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8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2900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观止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8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文观止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8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文观止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8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文观止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8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文观止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8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文观止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8页文档格式.docx

《古文观止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8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观止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8页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文观止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8页文档格式.docx

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

责毕收乎?

何疾也?

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

冯谖曰;

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市义奈何?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悦,曰:

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选自《古文观止冯谖客孟尝君》)

[注]①孟尝君:

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

他以好养士而著名。

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责:

通债,债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食以草具食:

粮食

B.谁习计会习:

熟悉、懂得

C.请而见之,谢曰谢:

道歉

D.于是约车治装治:

备办、整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左右以君贱之也②左右以告

B.①乃歌夫长铗归者也②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C.①因烧其券②孟尝君怪其疾也

D.①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②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谖经人介绍成为孟尝君的门客,未表现出任何才能却一再要求提高自己的待遇,孟尝君对他则有求必应。

B.冯谖市义的目的是求得百姓的拥护,巩固孟尝君在薛地的地位,客观上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C.冯谖烧了债务凭证,回后告诉孟尝君说,他把那些债券都给烧了,但却为孟尝君争取了当地老百姓的民心。

孟尝君对他这种做法很不高兴,责怪他的自作主张,

D.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到孟尝君门下做门客之初的不断索取待遇,目的是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4.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B.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C.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D.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3分)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

(1)您家所缺少的只是义罢了,我私自用债款给您买了义。

(3分,窃1分;

市1分;

大意1分)

(2)现在您有个小小的薛邑,不抚育爱护那里的百姓,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子女。

(3分,拊爱1分;

子,意动用法,1分;

【参考译文】

齐国有位名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他让人转告孟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

冯谖有何爱好?

回答说:

没有什么爱好。

又问:

他有何才干?

没什么才能。

孟尝君笑了笑,说道:

好吧。

就收留了冯谖。

那些手下的人因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所以只给粗茶谈饭他吃。

过了没多久,冯谖靠着柱子,用手指弹着他的佩剑唱道:

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

手下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说:

就照一般食客那样给他吃吧。

又过了没多久,冯谖又靠着柱子,弹着剑唱道:

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出门连车也没有!

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尝君。

照别的门客那样给他备车吧。

于是冯谖坐着车子,举起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并且说道:

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哩!

后来又过了些时,冯谖又弹起他的剑唱道:

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在这儿无法养家。

左右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这人贪心不足。

孟尝君知道后就问:

冯先生有亲属吗?

有位老母。

孟尝君就派人供给冯谖母亲的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

这样,冯谖就不再唱了。

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

谁熟习会计的事?

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

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问:

这是谁呀?

左右的人说:

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

孟尝君笑道:

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亏待了他,还没见过面呢!

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

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

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倒愿意往薛地去为我收债,是吗?

冯谖回答道:

愿意去。

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

辞行的时候冯谖问:

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

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

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

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

冯谖回得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

债都收完了吗?

怎么回得这么快?

冯谖说:

都收了。

买什么回来了?

孟尝君问。

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

孟尝君道:

买仁义是怎么回事?

冯谖道:

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行呢?

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

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

嗯,先生,算了吧。

过了一年,齐王对孟尝君说:

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臣子。

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

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

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

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

篇二:

古文观止测试卷(三)答案

古文观止测试卷(三)参考答案

召公谏厉王止谤

1.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用眼睛示意;

消除;

比;

堵塞;

违背;

宣告;

多久

4.①所以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理民众的人应开导他们,让他们讲出意见。

②这是增加财物、器用、衣食的治国方法。

5.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有节奏感。

论述了统治者在下达命令之前应该多方位听取意见让百姓参与议政的观点。

敬姜论劳逸

1.正;

犯;

侍奉;

大概;

称王;

没有人;

通“举”,谋划;

警戒;

给?

?

做衣裳;

记住

2.①发生过失就有刑罚,这是古来的制度。

②我希望你早晚鼓励我。

3.劳逸;

淫心舍力

宋人及楚人平

1.赞扬;

登;

交换;

劈开;

虽然这样;

通“钳”;

喂马;

灾难;

怜悯;

拱手礼;

通“返”,返回;

搭房子

2.①我看你是个君子,所以对你告知实情。

②凭小小的宋国,还有不欺骗人的臣子,难道堂堂出国可以没有吗?

3.战争的艰难和残酷;

出自不同人物之口。

郑伯克段于鄢

1.称呼;

应该

2.①鄙薄段而更鄙薄郑伯。

②慢慢地追赶逃跑的贼人,才是爱亲人的方法。

3.《春秋榖梁传》;

《左传》、《公羊传》

有子之言似夫子

1.闻;

失去官职;

本来;

2.C

3.D

4.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

又申之以冉有。

5.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

6.①我从老师那里听到(如何对待失去官位的话)。

②夫子在中都时制定制度。

篇三:

古文观止四答案

一、

1.奋击百万(奋勇作战的士兵)文章不成者(法令)不远千里而庭教之(以?

为远)恶......有不战者乎(哪,表示反问)约从连横(通“纵”)兵革不藏(兵器不能收藏,指不能.....

避免战争)民无所聊(依赖、依靠)缀甲厉兵(连接)(磨)夫徒处而致利(无所事事.....

地住着)安坐而广地(使?

广)凌万乘(越过、超过)诎敌国(通“屈”,使?

屈服)...

制海内(控制)王固不能行也(本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游说)(主张)妻不....

下紝(织布机)乃夜发书(打开)陈箧数十(陈列)(书箱)期年(满一年)......

引锥自刺其股(大腿)摩燕乌集阙(到达)未烦一兵(烦劳)式于政不式于勇(用)何....

前倨而后卑也(傲慢)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因为)贫穷则父母不子(以?

为子,把?

...

看成儿子)2.略

3.B(乃:

均作连词,表承接,于是。

A.者:

前者作代词,的人;

后者作助词,的原因。

C.为:

前者作介词,被;

后者作动词,演奏。

D.而:

均作连词,前者表修饰;

后者表因果,因而。

4.A(秦惠王不愿“高飞”,错。

原文是“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二、

1.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朝服衣冠(穿戴)孰视之(通“熟”,仔细)吾妻之美...

我者,私我也(偏爱)王之蔽甚矣(取独)(受蒙蔽而不明)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责).....

3.B4.译文:

我与徐公相比,谁更

美?

译文:

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5.答:

类比手法。

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三、1.居有顷(过了一段时间)食(给?

吃)比(与?

相等)以(把)客(以?

为客).......

责(通“债”)谢(道歉)治装(整理行装)之(去,到)诸(之于)窃(私下里).......

实(充满)充(充满)奈何(怎么办)说(通“悦”,高兴)期年(满一年)就(靠近)........虚(使?

虚,让出)谢(道歉)..

2.略

3.解析:

A项,“为”应读wè

i;

C项,“券”应读quà

n;

D项,“为”应读xiān。

答案:

B

4.解析放,流放。

D

5.解析:

C项是使动用法,其他三项都是意动用法。

C

6.解析:

D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7.在薛地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为孟尝君买“义”;

冯谖往西到了魏国为孟尝君买大官,并故意拒绝使齐王惊慌;

向齐王请求先王传下

来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于(向)乃(才)揖(同“须”等待)徐(慢慢地)趋(小步快走)谢(道歉)

曾(竟)郄(同“隙”不舒服)恃(凭,靠)少(稍稍)没死(冒死)过(错)若(如)微独(不仅)恣(任凭)

2.下列加粗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B(A项一当“使?

位尊”讲,一当“尊贵”讲;

C项一当“置办”讲,一当“大约”讲;

D项一当“才”讲;

一当“是”讲;

B项均当“盘算”讲。

3.下列“故”字与“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句“故”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A.故愿望见太后B.既克,公问其故

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桓侯故使人问之

E.吴不亡越,越故亡吴F.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A(B项当“缘故”讲;

C项当“原来的”讲;

D项当“特意”讲;

E项当“必定”讲;

F当“旧的”讲;

A项与例句均当“所以、因此”讲。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B]A.则为

之计深远

.必以长安君

为质

C.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5.翻译下列句子

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我私下原谅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福体有什么毛病,所以还是想来拜见太后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饭,于是强迫自己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微更加喜爱食物,对身体也舒适些了。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虽然还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来托付给您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

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从现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侯位的吗?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1.解释文中加点字

事(侍奉)亲服(顺从听命)举(夺取)治强(国治兵强)拔(攻占)包(吞并)制(控制)致(收罗)说(通“悦”喜欢)实(充实)是以(因此)黔首(百姓)业(动词,功成业就)

2.翻译下列句子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

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3.《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不该驱逐客卿的原因的一组是(C)

①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

②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③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

④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⑤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⑥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⑤⑥D.①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秦国的宗室大臣奏请秦王下逐客令,李斯也是被驱逐的一个。

李斯闻讯,便上书劝谏,秦王最后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取消了逐客令。

B.首先,以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王四位先王“皆以客之功”的史实雄辩地说明重用客卿对秦有利。

C.接着,从秦王爱好的色乐珠玉都不产于秦,然后反复推论,归结到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正点到秦王要称霸的雄心。

D.最后,以“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为喻,说明秦国只有不断扩张领土,才能成就帝王霸业。

篇四:

古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201X年高考全套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二)

三、(12分,每小题3分)(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目。

醉书斋记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

设几二,一陈笔墨,一臵香炉茗碗之属。

竹床一,坐以之;

木榻一,卧以之。

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

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臵左右。

莆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

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

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

“日午矣,可以饭乎?

”余应诺。

内子出,复忘之矣。

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

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

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

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

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

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

“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②,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且为文字饮,不犹意于红裙耶?

遂笑应之曰:

“如卿言,亦复佳。

”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

不敝帽子。

②刘伶新饮:

刘伶或酒《管书·

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省:

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烂漫:

坦率自然的样子。

..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僻:

怪僻,.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

获取。

9.【答案】:

D(赚zuà

n:

哄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

B.者

C.之

D.与

10.【答案】:

C(之:

衬字;

她)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②随意抽书一族,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潜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④⑥

11.【答案】: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鲜红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知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组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囚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

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成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颜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12.【答案】:

【译文参考】: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满做好准备。

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

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

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

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

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

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

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

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害怕惊诧,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

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

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来也就不再端来了。

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

只有妻子有时隔着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

“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

”我答应了。

妻子离去后,又忘掉了。

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

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

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

晚上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

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读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客人。

客人等我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

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情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加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

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

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

妻子笑着说:

“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

我也只能坐看你沉湎在书籍之中,而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

”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

况且我嗜好的是文字,不依然靠女人来

治愈吗?

于是我笑着回答她说:

“像你说的那样也是很好的,只是做李白和周太常的妻子不容易啊!

”于是不再提戒掉嗜书,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竹床一,垒以之;

【答案】:

一把竹椅,用它来坐;

一张木床,用它来睡。

(2)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家中窥见(这种情形)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猜测我的意图在哪里。

(3)因思余于书,诚不异怜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刘伶对酒(的痴迷)没什么区别,正当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

三、(12分,每小题3分)(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衷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

祖脩,有名魏世。

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

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

“近日之事,谁任其咎?

”仪对日:

“责在元帅。

”帝怒日:

“司马欲委罪于孤邪!

”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

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

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轨到墓日:

“裒在此。

”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或有助之者,不听。

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

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

裒曰:

“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