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21047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拿来主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拿来主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拿来主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拿来主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拿来主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拿来主义教案.docx

《拿来主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拿来主义教案.docx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汉语言文学专业2班

宋薇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举例、类比、对比、比喻论证等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写作特色。

2、体会鲁迅杂文的讽刺、犀利语言特点。

3.学习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批判地继承。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

3、学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和用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道:

“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

冯先生是这样回答:

“不!

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二、作者简介:

(ppt展示作者照片和情感经历)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

《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三、拿来主义编入《且介亭杂文》,教师简单说一下《且介亭杂文》缘起。

拓展一些杂文的特点

四、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拿来主义》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文化界反动文人的复古主义逆流,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的“全盘西化”思想甚嚣尘上。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

许多人在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认识和糊涂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通俗形象的新名词,它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

四、疏通字词:

(要求同学们在书上找到相关答案,并齐声朗读2遍)

冠冕堂皇(guānmiǎn) 吝啬(sè)  玄虚(xuán) 蹩进(bié)

残羮冷炙(gēngzhì)  脑髓(suǐ)  孱头(càn)  自诩(xǔ)

自 诩:

自己夸耀。

诩,夸耀。

孱 头:

懦弱无能的人。

博而不精:

广博而不精深。

礼尚往来:

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尚,崇尚。

冠冕堂皇: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残羹冷炙:

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五、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文章的整体结构:

(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喊人回答)

第一部分、(1------6段)批判“送去主义”,论述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1.(1--2段)揭露“送去主义”媚外求宠,自欺欺人的可耻行径,而不是提倡“拿来”的主张。

2.(3--4段)指出只知“送去”而不知“拿来”的严重危害。

3.(5--6段)正面提出要实行“拿来主义”。

第二部分(7--9段)论述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

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六、现在请同学们默读完这篇文章并在文中找出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

作者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明确:

①闭关主义②送去主义③送来主义④拿来主义。

注意:

不能包括第一段的“象征主义”

1.分析“闭关主义”

问题:

什么是“闭关主义”呢?

作者是怎么对待它的?

明确: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

但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闭关主义。

2.分析“送去主义”

问题:

“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

明确:

有。

“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3.第3段是难点,它的论证过程比较复杂。

本段用了类比的方法。

那么,老师来给同学们介绍类比的方法{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方法。

}现在就请同学们将文中类比的内容填上:

尼采:

自诩是太阳中国:

——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亡国灭种

答案是:

自诩中国地大物博;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只送去,不拿来;子孙沦为乞丐(亡国灭种)。

(一、二段没有现成的句子,但自己可以概括出来)“送---”的危害性不是很可怕吗?

问题:

这是例证法。

那么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明确:

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

“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否定送去主义

4.分析“送来主义”

问:

“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明确:

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问:

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

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作者否定送去主义}

5、总结: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大受其害。

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

6、由此看来,1—6段论证的是为什么要实行“拿来”。

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破)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吸取现实教训。

这是错误的做法(破)

正确的做法:

我们要自己来拿(立){先破后立}

七、接下来请一位同学朗读第8—9段,问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1.“大宅子”比喻什么?

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明确:

⑴“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

  ⑵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

①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

   ③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来主义——占有,挑选

孱头:

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十足的懦夫)

昏蛋:

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

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右倾投降主义者)

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

正确的态度应是什么?

怎样做?

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

“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

(比喻论证)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喻体事物 态度本体事物态度

鱼翅吃掉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吸收(使用)

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趋利避还(使用)

烟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

姨太太各自走散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剔除(毁灭)

腐朽淫糜的东西(色情文化等)

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此外,作者还用“抛在……化”,表现所谓“平民化”的虚伪;用“当……里”状写所谓彻底革命的极“左”面目;用“背着……世界”,讽刺以“国粹”炫耀于人的可笑。

用“像萝卜一样的吃掉”说明吸取精华应该有利于“大众化”,用“不用……宾”比喻不能只供少数人享有。

鸦片虽然有毒,但可用,然而又不可以因其有用而故弄玄虚,招摇撞骗。

所有这些,都将如何挑选讲得浅显易懂。

2、拿来主义究竟怎么“占有,挑选”?

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

{肯定拿来主义}

八、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并分组讨论第10段,并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

明确: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总之,我们要拿来。

(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第二课时

1、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通过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来体会文章一些部分的写作特色和体会文中词语的讽刺、幽默的效果。

2、分析本文的论证艺术

1举例论证

(1)

2类比论证(3)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4对比论证(8、9)

——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

3比喻论证(8、9)

——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三、请同学们分别朗读课文章节,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鲁迅的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风格:

犀利、幽默、讽刺。

请学生找出文中有关例句,具体体会。

1、例:

捧着“几张古画”“一路的挂过去”

“捧”刻画恭敬的媚态,“几张”显得相当贫乏,却一路张扬,见得多么寒伧可怜,可鄙可笑。

2、“活人替代了古董”,“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反语。

媚外求荣又出新的花招,愈演愈烈,讽刺强烈。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大度”应加双引号,反语讽刺其不自量力。

学生质疑,讨论、进一步品味先生用词的犀利、讽刺的效果。

本文的语言艺术

讽刺辛辣,妙趣横生

反语: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示一点进步了。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诙谐中见讥讽,憎恶溢于言表

讽刺: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地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四、归纳本文中心论点。

1、“拿来主义”的含义

它是鲁迅先生的创见,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即批判地继承中外文化遗产,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完全一致。

2、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本文中心包含四个要点:

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

②批判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

③阐明对外国文化的正确主张,

④指出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必要性。

5、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①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以立为主。

②广用比喻,生动形象。

③嬉笑怒骂,犀利幽默。

六、布置作业。

完成本节课的语文练习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