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学习纲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3223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纲要.docx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文学学习纲要.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纲要.docx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纲要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纲要

(临沂大学文学院赵佃强2014.12.20)

编写说明:

1、适用专业:

文学院非汉语言文学专业。

2、使用教材:

《中国当代文学新编》,王万森吴义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重要内容如果本教材上讲得详细清晰,本纲要只列要点后面注明页码需认真参阅教材。

如果本教材暧昧不清,本纲要参阅其他教材给予整理。

4、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很多东西有待进一步完善。

序号前面标有★号的是本人所认为的更为重要的知识点,这些内容一般都是各大高校研究生考试曾经考过的内容。

5、文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但又离不开考试。

重视考试是非常必要的,本纲要在更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个目的。

如何做好文学类的试题,本人有这样几点体会:

第一,永远都要以教材为中心;第二,分析问题必须以具体作品为中心;第三,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第四,字数多多益善,条理要清晰;第五,所谓难题只是偏一点、细一点,考察的其实是一种态度,态度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呢?

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

想要高分永远都必须是用功多的,读书多的,此外别无他途。

6、那些责备中国教育功利化的人们,仔细追究哪一个不是这种功利化的产物?

我们听到太多的议论,在我看来姑且将其搁置一旁,世间最容易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们需要的是行动,需要的是公平,我们绝大多人都需要个人更多的奋斗,行动起来吧!

7、本学期一开始导论课上所引用的英国作家福斯特100多年前所说的话在这里再一次提出,以此共勉(这段话也说明被大肆追捧的西方也无非如此):

读书、学习也有经济上的原因,我们对此不必过分责难。

我们大多数人在30岁前都得谋求一份职业,不然就得投靠亲友为生。

而获得工作的途径又必须通过考试,考试是迈向就业的门槛,掌握着你进出之大权。

一篇李尔王的论文,虽不象同名的戏剧那样感人肺腑,但也许能从中得到好处,它也许是进入地方政府大门的踏脚石。

人们也许会这么常常自言自语道:

“这就是学习的好处,它能帮助你找到工作。

”他所以去应试,原因是写一篇李尔王的论文尽管是一次难忍的可怕经历,但的确是大有好处的。

不管他是出于愤世嫉俗或是幼稚无知,都不必责怪。

只要学习跟谋求生活联系在一起,只要就业必须通过考试,我们就必须认真对待考试制度。

假如有另一途径可以获得职业的话,我们目前所谓教育大部分都要宣告结束。

——(英)福斯特:

《小说面面观》,第8-9页,花城出版社1984年。

第一章新的文学体制与现实主义文学主潮

★1、名词解释:

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至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

这次会议后简称为“第一次文代会”,会上,郭沫若作了题为《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

矛盾与周扬分别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新的人民文艺》的报告。

大会确立了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核心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确立了“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全国文艺发展的总方向。

大会成立了全国性的文艺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本次会议是新中国文艺的开山界碑,意义重大。

2、简答:

建国初期三次重要的文艺批判运动。

(1)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首开以群众运动,政治斗争解决文艺问题的先例。

(2)1954年对《红楼梦》研究中唯心论的批判。

李希凡、蓝翎《〈红楼梦〉研究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由对俞平伯到对胡适,由学术到政治,社会意识形态,及整个思想文化领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3)1954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54年胡风递交30万言《关于解放以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55年定性为“反革命集团”,升级为政治斗争,首次动用专政工具,牵连2100多人,造成冤假错案。

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潮的膨胀。

80年平反纠正,88年澄清说明。

★3、名词解释:

双百方针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

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这一方针后被简称为“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的具体内涵是:

“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切近文艺发展内在规律的方针。

该方针一经提出,即产生了积极而显著的影响,引发了五十年代中期文坛活跃的理论思考和干预生活、写家务事、儿女情的创作潮流。

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巴人的《论人情》等理论文章,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的《改选》、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宗璞的《红豆》等作品均产生在该方针问世以后。

4、简答:

60年代初期关于文艺调整所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

P25-26

5、名词解释: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P31

1966年,林彪等人炮制的,成为指导当时文艺的思想纲领,主要理论主张有“根本任务论”,即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主题先行论”,即

6、简答:

文革文学的主要形态。

(1)主流文学(公开文学):

革命样板戏

(2)阴谋文学:

如长篇小说《虹南作战史》

(3)跟派文学:

如浩然《金光大道》

(4)异端文学(地下文学):

如《第二次握手》《波动》等

★7、名词解释:

革命样板戏

正式命名于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的一篇题为《贯彻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的文章,是京剧现代戏的提倡在江青的直接干预下开始的样板化的过程,它是一种高度政治化,概念化的文艺,是主流政治的意识形态对知识分子文化传统和民间文化传统的摧毁,压制,改造和利用在文艺中的体现,是自“文革”开始到70年代初,官方提倡最力,影响最大的文艺作品。

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中提到的最早八个革命样板戏是:

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

第二章解放区文学传统的新发展

1、论述:

40年代后期,赵树理的小说备受重视,被确立为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方向”获得很高赞誉;而在50年代他却受到冷落,甚至被批判迫害致死,其原因是怎样的?

(如何理解这种变化?

)P41-44

40年代被确立为方向的原因有二:

一是很强的问题意识,二是很强的大众意识。

50年代受冷落的原因二:

一是问题意识与时代不合拍,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二是对大众化通俗化的过于执着远离了读者。

2、名词解释:

《锻炼锻炼》

3、简答:

《三里湾》的成就与局限。

主要成就

(1)思想主题,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村生活的描写。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新人形象、中间人物、落后人物(3)大众化、通俗化,故事的完整性、人物的独特性、语言的流畅性。

局限与问题:

人物转变的简单化与突兀性、结构上的不足、叙述冗长等。

4、简答:

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边缘化特征)。

切入生活的边缘化视角

5、名词解释:

《铁木前传》

第三章革命历史斗争小说

1、简答:

为何革命历史斗争小说都呈现出了“史诗化”的美学特征?

革命胜利与新政权的建立所带来的巨大热情,使得作家们自觉地以感恩心态缅怀过去的艰难岁月和前辈的功绩,一些作家亲自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残酷的斗争生活,英雄事迹激励着他们去创作。

当代作家充当社会历史家,有着再现社会变革的整体过程与把握时代精神的欲望。

对年轻一代革命教育的责任感。

2、名词解释:

《红旗谱》

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由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出版,是一部真实而深刻地表现中国农民革命有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进程,并以描绘中国农民斗争英雄谱系见长的作品。

其成就包括:

★3、论述:

《红旗谱》的史诗性特征。

(P53-58)

(1)长篇巨幅与广阔的历史生活。

最初计划写5部,从20世纪初的大革命运动一直写到50年代的合作化运动,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历史,最后完成3部《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

《红旗谱》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民运动的壮丽史诗,完成主题表达:

中国农民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好团结起来,战胜阶级敌人,解放自己。

(2)谱系化的英雄群像的塑造与描绘,表现出一种历史的纵深感。

三代农民英雄的书写,(主要故事叙述)……

(3)浑厚质朴的民族风格。

四个方面……

总之,

4、论述:

梁斌《红旗谱》的艺术成就。

(1)史诗性。

小说以朱、严两家三代人的特定的生活道路,概括了中国农民由自发抗走向自学革命的一个历史性转折。

(2)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而又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农民形象。

如农民英雄朱老忠、传统农民严志和等。

(3)鲜明的民族风格与中国气派。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5、简答:

《红旗谱》的民族风格与中国气派。

(P56-57)

(1)突出渲染一个地区的民族风俗,注重地方色彩的描写,从自然景物还是风俗人情中透视民族特色;地方性的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是构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因素。

小说对冀中人民生活的描写,形成了多彩多姿的农村生活的风俗画,诸如赶集市、走庙会、过除夕等都具有独特的名族情调。

(2)继承了传统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是在人物的精神世界的营造上突出民族特色,塑造了一大批具有中国民族的性格气质、精神操守、行为习惯的农民英雄。

如朱老忠形象。

(略)同时在刻画人物上,比较重视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在这个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小说的艺术经验,创造了一种比西洋小说“略粗一些”,但比中国古典小说“要细一些”的写法。

通过人物的行动,粗线条勾勒人物性格,同时吸收西方静态叙述和心理活动描写的长处,特色独具。

(3)情节结构上体现出传统小说的技巧,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的结构方法,运用相对集中的短章结构,大故事套小故事,环环相扣,分则独立,合则一体,富有戏剧性和传奇性。

作品语言以北方农民语言为基础,质朴明快,生动活波,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4)采用大众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了朴实通俗、生动浑厚的语言风格。

★6、简答:

《红旗谱》中的朱老忠形象。

是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他刚毅勇猛、正直无私、嫉恶如仇、慷慨好义、有胆有识。

既有旧时代豪侠的特征,又有新时代英雄的精神,体现了农民由自发反抗到自觉反抗的历史性转折,由少数人患难互助,到谋求整个阶级的解放,由依靠朱严两家孤军奋斗,到燃起革命烈火,成为农民革命英雄。

7、名词解释:

《红岩》

长篇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1961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被称为建国后文学中的“红色经典”,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共产主义教科书”。

★8、简答:

《红岩》的思想艺术成就。

(1)小说在题材选择上具有很大的突破性,反映的是革命者在特殊环境中进行的特殊战斗。

解放前夕共产党人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即所谓“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中与国民党英勇斗争的事迹。

揭露国民党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本质,真实生动深刻表现了革命者的坚定信仰,以及由此焕发出的斗智和智慧。

(2)小说成功塑造了一大批忠勇可敬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英雄群像,为革命英雄人物的塑造提供了经验。

如沉着稳重、视死如归的女革命家江姐,深沉老练的职业革命家许云峰,埋头为党工作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成岗等。

(3)结构严谨精巧,心理刻画细致,写作方法上部分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9、名词解释:

《青春之歌》

杨沫的长篇小说,195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60年修改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10、简答:

《青春之歌》的主要成就。

(1)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

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以林道静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展现了她从争取个性解放到走向献身于社会解放的革命事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艰难历程。

其反抗封建婚姻,追求个性解放,有五四青年的面影,以自杀的方式控诉社会的黑暗与罪恶,表明对个人奋斗道路的绝望。

爱情的希望及其破灭,是由个性解放到社会解放的转折。

富有层次地写了其告别旧我,坚定信念,走向成熟的复杂心路,及投身社会解放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历程。

(2)从艺术上,成长小说的特征。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叙事,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结构,贯穿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及纷繁的场景,“九一八”到“一二九”,概括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及复杂的社会关系,涵盖了大量社会内容,勾勒了知识分子群像。

二是性爱叙事,描绘环境及叙写事件时,具有浓郁的抒情笔调,情景交融,深入心理世界。

★11、论述: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及意义。

(1)性格的两重性,对黑暗势力及不合理社会的决绝的抗争,对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和人生的执著追求,是林道静的核心性格。

幼稚脆弱、不切实际的幻想、感情的软弱和缠绵,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意识,是其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2)成长三阶段,出走反抗家庭的婚姻迫害;与余永泽决裂,投身革命;战胜自我,走向成熟。

体现了成长小说的特征。

(3)典型意义:

通过林道静的性格发展史,概括了二三十年代我国许多知识分子认识革命走上革命道路的共同特征。

它揭示出,知识分子只有把自己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事业结合在一起,才能有值得歌颂的青春。

12、名词解释:

《三家巷》

是作家欧阳山长篇小说《一代风流》多卷本小说中的第一卷(第二卷为《苦斗》、第三卷为《柳暗花明》、第四卷为《圣地》、第五卷《万年春》),作家出版社1959年出版,这部史诗性的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题材与主题具有开拓性,写工人出身的知识分子周炳三十年的人生历程,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抛弃了单一的阶级斗争的冒失,将家庭矛盾和阶级矛盾,市井生活与时代风云紧密结合,是作品获得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情调。

在人物塑造上也具有开拓性,周炳性格复杂、情感丰富、心灵矛盾,具有工人阶级的思想情感,又具有知识分子气味。

突破人物塑造追求高大完美的文艺规范。

艺术上具有独创性,叙事结构继承发扬了民族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以人物行动为中心展开情节,在情节变化中塑造人物,故事紧凑,引人入胜,语言适合大众读者的阅读口味。

13、名词解释:

《保卫延安》

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195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取材于1947年3月开始的我军以少胜多的延安保卫战,小说通过延安保卫战中五大战役的描写,呈现出解放战争由退守到反攻的胜利过程,另外还写了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等全国战场的大背景,揭示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趋势。

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气质。

14、简答:

《保卫延安》的成就。

(1)思想内容的史诗性

(2)英雄形象的塑造

(3)鲜明的艺术特色。

浓郁的诗情和激情、气势雄伟笔调粗犷、结构上单纯与丰富的和谐统一、刻画人物在同一事件中、语言诗情画意铺排的句式渲染宏大的气势与场面。

15、名词解释:

《红日》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1957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描写的是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消灭了蒋介石的74师及其师长张灵甫,是一部纪实与虚构兼备的不可多得的战争小说。

16、简答:

《红日》的艺术魅力。

70-71

(1)叙事结构

(2)人物性格丰富性的刻画

(3)战争生活的描写

★17、名词解释:

《林海雪原》

曲波的长篇小说,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是一部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国家政治美学与民间世俗美学、古典审美情趣与现代审美情趣于一体的作品,被人称为“新英雄传奇”的代表作,具有很浓的“中国气派、中国作风”。

首先,情节结构具有传奇性,核心故事是战争与剿匪,小说讲的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一支36人小分队深入东北林海雪原,与顽匪巧妙周旋斗争的故事,具有武侠、侦破、战争、爱情、复仇等元素,体现趣味性和传奇性。

其次,人物塑造上,不追求描写立体化的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而是写出人物性格某一方面的极致性与传奇性。

再次,语言上多语杂陈,集官方话语、民间话语、土匪黑话等为一体,增加了人们的阅读兴趣。

★18、名词解释:

革命英雄传奇

是指在17年文学中以《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等为代表作的一类小说。

其主要特征是:

以战争生活作为写作背景,以通俗的写法作为叙述手段,以传奇作为作品特色,所以又常常被称之为“革命通俗小说”、“战争传奇”等。

这些小说中有大量武侠文化、民间英雄传奇等因素的融入。

第四章农村现实生活的写照

1、名词解释:

《创业史》

★2、简答:

《创业史》的主要成就(如何认识这部小说)

(1)思想主题,反映的生活是真实的,表现的理想是符合历史要求的,肯定的策略是正确的,主题的历史深度使小说获得了内容的史诗性。

《创业史》反映的是50年代初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取代个体所有制的历史变革。

(2)人物塑造,塑造的人物富有个性和历史深度。

它塑造了众多的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而且写出了了人物性格的深度和厚度。

梁三老汉是评论界公认的最成功的形象。

小说中其他一些人物,如富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人梁生宝,“蛤蟆滩三大能人”如郭振山、郭世富、姚土杰以及高增福、冯有万等也都是极有个性的形象。

(3)艺术特色,鲜明的风格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叙事经验。

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艺术构图深广宏阔。

小说的空间视角广,围绕梁生宝而交织的多重复杂的矛盾把蛤摸滩的农业合作化与当时全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联系起来,构成了小说宏大的生活画面和历史背景。

小说所叙述的漫长的创业历史的演变脉络和未来走向而形成的时空跨度的延展,增加了小说的厚重感。

其二,艺术描写细腻多姿。

作品非常细腻地描写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独特命运,同时又很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对照关系,描写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

它既是传统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又吸收了西方的、现代绵密的、热烈的叙述方法,在文体上形成一种多姿多彩的厚重。

其三,善于将叙述语言和人物内心独白,将文学语言和生活语言,将人物的言行和作家的评说,将诗情和哲理揉和在一起,形成一种引导读者参与、接受的热烈氛围。

★3、简答:

《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

(1)是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梦想做“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有自私落后、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

(2)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时刻关注互助组的命运,及忠厚、天真、倔强、虚荣、幽默的个性特点,具有悲喜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其丰富历史内容和复杂性,体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具有典型意义。

★4、简答:

《创业史》中梁生宝形象塑造得失

(1)这是一个跟随农村合作化道路成长起来具有引领作用的新人形象。

具有忘我工作,公而忘私,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但阶级意识有些强化,人觉悟有所拔高,感情上有理念化的倾向。

(2)严家炎曾批评其塑造上的“三多三不足“,理念活动多,性格刻画不足;外围烘托多,放在冲突中表现不足;抒情议论多,客观描绘不足,这主要从艺术形象的美学评价上来着眼,柳青则根据现实政治理论和政策规定,给予确定的条分缕析的说明,他追求史诗化的真实理念,创作初衷是”这篇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

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这种心态及当时的情势,决定了其追求的历史进步是以”发展“而不是以”现实“的角度来描述生活。

(3)作品设置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将梁生宝突出出来成为先进人物,是对当时社会心理的真实反映和作家主体愿望的真挚要求,具有不可避免的理想化色彩和时代局限,而严家炎及后来人们对小说中梁三老汉为最成功人物形象的定位,认为更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更有深广的力度。

这反映了他们对题材价值问题的不同认识,从中可看出文学的丰富性要求,既有着时代的烙印,又力图对局限性的突破。

5、名词解释:

《山乡巨变》

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分两卷,上卷1958年7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下卷1961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是合作化小说中的优秀之作。

以50年代中期的合作化运动为背景,写出了湖南南部一个偏僻的山村清溪乡半年之内发生的巨大变化,继承了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传统,具有水性之美和阴柔之美。

其特色主要表现为:

其一,把宏大的社会叙事、政治叙事与生活叙事、家庭叙事结合起来,并进一步消解宏大叙事,突出人性美、人情美。

如清溪乡合作化带头人李月辉和刘雨生动员王菊入社的过程,如盛佑亭受命动员“秋丝瓜”入社,结果被灌醉的情节等。

其二,长于塑造湖南水乡温婉多情的女性形象。

如……。

其三,展示了湖南山村的风俗美和自然美。

6、名词解释:

《李双双小传》

第五章小说创作的多样化探索

1、名词解释:

《洼地上的战役》

2、名词解释:

《百合花》

3、简答:

茹志娟的短篇小说《百合花》的主要特色

总体风格:

清新、俊逸。

〔1〕借鸥影波光、以窥海天的选材个性。

写战争而避却炮火横飞的大场面,从后方切入,从几个普通人的性格冲突、情感纠葛中去刻画人性人情之美。

视角独特,笔致娟秀。

〔2〕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意味深长的细节设置。

如小通讯员羞涩个性的刻画,野菊花、百合花的被子,衣服上的破洞等几个细节的描写等等。

〔3〕大巧若拙、浑然天成的结构之美。

自然、细致、严密而又富有节奏感的结构,使作品中的人物由远及近、由内而外,渐次呈现,深深打动了读者。

4、名词解释:

百花文学

5、名词解释:

《重放的鲜花》

6、名词解释:

“干预生活”小说

7、名词解释: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8、名词解释:

《红豆》

第六章颂歌与战歌

1、名词解释:

《天山牧歌》

2、名词解释:

《杨高传》

★3、名词解释:

政治抒情诗

“政治抒情诗”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在50年代末或60年代初。

在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会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

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但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

郭小川和贺敬之的诗歌的创作,代表了此类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

4、简答:

郭小川诗歌的特色。

5、简答:

贺敬之诗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第七章时代精神与散文三大家

1、名词解释:

杨朔模式

杨朔创作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在散文中追求“诗的意境”,而为了营造诗美,他往往刻意求诗,甚至不惜略掉对现实生活的真诚感受,以“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的雷同形式,以象征比附的手法去面对复杂的生活现实,一味制造优美的颂歌,从而形成他为后来的批评者所诟病的“杨朔散文模式”。

他的一些代表作如《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等都突出显示这一缺陷。

2、简答:

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

(1)讲究艺术构思。

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和发现诗意并给以诗化的表现。

善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抓住一人一物,生发联想和想象,寓大于小、寓远于近,具有诗的视角和诗的容量。

(2)注重创造诗的意境。

杨朔散文注重创造诗的意境。

他的散文多用诗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创造诗的象征比附的境界。

如《雪浪花》等。

(3)讲究艺术结构。

他一般采用曲径通幽、“卒章显志”的园林式结构,于云遮雾障中见峰回路转,细密精巧、引人人胜。

又善于运用虚实、隐显、疏密、抑扬、张弛等艺术辩证法,对各种材料进行剪裁、缝合、布局和组织文章的波澜。

(4)不足之处:

模式化,常露斧凿之痕,损失了自然之美。

3、简答:

秦牧散文的艺术特色。

(1)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三者的有机结合。

(2)形散神聚的结合。

(3)情趣性和幽默感。

(4)语言流利酣畅,凝练生动。

4、简答:

刘白羽散文的主要特色。

第八章现实剧与历史剧

1、名词解释:

“第四种剧本”

2、名词解释:

教育剧

3、名词解释:

《霓虹灯下的哨兵》

4、简答:

50、60年代历史剧繁荣的主要原因及代表作品。

5、名词解释:

《蔡文姬》

6、名词解释:

《关汉卿》

★7、简答:

《茶馆》的艺术成就。

(1)表现主题的独特性。

反描法。

以反显正。

要揭示的主题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却重点写写大清国的黑暗,写军阀通知的混乱,写国民党统治潜在之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