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21818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周易》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一种人文精神 

②作为中华民族的宝典,《周易》的思维术非常丰富。

③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整体思维、通变思维、“一致百虑”思维和忧患思维

④《周易》是中国经学元典“六经”之一,并被《汉书.艺文志》推为群经之首。

⑤这种忧患情结,深深植根于对社会历史和民族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中。

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①⑤  C.③①②⑤④  D.④①②⑤③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B.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的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地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C.光明啊,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D.你认为我会想旅鼠那样不顾一切地跳下去吗?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

(每小题2分,共4分)

 

旅宿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1。

寒灯思旧事,断雁○2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3,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1悄然:

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2断雁:

失群之雁。

○3侵晓:

破晓。

6.下面对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第二句写忧郁之离愁,凝固不动。

B.第五句突出归家之梦时间的短暂。

C.第六句突出家书到达时间的久远。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烟月朦胧的沧江上看旅馆门外拴着的渔船,表现诗人对渔夫命运的关切。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诗是一首抒发羁旅之愁的诗。

B.“寒灯思旧事”一句中的“寒”字是为了表现诗人居旅馆时天气寒冷。

C.“断雁警愁眠”中的“断”写出了失群大雁的孤寂,同时又是诗人内心孤独寂寞的体现。

D.“凝情自悄然”中的“凝”写愁绪之沉重。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

(12分)

刘沆为官

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

及长,倜傥任气。

举进士不中,自称退士,不复出,父力勉之。

天圣八年,始擢○1进士第二,为大理评事、通判舒州。

有大狱历岁不决,沆数日决之。

章献太后建资圣浮图,内侍张怀信挟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

再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出知衡州。

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欲窃取其田,乃伪作卖券,及邻翁死,遂夺而有之。

其子诉于州县,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复诉○2之。

尹氏持积岁税钞为验,沆曰:

若田千顷,岁输○3岂特此耶?

尔始为券时,尝如敕问邻乎?

其人固多在,可讯也。

尹氏遂伏罪。

【注】○1擢:

提拔、选拔。

○2诉:

告状。

○3输:

缴纳(贡品赋税)。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B.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C.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D.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

○1狱()○2窃()○3敕()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

(2)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耶?

11.读了选文后,你觉得刘沆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古诗文积累。

(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1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

(2),无人送酒来。

(3)正是江南好风景,。

(4),一夜征人尽望乡。

(5)夕阳西下,。

(6),歌以咏志。

(7)杨花落尽子规啼,。

(8),崔九堂前几度闻。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

(15分)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

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

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

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

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

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

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

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

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

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

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

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

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

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

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

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

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

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

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

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11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

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

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12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

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13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14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15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

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16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

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17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

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

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13.请阅读选文③一⑩段,完成下面表格。

(4分)

段落③~④⑤~⑥⑦~⑨⑩~○12

○13~○16

事件

母亲带我到田野母亲怕我走失呼喊我,我用头巾回应A母亲呼喊、寻找我,我终于回应B

14.选文第③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

(2分)

15.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6.请简要回答选文第○15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17.“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1题。

寻觅记忆的声音柳萌

①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每个地方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声音。

这些有特点的声音,即使在黑夜里听到,都会让你准确地判断,你此刻在什么地方。

②比方,我家乡宁河青青稻田里,夏日那一片清脆的蛙声;

比方,漫步音乐之都维也纳,无处不闻的优美琴声等等,都成了我记忆中的声音,只要一想起这些地方,那声音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我的耳边轻轻地回响。

仿佛在跟我诉说他们的往事,以及现在的更为新鲜的故事。

③这次来到广州番禺,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充满现代感。

城市充沛的活力,犹如南方的阳光,灼开了我昏花老眼,我真想看看,早年芭蕉树丛的景色;

然而,触目可见的只是零散芭树,倒是有众多新鲜花木,不时拥到我的眼前。

旧景不再,旧情依然。

④在参观空闲小憩时,在一家茶厅饮茶赏乐,听着优美的广东音乐,立刻让我不由得想起,第一次听到的这南国的声音。

那声音比之现在听到的,好像更悦耳、更美妙、更抓心。

更充满化不开的韵味儿。

是呵,那伴过轻盈舞姿的《步步高》还在吗?

那让人遐想的《饿马摇铃》去哪里了?

那《平湖秋月》的旋律还那么优美吗?

我在询问更想寻觅。

我询问的是广东音乐,我寻觅的是我的生活。

⑤我第一次到广州,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10月。

火主到达的时间是在晚上,走出灯火辉煌的火车站,像到每个陌生城市一样,我想捕捉异样的景色,然而,我看到的却别无二致,在失望中忽然听到,那唯有广州才有的声音一一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还有那噼噼啪啪的木屐声。

于是我兴奋地跟同伴说:

“广州这座城市太有意思了,用独特的美妙声音,向远方客人问候!

”这声音是生活的交响,这声音是远古的足音。

这声音中的景色,如同一小幅油画,保存在我记忆的相册里。

⑥后来我又多次来过广州,广州的高楼多了,广州显得洋气了。

然而,那噼噼啪啪的木屐声,几乎已经完全消失了,木屐被柔软塑料鞋代替;

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只在餐厅里会偶尔听到,街头响起的大都是流行乐曲。

我只是遗憾,却并不惆怅。

⑦这次来到广州番禺,那噼噼啪啪的木屐声,同样在任何地方都未听到,原以为,那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大概也不会再飘出来了,谁知在那个休憩的茶厅,却举办了一次广东音乐演奏专场,而且还有醇厚的女声伴唱,着实让我过了把广东音乐欣赏瘾,当然,比这更欣慰的是让我知道,早年记忆中的广州的声音,并没有在这块土地完全消失。

⑧除了这古老的广东音乐,在番禺,我还寻找到了另一种乐音,它比之柔美的广东音乐,更有着震撼心魄的巨大力量,这就是番禺人冼星海的乐音。

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出生于番禺榄核镇一个渔民之家。

可能是这块土地的乐音,滋养了他的音乐天赋,闯荡过的纷繁的大千世界,开阔了他的眼界和心胸,他用跟乡贤们同样的音符,谱写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我曾经在晚霞落尽的壶口,借助微弱的光亮欣赏瀑布,那壮阔的阵列,那震撼的响声,仿佛是从天而降的兵马,挟带着锐不可当的气势,扑面而来而后又渐渐远去。

此时我分明清晰地听到了,黄河的吼声,太行的号声,让一个不肯屈辱的民族,昂首站立在这个世界上。

星海是可敬的,番禺应自豪。

⑨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表述声音。

我发现当代的番禺人,更喜欢用新的声音,倾诉对新生活的感受。

这新的番禺的声音是大夫山公园的潺潺流水声,是沙湾活动中心的击乐声,是建设工地搅拌机的轰鸣声……这声音寄托番禺人的无限向往,这声音滋润着番禺人的心田。

18.阅读全文,请简要回答作者寻觅的声音有哪些。

19.第⑤段中画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作用是什么?

20.请简要分析第⑥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21.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题目“寻觅记忆的声音”的含义。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56分)

22.综合性学习(6分)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认识了许多文学名家,班级举行“我与文学名家交朋友”读书活动,请你从下面五个人物中选择一个,先写出他的代表作,然后结合作品内容,简要阐明与他交朋友的理由。

备选人物:

老舍曹操李白史铁生冰心

人物:

代表作:

《》

理由:

23.写作(50分)

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C

2.C试题分析:

先要分析加点成语本身的意思,注意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用反选排除法,A“扑朔迷离”指头绪繁多情况不明让人迷惑,不形容天气,B“别有用心”是指怀有险恶用心,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D“乐此不疲”指很快乐地做某件事不感觉劳累,不符合句意,故选C。

3.A

4.B试题分析:

通读所有文句,把握到这是一段“介绍《周易》的内容和价值”的文字,因此先要找出总领性的句子作为首句,同时还要注意抓住提示性的词语,如本题中的“这种”。

本题中,④引出《周易》,是总领性句子,因此当为首句,②“宝典”紧承“群经之首”,③是对②中“思维”的阐释,因此,应紧承②,①中的“忧患意识”对应③中的“忧患意识”,⑤中“这种”是对①的延伸。

因此,正确的排列应是:

④②③①⑤。

5.A试题分析:

A句的“跟喝过酒似的”是作比较,不是比喻.B句使用了你认得修辞手法.

C句使用了呼告、排比的修辞手法.D句使用了设问的修车手法.

6.D试题分析:

最后两句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7.B试题分析:

“寒灯”的意思是昏冷的灯火。

这句诗指倚在昏冷的灯火下面思念家乡的往事。

8.A

9.○1案件○2暗中、偷偷地○3皇上命令

10.

(1)州将乃至上书称病不敢任职,是沆上奏罢免了张怀信。

(2)你有千顷田产,每年要缴纳的赋税难道仅仅这一点?

11.刘沆是一个善于断案、敢于真言进谏、嫉恶如仇、同情弱小的人。

13.A我用母亲的头巾捕鱼B我终于找到来寻找我的母亲。

试题分析:

根据文章3---10段的内容来概括即可。

14.承上启下(过渡)

中间段落的作用往往是“承上启下”,也叫“过渡”,题干中有“简要回答”的要求,故只答术语即可。

15.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叶子繁密的特点。

把“叶子”比作“墙壁”,显然是比喻的修辞。

答作用的时候要用“生动形象地……”这一比喻专用术语,其后具体内容,结合原句组织。

16.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担心、寻找孩子的焦急心理,体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从“跌倒”爬”,可以看出动作描写,从“双手和胳膊……”“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可以看出外貌描写,作用往段意和中心上靠拢。

17.

(1)线索。

(2)形象地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爱。

(3)表现“我’对母爱的理解。

首先文章题目往往具有线索作用,其次回答具体内容还要往中心—“母爱,及我对母爱的理解”上靠拢。

18.噼噼啪啪的木屐声、悠扬舒展的广东音乐、冼星海的乐音。

根据文章第6、7、8段的内容来概括作者寻觅的哪些声音即可。

19.插叙(2分),交代了作者寻觅记忆的声音的原因(1分),使文章跌宕有致(1分)。

第5段属于“插叙”,作用补充文章的内容。

20.“遗憾”是因为作者“记忆的声音”几乎完全消失(2分)。

“不惆怅”是因为作者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时代的进步、生活的变化(2分)。

扣住“声音的消失”与“时代的发展”这两个角度来理解加点词的含义即可。

21.一方面通过现实写记忆,写出作者对美好记忆的怀念之情(2分):

另一方面通过记忆写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新的)声音、新的生活的赞美之情(2分)。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表层、深层来理解

22.略

23.试题分析:

从题目“因为有你”来思考,“你”是第二人称,“因为有你”从修辞上来看应是呼告,呼告是指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

从话题材料上来思考,材料语有二个层次,一具体,一概括。

就具体的方面看,从中得出的思考便是:

“你”和“我”是两个互不相同的个体,像“蜜蜂”和“花”“松柏”和“山”,但是二者又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因为有“你”的存在,才有了“我”的现在,“鲜艳”也好,“巍峨”也好,“宽广”也罢,都在暗示着“你”给我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应该是正面的形象,是作者着力歌颂、给自己带来巨大改变的东西,换句话说,也就是提示语中的“因为有你,生活充满欢乐;

因为有你,人生更有意义。

”就概括的方面看,“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故事,甚至一棵高大的树木,一轮初生的太阳……”,实际上是在发散考生的思维,而结尾的省略号更是在提醒考生可写的内容并不止于此。

考生应在前面参照物的基础上,选取最有价值、最有感受的材料,这样才能在广阔的空间写出个性化的东西。

但是空间开放不等于漫无边际,“让我们有独特的感悟”,写出自己的思考,既是选择材定位的根本,也是文章最终的指向。

写作思路指引:

这篇文章更适合写一篇记叙文,或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当然也可写成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或托物言志的散文。

23.参考例文

因为有你

夜深了,宁静的天空悬着一轮寂寞的月亮,正静静地散发着自己清冷的光芒。

“砰!

”突如其来的一声巨响划过夜空,打碎了这宁静和谐的夜晚,只见我使劲地把门甩上,留下了一脸惊讶的你,兀自气冲冲地向小区公园走去。

  把自己扔在公园的长椅上,然后舒服地坐好,感受着公园的宁静,把怒气放在一边,尽情享受着自由的快乐,但还是对刚才的事难以释怀……

开始回想今天的种种,我是什么时候对你感到厌烦的,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一种自由感到如此舒心?

大概是从十一二岁开始的吧,从那个时候开始,从前温柔的你变得严厉而固执,变得不可理喻。

对我的一切事情都严加管束。

“哼!

你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只不过以前没有发觉而已”!

“不对,不对,你从来都没变过,只是我变了,变得叛逆,变得更加贪玩更加不爱学习了”,此时,脑海里两种声音在不断的斗争。

  应该是你的不对,一想到刚才你对我的那种神情,脸上写满了责怪与怨恨,我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我打算回家,去看看我走之后你有什么反应。

  我悄悄地推开门,把脑袋探进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你并不在客厅,看到我的房间灯还亮着,我快步跑过去,却发现你正在打扫我发怒过后的残局,台面上乱七八糟的书本都归了位,撕碎的纸片都被扫成了堆,我还发现你为我打开了空调,已经调到我最喜欢的温度,好等我回来睡得更加舒适。

我的眼睛逐渐模糊,是啊,你总是在我背后默默地支持我,帮助我,为我打点一切,望着你忙碌的身影,我的思绪飘到远方……

那时的我,马虎大意,在一次音乐考级考核中,我居然忘了带乐器,空手来到考试场地,我立刻变得不知所措,心神俱乱。

回去时间来不及了,可是不回去……过了一段时间,马上到我了,我不禁更加着急,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汗正顺着发梢一滴一滴往下淌,心也疯狂的跳着,仿佛没有极限。

这时,考场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天骥!

”,我的心放了下来,是你气喘吁吁地拿着那把小提琴向我走来……

  是的,因为有你,我考级时才不至于没有乐器,因为有你,我的生活井井有条,因为有你,我……,因为有你我得到的又何止这些,你的默默付出让我明白一个母亲的慈爱,你的严厉固执让我懂得一个母亲的期望。

  “妈妈,我回来了,对不起”,我和母亲相视一笑,“妈妈,有你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