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兴华双语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21280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9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凤阳兴华双语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凤阳兴华双语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凤阳兴华双语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凤阳兴华双语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凤阳兴华双语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凤阳兴华双语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凤阳兴华双语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凤阳兴华双语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凤阳兴华双语学校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6题: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农村社员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

B.农村分配不公现象严重

C.生产关系调整影响了农业发展

D.工农业生产比重不协调

第7题:

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

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

“苏联”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第8题:

有学者痛陈:

“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

”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①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

④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9题:

下面是民谣《炮火声战号声》的歌词对白。

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

A.红军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发动民众 

B.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

C.长征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机 

D.共御外辱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

第10题:

“在保持国家经济命脉(冶金、运输、燃料工业、石油等)的情况下实行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

把大工业联合成托拉斯和辛迪加,实行经济核算;

重建银行和税收制度。

”这些内容应出自( 

A.苏俄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

C.战后资本主义调整D.新中国三大改造

第11题:

在某历史时期,湖南涌现出许多进步报刊,如《抗战日报》《观察日报》《大众日报》等。

另外,《新华日报》《解放》《群众》《毛泽东自传》《抗日的八路军》等书报期刊在湖南均有大量销售。

这表明

A.国民党在湖南的力量削弱

B.报刊业缓和了国共两党关系

C.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D.政治局势推动了报刊业发展

第12题:

1875年,郭嵩焘奏称: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第13题:

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重大行动。

这一行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

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中心

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③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④成为国民党统治消亡的转折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第14题: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

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可能出现于(   )

A.土地改革以后           B.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第15题:

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

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

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

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

A.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

B.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

C.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D.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16题: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17题: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

这带来的影响是

A.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B.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C.促使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D.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

第18题:

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指出:

“吾欲富强,西洋富强之政有在也,何不踵而用之。

于是其于朝也,则建民主,开议院,其于野也,则合公司,用公举……。

于是而期之以十年,吾知中国之贫与弱有弥甚者。

”材料表明作者

A.主张积极学习西方 

B.反对因循守旧保守落后 

C.批评盲目仿效西方 

D.认为变法图强迫在眉睫

第19题:

拿破仑1807年在致其兄弟杰罗姆的信中写道:

“我在信中附上了为你的公国制定的宪法。

你必须忠诚地执行。

……《拿破仑法典》中的优点……将成为你的政体中的主要特点。

为了扩张以及稳固你的统治,我更依赖它们的成效,而不是依赖军事胜利。

对你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政策。

”与这种“政策”精神实质最接近的是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

C.法律至上

D.自由平等

第20题:

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

这一原则

A.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

B.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

C.使国王丧失了国家元首地位

D.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

第21题: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

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

”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

”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

”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第22题:

某航海家根据马可·

波罗对亚洲东西宽度的估什(一个过高的估计),及其关于日本距亚洲大陆有1.500哩的报告(一个极为过高的估计).以及托勒密对地球周长的估什(一个过低的 

估计).推断出分隔欧洲和日本的海洋宽不到3.000哩。

据此.这位航海家决定

A.绕过非洲到达亚洲 

B.向向西航行到达美洲

C.穿越地中海向东从行 

D.横穿大西洋到达亚洲

第23题:

下表为部分年份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情况,以下最能说明这一时期时代主题的是

A.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B.世界贫富差距拉大

C.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D.世界贸易日益频繁

第24题:

1992年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的:

“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

”加利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

A.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使全球化发展有了组织保障

B.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

C.跨国公司的力量不断壮大成为全球化的中坚力量

D.欧洲共同体逐步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第25题:

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

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

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第26题:

马克思说“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马克思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第27题:

“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这是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制的核心理念。

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

A.民主城邦里应一切自由

B.人人享有直接参政权利

C.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D.人人有拒绝参政的自由

第28题: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第29题:

1913年国内外煤、面粉在中国市场比例如下表:

据此可知

A.辛亥革命推动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B.中国重工业发展开始超越轻工业

C.一些行业可见帝国主义侵略特征

D.民族工业经济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第30题:

下图是中国漫画家李峰2014年所作的漫画作品《自食其果》,从中可以看出

A.美国是恐怖主义势力的幕后老板

B.恐怖主义因伊拉克战争报复美国

C.美国的干预是中东动荡的根源

D.美国的插手使中东局势错综复杂

第31题:

鲁迅说,“许多史书对人物的评价是靠不住的。

历代王朝,统治时间长的,评论者都是本朝的人,对他们本朝的皇帝多半是歌功颂德;

统治时间短的,那朝代的皇帝就很容易被贬为‘暴君’,因为评论者是另一个朝代的人了。

”根据材料,可知

A.史书和小说戏曲不足征信

B.评价人物要运用辩证法

C.权威研究材料是二十四史

D.运用史料需要辨伪考证

第32题:

1850年代的英国(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倚赖一种不可或缺的进口原物料。

这原物料大部分由美国供应,而那地区政治局势不稳。

趁着局势还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英国开始着手开发替代来源,英国人的主要目标锁定印度。

由此可知,这种原物料是指

A.煤

B.石油

C.鸦片

D.棉花

第33题:

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提到:

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

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发表宣言:

“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统一”。

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了民族意识发展

B.《临时约法》使近代国家观念传播

C.中华民国建立有助于现代国家认同

D.辛亥革命使各民族真正实现了平等

第34题:

《十驾斋养新录》载: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见右上图)是

第35题: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第36题:

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第37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凭借故事来歌颂爱情与女性的智慧,讽刺教士的腐化与伪善,体现了薄伽丘( 

A、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

B、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要求建立理想社会

C、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D、反对教会专制迷信的启蒙思想

第38题:

士大夫同时兼任“知识分子”和“官僚”两种角色,是中以古代社会的一大特点,他们介乎于帝主和庶民之间,构成统治阶级的主体,操作庞人的国家机器。

士大夫政治的形成可追溯到

A.战国B.汉代 

C.隋唐D.两宋

第39题:

在鸦片战争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买办”被视为洋商之奴,唯知奔走奉命,为世人所不齿。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买办”却成为许多留学生和下台的外交官员的首选职业,连不少政界名流都争相与他们交往。

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B.买办在中外贸易中的作用增强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第40题:

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世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

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评述是

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

B.威廉二世的决定带有明显的专制色彩

C.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依然浓厚

D.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第41题:

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

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第42题:

托马斯·

杰弗逊(美国著名政治家、第三任美国总统)曾说:

“我们宁愿要没有政府有报纸的美国,也不要有政府却没有报纸的美国。

”杰弗逊强调的是

A.舆论自由 

B.新闻监督 

C.权利平等 

D.政治民主

第43题:

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这反映了作者(  )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第44题:

早在14世纪,英国的平民院议员就由全部自由土地占有者投票选举产生,但拥有选举权的人比较少。

经过多次改革,选民比例逐步提高,直到1969年的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

至此,英国普遍的选举才真正较为完整地确立起来。

A.20世纪以前的英国没有确立民主制

B.民主制度的完善必须经历漫长时间

C.议会民主制度的完善很难一蹴而就

D.英国的统治阶级不善于与人民妥协

第45题:

《1921中国社会图景》一文指出,五四运动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主要的三大社会思潮。

将三大思潮紧密结合的是 

( 

A.中国共产党“一大”制定的最高革命纲领 

B.中国共产党“三大”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C.中国国民党“一大”上形成的新三民主义 

D.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

第46题:

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

“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借贷蜩(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这段材料说明 

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第47题:

古雅典著名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前385)屡屡在作品中批评和讽刺当权人物,晚年他夸耀自己因此而受过多至七十五次的控告,但每次总是被判无罪.据此可以推断,当时雅典(  )

A.城邦民主陷入危机

B.法制建设尚未完善

C.名人享有一定特权

D.创作自由不受限制

第48题: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论述道:

“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作者的核心思想是(  )

A.法律至上

B.人人平等

C.主权在民

D.自由也当自律

第49题:

汉魏时期的“徒附”户,是豪强地主荫庇自己的宗族、宾客而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

他们直接服务于豪强地主。

逃避了朝廷的赋税和兵役负担。

以这一阶层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田庄经济。

这体现出汉魏时期的田庄

A.深受底层农民拥戴

B.自给自足程度较高

C.能与政府分庭抗礼

D.不利于政府的统治

第50题:

19世纪70年代,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公司已经创立了各自的实验室,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科学家来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

尤其是两国的化学公司,发展与大学的联系,为其研究工作提供资金。

这反映了( 

A、科研的个体性和合作的必要性

B、研究的普遍性和工业的普及性

C、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

D、资本的再生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第51题: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认为“铁路系统和关税同盟是连体双胞胎,……它们互相支持,追求同一个伟大的目标,即把德意志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伟大、文明、富足、强大和不可侵犯的民族。

”这句话强调了( 

A.国内贸易促成统一的市场形成B.现代化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

C.发达的经济有利于对外扩张D.经济发展唤醒民族意识

第52题:

17世纪欧洲启蒙思想迅速发展,同时期顾炎武的主张也体现了启蒙精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顾炎武提出的“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西方分权学说的渊源

B.顾炎武有专门的哲学著作,形成系统哲学理论体系

C.中国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体现理性诉求

D.他要求限制君主的权力,其思想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第53题:

魏晋时期,佛教成为豪门世族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而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从唯物主义观点展开了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斗争。

隋唐佛教更加发展,而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小地主学者举起了排佛的旗帜。

材料表明

A.阶级斗争是推动思想进步的根本原因B.思想领域的斗争是社会矛盾的反映

C.唯心主义思想一直占据官方统治地位D.唯物与唯心之争推动社会思想发展

第54题:

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

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分封制B.增强地方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D.打破世袭特权

第55题:

1894年7月、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连续报道:

《请国商人归国》(11日)、《袁世凯归国)(21日)、《有七十一名支那人回国》(27日)、《清国公使馆员回国》(28日)、《支那人归国》(29日)、《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31日)。

这一系列报道

A.预示中日大战迫在眉睫

B.宣传日本政府亲善外交

C.渲染清人仓皇逃离日本

D.传达中日已经断绝邦交

第56题:

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

“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

……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

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

今天真是热得可怕。

”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

A.婚姻观念简约文明 

B.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C.中美文化趋向融合 

D.政府无法掌控婚俗

第57题: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

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

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

这些变化说明了( 

A.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了公民法不断调整 

B.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C.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D.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

第58题:

《长安志》是记述唐都长安宫城、坊市及属县的专著,北宋宋敏求(1019~1079)撰。

书中说“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

”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出唐都长安

A.城市布局整齐 

B.城市功能单一 

C.城市规模过大 

D.经济功能突出

第59题:

右边的地图反映出某一历史时期的欧洲状况,从图中深色区域的国家分布判断,这张地图的主题应是

A.法西斯在欧洲的局部扩张

B.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

C.北约军事组织最初的成员

D.欧洲共同体最初的成员国

第60题:

1910年12月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其主要内容以“上谕”和“奏折”的方式呈现;

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戾:

违反)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度(缓刑)和假释制度。

对《大清新刑律》的认识,最准确的一项是

A.固守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B.成为中国宪法性文件的滥觞

C.反映了西学东渐过程中的冲突与融合

D.体现近代法制精神,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第61题:

下表是学者吴慧统计的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和农民劳动生产率,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农业劳动力减少,所以粮食亩产量低于唐朝

B.清中叶后人均农业收入减少是因为列强入侵破坏了农业生产

C.唐初粮食亩产量提升是因为耕种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

D.明清农业亩产量的提升与新航路开辟有关

第62题:

历史文物反映着历史变迁。

下列图1到图2的“报时”方式的变化较能反映出(  )

A.生活方式的变化 

B.思想观念的变化

C.政治制度的变化 

D.殖民地化程度的变化

第63题:

宋朝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

言及廊庙,则宰相待罪”。

苏轼感叹说:

“历观秦汶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

而自建隆(北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

材料体现了北宋

A.谏诤官与君主矛盾尖锐B.统治者有更多自律反省意识

C.理学主张影响施政观念D.台谏制度充分发挥监察效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