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有机物基础全套教案夜雨出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3080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49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有机物基础全套教案夜雨出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化学有机物基础全套教案夜雨出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化学有机物基础全套教案夜雨出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化学有机物基础全套教案夜雨出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化学有机物基础全套教案夜雨出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有机物基础全套教案夜雨出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化学有机物基础全套教案夜雨出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有机物基础全套教案夜雨出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有机物基础全套教案夜雨出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乙炔CH≡CH

芳香烃

卤代烃

—X(X表示卤素原子)

溴乙烷CH3CH2Br

—OH羟基

乙醇CH3CH2OH

苯酚

醚键

乙醚CH3CH2OCH2CH3

醛基

乙醛

羰基

丙酮

羧酸

羧基

乙酸

酯基

乙酸乙酯

【随堂练习】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吗?

【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就是认识常见的官能团,能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情景导入,学生热情高涨。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始终充满热情、兴趣浓厚。

在探究、交流过程中也暴露出他们学习中的不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掌握知识。

  新教材的许多栏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自由活动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传统的讲解式、大容量、高强度、多反复的课堂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板书〕2、官能团:

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反应并反映着某类有机物共同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现象。

2、掌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用球棍模型制作C3H6、C4H8、C2H6O的分之模型,找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

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应考虑几种异构形式——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强化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

通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培养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严谨性。

教学重点

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难点

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第一课时

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引入

有机物种类繁多,有很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为什么?

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明确研究有机物的思路:

组成—结构—性质。

有机分子的结构是三维的

设置情景

多媒体播放化学史话:

有机化合物的三维结构。

思考:

为什么范特霍夫和勒贝尔提出的立体化学理论能解决困扰19世纪化学家的难题?

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交流与讨论

指导学生搭建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并进行交流与讨论。

讨论:

碳原子最外层中子数是多少?

怎样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哪些?

碳原子的价键总数是多少?

什么叫单键、双键、叁键?

什么叫不饱和碳原子?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归纳板书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

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

2、易形成单键、双键、叁键、碳链、碳环等多种复杂结构单元。

3、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

不饱和碳原子:

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

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及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观察与思考

观察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有什么关系?

分别用一个甲基取代以上模型中的一个氢原子,甲基中的碳原子与原结构有什么关系?

分组、动手搭建球棍模型。

填P19表2-1并思考: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键角、分子的空间构型间有什么关系?

从二维到三维,切身体会有机分子的立体结构。

归纳碳原子成键方式与空间构型的关系。

归纳分析

—C——C=

四面体型平面型

=C=—C≡

直线型直线型平面型

默记

理清思路

分子空间构型

迁移应用

观察以下有机物结构:

CH3CH2CH3

(1)C=C

HH

(2)H--C≡C--CH2CH3

(3)—C≡C—CH=CF2、

(1)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面?

(2)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线?

(3)有几个不饱和碳原子?

应用巩固

杂化轨道与有机化合物空间形状

观看动画

轨道播放杂化的动画过程,碳原子成键过程及分子的空间构型。

观看、思考

激发兴趣,帮助学生自学,有助于认识立体异构。

碳原子的成键特征与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整理与归纳

1、有机物中常见的共价键:

C-C、C=C、C≡C、C-H、C-O、C-X、C=O、C≡N、C-N、苯环

2、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单键、双键和叁键的价键数分别为1、2和3)。

3、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叁键中有两个键较易断裂。

4、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

5、分子的空间构型:

(1)四面体:

CH4、CH3CI、CCI4

(2)平面型:

CH2=CH2、苯

(3)直线型:

CH≡CH

师生共同整理归纳

整理归纳

学业评价

展示幻灯片:

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

巩固

作业

习题P28,1、2

学生课后完成

检查学生课堂掌握情况

本部分知识可采用实践式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完成二氯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无同分异构体)。

一方面学生加深对碳价四面体理论的理解;

同时过渡到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知识的学习。

提出问题:

有相同分子式的有机化合物是否具有相同的结构?

学生分组完成C4H10的空间结构,理解同分异构现象,认识C4H10的两种同分异构体。

并进一步落实有机化合物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练习。

通过练习制作C5H12的分子结构模型,进一步巩固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并在制作过程中小组内讨论书写同分异构体方法,重点讨论如何避免同分异构体的“重写”和“漏写”问题。

由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小组间的互相质疑、补充、完善,最终研究出大家认同的书写烷烃同分异构体的方法—减碳法。

引导学生尝试写出C3H6、C2H6O的同分异构体。

强化书写同分异构体时,应考虑三种异构形式──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在书写练习中掌握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方法。

第二课时

[思考回忆]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定义?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

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含义

同分异构体现象: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体现象。

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知识导航1]

引导学生再从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出发小结上述2答案,从中得出对“同分异构”的理解:

(1)“同分”——相同分子式

(2)“异构”——结构不同

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或结合方式不同、性质不同。

(“异构”可以是象上述②与③是碳链异构,也可以是像⑥与⑦是官能团异构)

“同系物”的理解:

(1)结构相似———一定是属于同一类物质;

(2)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分子式不同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自我检测1》]

《自我检测1》

下列五种有机物中,互为同分异构体;

互为同一物质;

互为同系物。

①②③

④CH2=CH-CH3⑤CH2=CH-CH=CH2

[知识导航2]

(1)由①和②是同分异构体,得出“异构”还可以是位置异构;

(2)②和③互为同一物质,巩固烯烃的命名法;

(3)由①和④是同系物,但与⑤不算同系物,深化对“同系物”概念中“结构相似”的含义理解。

(不仅要含官能团相同,且官能团的数目也要相同。

(4)归纳有机物中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由此揭示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同分异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二、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1.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a.碳链异构:

指碳原子的连接次序不同引起的异构

b.官能团异构:

官能团不同引起的异构

c.位置异构:

官能团的位置不同引起的异构

[小组讨论]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觉得有哪些方法能够判断同分异构体?

[小结]抓“同分”——先写出其分子式(可先数碳原子数,看是否相同,若同,则再看其它原子的数目……)

看是否“异构”——能直接判断是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或位置异构则最好,若不能直接判断,那还可以通过给该有机物命名来判断。

那么,如何判断“同系物”呢?

(学生很容易就能类比得出)

2.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

[课堂练习投影]——巩固和反馈学生对同分异构体判断方法的掌握情况,并复习巩固“四同”的区别。

1)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是什么关系?

①CH4与CH3CH3②正丁烷与异丁烷③金刚石与石墨④O2与O3⑤

H与

H

2)下列各组物质中,哪些属于同分异构体,是同分异构体的属于何种异构?

①CH3COOH和HCOOCH3②CH3CH2CHO和CH3COCH3

③CH3CH2CH2OH和CH3CH2OCH3④1-丙醇和2-丙醇

⑤和CH3-CH2-CH2-CH3

 

[知识导航3]——《投影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

启发学生从支链的多少,猜测该有机物反应的难易,从而猜测其沸点的高低。

(然后老师投影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实验测得的沸点。

三、同分异构体的性质差异

带有支链越多的同分异构体,沸点越低。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以下练习]

《自我检测3——课本P122、3、5题》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这一标题,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大多把它作为复习课的形式来上,缺乏新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真正进入备课前,我先从理论方面对自己进行了简单的充电,再次阅读了新课标,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对本节课进行构思,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则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教师应着力于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探讨等途径,把外界施加的信息通过主动建构变成自己的知识。

设计这节课秉承的一种理念是“动态生成”,即试图根据现场的、当时的学习情景,运用教学智慧,对教学流程作适时调控,及时有效地将教学生成中有价值的资源转化为新的讨论主题或探究对象。

第三课时

[问题导入]

我们知道了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那么,请同学们想想,该如何书写已知分子式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才能不会出现重复或缺漏?

如何检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否重复?

你能写出己烷(C6H14)的结构简式吗?

(课本P10《学与问》)

[学生活动]书写C6H14的同分异构。

[教师]评价学生书写同分异构的情况。

四、如何书写同分异构体

1.书写规则——四句话:

主链由长到短;

支链由整到散;

支链或官能团位置由中到边;

排布对、邻、间。

(注:

①支链是甲基则不能放1号碳原子上;

若支链是乙基则不能放1和2号碳原子上,依次类推。

②可以画对称轴,对称点是相同的。

2.几种常见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丁烷:

2种;

戊烷:

3种;

己烷:

5种;

庚烷:

9种

[堂上练习投影]下列碳链中双键的位置可能有____种。

[知识拓展]

1.你能写出C3H6的同分异构体吗?

2.提示学生同分异构体暂时学过有三种类型,你再试试写出丁醇的同分异构体?

①按位置异构书写;

②按碳链异构书写;

3.若题目让你写出C4H10O的同分异构体,你能写出多少种?

这跟上述第2题答案相同吗?

(提示:

还需③按官能团异构书写。

[知识导航5]

(1)大家已知道碳原子的成键特点,那么,利用你手中的球棍模型,把甲烷的结构拼凑出来。

二氯甲烷可表示为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

(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那,二氯乙烷有没有同分异构体?

你再拼凑一下。

注意:

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它的结构只有1种。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1的《科学史话》]

注:

此处让学生初步了解形成甲烷分子的sp3杂化轨道

疑问:

是否要求介绍何时为sp3杂化?

[知识导航6]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表示方法有结构式、结构简式,还有“键线式”,简介“键线式”的含义。

五、键线式的含义(课本P10《资料卡片》)

[自我检测3]写出以下键线式所表示的有机物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以及分子式。

[小结本节课知识要点]

[自我检测4](投影)

1.烷烃C5H12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试写出这种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课本P12、5)

2.分子式为C6H14的烷烃在结构式中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个

(A)2个(B)3个(C)4个(D)5个

3.经测定,某有机物分子中含2个—CH3,2个—CH2—;

一个—CH—;

一个Cl。

试写出这种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对学生比较熟悉,设计的问题深浅度把握较好,问题抛出的时机比较到位,节奏掌握的较好。

上海的老师教学理念新,更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但借班上课,加上地域的差异,对学情把握不够,有些有深度的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反而费时费力。

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在大力推行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下,教师的角色转变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

教师要制定好策略,使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师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

一是在众多问题中能筛选提炼出最适和某个或某类学生探究、积极思维的问题。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调节与组织者。

策划好个别研究和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理解并灵活运用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

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

通过练习书写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形成的两种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

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同分异构体数目也越多。

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烷烃的习惯命名方法,结合同分异构体说明烷烃的这种命名方式有什么缺陷?

回顾、归纳,回答问题;

积极思考,联系新旧知识

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思考为什么要掌握系统命名法。

自学:

什么是“烃基”、“烷基”?

“基”和“根”有什么区别?

学生看书、查阅辅助资料,了解问题。

通过自学学习新的概念。

归纳一价烷基的通式并写出

-C3H7、-C4H9的同分异构体。

思考归纳,讨论书写。

了解烷与烷基在结构上的区别,学会正确表达烷基结构

投影一个烷烃的结构简式,指导学生自学归纳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小组代表进行表述,其他成员互为补充。

自学讨论,归纳。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投影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小组之间竞赛命名,看谁回答得快、准。

学生抢答,同学自评。

了解学生自学效果,增强学习气氛,找出学生自学存在的重点问题

从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出发,有针对性的给出各种类型的命名题,进行训练。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以练习巩固知识点,特别是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盲点。

引导学生归纳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用五个字概括命名原则:

“长、多、近、简、小”,并一一举例讲解。

学生聆听,积极思考,回答。

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投影练习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点进行升华和提高,形成知识系统。

【课堂总结】归纳总结:

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原则

2、要注意的事项和易出错点

3、命名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学生回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总结成规律

【归纳】

一、烷烃的命名

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原则:

选主链,称某烷;

编号位,定支链;

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连短线;

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本节教学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既可以由教师结合动画展示、讲解典型例子的命名;

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

还可以由教师列出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和对应的系统命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规律。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教学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练习。

练习的方式也有多种,如给出结构简式写名称,给出名称写结构简式,同时给出结构简式和系统命名,判断名称是否正确,指出出错的原因等。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判断稍微复杂点的烷烃的主链时,容易出错,表现为未能准确找出最长的碳链,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熟悉具有空间结构的碳链的平面书写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球棍模型,组装碳架,增强教学直观性,减少学生的错误认识。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命名方法:

与烷烃相似,即一长、一近、一简、一多、一小的命名原则。

但不同点是主链必须含有双键或叁键。

 命名步骤:

   1、选主链,含双键(叁键);

   2、定编号,近双键(叁键);

   3、写名称,标双键(叁键)。

 其它要求与烷烃相同!

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是以苯作为母体进行命名的;

对苯环的编号以较小的取代基为1号。

•有多个取代基时,可用邻、间、对或1、2、3、4、5等标出各取代基的位置。

•有时又以苯基作为取代基。

四、烃的衍生物的命名

•卤代烃:

以卤素原子作为取代基象烷烃一样命名。

•醇:

以羟基作为官能团象烯烃一样命名

•酚:

以酚羟基为1位官能团象苯的同系物一样命名。

•醚、酮:

命名时注意碳原子数的多少。

•醛、羧酸:

某醛、某酸。

•酯:

某酸某酯。

【作业】P16课后习题及《优化设计》第三节练习

【补充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D)

A.1,2─二甲基戊烷B.2─乙基戊烷

C.3,4─二甲基戊烷D.3─甲基己烷

2.下列有机物名称中,正确的是(AC)

A.3,3—二甲基戊烷B.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C.3—乙基戊烷D.2,5,5—三甲基己烷

3.下列有机物的名称中,不正确的是(BD)

A.3,3—二甲基—1—丁烯B.1—甲基戊烷

C.4—甲基—2—戊烯D.2—甲基—2—丙烯

4.下列命名错误的是(AB)

A.4―乙基―3―戊醇B.2―甲基―4―丁醇

C.2―甲基―1―丙醇D.4―甲基―2―己醇

5.(CH3CH2)2CHCH3的正确命名是(D)

A.2-乙基丁烷B.3-乙基丁烷C.2-甲基戊烷D.3-甲基戊烷

6.有机物的正确命名是B

A3,3二甲基4乙基戊烷B3,3,4三甲基己烷

C3,4,4三甲基己烷D2,3,3三甲基己烷

7.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其正确的命名为(C)

A.2,3—二甲基—3—乙基丁烷B.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C.2,3,3—三甲基戊烷D.3,3,4—三甲基戊烷

8.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2ClBr。

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末尾的“0”可略去)。

按此原则,对下列几种新型灭火剂的命名不正确的是(B)

A.CF3Br──1301B.CF2Br2──122

C.C2F4Cl2──242D.C2ClBr2──2012

(1)对教材的前后顺序做适当调整。

建议先讲烷烃的命名法,后讲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这样,可以加强对烷烃的命名法的练习,使命名的知识得到巩固,也能从结构上对同分异构体作进一步的分析,避免写重复的现象,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2)注意组织学生多讨论、多练习,尤其要注意抓住学生在命名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如选错主链等。

可以以改错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产生错误的原因。

(3)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一般步骤,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

烷烃的系统命名是核心内容,是有机物系统命名的基础,建议根据命名的三个步骤(选主链、编号位、写名称)结合具体的例子边讲边练。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有机物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