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3075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

(一)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形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符号。

想象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情景,是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想象的预见是以具体形象的形式产生的,而思维的超前反映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的,当人们面对问题情景,头脑中可能存在两种超前系统,一种是概念系统,一种是形象系统。

这两种系统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取决于问题的原始材料是否可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

(二)想象的功能:

1)预见功能2)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3)代替作用4)对生理活动也有调节作用。

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三)想象的综合过程:

粘合、夸张、典型化、联想

(四)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以记忆为基础,利用语词思维的组织作用、创造想象—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幻想)

第三节表象和思维的脑机能

一.表象的脑机能:

表象具有同知觉相同的脑机能

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一)大脑的额叶

额叶与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及皮层下组织具有紧密的联系。

由大脑皮层其他部位加工过的信息,都要传递到额叶进行更为复杂的加工、综合、编制成行为的程序。

进而调节控制人们的行为和新;

心理过程。

同时还要对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进行对照,以保证活动的完成。

当额叶受损时,产生思维的障碍。

(二)大脑半球左颞叶和顶-枕叶与思维也有密切关系。

当左侧颞叶受损时,言语听觉记忆出现阻碍,因而难以保存问题的条件。

顶-枕叶受损,表现为综合信息的功能受到破坏,特别是综合能力受到破坏更明显。

思维进行时,ɑ---ß

快波。

(三)推理的脑机制:

大脑右半球在推理中起重要作用。

(Caramazza,1976)

第四节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的含义和种类: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使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

概念与词不可分。

概念的种类:

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ConcreteConcept,AbstractConcept)

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ConjunctiveConcept,DisjunctiveConcept,RelativeConcept)

3)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模拟自然概念形成过程人为地创造出的概念)

二.概念结构的理论。

(一)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NetworkModel)(Collinsetal,1969)

概念以结点(node)的形式储存在概念网中,年、每一个概念有一定的特征(也是概念)

各种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

在网络中,层次越高,其抽象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概念特征实行分级贮存,即在每一个概念的结点上,只贮存该概念的独有特征,而同层概念的共有特征,贮存在上一层的概念结点上。

该理论不具有心理的现实性。

(二)特征表说:

(FeatureListTheory)波纳(Bourneetal,1979)

1.特征表理论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DefiningFeature)和特异性特征(CharacteristicFeature)。

定义性特征是定义一个概念所必备的特征(本质特征);

而特异性特征是有描述功能的特征(概念的非本质特征)。

2.概念的结构是由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整合性特征的规则构成。

这些规则也称概念规则,包括肯定、合取、析取、条件等。

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优缺点:

1)重视概念规则在概念结构中的作用,能很好解释人工概念的研究。

2)难以解释自然概念。

(三)原型模型(PrototypeModel)茹什(Rosch,1975)

茹什认为概念主要以原型来表征的。

所谓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

从典型性的主观评定来看,同一概念范畴,其成员的典型性程度有差别;

从概念结构来讲,原型模型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原型特征有相似性的成员组成的。

原型说较好地解释了自然概念地组成因素,但并非所有的概念都有原型。

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学会某个概念的过程。

运用人工概念来研究,其目的是说明自然概念的形成。

(一)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

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

它可以简化概念的研究的进程,控制研究变量。

赫尔在1929年首次用对偏旁部首作为概念,用无意义音节命名。

采用配对学习。

50年代以后,布鲁纳(Brunerelal,1965),81张图片;

属性:

图形、数量、颜色、边线。

采用空白—反馈实验程序。

(二)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

1.假设检验说(Bruner)hypothesistesttheory

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

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的反馈,提出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概念就形成了。

2.内隐学习说:

(ImplicitLearningTheory)

认为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是在无意识的内隐学习中获得的,在概念形成中,被试依赖于一些属性在无意识中累加的频次,来区分概念中的相关属性和无关属性。

里伯(Reberetal,1978)“人工语法”的研究。

该研究表明,当刺激结构高度复杂时,采用比较被动、无意识的学习方式可能更有效。

(三)概念形成的策略:

布鲁纳提出

1.保守性聚焦(ConservativeFocusing):

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焦点)所包含的全部属性看作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只改变其中一个属性。

是一个更有效的策略。

2.冒险性聚焦(FocusGambling):

把第一个肯定实例全部属性都看作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但同时改变焦点卡片上一个以上的属性。

3.同时性扫描(SimultaneousScanning):

指根据第一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

4.继时性扫描:

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考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是正确的,则保留,否则采取另一个假设。

四.推理(Reasoning)

推理是指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则,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为归纳推理(InductiveReasoning--本质为概念的形成),后者为演绎推理(DeductiveReasoning—本质为问题解决)

(一)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推理(Syllogism)由两个假设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组成。

理论:

1)气氛理论(效应)(Woodworthetal,1935):

前提的形式产生的气氛将影响人们的得出一定得结论,它说明人在推理时不一定遵循严格得逻辑规则。

2)换位理论(ConversionTheory)(Chapmanetal,1959)认为人们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中发生错误不是由前提的气氛造成的,而是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3)心理模型理论(MentalModelTheory)约翰逊—莱尔德(Johnson–Lairdetal,1983;

1989)

认为人们推理的过程就是创造并建立心理模型的过程。

即首先根据前提条件,创建一个心理模型,并得出一个有待证明的结论,然后搜寻其他可能创建的心理模型。

推理中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对前提的信息加工不充分,或者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只根据前提创建一个心理模型,而没有考虑建立更多的心理模型造成。

(二)线性推理关系推论

在解释线性推理时,休腾洛切尔(1968)认为线性推理的前提是以表象的方式复现在人脑中,并按一定的空间系列进行操作。

克拉克(Clarketal1981)则认为,线性推理不是由表象表征的,而是由命题来表征的。

在线性推理时,人们首先把前提转化为命题形式。

(三)条件推理(ConditionalReasoning)

条件推理是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

在条件推理中,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就是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这种现象成为“证实倾向”(ConfirmationBias)。

这是一种偏离逻辑规则的倾向。

(Wason,1966,1968“四卡片选择作业”),但另一种观念认为,卡片选择中的错误与材料的性质有关,由于采用了抽象、人为性的材料,导致了错误。

第五节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纽威尔和西蒙(Newell,Simen,1972)通过对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GeneralProblemSolverModel)

纽威尔和西蒙用问题空间(ProblemSpace)的概念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它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

他们认为,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通路。

(二)问题的分类:

1.界定清晰的问题(Well-DefinedProblem)和界定含糊的问题(Ill-DefinedProblem)

2.对抗性问题(AdversaryProblem)与非对抗性问题(Non-AdversaryProblem)

3.语义丰富的问题(SemanticRichProblem)和语义贫乏的问题(SemanticImpoverishedProblem)

二、题解决的策略:

策略:

(一)算法(AlgorithmStrategy)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简言之,算法策略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采用算法策略的优点就是它能够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采用这种策略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大量的尝试,因此费时费力。

当问题复杂、问题空间很大时,人们很难依靠这种策略来解决。

(二)启发法(HeuristicMethod)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

有手段—目的的分析、逆向搜索和爬山法

1、手段—目的的分析(Means-EndAnalysis)就是将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到总目标。

2、逆向搜索(BackwardSearch)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到找到通向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只适用与一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

3、爬山法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三.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

专家和新手在知识数量以及知识的组织方式上有所不同,可能是造成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专家的知识是按层次结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心理因素:

(一)知识表征的方式

(二)定势(Set):

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三)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事物的倾向(FunctionalFixation)

(四)动机

(五)情绪

(六)人际关系

第六节创造性

一、创造性

(一)什么是创造性?

创造性(Reactivity)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创造性总是体现在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因此属于问题解决的一个研究领域。

(二)创造性的的心理成分及创造性的测量:

1.幅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吉尔福特(Guilford,1967)把思维分为幅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

他还设计了发散生成测验(DivergentProductionTest)来测量创造性。

有三个指标:

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流畅性(Fluency)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变通性(Flexibility)是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

独特性(Originality)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异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除发散思维外,幅合思维也是创造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利用幅合思维可能从总多的方案中选择到最合理的方案。

一个创造性活动要求发散思维到幅合思维多次循环。

2.远距离联想能力(RemoteAssociation)

远距离联想能力是指在彼此很远的观念之间看出其关系的能力,它也是创造性的一种构成成分。

梅德尼克(mednicketal,1967)--远距离联想测验(RemoteAssociationTest)来测量创造性的高低。

但有关的研究表明,远距离联想分数与创造性只有较低的相关。

Amalie(1994)提出一致性评估技术。

3.与创造性相关的因素:

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酝酿(Incubation)与创造性

酝酿可消除定势或功能固着等心理因素,还有助于重新形成问题的表征。

2.社会因素与创造性

思考题:

1、介绍概念形成的有关理论。

2、概念形成有哪些途径?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4、解释创造性、问题空间、算法和启发法、概念形成的策略

5、你认为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

参考数目:

《现代心理学》张春兴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普通心理学》孟昭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实验心理学》坎特威茨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认知心理学》JohnB.Best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普通心理学》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

课外阅读或实验:

河内塔问题

Bruner的概念形成实验

Rosch的概念形成实验

《创造的秘密》S.阿瑞提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创造性的培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陈光磊刘志选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野人与传教士过河问题

八张牌问题

锚定效应

证伪倾向

六根火柴问题

第七章语言(言语)

教学目的:

掌握言语的概念、言语的分类,了解言语与言语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结构,理解言语的加工和表征、言语的生理机制、言语的产出与理解。

重点与难点:

语言与言语的关系

语言的分类

言语的加工与表征

言语的理解

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及LAD理论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导读法

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

―维特哥斯坦(著名实证主义哲学大师)

第一节语言的一般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及特征

语言(Language)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符号系统交流思想的行为。

语言的基本结构材料是词。

语言具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

二、语言的结构:

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句子。

句子以下分别是短语、语素、音位等不同层次。

每个层次又包含一定的语言成分和将这些成分组织起来的语言规则。

(一)音位(Phoneme)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二)语素(Morpheme)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词的组成要素。

包括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三)词:

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词是图形、语音、语义、构词法与句法物种信息的符合体。

词的不同组合可构成不同的结构成分,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

(四)句子:

是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繁荣语言单位。

按乔姆斯基(NoamChomsky,1957)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句子包括两个层次:

表层结构(surfacestructure)和深层结构(DeepStructure)。

表层结构是指我们实际上所听到或看到的语言形式,或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以及书写时所采用的书面形式;

而深层结构是说话着试图表达的句子的意义。

表层结构决定句子的形式,而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意义。

同一个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体现,一个表层结构也包含两个或更多的深层结构。

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要通过一定的规则来实现。

这些规则包括短语规则和转换规则。

运用短语结构规律可以把某些表层结构相同而深层结构不同的句子区别开来。

转换规则则是说明句子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转换关系的规则。

三.语言的种类:

四.语言的表征和加工:

(一)语言的表征:

表征是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当人们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时,这种信息是以表征的形式在头脑中存储的。

语言的表征(LanguageRepresentation)就是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由于语言具有不同的层次,语言的表征也存在不同的层次,既可以是词语的表征,也可是句子的表征、课文的表征。

可能以表象的方式,或命题方式以及两种方式的表征。

心理词典(MentalLexicon):

是指保存在人脑中的一部词典。

它储存着大量的词条,每个词条又包括词的写法、语音以及词义等各种知识。

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

一般认为是以层次网络的形式来组织。

具有相关词义的词语组成的一种网络,网络中每一个词语占据一个节点,人们提取词义就是在网络进行搜索的过程。

心理词典中的每一个词一个词条,各个词都包括形、音、义等方面的信息,这种表征方式称为局部表征方式。

近年来又提出分布表征。

分布表征的观点认为,词的形、音、义等知识不是储存在单个节点上,而是分布在网络的各个单元中,与其他单词共同使用每一种信息。

(二)语言加工:

语言加工(LanguageProcessing)是指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根据语言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资源参与的程度,语言的加工分为自动化加工和受控制的加工两种方式。

自动化加工是无须注意资源参与、不受人的控制的加工。

而受控制的加工则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资源、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加工。

根据语言加工时的各种成分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语言的加工又可分为模块化(Modular)的加工和交互作用式(Interactive)的加工。

模块化的加工认为语言各成分的加工是单独进行的,各成分间不存在相互作用。

而交互作用式的加工则认为,语言各成分的加工是单独进行的,它们存在着相互作用。

注:

启动(Priming)的实验范式是研究语言自动加工的一种有用的技术。

由梅耶尔等(Meyeretal,1971)提出。

启动效应(PrimingEffect)_

五、研究语言的意义:

a)研究语言有助于了解人类的心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b)研究语言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

一.语言的生理机制:

发音器官、呼吸器官(动力)、喉头和声带、口腔、鼻腔和咽腔(共鸣器)

二.语言活动的脑机制:

语言活动有复杂的脑机制,与大脑不同部位的功能具有密切的联系。

主要起作用的有左半球额叶的布罗卡区(Broca`sErea),颞上回的威尔尼克(Wernicke`sErea)和顶-枕叶的角回(angulargyrus)。

(一)布罗卡区(19C60`S)第三额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

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为运动性失语症(MotorAphasia)或表达性失语症(ExpressiveAphasia),病人的阅读、理解和书写正常,但发音困难,因此语言运动功能的障碍布罗卡区(语言运动中枢)损伤引起。

鲁利亚认为布罗卡区能产生详细而协调的发音程序,这些程序被送到相临的运动皮层的颜面区,从而激活发音器官的有关肌肉。

病人不能使用代词、连词,不能处理动词的变化,不能使用复杂的语法结构,采用的是电报式语言。

还出现词语的反复现象。

包括布罗卡区在内的大脑半球额叶,特别是前额部皮层,还和语言的动机和愿望的形成有关。

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布罗卡区损伤的病人不仅产生语言运动的障碍,而且语的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二)威尔尼克区:

(威尔尼克,1874)位于大脑左半球颞叶颞上回处,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词义,因而和语言的接受(或印入性语言)有密切的关系。

威尔尼克区损坏引起接收性失语症(语言失语症—Agnosia)。

病人说话时,语音与语法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可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构成语言的复杂声音模式;

另外是对语义作错误的估计。

患有接收性失语症的病人谈吐自由,语流很快,但话语没有意义,几乎不能提供任何信息。

(三)角回(AngularGyrus)在威尔尼克区上方,顶—枕叶交界处。

是大脑后部一个重要的联合区。

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的关系,在这里实现着视觉和听觉的跨感觉道的联合。

角回不仅将书面语言转换成口语,也将口语转换成书面语。

因此切除角回将使单词的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失去联系,并引起阅读障碍。

病人能开口讲话能理解口语,但不能理解书面语,切除角回还将引起听—视失语症,不能理解语词的意义,丧失了正确的综合能力。

鲁利亚(1983)指出:

大脑左半球的顶—枕部以及颞-顶部都参与相应的解码过程,若这些部位损伤,将破坏同时性的空间图式,因此在语言(符号)水平上将引起一定的理解逻辑语法关系的破坏出现语义性失语症。

一些研究还表明,角回部位储存着语法和拼写的规则。

布罗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以及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神经纤维束(弓形束)对语言的产生、表达和接受都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在各自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彼此协同活动,共同执行着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

惠特克(1972)提出了脑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