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份考试第一次单元过关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5903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份考试第一次单元过关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份考试第一次单元过关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份考试第一次单元过关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份考试第一次单元过关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份考试第一次单元过关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份考试第一次单元过关试题Word格式.docx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份考试第一次单元过关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份考试第一次单元过关试题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日照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份考试第一次单元过关试题Word格式.docx

D.中亚、中东及中欧的文艺作品中都可找到阿凡提的原型,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简介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再逐层论述丝路文化的交流碰撞及产生的成果。

B.文章在论证中自始至终渗透着丝路文化源于丝路、依托于丝路的观点。

C.对于丝路文化交融所产生的丰硕成果,文章具体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证。

D.对于丝路文化的传承,作者从其交流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交融成果丰硕等方面展开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文化在中国与儒家文化在欧洲的表现足以证明:

文化输出可以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B.丝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告诉我们,不同地区的物质交流最终可以带动并促进文化的交流。

C.如果没有中西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碰撞,就不可能出现19世纪初中西文学共鸣的局面。

D.要形成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中西方与各国之间不同文化的交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杭州巷10号

夏阳

幸福路作为一条商业步行街,每天人流密集,左边有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岔路,叫平安街,顺着平安街进去百余米,一拐弯,眼前生出一条南北向小巷,便是杭州巷。

杭州巷狭窄细长,仅容得下两人并行,麻石板铺就的巷道,伴随着墙脚一线湿湿的青苔,一直延伸到尽头。

巷子两边的建筑,古朴、荒凉,被圈在高高的院墙内。

透过门缝,可隐约窥见一些雕梁画栋,当然还有断壁残垣。

小巷里,渺无人烟,只有寂寞的风,顺着寂寞的巷道穿过,轻轻吹拂着墙头几株寂寞的茅草。

步行在小巷里,抬眼望去,四周就像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沉睡不醒。

我此行的目的地是杭州巷10号,那也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

我去的时候,正值深秋,碧空如镜。

上午的阳光嫩黄羞怯,在墙头瓦瓴上探头探脑,却无法照进小巷。

行走在小巷里,头上是一片金灿灿的阳光,人却站在岁月的阴凉中。

驻足10号门前,我感慨颇多,犹豫良久,那两扇厚重的木门还是被我轻轻地叩响了。

须臾,一个老太太站在门口。

她的目光和善,完全没有都市人惯有的那种警惕。

我结结巴巴地说自己是摄影发烧友,爱好用镜头来捕捉历史。

老太太把我迎进院内。

院子很大,里面种了不少花草。

秋天的菊花开得正艳,五彩缤纷,白如雪,粉似霞,而黄的,则黄得热闹,亦黄得伤感。

院内飞檐斗角,回廊石阶,曲径通幽。

难以置信,在现代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脚下,竟然藏着这样的深居大院。

老太太说自己有八十高龄,有个留学海外的儿子,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明年也将花甲之年了……老太太说她姓李,从十八岁结婚那年起,已经在这院子里生活了六十多年。

六十多年里,女儿夭折,儿子客死他乡,佣人被遣散,老伴过世,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昔日门庭喧闹的大宅子里,最后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婆子了。

老太太说这话时表情恬淡,似乎是在谈论别人家的事情,看不出有任何的悲伤。

我问:

“这巷子为何叫杭州巷,和杭州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老太太说:

“现在知道这巷子来历的人应该不多了。

说来话长,早在清朝末年,有一批杭商集体迁移来此,他们开茶庄、丝绸店和当铺等。

买卖做大了,赚钱了,在这里扎根,抱团买地置业,于是就有了这杭州巷。

你可别小看这巷子,它可是当年这座城市的心窝窝呢。

巷道之所以修得这么窄,就是为了减少闲杂人员的进入。

无论多大的官来访,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就是皇帝来了,也得老老实实从巷子口步行进来。

”说到这里,老太太得意地笑了。

我吃了一惊,没想到杭州巷在当年是如此的尊贵显赫。

望着老太太一脸甜蜜而略带羞涩的回忆神情,我依稀看到了当年一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被浩大的迎亲队伍捧进了这杭州巷。

在杭州巷10号,如置身于山野的一处宅院里,都市的喧嚣和车流的嘈杂似乎远去。

空气里,有花的阵阵清香,在明朗的阳光下,微微发酵。

和老太太坐在一块儿喝茶聊天,真是一种享受,仿佛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我拍了几张照片后,告别老太太,告别杭州巷10号,重新回到巷子里。

我默默退出杭州巷时,一个磨刀师傅正挑着担子站在巷子口,高声叫喊着:

“磨剪子嘞,戗菜刀!

”他抑扬顿挫的叫喊声跌落在小巷里,溅起一巷子清脆的回音。

磨刀师傅喊了数声,站了片刻,却没有走进小巷。

我回到单位。

主任问我:

“老太太同意拆迁了?

我默默地望着主任难看的脸色。

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一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我向主任建议道:

“按照老太太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很难熬过这个冬天的。

要不,我们等到明年开春再说,如何?

主任沉默不语。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人物不多,人物关系也不复杂,但非常注重营造小说的环境氛围,并设置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B.杭州巷10是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小说将户主老太太与其他已经迁走的住户进行对比,体现了老太太的不近人情。

C.小说结尾只有一句话,写主任沉默不语,但主任内心可能并不平静,结尾意蕴悠长,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我”在征求户主老太太是否同意拆迁时,非常犹豫,既体现了拆迁工作的难度,也体现了“我”对老太太的同情。

5.小说第二自然段对杭州巷的环境进行了描写,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写了关于城市拆迁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电影大国。

从大国走向强国之路,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成为中国电影人考虑的关键问题。

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创作有影响力的电影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

“对制片公司来讲,产业链条的强化和发展很重要,要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这样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否则电影强国的实现是没有依据的。

”他指出,我国影视产业还处在发展期,电影发展机会多,未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投资机会。

对此,马中骏也表示赞同,他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好的时代和机遇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工作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只要你有专业性,你做得足够好,市场自然认可。

(选自“央广网”2018年6月19日)

材料二: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一些人打着“重写历史”“范式转换”“还原真相”等旗号,鼓吹“告别革命”,大肆歪曲历史、诋毁英雄,意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这些言论通过网络不断地发酵和扩散,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用。

因此,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

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积极运用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

(选自“光明网”2018年4月23日)

材料三: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

比如,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武侠片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等,都是辨识度很高的文化符号。

这也是《英雄》《十面埋伏》等武侠片在海外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

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好作品,还有一个案例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它不仅在亚洲其他国家好评如潮,还发行了美国版。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学会把好故事“讲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其中,“融通中外”正是中国电影国际化创作必须遵循的要旨,要选择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既在内容上融汇中国文化,又在形式上实现国际表达。

比较成功的例子是2015年的《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这两部影片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代表作,它们曾在数十个国家展映,各国观众或为草原生活的艰难所震撼,或为身患绝症的坚强所感动。

与此同时,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量的努力,更让我们插上了巡游世界的翅膀。

比如,我们与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的合作让中国经典默片《神女》配乐放映,在各大电影节绽放异彩;

与英国电影学会(BFI)的合作,则让中国享誉世界的影史名作《小城之春》修复版成为在英格兰地区发行的第一部修复版中国经典影片……

(选自孙向辉《“融通中外”,如何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四:

站在新时代大门口反观反思中国电影,我们同时看到隐患和欠缺。

许多平庸之作呼应我们周遭弥漫的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气而生。

平庸之作多表现为雷同化、表面化和粗疏化:

只关注娱乐不关注思想;

只关注生活表象而不探究生活中的发展趋势。

对生活没有新发现,对艺术没有新表达;

盲目跟风克隆,执着于缺少新意的翻拍与续拍。

平庸创作一味在市场热项目中寻找风向,模仿效法。

2017年生产故事影片708部,在影院公映的影片只有396部,一半的国产电影因平庸、粗疏被电影市场淘汰。

创作平庸之风势必弱化原创力,弱化精品意识。

于是,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才时不时地大行其道。

容忍平庸之作,容忍创作平庸之风,就会放弃国产电影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就会丧失创作的主体精神和新时代的创作目标感。

必须对屡见不鲜、习以为常的平庸之风,说不!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12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实现电影强国的梦想。

B.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是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的有效手段。

C.《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等大获成功是因为它们内容上融汇了中国文化,形式上实现了国际表达。

D.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的盛行导致原创力和精品意识弱化,致使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等平庸之作时不时地大行其道。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分析了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B.材料二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坚定了人们认同历史、尊重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C.由材料四可知,因一味追求平庸、粗疏的创作风向,2017年我国生产的故事影片有一半被电影市场淘汰。

D.从四则材料可知,“中国好故事”是指具有中国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

9.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开拓国际市场?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

至正二年,登进士第;

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

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

友文奸黠悍鸷,因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

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

兴祖至官,曰:

“此害不除,何以牧民!

”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

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

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

狱立具。

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

民害既去,政声籍甚。

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

俱未任。

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十余里。

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

哈剌帖木儿曰:

“明日得钞五十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

”兴祖许之。

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

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

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

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租以手榜谕之。

皆曰:

“林总管廉而爱民;

不可犯也。

”三年不入境。

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

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

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选自《元史·

良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B.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C.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D.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正,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知府,别称“太守”、“府尹”,是中国古代地方官职名,是州府一级最高长官,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

C.考课,包含着两种意义:

一是考,就是考察自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吏在其任职期间执行国家法令的具体表现;

二十课,就是依照国家的行政计划进行督课。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与此同义的说法还有“致事”“休致”“乞骸骨”等。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铅山州一向有许多造假钞的人,吴友文是这些横行不法伪造钱币的人中的首领,狡诈、蛮横、凶狠,前后杀人很多。

B.林兴祖颁布禁伪钞令不久,就有一个人前来告发,他假装用不符合实情的理由斥责那人离去。

C.林兴祖为百姓剪除祸害,声誉大振。

升任南阳知府,改任建德路知府,但他都没有到任。

至正八年,升官为道州路总管。

D.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驻军在城外,听说敌人到了,因为缺乏军需物资,想要撤兵,后在林兴祖的反复劝说下,才答应不撤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注释:

①耿:

微明的样子。

14.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璧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题,10分)

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论语》中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2.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

3.《赤壁赋》中客人吹奏的洞箫之声悲凉,作者用“ 

 

, 

”句子来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4.《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诗是: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就是在这一天,我在梦中迈开步子走向故乡张村,也走向记忆深处的童年……初夏时分在村子里闲逛,逮一种叫“苞米虫”的昆虫,用秸秆插进它肩胛骨的位置,就得到了一只生物电扇。

小伙伴们会 

地用它吹去额头上的汗珠。

跑去菜园看浇水,抽水机嗡嗡作响,清冽的地下水便喷涌而出,不疾不徐地跳过垄沟。

正式的夏天是从吃豆角的那天开始的。

豆角炖猪肉,因为用铁锅,汤会发黑,却也吃得。

盛夏,烈日当空,( 

)。

秋天,它们悄悄地把籽洒落在地上,以为自然界无为而治,大有来年生根发芽的机会。

白菜长成比较大棵的时候,热力减弱,宇宙间满是浓白的秋光,云朵淡淡,霜雪已在孕育……梦醒了,可梦境的一切仍,耳畔仍回响着遥远的抽水机黑胶皮水管中流淌的汩汩歌声,。

有着三百年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B.有着三百年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C.有着三百年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充满了无穷魅力。

D.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充满了无穷魅力。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

B.西红柿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

C.西红柿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

D.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胜其烦 

津津有味 

栩栩如生 

绵延不绝

B.不厌其烦 

大快朵颐 

栩栩如生 

C.不厌其烦 

历历在目 

不绝如缕

D.不胜其烦 

不绝如缕

20.下面是某中学高三年级家长会通知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妥当,请找出并说明如何修改。

(5分)

通知

各位家长: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

兹定于2018年10月15日在我校综合楼一楼报告厅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

我们将分析今年高考的命题趋势,通报全市第一次统考的成绩,并与大家一起磋商高考复习的相关事宜。

不得缺席,请务必准时到会。

2018年10月8日

×

中学高三级部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87岁的袁隆平以卓越的科技贡献和精彩的演讲内容获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国际友人称颂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

袁隆平堪称“中国骄傲”!

深圳7岁小女孩袁媛,在家里煤气泄漏、父母昏倒的危急时刻,处乱不惊,成功挽救了父母的生命。

袁媛因此被当选为年龄最小的“中国骄傲”。

不久前,在某央视主持人与娱乐圈的口水战中,网友得知偷税漏税的某女星曾获得“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一事,众人一片哗然。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中国骄傲”?

“国家精神”应该是什么?

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原文说“丝绸之路……到汉唐时达到鼎盛”,可知“早在汉代”应为“早在汉代以前”;

B.“丝绸之路”一词出现之前,史书已有了丝路历史的记载;

D.“中西文化交流”应为“中西文化交融”。

2.D项“丰富性”错,文中“丰富性”是就“物质交流”而论的,对于“丝路文化的传承”,文章只从交流的多样性及交融成果丰硕两方面展开论述。

3.A项以偏概全。

文章在最后一段说的是“各国文化在丝路交流碰撞后诞生了诸多艺术成果,其生命力有时甚至比在原生地还旺盛”。

可见各国文化的生命力之所以“比原生地还旺盛”,是“文化交融”的结果,而并非只有“文化输出”。

4.C(A“置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错;

B“户主老太太与其他已经迁走的住户进行对比,体现了老太太的不近人情”错,是对小巷的眷恋;

D我犹豫的原因是因为我对这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有眷恋。

5.①所描绘的环境幽深、古朴、荒凉,体现了杭州巷浓厚的古文化气息,引导读者思考有关历史文明与文化传承的问题。

②引发“我”的感叹,为下文写老太太成为杭州巷唯一的住户作铺垫。

③杭州巷的落寞衬托出下文杭州巷10号的静谧清雅,能更好地凸显老太太对旧居的深厚情感。

(每点2分)

6.主旨:

小说揭示了在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如何看待与现代文明和历史文明之间的冲突的问题,呈现了如何保护历史文明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2分)

情感取向:

①对历史文化的敬畏;

②对历史文明被冷落的伤感;

③对现代文明发达导致历史文明衰落的无奈;

④对处于拆迁中的老太太现状的担忧。

(答对两点得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