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6111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档格式.docx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一条视线良好的宽阔马路限速50公里每小时是否合理?

限速过低,自然产生大量的超速现象,这不是司机素质问题,而是交管部门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从而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是明显降低了车辆的通过效率,并因快慢不一形成车流不畅;

二是交警难以执法而造成“法不责众”的观感。

所有的交通规则,应该是以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定的,这样才有利于疏导交通。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之快是世界各国少有的,正是这种快速变化的状况导致了管理设计水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状况频频显现。

道路拥堵了就建道路,而建设又使得道路更拥堵;

汽车越多,事故越多,道路更堵;

越堵,心情就堵,秩序就更糟,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欧美国家早就认识到“扩充道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的现实,道路的建设会增加拥堵的节点,而混沌效应(或称为蝴蝶效应)就会逐渐显现。

显然,拥堵不可能绝迹,但是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

唯有政府提高设计意识,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从而减少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化为文明礼让的动力。

(选自《中外文摘》2013年第3期)

1.下列对“中国式过马路”形成原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行人乱穿马路和“凑够一堆人过马路”现象,缘自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

B.交通设施的不完善而增加了行人的焦虑情绪是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C.行人“闯红灯”并非都是主动的,有的是因为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而导致行人被动违规。

D.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频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车速高低、道路宽窄、行人数量都与“中国式过马路”发生的几率相关,这种现象可以从心理学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B.中国的红灯等待时间比外国的红灯等待时间都要长,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导致行人不耐烦。

C.由于交管部门在制定交通规则时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影响了车辆通过效率,也给交警执法带来困难。

D.欧美国家的治堵经验告诉我们,单靠扩充道路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尽管拥堵不可能绝迹,但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从交通行为和心理,交通设施和规则设计两个方面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的结论。

B.文章指出,以有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订交通规则,才能有效地保证车辆通过效率,消除“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

C.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世界各国少有的,面对这种快速变化,管理设计水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的状况应引起重视。

D.减少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化为礼让文明的行为,需要政府在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條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

“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

属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

“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

“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

”傅曰:

“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

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是科举时代经殿试考试及第者之称。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钦宗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其他儿子被称为庶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條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藏匿了太子,并且杀了二宦官将首级

送至金营,借此暂时保全太子。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

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选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5分)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8.前三联中,哪些词句暗示了从入夜到天明的时间推移,请简要说明。

(6分)

9.本诗为什么以“倦夜”为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2)《逍遥游》中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

(3)陶

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梁晓声

小分队在向“满盖①荒原”进发。

副指导员、“摩尔人”王志刚和我同坐在一辆车上。

副指导员是我们全团知识青年扎根边疆的光荣榜样。

“摩尔人”曾在宿舍里公开承认他爱副指导员,这使我很嫉妒,因为我也暗暗地爱着她。

我们的拖拉机像远迁的鄂伦春部落,在茫茫的草原上奔驶了整整两天两夜。

当我们打开地图,一致确信拖拉机履带已经碾在积雪覆盖的“鬼沼”的冰面上时,正是荒原庄严而肃穆的黎明时分。

呵!

“鬼沼”!

它并非像传说中那么恐怖,也许因为它处在冬眠状态,雪被罩住了它那狰狞的真实面目吧。

我们看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世界最大的湖泊被冰结在眼前,“满盖荒原”——它平坦得令我们这批垦荒者难以置信,直铺到遥远的地平线。

“魔王!

你在哪里?

你出来!

”我们的一个伙伴大声呼喊。

传说中的“魔王”没有出现。

“摩尔人”王志刚突然朝不远处一指:

“你们看!

”——一根从正中间劈开的圆木桩钉进土地,倾斜地立在那里。

我们都好奇地走了过去。

副指导员拂掉木桩上的雪,我们看到了一块木碑,累累斧痕粗糙砍平的劈面上,刀刻的字迹被风雨所侵蚀,只能依稀认出“死于此……”三个歪扭的字。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当时都和我一样,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里,还有一个!

”我的妹妹又发现了同样的不祥之物,她第一个朝拖拉机退去。

副指导员低声说:

“我们走吧,别搅扰他们安息了。

如果有人问我:

“你在北大荒感到最艰苦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

“垦荒。

“你在北大荒感到最自豪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还是:

为了寻找有水源有林子的理想地点,我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满盖荒原”。

我们发现了一条在地图上没有标出来的小河,它是“满盖荒原”上唯一洁净的水源,被我们命名为“流浪者”。

我们发现它之前,它像流浪汉在荒原上不知徘徊了多少岁月,现在我们在它身边扎下了帐篷。

当冰雪消融的时候,当“流浪者”唱起了《拉

兹之歌》②的时候,我们闪亮的犁头劈进了"

满盖荒原"

的胸膛。

若非垦荒者,谁能体会拖拉机翻起第一垄处女地时那种喜悦?

这荒原上有那么多的狼,光天化日之下,它们三五成群,大模大样地尾随在我们的拖拉机后面,捕食被犁头翻出的肥大的土拨鼠。

夜晚,它们就在我们的帐篷四周嗥叫。

创业的艰苦,使垦荒队的每一个小伙子都变成了圣徒。

副指导员跟我的妹妹,和我们同住在一顶帐篷里。

一块毯子分隔开了她们的狭小天地,毯子后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巴黎圣母院”。

一天深夜,我从睡梦中偶然醒了一次,却没有听到拖拉机翻地的轰响。

我一下子跳起,来不及多想,只穿着短裤,就闯进了“巴黎圣母院”,将副指导员从被窝里捅了起来。

“你,你要干什么?

“拖拉机不响了!

‘摩尔人’在翻地!

“啊!

”副指导员顺手就操起了步枪。

拖拉机不响,意味着“摩尔人”出了事。

所有的人都惊醒了!

正当大家要奔出帐篷,“摩尔人”从外面钻了进来。

马灯光下,我们见他身上背着一只狼,两手拽着狼的两只前爪,头顶住狼脖子;

那只狼朝天张大着嘴,两只后腿抓在他的腰胯上。

“摩尔人”大声说:

“快动手!

它还活着!

我们各自操家伙,棍棒齐下,将那只狼在他背上打死了,好大的一只白毛老苍狼!

“摩尔人”一下子坐在地铺上,喘息了半天,才说:

“拴大犁的钢丝绳断了,我回来换钢丝绳,这东西跟上了我,出其不意地将两只前爪搭在我肩上……”他的脸上、手上尽是血痕,棉衣被撕成碎片。

他拧着眉头脱下棉衣,里面的绒衣和皮肉被狼的后爪抓得稀烂!

副指导员命令我的妹妹:

“快,拿医药箱来!

这时,我们才发现,她仅穿着衬衣衬裤,光着一双腿。

她也意识到了什么,在我们的目光下一时显得不知所措。

随即,她镇定了下来,从容地说:

“都瞪着我干什么?

没你们的事了,全睡觉去!

大家都一个个顺从地钻进了被窝,我没有。

我将马灯举在“摩尔人”头顶。

副指导员第一次那么柔情地看了我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立刻从妹妹手中接过医药箱,替“摩尔人”小心翼翼地包扎伤处…… 

(有删改)

【注】①满盖,鄂伦春语,魔王的意思。

②《拉兹之歌》是印度电影《流浪者》里面的歌曲。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描写了副指导员、“摩尔人”、我及妹妹等一群人在屯垦“满盖荒原”中的壮烈行动,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同心合力、目标一致的垦荒集体。

B.小说通过人与兽的搏斗等情节,讴歌了垦荒队员在险恶艰难的环境中展现出的英雄主义光辉,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特定时代的狂热精神。

C.“我”是垦荒队的重要成员,又是故事的叙述者,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同时也便于从垦荒队员的角度进行抒情议论。

D.垦荒队在“鬼沼”发现木碑,依稀认出“死于此”三个字,他们意识到已有垦荒者牺牲于此。

但是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决心继承前辈的遗志,誓将垦荒事业进行到底。

E.作者用“流浪者”唱起了《拉兹之歌》来描写“满盖荒原”冰雪消融、小河流淌的情形,颇具抒情性,寄托着远离家乡的垦荒队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副指导员第一次那么柔情地看了我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立刻从妹妹手中接过医药箱,替‘摩尔人’小心翼翼地包扎伤处……”此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3)本文写“巴黎圣母院”的有关情节有哪些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4)标题“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包含着怎样的意蕴?

试作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

5分)。

12、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苏步青

  ①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

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②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

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

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

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

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

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

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

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

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

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

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明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教学人才。

  ③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

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

“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

”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

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

“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

”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

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④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不懂。

然而,后来的一堂教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⑤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

“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

”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

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⑥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⑦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

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以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

  ⑧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

“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的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以后几十年,我能

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

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

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

  ⑨2003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积极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⑩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三段通过能熊全治的神态、语言等的描写,表现了苏步青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

B.苏步青1927年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毕业后,便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的教书育人生涯。

C.苏步青备课时,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表明他治学严谨,教学有方。

D.教数学的杨老师的第一堂课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这节课改变了苏步青对数学的看法,作者想通过这个内容告诉我们教师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E.从作者对苏步青的介绍中,我们明白了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必须在文史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苏步青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

(6分)

(3)结合文本,谈谈这篇传记的写作特点。

(4)请从“求学”和“治学”两个方面,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苏步青给你的启示。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发生老虎咬人事件后,网上沸沸扬扬,老虎咬人事件到底是游客本身的责任还是园方的责任一度成为舆论热点。

②因为98个样本(北京奥运会的60个样本和伦敦奥运会的38个样本)药检结果呈阳性,所以国际奥委会或许因兴奋剂丑闻将举重项目从奥运中连根拔起。

③经过4年艰苦谈判,哥伦比亚政府与该国最大反政府武装惺惺相惜,24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宣布达成最终全面和平协议,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武装冲突。

④魏雪女士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她的感召下,很多人也如过江之鲫,帮助农村贫困地区发展基础教育,开展了“华萌班”等公益项目。

⑤2011年8月31日,华山景区对外免费开放。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记者27日实地探访发现,虽然免费开放,游客却寥寥无几,还不如收费时人多。

⑥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对于奥运明星孙杨无证驾驶的行为,杭州交警给予了与同类违规行为相

同的处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根据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月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13个省份为同期之最。

C.迄今为止,所有为世界末日设定的日期都无声无息地过去了,但是一些预言家经常为他们明显的失败找借口解释。

D.德化位于福建中部,是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瓷都;

宋代开始,德化瓷就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今年是艾青去世20周年。

①艾青一生行吟足迹遍布中国,②要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在他的家乡金华金东,仍然③是最为追本溯源的选择。

我抵达金东之后参加④第一项诗歌节活动,并非在金碧辉煌的会议中心,⑤不是在庄严大气的高校讲堂,⑥在金东区畈田蒋村的艾青故居。

16.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公允而论,这些年来,我们的文化建设成绩还是喜人的,人才辈出,作品丰富,形式多样,①,有负人民重托,也愧对伟大时代。

因而,每一个有志的文化人都应树立强烈的精品意识,②,当然这很难,或许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目标,③,那就连一点可能也没有了。

答:

①□□□□□□□□□□□□□□□15字

②□□□□□□□□□□□□□□□15字

③□□□□□□□□□□□□□□□15字

17.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六、写作(60分)

18.请以“瞬间的美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学科

期中考试卷答案

1.D2.B3.B

4.【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