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9706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7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一)

   余文坼(chè),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极孝。

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

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

常云于湖州置贷,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①中,移居主人楼上。

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②恐不能遍览。

喁喁③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

迄水将退,而脚气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④矣。

(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二)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

任氏曰:

“《孝经》云:

‘三牲⑤之养,犹为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因叹曰:

“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⑥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

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浸:

水。

②諰諰(xǐxǐ):

恐惧的样子。

③喁喁(yúyú):

小声读书的样子。

④腹笥(fùsì):

这里指肚子里的学问。

⑤三牲:

牛、羊、猪。

⑥卜:

选择。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常云于湖州置贷(办货)                                       

B. 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供养)

C. 就乡人席坦受书(到)                                       

D. 带经而农(农活)

(2)对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B.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C.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D.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

(甘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书的学费)

②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

(4)余文坼、皇甫谧虽所处时代不同,但两人为人处事有相同的地方,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

(2)B

(3)①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

②(是我的)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

(4)①孝敬长辈:

余文坼事母极孝,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皇甫谧曾经得到瓜果后,就进奉叔母任氏,并听从叔母任氏劝说改过向学。

②勤奋读书:

余文坼没有钱来买书,就借书来读,一次做生意被洪水阻了行程,发现书夜以继日地读书;皇甫谧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解析】【分析】

(1)ABC解释正确。

D“带经而农”中的“农”这里是干农活的意思。

(2)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活清贫,亲自耕作,带着书从事农务,于是博览群书精通了百家之言。

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正确断句方法为: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举业:

读书;作贾:

做生意。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

②阙:

通缺,缺欠,何:

什么;尔:

你。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是我的)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

(4)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分析,从“事母极孝”“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等可以看出两人都非常孝顺。

从“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恐不能遍览”“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等可以看出两人都勤奋读书 。

故答案为:

⑴D;⑵B;

⑶①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

②(是我的)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

⑷①孝敬长辈:

余文坼事母极孝,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皇甫谧曾经得到瓜果后,就进奉叔母任氏,并听从叔母任氏劝说改过向学。

②勤奋读书:

余文坼没有钱来买书,就借书来读,一次做生意被洪水阻了行程,发现书夜以继日地读书;皇甫谧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⑵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参考译文】

   

(一)余文坼,浙江人,少年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寄居在京江这个地方。

他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

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甘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书的学费),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

虽然他的志向是读万卷书,但是却没有钱来买书,只能靠借书来读。

人们说他有一次到湖州做生意的时候(置贷的意思翻译不是很确定)暂住在一个村子的旅店里面。

恰巧春季发大水,村子被洪水包围,为了安全起见他移到主人的楼上暂住,刚开始还在为洪水阻碍了他的行程郁郁寡欢,突然看到楼上一侧有四架书,都是经史子集一类的书,非常高兴,于是夜以继日的读书,唯恐怕时间不够读不完这些书,到最后竟然连读了几个月的时间把做生意的时候都忘记了。

洪水快要退去的时候,他又生病了(什么病不是很确定)只好在这里地方继续养病,住了几个月之后书架的书已经全部被他读完了!

   

(二)皇甫谧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限度的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

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

任氏说:

“《孝经》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

’你今年二十岁,眼中没有教育,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

”他于是叹息说:

“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

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

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

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

   生活清贫,亲自耕作,带着书从事农务,于是博览群书精通了百家之言,清心寡欲,开始有了高尚的志向,把写书作为工作,自号为玄晏先生.著有《礼乐》、《圣真》这样的作品。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朝而往,暮而归”中的“朝”、“暮”之景分别指________和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的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 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为了介绍建造醉翁亭的由来。

C. 引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 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读来节奏感强。

【答案】

(1)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繁荣滋长形成浓密的树荫。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B

【解析】【分析】

(1)芳:

香花。

发:

开放。

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秀:

茂盛,繁茂。

繁阴:

形成一片浓密的树荫。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找出原文中语句作答即可。

由重点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可作答。

(3)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为了引出醉翁寄情于山水的乐趣。

B项分析错误,故选B。

故答案为:

⑴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繁荣滋长形成浓密的树荫;

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⑶B。

【点评】⑴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⑶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

【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

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

尊奉                                

B. 折节读书       折:

改变

C. 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

欣喜的样子                     

D. 往往阳狂垢污   阳:

通佯,假装

(2)给句子划出停顿(限断三处):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3)翻译句子

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②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4)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

“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 ①②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5)有人说《方山子传》一文是苏轼被贬至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结合传记内容以及苏轼当时的处境阐明理由。

【答案】

(1)C

(2)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3)(方山子)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方山子)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4)B

(5)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

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

“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隐退以明志,苏轼藉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

当方山子得知苏轼境况时,“俯而不答,仰面笑”“不答”“笑”从无声到有声,从内心痛苦到庆幸自己远离官场,妻子奴婢“自得之意”实是苏轼与方山子产生共鸣所致。

苏轼这篇传记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解析】【分析】

(1)C.矍然:

惊讶睁眼相视貌。

故选C。

(2)根据句意: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故句子划分为: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3)本题注意关键词:

蔬食:

吃素食。

故:

原因。

两句都要补出主语——方山子。

(4)B.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故选B。

(5)考此题很难,围绕“自悲不遇”结合文中一两处内容分析即可。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

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

方山子又与苏轼马上论兵及古今成败得失,且“自谓一世豪士”,气宇轩昂,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报国利民的的英雄,竟然落得沉沦于穷乡僻壤,终老于山谷林泉之中。

朝政黑暗,世道不公,苏轼与方山子的际遇同等,两人同属“不遇”,所以苏轼文中通过这些实例的强烈对比,充分表现了对宋统治者的极端不满和怨恨,虽未直言,但字里行间饱含其意。

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且“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完全摒弃了这些荣华富贵,捐弃功名利禄,决然远离尘嚣,遥迹山林,自愿过起艰苦的隐居生活,原因就是由于对北宋政权极度不满和丧失了信心。

苏轼这篇文章,“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是为方山子抱不平,骨子里是在发泄对宋朝廷的愤怒,作者通篇无一字一句愤懑之语,可字字句句都凝聚着苏轼对统治者的痛斥。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故答案为:

⑴C

⑵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⑶(方山子)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方山子)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⑷B

⑸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

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

“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隐退以明志,苏轼藉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

当方山子得知苏轼境况时,“俯而不答,仰面笑”“不答”“笑”从无声到有声,从内心痛苦到庆幸自己远离官场,妻子奴婢“自得之意”实是苏轼与方山子产生共鸣所致。

苏轼这篇传记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理解,仔细辨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句意进行断句,注意括号里的限制条件。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文章进行判断选择。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文章的关键语句的理解和分析。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

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

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

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

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

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

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

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第五伦传(节选)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

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

光武召见,甚异之。

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

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

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①养马,妻执炊爨②。

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

迁蜀郡太守。

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③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

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④,于是争赇⑤抑绝,文职修理。

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

肃宗立,代牟融为司空。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

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或问伦曰:

“公有私乎?

”对曰:

“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

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节选自《后汉书·第五伦传》)

(注)①斩刍:

切草。

刍,喂牲口的草。

②炊爨:

做饭。

炊爨,灶。

③掾吏:

汉以后指各州县设置的属官。

④处曹任:

担任部门职务。

⑤赇:

贿赂。

(1)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        贸:

卖。

                

B. 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        简:

选择。

C. 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见:

看。

                

D. 或问伦曰:

“公有私乎?

”    或:

有人

(2)将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②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3)第五伦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敬,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

【答案】

(1)C

(2)①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

②我的儿子生了病,我虽然没有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吗?

(3)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

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解析】【分析】

(1)C.见:

“受到”或“被”的意思,而非“看”。

所以选C。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为”,做;“未”,还没有;“疾”,疾病;“省视”,探望;“竟夕”,整夜。

(3)第五伦受到皇帝喜爱。

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二天又召见他,与他一直谈到晚上。

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

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

第五伦为官受到赞誉。

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故而第五伦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敬。

故答案为:

⑴C

⑵①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

②我的儿子生了病,我虽然没有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吗?

⑶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

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的理解总结。

【附参考译文】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

建武二十七年(52),第五伦被举为孝廉,补为淮阳国医工长,随王到京都去。

光武帝召见后,很感到奇异。

光武帝(刘秀)用治政之事向他询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