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试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3448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2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试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试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试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试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试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试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试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试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试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1

迹象

什么?

(提出疑问)

2

事实

是什么?

3

知识

为什么?

4

智慧

怎么办?

信息接收者收集与利用信息,是为了规划或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更好达到预定的目的。

迹象这一层次的信息是发现问题的先兆,这类信息提醒信息接受者情况可能有变,敦促信息接收者去进一步探明情况。

如汽车司机在汽车运行中发现前方有异物,这就是“迹象”层的信息。

司机进一步发现或被告知路有塌方现象,这一信息就反映了当前的事实,是第二层次的信息。

连日下雨,路基不平是造成塌方的原因,这就是知识层的信息。

如何逃过塌方路段,最安全、最迅速的达到目的地,在这一案例中属于“智慧”层的信息。

从上述简单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不同层次的信息内容所描述的信源与信宿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现实生活中许多比这复杂得多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中,也都可以分别找到这四个层次的信息的运动。

常见的信息分类主要有:

·

以信息的性质为依据,信息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以认识主体为依据,信息可分为客观信息(关于认识对象的信息)和主观信息(经过认识主体思维加工的信息);

以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观察过程为依据,信息可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以信息的逻辑意义为依据,信息可分为真实信息、虚假信息和不定信息;

以信息的生成领域为依据,信息可分为自然信息、社会信息和思维信息;

以信息的应用部门为依据,信息可分为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等;

以信息的记录符号为依据,信息可分为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等;

以信息的载体性质为依据,信息可分为文献信息、光电信息、生物信息等;

以信息的运动状态为依据,信息可分为连续信息、离散信息、半连续信息等。

4.简述管理信息的特点

管理信息是对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后得到的。

管理信息有如下特点:

·

信息量大。

企业中有大量的原材料信息、物资设备信息、生产信息、人事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等等。

来源分散。

企业内各部门、各产供销环节,企业外的市场、客户、政府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同行及相关企业都有企业有用的信息。

这使得信息的收集困难化,复杂化。

信息处理方法多样。

企业中信息处理决非单纯计算。

常用方法有记录、核对、分类、检索、合并、传输、存贮、输出等。

管理层次与信息特性有关。

不同的管理层次与不同特性的信息打交道,因此,所采用的信息处理技术也大不相同。

5.什么是知识经济,简述知识经济的由来。

知识经济在本质上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的因素的经济”。

6.简述信息系统的定义。

信息系统的主要部分是为了产生决策信息所制定的一套有组织的应用程序。

信息系统可以用各种形式来表示。

但不管何种形式,其输出的结果总是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在企业管理这样的人工系统中,信息系统和物流是相结合而存在的,信息系统是反映物流系统的状态的。

而在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物理介质,例如电子介质,卡片等来传递的。

从技术上定义,信息系统是—组由收集、处理、存储和传播信息组成的相互关联的部件,用以在组织中支持决策和控制;

同时还可以帮助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分析问题、解决复杂问题和创造新产品。

7.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有什么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电子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送、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信息系统。

它能实测企业(组织)的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

从全局出发进行辅助决策;

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长远规划的目标。

简言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信息系统的功能。

此外,它还具备其特有的计划、控制、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

第2章参考答案

1.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方法应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MIS的建设开发方法学是研究其建设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问题包括:

现行管理的认知体系、MIS建设的战略规划、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等。

2.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任何事物、任何系统工程都有其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直至被淘汰的过程,即生命周期。

MIS也不例外,其生命周期包括规划阶段、开发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

规划阶段是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

开发阶段是建设并建成一个系统。

系统建成后便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衰变又不断维护(为了延长其使用时间),直到被新的系统所取代,这一MIS的生命周期便告结束。

而新系统也将经历同样的生命周期。

MIS开发阶段又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

所以MIS的生命周期共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与维护五个阶段,这样划分MIS的生命周期是为了对每一个阶段的目的、任务、采用技术、参加人员、阶段性成果、与前后阶段的联系等作深入具体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实施开发工程,开发出一个更好的系统,以及更好地运用系统以取得更好的效益。

3.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进行若干活动,每项活动应用一系列标准、规范、方法和技术,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形成符合给定规范的产品(成果)。

4.什么是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所谓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就是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按其生存周期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在每一阶段的开始与结束都规定了严格的标准。

前一个阶段的结束标准就是后—阶段开始的标准,而每个阶段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工程开发的困难程度。

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采用科学管理和良好的技术方法,而且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都从技术与管理两个角度进行严格审查,合格之后才开始下一阶段工作。

这就使得软件开发全过程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保证了软件质量,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软件开发的生产率也会明显地提高。

5.什么是快速原型法?

快速原型法就是针对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问题提出的一种新的系统开发方法。

它的主要思想是:

首先建立—个能反映用户主要需求的原型,让用户实际看见新系统的概貌,以便判断哪些功能是符合要求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将原型反复改进,最终建立完全符合用户要求的新系统。

6.简述在系统分析阶段使用原型法的开发过程

(参见教材中图2-7原型法开发过程)

7.试述本教材为什么选择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作为重点讲述内容。

虽然有诸多缺陷,但只有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是实用并较全面支持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方法。

其他的方法尽管有很多优点,但或不很成熟或只能作为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在局部开发环节的补充,暂时都还不能替代其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占目前系统开发工作量最大的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这两个重要环节。

由于本书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入门教材,应让初学者建立起系统规范的建设思想,掌握基本方法,所以本书着重讨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原理及应用。

但强调鼓励读者在获得了本书的基本思想后用自己熟知的开发工具,结合其他方法大胆进行实践,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8.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有哪些?

系统开发的方式 

系 

开发方式

对本企业开发能力的要求系统维护

的难易

开发费用

(或购置费用)

说明

用于企业

内 

外 

自行开发

非常需要容 

开发时间较长,但可得到适合本单位的满意系统,并培养了自己的系统开发人员。

委托开发

不太需要相当困难

最省事、开发费用最多,必须配备精通业务的人员参加,并经常进行检查、监督和协调。

合作开发

需 

要比较容易

中等

较理想的方式。

但必须注意搞好双方关系,大家都建立在真诚合作的基础上。

购(租)用

软 

件 

不太需要困 

要有鉴别软件包功能与适应条件的能力,即使完全适合本单位的情况,仍需编制一定的接口软件

第3章

1.试述系统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主要任务是:

(1)制定MIS的发展战略。

(2)确定组织的主要信息需求,形成MIS的总体结构方案;

安排项目开发计划。

(3)制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2.试述系统规划工作的主要特点和关键问题。

(l)系统规划工作是面向长远的、来来的、全局性和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它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非结构化程度较高。

(2)其工作环境是组织管理环境,高层管理人员(包括高层信息管理人员)是工作的主体。

(3)目前尚无可以指导系统规划全过程的适用方法,因此必须采用多种方法相互配合,取长补短。

(4)规划工作的结果是要明确回答规划工作内容中提出的问题,描绘出系统的总体概貌和发展进程,但宜粗不宜细。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在对MIS进行系统规划时应注意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1))使信息系统规划与该组织的总战略目标协调一致。

(2)设计组织信息系统的总框架是关键(3)人、管理、技术应协调发展

3.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系统分析?

其主要目标和活动内容有哪些?

系统分析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系统分析的目标:

就是按系统规划所定的某个开发项目范围内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

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把要解决哪些问题、满足用户哪些具体的信息需求调查、分析清楚,从逻辑上,或者说从信息处理的功能需求上提出系统的方案,即逻辑模型,为下一阶段进行物理方案(即计算机和通信系统方案)设计、解决“怎么做”提供依据。

系统分析的主要活动:

系统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系统详细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系统分析工作的特点:

(l)系统分析工作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知识水平

(2)系统分析工作主要面向组织管理问题,方式与手段主要是人际交往(3)使用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4)系统分析工作的主要成果(产品)是文档资料(5)系统分析工作应确定系统边界,适可而止

4.初步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企业概况。

企业的发展简史、目前规模、经营效果、业务范围、管理水平、企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2)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强弱决定了新系统的成败。

(3)企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调查企业的组织机构、领导关系、人员分工和配备情况,从中不但可以了解现有系统的构成、业务分工,还可以了解到人力资源,发现组织和人事制度的不合理成分。

(4)现行信息系统运行情况。

现行的信息管理系统(人工的或人机的)运行状况。

诸如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率、可靠性、问题等。

(5)新系统开发的条件。

包括计算机设备情况,计算机应用人员情况;

资金来源;

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和精确度;

管理基础等。

(6)问题和薄弱环节。

企业期待MIS解决的问题,问题的重要性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

5.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系统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系统是否能够实现和值得实现等问题做出判断,避免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之后才发现系统不能实现或新系统投入使用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引起的浪费。

对新系统可行性的研究,要求用最小的代价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确定系统是否可行。

6.可行性研究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去考察?

简述其内容。

(l)技术可行性:

对要求的功能、性能以及限制条件进行分析,以确定使用现有的技术能否实现这个系统。

要考虑能否得到所需要的软件和硬件资源,能否组织一个熟练的开发队伍,现有的开发技术是否达到开发系统所要求的水平,以及开发风险有多大。

(2)经济可行性:

新系统的经济效益能否超过其开发成本?

为此应对新系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也就是要进行两项估计:

费用估计和收益估计。

(3)社会(法律)可行性:

分析新系统是否符合当前社会生产管理经营体制要求,考虑系统开发是否可能导致违法。

例如是否涉及知识产权、生产安全或其它与国家法律相违背的问题。

(4)组织机构及操作方式上的可行性:

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后,往往需要对现行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增设某些部门或精简某些部门,改变机构员工工作方式等。

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和管理人员能否积极配合就可能成为系统成败的关键。

第4章

1.简述需求分析中现行系统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等活动的详细内容、关键问题、主要成果及其描述方法。

系统调查

(1)组织机构的调查

了解组织的机构状况。

即各部门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人员配备、业务分工、信息流和物流的关系等等。

组织机构状况可以通过组织结构图来反映。

所谓组织机构图就是把组织分成若干部分,同时标明行政隶属关系,信息流动关系和其他关系。

(2)业务处理状况调查

为了弄清楚各部门的信息处理工作,哪些与系统建设有关,哪些无关,就必须了解组织的业务流程。

系统分析人员应按照业务活动中信息流动过程,逐个调查所有环节的处理业务、处理内容、处理顺序和对处理时间的要求,弄清楚各个环节需要的信息内容、信息来源、去向、处理方法、提供信息的时间和信息形态等。

(3)现行系统的目标、主要功能和用户需求调查

只有充分了解现行系统的目标和功能以及用户需求,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使新系统开发成为可能。

(4)信息流程调查

开发信息系统必须了解信息流程。

业务流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信息的流动和存储情况,但仍含有物资、材料等内容。

为了用计算机对组织的信息进行控制,必须舍去其他内容,把信息的流动、加工、存储等过程流抽象出来,得出组织中信息流的综合情况。

描述这种情况的就是数据流图。

(5)数据及功能分析

有了数据流图后,要对图中所出现的数据和信息的属性进一步分析,包括编制数据词典、数据存储情况分析及使用情况分析。

同时还要对数据流图中的各个加工逻辑进行描述。

可用的工具有决策树、决策表、结构化语言等。

(6)系统运营环境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组织的信息系统处于停滞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系统对环境环境的适应性而非技术问题。

因此,必须对系统的应用环境进行认真地调查分析,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以提高系统开发的质量。

 

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1)现行系统的薄弱环节 

(2)新系统的总体功能需求 

(3)绘制数据流图 

(4)编写数据词典 

(5)系统分析说明书编写

  

2.为什么数据流图要分层?

数据流图的绘制过程,是系统分析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就是由系统外部至系统内部、由总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的系统逻辑模型建立过程。

在整个绘制过程中,始终要把握住对系统总体目标与总体功能的要求,在给定的系统边界范围内进行工作。

为了使数据流图简洁、清晰、功能明确、方便交流,分解的层次和每张图的内容要适当。

3.简述分层数据流图的组成与基本符号以及绘制步骤。

数据流图的构成

(1)数据流图使用的符号

DFD由四种基本符号组成。

如图所示。

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

(2)数据流

数据流(DataFlow)由一个或一组确定的数据组成。

数据流用标名箭头表示,名即数据流名,箭头指向表示数据流的流向。

现在对数据流符号说明如下:

数据流名应能直观地反映数据流的含义,如日常业务中的产量日报表、汇款单、录取通知书、课程表等均可直接用做数据流名,既明确又简炼。

也可以用一组数据中的主要数据为数据流命名,例如“学生成绩单”由学生姓名、成绩、通讯地址等数据组成,但成绩是主要的,可以用“学生成绩”为这一数据流的名字。

(3)加工

加工又称处理亦称变换,它表示对数据流的操作。

加工的符号分成上、下两部分,从上到下分别是标识部分和功能描述部分。

标识部分用于标注加工编号,加工编号应具有唯一性,以标识加工,以“P”开头。

功能描述部分用来写加工名。

为使DFD清晰易读,加工名应简单,能概括地说明对数据的加工行为,其详细描述在数据词典中定义。

(4)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是用来存贮数据的。

在分层DFD中,数据存储一般仅属于某一层或某几层,因此又称数据存储为局部文件。

数据存储名写在开口的长方框内,应概要地说明文件中的主要数据。

(5)外部项

源点和终点(又称端点)是系统外的实体,称作外部项。

它们存在于环境之中,与系统有信息交流,从源点到系统的信息叫系统的输入;

从系统到终点的信息称系统的输出。

同—个端点可以是人或其它系统。

在DFD中引入源点和终点是为了便于理解系统,所以不需要详细描述它们。

它们可有编号,以“S”开头。

数据流图的绘制步骤

(1)确定所开发的系统的外部项(外部实体),即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去处。

(2)确定整个系统的输出数据流和输入数据流,把系统作为一个加工环节,画出关联图。

一般应把数据来源置于图的左侧,数据去处置于图的右侧(见下图a)(3)确定系统的主要信息处理功能,按此将整个系统分解成几个加工环节(子系统)确定每个加工的输出与输入数据流以及与这些加工有关的数据存储。

根据各加工环节和数据存储环节的输出和输入数据流的关系。

将外部项、各加工环节以及数据存储环节用数据流连接起来,为各数据流、加工环节和数据存储环节命名、编号,这样就形成所开发系统的数据流图顶层图(总图)。

(4)根据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原则,对上层图中全部或部分加工环节进行分解。

将需要分解的上一层图的加工环节(子系统)分解成具有明确逻辑功能的数个加工环节,按上一步骤中的做法,对上层需分解的加工环节画出分解后的数据流图草图。

一般情况下,下层一张数据流图对应于其上层数据流图中的一个加工环节,在上层数据流图的加工环节分解成下层加工环节数量少时,下层一张数据流图亦可对应于上层图中一个以上的加工环节。

(5)重复步骤(4),直到逐层分解结束。

分解拘束的标志是:

对于每一个最低层的加工,即各层数据流图中不做进一步分解的加工,其逻辑功能已足够简单,明确和具体,可以用一张A4规格的纸张写出清晰的说明。

(6)对图进行检查和合理布局,主要检查分解是否恰当、彻底,DFD中各层是否有遗漏、重复、冲突之处,各层DFD及同层DFD之间关系是否争取及命名、编号是否确切、合理等,对错误与不当之处进行修改。

(7)和用户进行交流,在用户完全理解数据图的内容的基础上征求用户的意见。

和用户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系统逻辑功能的设置和描述是否合理,能否满足拥护的信息需求,数据流和数据存储内容以及数据来源和去处(外部项)是否符合实际,描述是否准确、合理;

用户在了解数据流图的全部内容后对系统逻辑功能有什么进一步的意见与要求。

系统分析人员根据与用户讨论的结果对数据流图的草图进行修订。

直到双方均满意为止.

绘制数据流图过程示意图

4.简述数据词典在需求分析中的作用和编写数据词典的基本要求。

数据词典(DateDictionary)的作用是给数据流图上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明。

换句话说,数据流图上所有成分的定义和解释的文字集合就是数据词典。

上面讨论的数据流图只能给出系统逻辑功能的一个总框架而缺乏详细、具体的内容。

数据词典对数据流图的各种成分起注解、说明作用,给这些成分赋以实际的内容。

除此之外,数据词典还要对系统分析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进行定义和说明。

数据词典描述的主要内容有:

数据元素、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和外部项,其中数据元素是组成数据流的基本成分。

在系统分析中,数据词典起着重要作用。

它包含关于系统的详细信息。

一般来说,系统分析人员把不便在数据流图上注明而对于系统分析应该获得、对整个系统开发以至将来系统运行与维护是必需的信息尽可能放入数据词典。

总的来说,数据词典对数据流图中有关成分的描述说明下列问题:

(是什么或做什么)

何处?

(在何处或者来自何处)

何时?

(何时出现、时间长短)

5.什么是基本加工?

描述表达基本加工逻辑功能的结构化工具有那些?

特点是什么?

基本加工:

对数据的处理功能十分简单、加工逻辑清楚的加工称基本加工。

结构化工具有:

(1)结构化语言是介于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一种人造语言,因而较严谨,不死板,易于使用、理解和交流。

(2)决策树又称判断树。

适合于描述加工中具有多个策略,而且每个策略和若干条件有关的逻辑功能。

(3)决策表又称判断表。

在基本加工中,如果判断的条件多,各条件又相互组合,相应的决策方案较多,在这种情况下用决策树来描述,树的结构比较复杂,决策表为描述这类加工逻辑提供了表达清晰、简洁的手段。

6.某银行发放贷款原则如下:

(1)对于贷款未超过限额的客户,允许立即贷款;

(2)对于贷款已超过限额的客户,若过去还款记录好且本次贷款额在2万元以下,可作出贷款安排,否则拒绝贷款。

请用结构化语言、决策表来描述该原则。

 

答:

IF 

已超过贷款限额

IF 

客户过去还款纪录差

拒绝贷款

ELSE 

本次贷款额≥ 

2万

作出贷款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