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附中高二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2456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师大附中高二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南师大附中高二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南师大附中高二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西南师大附中高二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西南师大附中高二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师大附中高二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docx

《西南师大附中高二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师大附中高二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师大附中高二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docx

西南师大附中高二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西南师大附中高二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高三

2010-07-0716:

15

西南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总分:

150分     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玄妙/管弦     筵席/赝品     塑料/朔风凛冽

B.苑囿/宛如     绯闻/菲薄     偌大/若无其事

C.箴言/信笺     糜烂/奢靡     被褥/相濡以沫

D.验证/入殓     秘鲁/分泌     陨石/殒身不恤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苍桑 伶俜 屈指可数 鞠躬尽粹      B.脉膊 涣散 欢渡良宵 汗流夹背

C.喝彩 毛燥 金榜提名 再接再励      D.商榷 撕杀 各行其事 融汇贯通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B.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C.学习文言文,首先是要诵读,要把那些原本佶屈聱牙的语句读通顺,读好,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这样才能深入体会文中情感。

D.从篮网的远景规划来看,哈里斯的地位比文斯·卡特还高,他是球队的重建核心之一。

易建联越早表现出与他琴瑟和谐,对他在篮网站稳脚跟越有帮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

B.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C.对于中法间因为圆明园文物拍卖而产生的争端,许多法国普通民众,无论对中国友善与否,都倾向于以法律为理性评判标准。

D.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二、(9分每小题3分)

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美学更需回归于生活世界来加以重构,这是由美学作为“感性学”的学科本性所决定的。

这种美学新构的现实性要求还在于:

在全球化的境遇里,人们正在经历审美泛化的质变,这包涵着双向运动的过程:

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孳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则是“艺术的生活化”,当代艺术摘掉了头上的光晕逐渐向日常生活靠近,这便是“审美日常生活化”。

实际上,我们在面对艺术时,一定意义上就是面对生活美学的,而在我们审美化观照生活的时候,一定意义上也是依据于艺术的。

这就是说,生活美学既认定美与日常生活所形成的连续性,又认为美具有非日常生活的另一面,尽管它们在摒弃主客两分思维模式方面是如出一辙的。

  追溯本源,在中国本土的丰富思想中,历来就有“生活美学化”与“美学生活化”的传统。

在中国古典文化看来,美学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美与生活、创造与欣赏、欣赏与批评,都是内在融通的,从而构成了一种没有隔膜的亲密关系。

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典美学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家的人生就是一种“有情的人生”,他们往往能体悟到生活本身的美感,并能在适当地方上升到美学的高度。

从庄子的“美的哲思”到明清的小说批评,那种生活见识与审美之思的融合,皆浸渍了中国传统原生的美学智慧。

  从“生活儒学”的角度来解读儒学,似乎更能回到原初的语境来言说问题,儒家美学的基石实际上就是生活践履中的“礼”与生活常情中的“情”,以及二者的统一。

从来源上说,这种基本规定一方面直接来自中国古人自身的本性的规定;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来说,情更是与“巫史传统”息息相关的,或者说情是间接来自于这种独特传统的。

在原始儒家时代,礼乐相济无疑是儒家美学的主导理念,然而随着乐的衰微,这种统一便被转化为礼与情的合一,而乐对于人而言的内在规定就在于“性感于物而生情”之情。

进而可以看到,对于作为感性学的儒家美学而言,情较之礼才是更为根本的,或者说,儒家美学最终就是以情为本的。

所以,从生活美学与“情之本体”的角度来重新思考儒家美学的基本定位问题,无疑是一种新的美学思路。

在孔子本人那里,这种情的实现更多是在诗与乐当中完成的。

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正是表明不仅诗之“兴”是达于礼的前导,而且礼与仁最高要在乐中得以完成和完善,诗与乐将礼前后合围在中心,孔子正是意识到了乐才是一个人格完成的境界。

由此可见,从孔子时代开始的以情为本的美学就已经走上了生活美学的道路。

这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的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09年8月1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面对艺术时,一定意义上就是面对生活美学;我们审美化观照生活的时候,也是依据于艺术,生活与美学,虽主客两分思想模式不同,其实如出一辙。

B.在中国古典文化看来,美学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美与生活、创造与批评,关系密切,内在融通没有隔膜。

C.中国古典美学家能在适当地方将体悟到的生活本身的美感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使自己的人生成为一种“有情的人生”。

D.从儒家美学的发展来看,以情为本的美学从孔子时代开始就已经走上了生活美学的道路。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活美学”这一概念的范畴的一项是(    )

A.生活艺术化                                  B.艺术生活化  

C.美与日常生活所形成的连续性         D.人们的日常生活

7.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不属于“儒家美学”的阶段性特点的一项是(    )

A.在原始儒家时代,礼乐相济是其主导理念

B.随着乐的衰微,礼乐相济被转化为礼与情合一

C.“情”为根本

D.儒家美学的基石实际上就是生活践履中的“礼”与生活常情中的“情”,以及二者的统一。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苏辙)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

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

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

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

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

故其桥曰三峡。

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

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

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

石壁之趾,僧堂在焉。

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

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

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

问之习庐山者,曰:

“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曰:

“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

瓦败木朽,无以待四方之客,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非复其旧,愿为文以志之。

”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

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

夫士居于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日遘于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

况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

孔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今夫骋骛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

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

故余因二迁之意,而以告其来者,夫岂无人乎哉!

   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留二日,涉其山之阳                       阳:

(山的)南面

B.问之习庐山者                             习:

谙习,熟悉

C.完壮邃密,非复其旧                      壮:

使……坚固

D.愿为文以志之                             志:

记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流转汹涌,穷水之变                    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①以待四方之游者                           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①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          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D.①则其为道也轻                               ②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10.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即点明了游览的时间、地点和机缘,景物描写生动鲜明,连用多个比喻传神地写出了石间流水的巨大声响和湍急情态。

B.本文在写景的基础上发议论,从“僧”追求佛理谈到“士”追求“道”,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阐明了自己对求“道”的看法。

C.苏辙因获罪而被贬谪,不免有些悲观颓废,但他从二迁身上看到了“不懈”的力量,从而发出“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的感叹。

D.本文先叙后议,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语言淡雅、朴素自然,简洁畅达,富于文学色彩,体现了苏辙散文特有的风格。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31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3分)

译文:

______

(2)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4分)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胡难及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10分)

恨别(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③。

注释:

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

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③司徒:

他当时任检校司徒,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1)颔联中诗人描写“草木变衰”的作用是什么?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并作简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补写出下列各小题空缺的部分。

(8分)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2)顺流而东也,             ,             ,             ,             。

(3)桂棹兮兰桨,                         。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莫泊桑,          国作家,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

(6)“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

(7)莎士比亚,欧洲        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8)《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        代戏曲家         的代表作。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亲爱的麦子(周涛)

(1)我想说:

“亲爱的麦子。

(2)我想,对这种优良的植物应该这么称呼。

这并不显得过分,也不显得轻浮。

(3)而且我还想,对它,对这种呈颗粒状的、宛如掉在土壤里并沾满了土沫的汗珠般的东西,人类平时的态度是不是有些过于轻视和随便了呢?

(4)它很美,尤其是它的颗粒,有一种土壤般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质地和本色。

它从土壤里生长出来,依旧保持了土壤的颜色,不刺目、不耀眼,却改变了土壤的味道。

这就使它带有了土地的精华的含义。

特别是它还保持着耕种者的汗珠的形状,这就像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某种提醒、某种警喻,仿佛它不是自己种子的果实,而是汗珠滴入土壤后的成熟。

(5)这一切使它更美。

麦子,它是如此的平凡,然而却是由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精品。

它使我们想到天空的阳光和雨水,想到土地默默的积蓄和消耗,想到人的挥动着的肢体……它还可以使我们毫不费力地想到镰刀、饥馑、战争、死亡等等最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

但是面粉不容易使人想到这些。

这就是麦子掩藏在朴素后面的那种深刻的美。

(6)我是一个热爱粮食的人,因此,我非常乐意在春天的吉木萨尔翻弄麦子。

我们住的地方没有面粉厂,也没有粮店;庄户人只能分得麦子,到一个河上的磨坊去磨成面粉。

(7)连续几天,我和父亲把一麻袋麦子倒进院里架起的一个木槽里,然后倒水冲洗,直到一颗颗麦粒被洗出它本来的那种浅褐色的质朴,透出一股琥珀色的圆满的忧伤。

然后晾晒几天,再装入麻袋。

我看得出来,麦子的色泽里含有一种忧伤的意味,一种成熟的物质所带有的哲学式的忧伤。

这种忧伤和它的圆满形态、浅褐色泽浑然和谐,与生俱来而又无从表述,毫不自知而又一目了然。

正是这,使它优美。

(8)于是有一天,我们起得绝早。

我们向邻居借来了一头驴和一辆架子车,像是庄户人家的一个重大行动似的,把装麦子的麻袋搬上驴车,朝磨房去了。

路上,我突然觉得我和父亲像是两只松鼠,或是连松鼠也不如的什么鼠类,正运载着辛苦了一年收集来的谷物,准备过冬。

我们如此重视的两麻袋麦子,其实正相当于老鼠收集在洞里的谷物。

我感到了滑稽,有点哭笑不得。

人一旦还原到这种状态时,生存的形象就分外像各种动物了。

(9)这就是我们的麦子,一粒一粒的,从田亩中收集回来的养命之物。

颗粒很小,每一粒都不够塞牙缝儿的;但是我们就是靠着这样一些小颗粒,维持生命,支撑地球上庞大众多的人群发明、创造、争斗、屠杀、繁衍、爱憎……不管人类已经进化到了何种程度,它还在吃麦子——这就够了,这就足以说明人类依然没有摆脱上帝的制约,依然是生存在地球上的无数种类生物中的一种,而不是神。

(10)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

(11)麦子进了磨坊,缓慢迟重地在水磨上被磨损,被咀嚼,被粉化。

我想着一颗颗饱满的麦粒被压扁、挤裂、磨碎时的样子,想着它们渐渐麻木、任其蹂躏的状态,有一丝呻吟和不堪其痛的磨难从胸膛里升起,传染给我的四肢。

我真真实实地感到了我和它们一样,和这些麦子一样,正在一座类似的、生活的水磨上被一点一点地、慢吞吞地磨损着。

(12)我就是麦子。

我芬芳的、新鲜的肉体正挤在历史和现实两块又圆又平的大石盘间,在它们沉重浑浊的歌声中,被粉化。

我欲哭无泪,欲喊无声。

因为我就是泪水和汗珠平凡的凝聚物一——麦子。

我将一代代地生长,被割掉;成熟,被粉化;被制成各种精美的食品,被吃掉;然后再生长。

人们把我叫作“麦子”。

只有一个诗人这样称呼我,他说:

(13)“亲爱的麦子。

”                      

(选自《周涛散文》,有删改)

15.作者笔下的麦子很美,请根据文意概括其美在何处。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划线句“被小小的麦粒制约着的伟大物种啊!

”应怎样理解?

这句话在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耐人寻味。

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文章第(11)段(“麦子进了磨坊……慢吞吞地磨损着”)进行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全文,探究“亲爱的麦子”这个题目的多重含义。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及运用(9分)

19.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3分)

涵养是一盆火,融化了结冰的心;涵养是一杯酒,温暖了陌生的人;涵养是一阵春风,_________________;涵养是一道阳光,照亮了前进的路。

一颗纯净的涵养之心,是一泓清泉,它涵养着人类文明最纯净的思想;一颗美丽的涵养之心,是一朵蓓蕾,_________________;一颗缤纷的涵养之心,_________________,它牵引出的是彩霞满天。

20.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语境,请将下列五句话按正确顺序排列。

(4分)

   ①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

   ②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

   ③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

   ④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

   ⑤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

一眼望去,_________________,——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21.根据下列内容传达出的信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30个字)(2分)                                              

隶属于中国科学协会的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在广西北海召开研讨会,一批空间科学家就中国进行登陆月球、火星等工程展开研讨,会上收到数十份方案。

科学学会秘书长叶自立表示,中国科学家们正在探讨登上月球的具体内容。

他还说,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的工作是专门研究空间物理、空间化学等,进行外层空间气象预测预报。

叶自立称,中国目前已联合国内多所科研机构,进行“太空气象”的观测,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供预报,为地球至月球、地球至火星的飞行器提出可供选择的路径和轨道。

据悉,中国现已具备技术实力,科学家们希望在21世纪首先达到两个目标,就是登陆月球和登陆火星。

叶自立表示,他们正在为此展开全方位的努力,包括到月球上开发资源,改造环境。

七、(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现任美国能源部长的朱棣文,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为即将进入社会的学子提出了以下四条忠告:

第一,当你取得成就的时候,不要忘记帮助过你的人;第二,在未来的人生中,培养一种慷慨大方的精神;第三、当你开始生活的新阶段时,请跟随你的爱好;第四,当你白发苍苍、回首人生时,你需要为你自己做过的事感到自豪。

请就朱棣文的四条忠告,选择某一条中的一个关键词语,以“说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命题人:

李宗涛   审题人:

段 瑞)

8.D/志:

记述,记载。

9.B/A项,均为结构助词,前者可译为“的”,后者取消主谓独立性;B项,均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C项,均为连词,一个表并列,一个表转折;D项        

10.C/本文没有表现作者悲观颓废之情,“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不是作者的感叹。

11.

(1)虽然这座山风景优美,(但)栖贤(谷与寺)大概是(其中)数一数二的啊。

(3分)   

(2)第二年,长老智迁派他的徒弟惠迁到高安拜访我。

(3分)

(3)如果某一天明晓真理,即使马上死去也没什么遗憾了。

(3分)

12.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胡难及也(4分)

参考译文:

梁丘据对晏子说:

“我到死也赶不上先生了!

”晏子说:

“我听说,肯做事的人常常可以获得成功,愿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地。

我没有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只是经常去做而不放弃,经常前行而不停止,有什么难于赶上呢?

13.⑴答:

“草木变衰”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1分),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2分)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自己的漂零憔悴(2分,答出“漂零憔悴”类即可得2分)。

⑵细节描写。

(2分)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

(1分)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2分,答出“怀念亲人”类即可得2分)

14.补写出下列各小题空缺的部分。

(8分)

15.朴素柔和、不事喧哗的本色之美;(2分)天、地、人三者合作创造的深刻之美;(2分)忧伤色泽和圆满形态的和谐之美。

(2分)(意思对即可)

16.说明人类仍然没有摆脱自然的制约,人类不是神,是万物种类的其中之一。

(2分)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1分)对比的手法或反语的修辞。

(1分)

 

【参考译文】

元丰三年,我因获罪被贬谪到高安。

夏天六月,经过庐山,明知它风景优美而不敢久留。

停留两天,从庐山南面登山,进入栖贤谷。

谷中有很多巨石,高耸相靠。

水在石头中间流动,声音像雷霆,像千辆车疾驰,令人惊恐而不能自控,就连险要的三峡也比不上。

所以那桥叫“三峡”(桥)。

过桥向东,依山沿水而行,(只见)流水平滑像白练。

(流水)横冲巨石,汇集而形成大车轮(的形状),回旋汹涌,穷尽水的(各种)变化。

(栖贤)寺院建在流水的上游,右靠石壁,左临流水。

石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