤降到最低。

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锐器伤:

锐器伤是常见一种职业损伤。

污染锐器的伤害是导致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性因素、是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碎玻璃及安瓿造成的意外伤害。

常见的职业危害有哪些呢?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血源性感染,危害因素之一,一、危害因素最常见的就是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还包括艾滋病(HIV)、梅毒、疟疾等。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国,而艾滋病的发病率也正呈现着日益增长的趋势,其危险性可想而知。

针刺伤时,只要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伤者感染HBV,其概率为6-30,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03.除了病毒,还有一些细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如:

铜绿假单胞菌、破伤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甚至还有寄生虫,如:

疟原虫。

二、感染途径包括:

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落到眼睛或沾染皮肤等,即:

经过黏膜和非完整性皮肤传播,不会通过吸入血气溶胶而传播。

皮下接触HIV的危险性是0.3,黏膜接触则为0.09;针刺感染HCV的危险性为1.8.有研究表明,在血液及各种体液中含病毒较多的分别是:

血液、血液成分、伤口感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羊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

三、防范措施

(一)病人术前完善各项必要的检查与化验,包括:

肝功能、乙肝抗原、抗体、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已知感染者做好细菌或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特殊感染时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以便于手术室作出合理的安排。

(二)护士1.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相关疫苗接种如:

乙肝疫苗。

通常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进行接种,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且对丙肝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术前应自我检查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原则上暂不参加手术的洗手工作,尤其是某些感染性手术。

而担当巡回护士时应做好自我防护,如:

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接触及血液、体液后必须洗手。

3.术中根据具体情况作好充分的准备

(1)穿手术衣:

应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最好选择一次性手术衣

(2)戴手套:

虽然手套不能防止针刺伤,但可以减少血液进入机体的量,从而降低感染的危险性。

手套有破损或污染时及时更换。

必要时可戴双层手套。

(3)面罩、护目镜:

避免术中可能出现血液溅到护士头面部,增加感染的机会。

(4)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传递手术刀、剪、缝针及骨凿等锐器时应将锐器放在无菌弯盘中。

安装、拆卸手术刀片应使用持针器或血管钳协助,不应徒手操作,以免刀片划伤。

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或借用止血钳,一手持注射器,一手持血管钳夹针头保护套而覆帽。

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4.术后及时、正确处理缝针、刀片、针头等锐利物品、各类敷料以及病人的引流物、冲洗液等,减少危险物的暴露时间。

地面及物品表面的血迹应用含氯溶液湿式清洁。

(三)医师必要时术中戴面罩或护目镜,避免野蛮操作,保护自身,也要爱护护士。

四、对意外损伤的处理

(一)伤者1.针刺、刀割伤应立即脱下手套挤出血液,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用0.5%碘伏、2%碘酊、75%酒精消毒伤口,再次刷手、更换无菌手套,严重时更换其他护士。

若病人HBV阳性则应在受伤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病毒抗体(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如果病人HIV阳性设法在暴露后24小时内尽快服药预防,直至IDV感染预防有效果。

发生职业暴露后做好详细记录并上报院感染科,尽快采暴露者血液做HIV抗体检,如为阴性,则分别于暴露后6周、8周、3个月、6个月定期查HIV抗体。

2.皮肤接触血液体液立即用肥皂、清水冲洗,必要时用消毒剂清洗。

3.黏膜接触血液体液若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溅入口腔、眼睛,应即刻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而后点滴含有抗生素的眼药水。

4.报告在受伤24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或领导报告,并及时做好登记工作,包括:

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否穿戴防护用具,损伤发生的原因、部位、事后处理的措施,病人的血液生化指标以及本身的健康情况。

5.药物、疫苗预防有条件者可于事后注射疫苗。

如可疑感染HBV时,可注射特异性乙肝高价免疫丙种球蛋白、乙肝疫苗;如暴露于HCV时,应及时进行HCV抗体检查等。

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化学消毒剂能挥发,全麻药物能弥散,腹腔镜术后CO2残留,均造成手术室空气污染。

原因,化学消毒剂,化疗药物,麻醉废气,二氧化碳,其他:

使用电刀产生的烟雾、骨水泥等,化学性消毒剂,一、危害因素

(一)化学消毒剂1、甲醛进行空气熏蒸、物品消毒、标本浸泡时,常有刺鼻的甲醛气体溢出,它对眼睛、呼吸道、皮肤有刺激,并有致畸性、致癌性,严重者引起病人肺水肿而死亡。

2、环氧乙烷EO灭菌虽能起到良好的冷消毒作用,但灭菌完毕若不能将气体排放彻底,则其残留物会强烈刺激眼睛和呼吸道,有的可引起过敏反应,吸入过量可导致呕吐、意识模糊等急性中毒症状,亦有一定的致畸性和致癌性,而皮肤接触及环氧乙烷液体时可造成烧伤和冻伤。

3、戊二醛溶液一些不耐热的内镜设备等进行消毒灭菌时,多采用戊二醛溶液浸泡法。

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沾染量大可致灼伤,当其暴露于空气中时,可使人过敏,产生头晕、胸闷、气喘、恶心等感觉。

4、过氧乙酸某些手术室采用其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或物品表面,其雾化后易于蒸发分解,其产物无毒无害,且使其腐蚀作用减少。

0.5对皮肤无刺激,黏膜可耐受0.02的过氧乙酸,但较高浓度时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烧伤。

5、臭氧紫外线灯开启后会产生一定量的臭氧,其在空气中的可嗅知浓度为0.02-0.04mgL,当达到5-10mg/L时可引起心跳加速、头痛、疲倦,停留1小时以上可致肺水肿,以致死亡。

6、过氧化氢(双氧水)长期接触过氧化氢可加速机体衰老导致毛发变白、皮肤松弛变黄与老年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动脉硬化及糖尿病性肾病和糖尿病性神经性病变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强氧化剂通过耗损体内抗氧化物质,使机体抗氧化能力低下,抵抗力下降,进一步造成各种疾病;,

(二)化疗药物手术过程中,尤其是肿瘤手术,经常要用到化疗药物。

护士在配置这些药物时,不可避免地会吸入含有药物的气溶胶,或药液沾染皮肤。

虽然剂量较小,但其累计作用可产生远期影响,如:

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致畸、致突等。

(三)麻醉废气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半禁闭式或禁闭式麻醉装置,但仍有许多麻醉废气直接或间接排放在手术室内,若遇到麻醉机呼吸回路漏气,或往蒸发罐内加药时麻醉药的洒落,或术后病人体内排出的吸入性麻醉药,都是造成手术室内空气污染的因素之一,对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操作能力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防范措施

(一)化学消毒剂1、要求工作人员在检查、使用和测试化学消毒剂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甚至防护眼镜,准确操作,避免直接接触。

2、消毒、灭菌容器应尽量密闭,减少消毒剂在空气中的挥发。

3、使用前,应将消毒剂冲洗干净或将气体排放彻底,开启熏蒸后的手术间时应开窗通风30分钟,使之对人体的损害降到最低。

4、有条件者,可设置专门的消毒室,设置良好的通风设施,尽量减少有害气体在手术室内的存在与累积。

5、必须注意定期监测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

6、一旦沾染化学消毒剂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可涂擦护手霜,以免引起接触性皮炎或湿疹。

(二)化疗药物

(1)正确使用防护措施:

隔离衣、手套、口罩、帽子,必要时戴防护眼罩,有污染时及时更换。

(2)规范操作:

熟练掌握药物配置技术,防止药液和雾粒逸出等(3)改善工作环境:

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定期监测,减少呼吸道摄入。

(4)孕妇禁止接触化疗药物。

(5)加强化疗废弃物管理:

将废弃物与其他物品分开管理,存放于规定的密闭容器中,送有关部门作专业处理。

(三)麻醉废气

(1)要求麻醉科选择精密的循环密闭式麻醉机,并在麻醉机上建立麻醉废气吸收系统或将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如此可使污染减少90%以上。

(2)据手术种类与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合理安排手术间。

(3)护士在妊娠期间也应尽量减少进入房间接触吸入性麻醉药的机会。

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因素,防范措施,噪音1、建造手术室时,应将防噪音设施考虑其中。

2、选择噪音小,功能好的仪器设备,适当调节,并定期检查维修。

对易摩擦产生噪音的物件尤其注意清洁,上油、保养工作。

3、对于人为造成的因素应尽量避免4、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遇烦躁的病人不可大声训斥,应予以多种措施尽快使之安定,减少对他人的不良刺激。

5、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学习并严格执行,并加强教育与宣传,以创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工作环境。

紫外线1、合理安排紫外线灯管,正确放置移动式紫外线射灯。

2、开灯照射时,关闭门窗或设置屏障以有所遮挡。

3、测试紫外线功率时,应戴好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减少紫外线对皮肤、角膜直接照射而产生的刺激。

放射线1、有X线照射的手术时,护士应穿防护服、围脖及腰托,或暂时回避,以减少X线的接触。

2、有条件者可在墙壁、门内置铅板以加强隔绝。

3、排班时最还好不安排孕妇参与此类手术,欲受孕者亦应当注意,合理安排以减少手术人员频繁接受X线照射机会。

4、同时加强饮食调节,适当添加优质蛋白质,并注意休息以保证体力。

5、加强设备检修和维修,特殊危险部位要有显著标识。

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帽子当会有血液、体液飞溅时要使用可以完全遮盖头发的帽子。

靴子/鞋先用带着手套的手脱下鞋套然后丢弃,在离开房间前最后脱掉靴子并消毒,彻底洗手。

正确使用防护用具,面罩在可能会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飞溅的情况下,或者当病人患有可通过小液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时,应佩戴面罩。

患有可由空气或液滴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在转科和转院时应该配戴一个外科面罩。

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或其它污染物时应戴清洁手套。

接触不同病人之间应更换手套,在进行同一病人不同部位诊疗操作时应更换手套。

使用后或接触另一病人之前应立即更换手套,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生理、心理、社会等其他因素,危害因素之四,手术室护士身心不健康的表现,身体方面,手术室护士身心不健康的表现,心理方面,(BurnoutsyndromeBS),是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以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症,并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

生理因素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