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四年级课本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6103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四年级课本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学四年级课本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学四年级课本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学四年级课本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学四年级课本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四年级课本Word格式.docx

《中学四年级课本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四年级课本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四年级课本Word格式.docx

A说明文B记叙文C描写文D议论文

2.这篇文章采用_____________的手法进行描写。

A顺序B插序C倒序D描述

3.以下哪一些是荷花的别称?

I莲花II芙蓉III菡萏IV芙蕖

AI和IIBI、II和IIICII、III和IVDI、II、III和IV

4.以下有关哪一项有关栽种荷花的要诀是不正确的。

A上午不宜加水B田土比较适合用于栽种荷花

C宜常摘荷叶D栽种时需保护藉秧上的嫩芽

5.父亲栽种荷花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用荷叶泡茶B供邻人赏玩

C他喜爱花草D能为家庭带来幸福

6.“日寇的铁蹄以踏上了可爱的乡土。

上述句子中“铁蹄”指的是什么?

A日寇用于行路的自行车B日寇的残暴行为

C日寇的战车D日寇的铁手婉政策

7.若干亲友讨了我们的藕殃去,却栽不出好的荷花来。

以上的句子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复句?

A转折复句B并列复句C递进复句D承接复句

8.以下哪一些句子属于并列复句?

I荷缸不必深,宜多用田土。

II莲壳既去墨,又不伤砚。

III那三只荷缸,倾覆在地上,打得粉碎。

IV一张张高挚的碧玉般的绿叶,在晓风中摆动,晶莹的露珠,在叶上不

住滚来滚去。

AI和IIBI、II和IIICII、III和IVDI、II、III和IV

9.荷花确实是可爱。

每当夏日清晨,一张张高挚的碧玉般的绿叶,在晓风

中摆动,晶莹的露珠,在叶上不住滚来滚去。

横线上的句子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B夸张C衬托D拟人

10.以下哪一些句子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I一张张高擎的碧玉般的绿叶,在晓风中摆动……

II那粉红色的鲜妍荷花,亭亭地,有如晨妆初罢的少女,娇羞婀娜,

迎人微笑。

III莲蓬一天天地膨大,像一张张生满了眼睛的绿色怪脸。

IV我欢乐的童年,也如当日荷花的香气一般消散,不可追寻了。

AI和IIBI、II和IIICII、III和IVDI、II、III和IV

 

中四课文第三课《鞭虎救弟记》节录蒋衡

题解:

本文叙述一个名叫程含光的人,和他十五岁的弟弟,行山路遇虎,弟弟被虎攫去,他用短鞭击虎,从虎口里救出弟弟。

这个故事,也从侧面道出了兄弟间应该友爱的道理。

体裁:

抒情兼议论的文言文。

内容大意:

段落

内容大意

第一段

叙述含光带着他的弟弟从六安回来,他的弟弟被老虎捉去,他舍命救弟弟的情形。

第二段

讲述含光的弟弟对哥哥的思念。

第三段

讲述含光的处身,以及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态度。

第四段

讲述含光孝顺父母,以及对朋友的方式,可惜他在中年时就去世。

最后一段

作者对含光舍命救弟弟的看法。

1.程含光和他的二弟经过那座险峻的山岭时,是在什么时候?

A半夜B凌晨C黄昏D夜晚

2.以下事例可证明含光能舍己救弟,除了

A以短鞭追赶老虎B用力把弟弟从虎口中拉出来

C背身受中伤的弟弟疾奔下岭D亲自用嘴遍吮弟弟的伤口

3.何以见得程含光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A他为人排解纠纷。

B他和人交往极守信用。

C他常救济有困难的人。

D他把所有赚取的金钱财物,全交予父母,从不私下偷偷分给自己的妻子。

4.程含光为什么不能享有长寿?

因为他

A长期辛勤操劳。

B舍命救弟时受伤。

C曾用嘴将弟第口中的毒血吸出来。

D大江南北走图谋生活。

5.“至于今,八十老翁,一鞭抚摩,时时以血泪拂拭……”

上述句子中的“以”字是什么意思?

A按照B根据C用D因为

6.“家少康,远近亲朋重其才,有重务,悉资之,未尝以劳瘁辞,故不克永世。

7.“俄而腥风骤起,飞沙疾卷,木叶扑面如雨下,猛虎攫其弟去。

上述句子中的“俄而”是什么意思?

A突然B一阵子C不久D然后

8.“家道中落”是什么意思?

A家境中等B家境越来越贫寒C家境由富转穷D在中年时家境由富转穷

9.“光目中不知有虎,并不知其为竹鞭,且不知有己。

上述句子是属于哪种复句?

A转折复句B并列复句C递进复句D承接复句

10.作者在第三、四段时,采用哪一种写作手法来记叙含光的为人,对朋友的友爱、对父母孝顺和待人处事的态度?

A顺序B倒叙C插叙D补序

中四课文第四课《醉人的春夜》吴金良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主人公陈静在夜里因为自行车坏了,而得到好人的帮助,令她看到一切是那么

地美好,连春夜都会醉人。

1.课文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环境的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

这种文章属于什么体裁?

A长篇小说B中篇小说C微型小说D人物传记

2.课文里有多少个人物?

他们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篇作品的叙述手法是

A以第一人称顺叙B以第一人称插叙

C以第三人称顺叙D以第三人称插叙

4.以下哪句话反映陈静的矜持和自卫心理?

A“再遇到人,一定开口。

”陈静想着,抬眼望了望胡同里昏黄的路灯。

B咦!

骑车的小伙子又回来了。

陈静心里却紧张起来:

“这么晚了,他……”

C她心里咒那小伙子:

“骗人!

叫你今晚做个恶梦。

D“五块?

敲诈?

”陈静心里一惊,却又无可奈何地掏出钱包。

5.小伙子是个怎样的人?

I热情II机灵III细心IV风趣

AI、II和IIIBI、II和IV

CII、III和IVDI、II、III和IV

6.试找出本文中的中心思想。

A呼吁所有车主应具备修车的技能。

B歌颂小伙子热心助人的好品德。

C警戒女性对陌生男子应有防备之心。

D讽刺陈静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7.为何陈静会认为当晚是个醉人的春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链子卡在大套里了”

文中画线词语的汉语拼音是

Aká

BkǎCqiǎDqià

9.“她从心底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谓叹”

试写出上文中的状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试从文中举出一个采用顶真修辞手法的句子。

中四课文第五课:

蒲公英

1.《蒲公英》这篇文章是属于什么体裁?

A说明文。

B描写文。

C议论文。

D记叙文。

2.为何作者说:

“我不是为王加冕,竟是为蒲公英加冕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例句

修辞

我愿菊花在我眼中,消失了她的富丽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局促羞涩。

而在我忧来无方的时候,玫瑰和桂花也一样成为粪土;

在我心情怡悦的一刹那,高贵清雅的菊花也不能和手中的蒲公英争夺位置。

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公英;

不能因为大家都敬礼超人,世上便消灭了庸碌。

菊花的价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价值反不及庸碌了。

4.作者认为应以什么态度来对待万物?

A不能偏爱或偏憎。

B不能经历庸碌或消灭超人。

C不能以爱怜态度对待花卉。

D不能以平常心,处处齐平。

5.试从文中找出一个并列短语和一个偏正短语。

A为我的女王加冕、俯身摘下。

B翻成淡漠、编成王冠的形式。

C消灭了蒲公英、悟到万物相衬托。

D玫瑰的浓郁和桂花的清远、雪后浓阴的天。

6.以下哪一项关于作者对花卉的情感描述是不正确的?

A作者喜爱玫瑰的浓郁。

B蒲公英能为作者解忧。

C作者把菊花比喻成超人。

D作者对花卉没有爱憎之分。

7.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什么?

A说出作者对蒲公英的爱怜。

B说出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价值与长处。

C说出蒲公英在美人头上照耀了几点钟。

D说出作者以蒲公英缀将起来,编成王冠。

8.世上的一切事物在重重的对照下会产生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四华文课本第六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什么?

A俊俏的江山B浩浩的海浪

C赤壁的风景D豪杰的气概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里,作者在赤壁旁想起谁?

A大乔B曹操C小乔D周瑜

3.在这首词里,作者抱着什么心情去看赤壁?

A欣赏古迹B大败曹操C观看周瑜D欣赏小乔

4.以下哪一句在侧面描写周瑜年轻?

A遥想公瑾当年B小乔初嫁了

C卷起千堆雪D一时多少豪杰

5.以下哪一句形容周瑜从容不迫的形态?

A樯撸灰飞烟灭B千古风流人物

C多情应笑我D羽扇纶巾

6.“故国神游”里的“故国”是指什么?

A蜀国B魏国C吴国D楚国

7.为什么作者在词里笑自己多情?

I自己碌碌无为却满头的白发

II自己年事已高却无所建树

III徒有满腔热血却壮志难酬

IV自己神游故国却无法如愿

AI和IIBI、II和IIICII、III和IVDI、II、III和IV

8.“早生华发”里的“华发”是指什么?

A白色的头发B黑色的头发

C花白的头发D棕色的头发

9.“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显示作者怎样的心情?

A毫不在乎B无可奈何C起伏不定D不复留念

10.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下阕中,作者以什么写作手法感叹江山依旧,人物全非?

I见今怀古

II借古喻今

III无病呻吟

IV风流多情

中四课文第七课:

失败的滋味

1.作者对“苦”有什么反应?

A从小作者就爱吃苦的东西,故他挨吃苦菜、苦瓜。

B作者指出失败的滋味是苦的,但苦中也会有些许甜意。

C作者尝过考国立大学失败之苦后,痛定思痛,发愤读书。

D作者认为人生中的失败虽然苦,若能坦然处之,也可以暂时回归自我。

2.作者为什么会有偏向孤独的个性?

A因为他是家中的独子。

B因为他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

C因为他自小就喜欢吃苦菜、苦瓜的缘故。

D因为他初中三那年考试失败而进入留级班。

3.本文的主旨是……

A做事只喜欢成功,厌恶失败。

B不要害怕失败,也不必在乎失败。

C失败能使我们反省、检讨并继续奋斗。

D失败是坏的,让我们沮丧,失去信心,一蹶不振。

4.文中的“只要肚子填饱”说明作者……

A家境穷困。

B时常饿着肚子上课。

C吃饱了就上图书室看书。

D只要没吃饱,就不去上课。

5.以下哪一项不是作者所表达的意见?

A作者认为失败后面,仍然有生机和希望。

B作者认为接受失败,使人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C作者认为失败可以成为一个转机,通往成功之路。

D作者认为喜欢吃苦的东西的人,必定也是能承担失败打击的人。

6.于是在杜鹃花城的四年当中,我眼里几乎没有榴裙繁花。

上句中画横线的词语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仿拟。

C借代。

D比拟。

7.这些挫折和失败,使二十出头的我,渐趋成熟,甘于把孤独当做唯一的伙伴,而且开始对人情世故,做深一层的思考。

上句中画横线的短语,哪两句是属于同一类型的短语?

A人情世故,深一层。

B渐趋成熟,人情世故。

C挫折和失败,人情世故。

D挫折和失败,渐趋成熟。

8.重读一年,功课压力减少许多,我才能游刃有余,充分领略到“如沐春风”的滋味。

上句中画横线的成语,跟下列哪个成语的意义相近?

A迎刃而解。

B从容不迫。

C胜任愉快。

D牛刀小试

9.上文最后第二段中的“温煦”的汉语拼音是……

Awēnxù

Bwēnjù

Cwēnzù

Dwēnzhù

中四华文课本

第八课卓还来殉难记

郑子瑜

1.这篇文章属于什么体裁?

A说明文

B记叙文

C描写文

D议论文

2.课文中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次的战争?

3.第一段以破空而起手法描写,行文矫健有力,正配合卓还来怎样的性格?

A一丝不苟

B慷慨大方

C刚毅坚贞

D畏首畏尾

4.当日军登陆时,何以见得卓还来还是心志安定,态度镇定?

A他已把所有的文件整理好

B他已收拾了包袱打算离开

C他准备投降,并向日军臣服

D他独自静坐在领事馆,而楼阁上的国旗还在天空中飘扬

4.第二段巧妙地运用叠语“悉在斯,悉在斯。

”表示什么?

5.卓还来被日军捉拿时,日军更加憎恨他因为

A他和日军打了起来

B他拿枪和日军驳火

C他把所有重要文件烧成灰烬

D他咒骂无良的日军侵占我们的土地

6.后来卓还来被囚禁时,有一个人常提供战争的消息给他,哪人是谁?

A林谋盛

B丁道尧

C孙中山

D辜鸿铭

7.胜利以后,人们终于在哪里找到卓还来的忠骨,并以厚礼埋葬他,

还为他设立忠烈祠?

A山打根

B亚庇

C根地咬

D斗湖

8.试翻译以下各句中画上横线的时间副词:

(i)既被执,寇胁其交出馆中档案

(ii)尝奉命出巡古晋

(iii)卒于根地咬掘得其忠骨

(iv)今重庆政府且将塌台

(v)寇益衔之,乃解于亚庇总部

中四华文课本第九课船的未来李采靡

1船舶的速度比起飞机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A飞机在天空上没有阻力。

C飞机不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的。

B船舶在水中受到很大的阻力。

D船舶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的。

2水翼船的双翼安装在船身下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A支撑船身B产生升力C减少阻力D提高船速

3水翼船有什么优点?

I运航性高II稳定性强III节省马力IV操纵性好

AI和IIIBII和IVCI、II和IIIDI、II、III和IV

4水翼船的研究成功给船舶带来了一个大革新,使船速大大增加,因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颠簸”的汉语拼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你按下电钮的时候,它可以把水晶宫的美丽景色,忠实地展现在你的眼前。

以下哪一个短语与“按下电钮”是同样类型的短语?

A挂在脸上B便利舒适C科技文明D带来毁灭

7作者应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提出了“船的速度为什么这么落后?

”、“它能不能像飞机一样装上两个翅膀以提高船速呢?

”来引起读者的关注。

A反问B设问C比喻D比拟

8试比较现代船与未来船。

现代船

未来船

外形

速度

效能

特点

其他

中四课文第十课:

小蓝花

1.作者以“青色”与“紫色”的词语来……

A点出小蓝花所处的环境。

B协调小蓝花的颜色。

C突出小蓝花的颜色。

D强化小蓝花的形象。

2.诗中第二段的第二节与第三节采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I比喻II比拟III对比IV排比

AI,II

BII,III

CIII,IV

DI,III

3.作者把小蓝花形容为……

A国色天香,艳压群芳

B君子风范,品质纯洁

C朴实无华,坚韧刚强

D傲霜斗雪,气韵优雅

4.“开在青色的小坡上”是属于哪一类短语?

A动宾

B谓补

C偏正

D并列

5.“比秋天的晴空还蓝”中试找出“还”的词性。

A副词

B代词

C介词

D助词

6.试找出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

A直抒胸臆的直接手法。

B借物述怀的间接抒情手法。

C细节描写的艺术手法。

D以物寄情,以情写物的描绘手法。

7.作者在第二段第六节中所写的“铁丝的缠绕和剪刀的折磨”指的是什么?

8.作者在哪一段小节转换笔锋,把盆景和现实生活连接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四第十一课:

鸣机夜课图记

1.作者的父亲为人如何?

A公正廉明。

B劫富济贫。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