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20957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钾肥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钾肥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钾肥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钾肥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钾肥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钾肥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钾肥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钾肥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钾肥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现已探明的储量超220亿吨,已探明中可经济开采的钾盐工业储量折纯约为95亿吨氧化钾。

然而,世界钾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加拿大和俄罗斯的钾资源储量总和超过世界总储量的80%以上,其中加拿大46.1%,俄罗斯34.5%。

白俄罗斯储量为7.9%,中国钾资源储量占比2.2%。

3、钾资源的70%用以生产钾肥,氯化钾是其主要产品

全球钾元素资源主要用来制作钾肥产品。

根据IFA数据,69%的钾元素资源用来制作氯化钾MOP(60-62%的固体氧化钾K2O),3%钾元素资源制作硫酸钾(SOP)(50%的固体氧化钾K2O)。

其中氯化钾由于其养份浓度高,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几乎适用于多有农作物,而在农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氯化钾是钾肥的主要品种,占到钾肥总量的95%。

其它钾肥如硫酸钾、硝酸钾、碳酸钾等都是以氯化钾为原料制取得到,因此氯化钾的生产直接影响着其它钾肥的生产。

目前,国内外生产氯化钾的方法主要有:

冷分解—洗涤法、冷分解—浮选法、冷分解—热溶结晶法、反浮选—冷结晶法、冷结晶—正浮选法、日晒法、兑卤法等。

依据原料含钾资源的不同,氯化钾的生产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从固体钾盐矿中提取,另一类是从含钾卤水中加工提取,后者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氯化物型含钾盐湖卤水,一种是海水(死海)。

全球可供经济开采的固体钾矿包括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10座矿山(包括世界最大的矿山艾斯特哈奇矿,年产超过500万吨氯化钾),俄罗斯乌拉尔区,白俄罗斯斯塔洛宾矿,德国黑森、下萨克森等省,美国新墨西哥、犹他州,智利北部,巴西塞尔希培州等。

中东地区的死海、我国的察尔汗、罗布泊则有液体钾矿。

固体钾矿由矿光卤石和钾石盐构成,部分地下固体钾矿会出现透水现象,大量地下水溶解钾矿石,也会形成地下液体钾矿。

以固体钾盐矿为主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冷分解—浮选法、冷分解—热溶结晶法等(如加钾、美盛);

以液体钾盐矿(盐湖股份)为代表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冷分解—洗涤法、冷分解—浮选法、反浮选—冷结晶法、日晒法、冷结晶—正浮选法、兑卤—速控结晶法等;

另外还有以海水为主的液体矿的海盐苦卤兑卤法和沸石法等。

我国察尔汗盐湖氯化钾工程所采用的反浮选—冷结晶工艺是在借鉴国外冷结晶技术的基础上,根据青海察尔汗盐湖的盐田光卤石的组成特点,由国内自行开发成功的,其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二、全球:

寡头垄断定价,钾肥国际价格上行趋势确立

1、需求端增长依然强劲

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更高的粮食产出。

耕地面积一定,人均耕地面积下降,缺口矛盾只有通过亩产增收来解决。

除巴西外,主要钾肥需求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将使得亩产压力增大。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各国将通过增加化肥的使用来提高产量。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使得饮食结构升级,增加对肉类、蔬菜和水果的需求。

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巴西、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边际效用改善将尤其明显。

作为钾肥的另一个需求方,全球的水果蔬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0-2009年的年均增速为1.9%。

据IFA发布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来看,水果、蔬菜施用钾肥占比钾肥总施用量分别为6.6%、10%,相应的数据巴西为3.9%、3.0%,美国为2.3%、1.7%,印度为7.0%、8%,空间明显。

主要钾肥需求国需求强劲。

农业是钾肥主要消费领域,全球钾肥消费大国多为农业和人口大国。

钾肥主要的需求国为美国、中国、巴西、印度及东南亚国家。

根据乌拉尔14年12月最新报告,主要钾肥消费国14年相对于13年消费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其中中国将有3-4%左右增量,而作为钾肥的消费大国印度由于下半年降雨不足使得需求恢复,14年预计同比增长约14%、北美由于收获季后农民翻新补充土壤中肥料而需求旺盛,14年预计同比增长10-15%。

预计全球钾肥需求以3%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

IFA根据对主要钾肥消费国分析,预测钾肥需求将从14年3462万吨增长至2018年3828万吨(K2O),平均每年增长3%。

折算成氯化钾(MOP),14年到18年钾肥需求以平均每年160万吨的速度增长。

2、钾肥行业生产高度集中,全球钾肥供应寡头垄断

钾肥是资源型行业,钾矿资源的集中决定了钾肥生产企业集中。

钾肥主要的生产国有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中国、德国、以色列、智利、约旦。

据IFA数据显示,按氯化钾计量,13年加拿大钾肥产能1650万吨,FSU前苏联(俄罗斯+白俄罗斯)合计1720万吨,中国和德国产能约为500万吨,以色列在360万吨左右。

钾肥生产企业主要有位于加拿大的PotashCrop、Mosaic、Agrium、俄罗斯的Uralkali及白俄罗斯的Belaruskali。

其中加钾(PotashCrop)与乌拉尔(Uralkali)的产能最大。

据加钾截止14年8月数据,14年加钾产能接近1400万吨,乌拉尔1300万吨,美盛(Mosaic)、白俄罗斯钾肥也在1000万吨以上,德国(K+S)、中国钾肥产能约为500万吨。

预测13-18年,加钾(PotashCrop)将贡献全球新增产能为38%,北美钾肥企业将贡献全球约70%的新增产能。

钾肥巨头结成联盟,占据了全球钾肥约65%的贸易份额。

目前,全球钾肥行业形成了2个销售联盟。

其中,加拿大三家钾肥企业加钾(PotashCrop)、美盛(Mosaic)、加阳(Agrium)三家钾肥于1985年组建了Canpotex销售公司,由Canpotex公司统一对外进行价格谈判和签订出口合同,其均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开采钾盐,分别拥有5座、4座和1座矿床,其中美盛集团拥有的艾斯特哈奇(Esterhazy)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矿。

三家公司分别拥有Canpotex54%、37%和9%的股权,并且按照出资比例分享对北美以外钾肥市场的出口份额。

此外,据加钾报告显示,加钾(PotashCrop)也参股以色列化学公司(ICL,14%)、阿拉伯钾肥公司(APC,28%)、智利化学矿业公司(SQM,32%)等多家钾肥生产商和中化化肥(Sinofert,22%)等钾肥经销商。

13年Canpotex占全球钾肥贸易份额约为33%。

而白俄罗斯的Belaruskali公司控制了白俄罗斯全国的钾盐资源和钾肥生产,俄罗斯现也只有一家钾肥企业Uralkali,二者通过联合体BPC控制钾肥出口。

13年7月BPC解体前,占全球钾肥贸易份额约为30%。

这样就形成了国内完全垄断、世界高度集中的生产格局。

供给端寡头垄断特征依然明显。

13年7月BPC解体前,两大钾肥销售公司Canpotex和BPC,直接控制着全球钾肥约65%的产能、产量和离岸贸易量,二者几乎可以决定世界钾肥的供给。

两者组成钾肥价格联盟,在巴西、中国及印度等关键市场设定完全相同的价格,以最高生产成本制定钾肥价格和产量来掠取超额利润。

在2013年8月乌拉尔退出BPC后,双头垄断的格局被打破,但具有直接利益关联的9家生产商(加钾、美盛、加阳、以色列化学、阿拉伯钾肥、智利化学矿业公司、白俄罗斯钾肥、乌拉尔钾肥、钾矿联合体)仍控制了全球3/4的产量和产能,供给端寡头垄断特征依然明显。

3、供需结构决定进出口格局

钾肥供需结构决定进出口格局。

钾肥主产国加拿大、俄罗斯及白俄罗斯产量占比全球总产量在60%以上,但本国需求远远低于产量,大部分出口到其他国家。

13年加拿大氯化钾产量为1650万吨,出口1580吨,出口占比96%,其中620万吨出口到美国,余下960吨出口到世界各地。

俄罗斯、白俄罗斯钾肥出口量分别为800万吨、550万吨,占其总产量的比分别为80%,76%。

进口国前四位为巴西、美国、中国、印度,由于主要的需求国钾肥资源分布少,国内钾肥供应不足,均需大量从国外进口。

根据IFA13年数据,中国钾肥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例为51.28%,巴西、美国、印度都在80%以上。

4、寡头以联盟中最高的边际生产成本制定价格和产量

钾肥巨头通过限制产量以掌控定价权。

纵观钾肥行业过去15年的产能和产量的关系,可以发现行业整体以需定产的特征明显,主要钾肥巨头通过控制产量来维持价格,06年到14年,钾肥平均价格一直维持在400美元每吨。

08年,需求旺盛,但钾肥寡头限产,使得价格高企,08年三季度、四季度每吨氯化钾中间价都在620美元以上。

09年需求大幅下降,钾肥巨头为了维持价格,大幅减产,09年第一、二两个季度氯化钾价格分别为540、565美元,全年均价也在500美元左右。

以最高的边际生产成本制定价格和产量来掠取超额利润。

从2014年全球钾肥企业出口离岸成本看,乌拉尔、白俄罗斯钾肥和加拿大钾肥生产的钾肥单位成本在125美元/吨左右,约占总产量的一半,美盛的成本约为155美元/吨,最高的单位成本约为250美元/吨。

加上海运或铁路运输费用,运抵中国的单位成本约在175美元/吨左右,最高的成本约300美元/吨。

而14年钾肥FSU和温哥华我国到岸价为300美元/吨左右,可见钾肥巨头们以全球主要钾肥厂商最高的生产成本制定价格,来掠取超额利润,寡头垄断的特征明显。

根据IFA报告数据,有20个扩大产能的工程将在2014-2018年间陆续完工。

预测全球钾肥产能将从13年4970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6072万吨(氧化钾K2O);

全球钾肥潜在供给将从13年4357万吨增长至18年5140万吨(K2O)。

14-18年钾肥产能增长880万吨,同比13年增长20.7%,其中北美新增产能460万吨,贡献占比为52.27%,东欧和中亚(俄罗斯、白俄罗斯)贡献340万吨、中国贡献80万吨,占比分别为38.64%及9.09%。

新增产能陆续投放,将加速行业产能过剩。

据IFA数据,当前全球钾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率在20%左右,随着扩产工程陆续试车投产,预测到18年全球整体产能过剩1316万吨,或25%的产能闲置。

过剩产能集中于几大巨头,寡头垄断定价策略仍将延续。

行业整体供过于求状态明显并将持续,但考虑到主要过剩的产能集中在加钾、美盛、白俄钾等钾肥巨头(超过80%的剩余产能),而钾肥巨头多采用以需定产的策略,寡头垄断定价策略仍将延续。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乌钾与BPC的走向,若二者谈判成功重新合作,将影响未来钾肥国际市场的供应格局,垄断程度将再次加深。

三、国内:

对外依存度高,跟随定价

1、未来我国钾肥需求仍将保持3-4%的复合增长率

未来我国钾肥消费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4%。

根据IFA数据,2003-2013的10年间,我国钾肥消费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消费钾肥的农作物主要为蔬菜、大米、水果及玉米。

未来我国钾肥需求仍将保持3-4%的复合增长,增量主要来自于西南华南地区土壤补钾(贡献1%增量)及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机构的改善(贡献2-3%增量)。

我国钾肥消费需求的增量主要来自于种植模式和种植结构的改变。

我国钾肥用量主要集中在大米、玉米、蔬菜和水果。

根据中国农大万户调研数据,12年我国钾肥施用量共618万吨,其中种植业钾肥消费488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消费增长主要是玉米和蔬菜的施肥量增加所致。

农业研究表明:

在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条件下,适当增施氯化钾或硫酸钾使蔬菜产量提高10%~20%,外观、色泽明显改善,维生素和糖分含量显著提高,叶菜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

据产业信息网数据,我国水果产量由2003年的14,517万吨增长至2012年的24,056万吨,年均复合增速约为6%左右;

我国蔬菜产量由2003年的54,032万吨增长至2012年的70,883万吨,年均复合增速约为4%。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果的数量需求、品质要求都将逐渐提升,这将增加对钾肥的施用量,预计此部分将是总需求增长2-3个百分点。

土壤补钾将使总需求增长1%。

根据中国钾肥工业协会数据,中国农田并不像想象中因为种植施用钾肥少,土壤大量缺钾。

2012年农业部对全国土地的测土配方结果显示,在10多年的补钾工程和秸杆还田双重推力下,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土壤中的钾已经基本达到平衡,再增加钾肥施用量的增产作用有限。

只有西南和华南地区的土壤还可通过增施钾肥发挥一定增产作用。

西南四省(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和华南(广东、广西、海南)近十年钾肥施用量占比稳定在27%左右,如果在每亩原有钾肥施用量的基础上多增加3-4%的钾肥进行土壤补钾,这部分钾肥增量需求将对总需求贡献1%增长(27%*4%=1.08%)

2、我国钾肥产能有限,进口依存度高

我国钾盐资源匮乏,可持续供应能力差。

从中国钾盐资源储量来看,中国钾盐基础储量约为4.38亿吨(氯化钾),且主要为液体矿。

同时,中国钾盐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其中约95%的钾盐资源分布在西部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北洼地。

目前中国大规模开发的是品位较高、易开采的晶间卤水钾资源,氯化钾储量约1.4亿吨。

以目前年产量500万吨氯化钾测算,中国较高品位钾盐资源最多只能开采27年,与世界平均200年资源安全保障度相差甚远。

即使在对高品位盐湖钾资源开发进行限制性保护的情况下,中国传统可溶性钾资源最多也仅有约50年的可持续供给能力,资源保障程度偏低。

国内钾肥产能有限,进口依存度高。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中国近几年的钾肥进口量分别为:

2003年623万吨、2004年718万吨、2005年883万吨、2006年705万吨、2007年941万吨、2008年514万吨、2009年198万吨、2010年524万吨、11年以后进口量均在600万吨以上。

根据IFA及加钾数据,2013年我国氯化钾的消费量达到1170万吨,进口量多达600万吨,进口依存度仍在50%以上。

纵观历史数据,我国钾肥国内出货量逐年上升,从02年不足100万吨到14年将近600万吨,国内供给增加使得进口依存度从起初的80%下降至近两年50%左右的水平。

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下降明显,09年进口量首次低于国内供给量。

预计14全年我国消费钾肥约为1200万吨,其中国内供给约为570万吨,进口达630万吨。

前苏联(FSU)和加拿大是我国钾肥的主要进口来源国。

根据加钾14年12月最新报告数据显示,14年进口的630万吨氯化钾中53%来自前苏联(乌钾+白俄钾),22%来自于加拿大(Canpotex),13%来源以色列钾肥。

中国进口钾肥总量的75%来自于乌钾、白俄钾(前BPC)和Canpotex,进口钾肥价格取决于这三大巨头。

3、国内价格与国际联动,跟随定价,调整滞后

钾肥进口的“二八分成”。

2006年,商务部主持指定的“钾肥进口联合谈判规则”实质上形成了目前钾肥进口领域的“二八分成”格局,即钾肥进口联合谈判由中化和中农负责对外签约,剩余8家企业按需再和中化和中农海外子公司签约。

在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背景下,国内主要的钾肥生产企业盐湖股份的出厂价则紧跟中国与Canpotex和BPC达成的大单合同价格。

2011年7月初中国与BPC和Canpotex签订的钾肥大合同价格较2011年上半年合同价格上涨至CFR470美元/吨,折合成国内出厂价3200-3300元/吨。

受此影响,盐湖股份迅速上调青海盐桥60%晶体价格200元/吨至3300元/吨。

2011年8月,Canpotex与印度买家签署横跨两个季度共计67万吨的钾肥合同,第四季度供应的钾肥价格为CFR470美元/吨,2012年第一季度则为CFR530美元/吨。

受此影响,盐湖股份再次上调青海盐桥60%晶体价格50元/吨至3350元/吨。

国内氯化钾跟随定价,价格联动,调整滞后。

13年8月BPC未解体之前,国际市场上氯化钾FOB价格一直保持在400-420美元/吨的高位,2013年8月开始,乌拉尔宣称将不再通过BPC出口钾肥,而通过自身销售渠道出口并执行以价换量的策略,前苏联(FSU)在8月2日陆续下调钾肥FOB价格约每吨50美元(400降至350),加拿大钾肥联盟在8月23日也做出反应,陆续下调钾肥FOB价格(420降至370),青海盐湖氯化钾市场在一个月后,即9月16开始调整,每吨从390美元直接下调45美元至345美元;

2013年12月,乌钾、白俄钾陆续下调氯化钾FOB价格,从295美元下调至262美元,加拿大厂商在3月底做出反应,将氯化钾FOB价格直接从300美元一次性调整到270美元,受此影响,青海盐湖在5月12日将出厂价从每吨357美元直接调整至324美元。

两次价格调整的幅度基本一致,时间上有先后,FSU钾肥厂商首先改变价格(乌拉尔、白俄钾),接着是加拿大的厂商跟进调价,最后是我国以盐湖股份为主的钾肥生产厂商调整出厂价。

跟随定价的特征明显,国内钾肥价格与国际价格联动,在时间点上也明显滞后以乌拉尔为代表的FSU钾肥厂商。

四、行业底部拐点将现,反转迹象明显

1、基础支撑:

行业库存下降明显

库存下降到历史低位。

从库存端看,北美和印度的钾肥库存已经处于近几年来的低位。

根据TFI数据,北美钾肥存货因受13年下半年需求不振的影响,14年年初氯化钾存货高企,年初存货高达305万吨。

14年下半年以来主要是因为外部需求强劲和内部产能下降(美盛公司Carlsbad钾肥设备的关闭)双重因素影响,存货下降明显,14年年底存货147.5万吨,相比年初存货水平下降51%,为05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根据乌拉尔12月报告,主要的钾肥需求国中国库存从年初350万吨下降至约320万吨,另一个消费大国印度库存也从100万吨下降至60万吨。

从全球看,库存整体相比13年下降200万吨。

2、触发因素:

乌钾产能收缩

乌钾透水事故致产能收缩23%。

2014年11月18日,全球最大钾肥生产商乌拉尔钾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位于俄罗斯彼尔姆地区的Solikamsk-2号矿井发生卤水倒灌,该矿钾肥生产线全线停产,造成的损失暂时还无法评估。

公开资料显示,Solikamsk矿区原属于西利维尼特公司,2011年被乌钾收购。

2号矿建成于1975年,并于2006和2011年两次扩产,改造后产能为270万吨。

此次出现事故的Solikamsk-2矿山杂卤石产能占乌拉尔公司总产量的23%。

固体钾肥的主力矿山均为地下深部矿床,位于含水层以下,而钾石盐又极易溶于水,因此透水事故是致命的,会导致大型矿床的永久性退出。

在2006年和1973年,乌钾1号和3号矿井就曾分别因为透水事故而永久性关闭。

受此次事故影响,预计停产至年底将减少30万吨左右钾肥产量。

若矿山因此关闭,将对乌钾未来产能造成较大影响。

老矿退出将推高边际生产成本。

根据乌拉尔报告,其单位现金操作成本、老矿扩张成本、新矿扩张成本分别为为58美元每吨、113美元每吨、541美元每吨,均为全球极大钾肥巨头中的最低水平。

乌拉尔在成本端的绝对优势,使其在供给端博弈时具有明显先发优势。

钾肥行业当前的主力矿山多建于60~70年代,平均成本较低,而近年新建的矿山成本已有较大增长。

随着老矿井的退出,新矿开启将推高钾肥的边际成本。

乌钾产能收缩奠定钾肥价格上升坚实基础。

多方博弈中的绝对主角乌拉尔钾肥的Solikamsk-2号矿透水事故将使得钾肥全球产能收缩200-230万吨,占比3-4%,比例虽小,但影响不可忽视。

对乌钾自身而言,透水事故将使其生产和经营策略明显改变。

据乌钾报告,公司14年全年开工率已达90%以上,15年其产能约在1100万吨,按14年产量公司将接近满产,这意味着公司15年在面对外部需求强劲的情形下,改变13-14年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是大概率事件。

且由于新矿建造成本较老矿高,故新矿新增产能单位成本较老矿高,新矿陆续使用将推升生产成本,进一步推高钾肥价格。

这都将使新一轮的钾肥上涨有一个十分稳固的支撑。

多方博弈,钾肥价格有望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

虽然BPC解体导致价格联盟破裂,卖方对钾肥价格控制力将减弱,但未来几年,全球钾肥供给端多头垄断的局面仍将持续,主要寡头(Canpotex、乌钾、白俄钾)为了维护整体及自身利益,维持以销定产策略将是大概率事件。

需求端强劲增长,但主要进口国各自为战,供给端各钾肥巨头结成价格联盟垄断定价,我们预测多方博弈的最终结果:

钾肥巨头掌握国际钾肥定价权,钾肥价格有望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

五、行业龙头:

盐湖股份

国内钾肥产能主要集中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合计折纯产能约占国内钾肥总产能的70%。

与钾肥有关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盐湖股份、金谷源(拟收购藏钾100%股权)、冠农股份(持有国投罗钾20.3%的股份)。

基于钾肥价格上涨的逻辑,我们推荐行业龙头盐湖股份,此外,建议关注拟收购藏钾且成功后弹性较大的金谷源,钾肥产品价格上涨100元。

注:

按15%的税率计算

盐湖股份前身为青海钾肥厂,是中国最大的钾肥企业,2011年通过新增10.58亿股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盐湖集团,公司从单一氯化钾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发展成为依托上游的盐湖资源,贯通中游化学品、延生下游消费品,以产业链条组成的循环经济的新模式。

公司拥有的氯化钾剩余开采储量共为5,749.53万吨,按现在的开采结构,可以支持现有的氯化钾规模生产30年以上。

氯化钾是公司支柱产品及利润来源。

公司主要产品为氯化钾、金属镁,以及PVC、氢氧化钾、聚烯烃等。

其中氯化钾仍为公司支柱产品及利润来源,13年营收占比78%。

13年公司毛利润总额为41亿元,其中氯化钾产品贡献毛利润43亿元,成为弥补公司其他产品亏损的利润来源。

产销持续增长,国内钾肥龙头企业地位进一步稳固。

13年公司生产氯化钾326.57万吨,销售氯化钾327.96万吨,14年前三季度累计生产氯化钾328.2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84.98万吨,同比增幅34.92%,累计销售氯化钾283.9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85.3万吨,同比增幅42.95%。

随着销售量增长,公司氯化钾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稳步上升,从08年25%上升至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