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制度及其发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16549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制度及其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教育制度及其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教育制度及其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教育制度及其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教育制度及其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制度及其发展文档格式.docx

《中国教育制度及其发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制度及其发展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教育制度及其发展文档格式.docx

比如现在在学校里面念书,每年都要通过高考,经过这种高考然后经过学校正常录取的程序,最后到了正规的学校,这叫院校教育,这是比较正规的,在国家教育体系里面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学生量也是最多的。

同时还有其他的形式,比如成人教育,有一部分学生高中毕业以后,因为家里的问题,因为身体的问题,可能不能马上上大学,就先去工作,但是工作一段时间,或者在工作期间,他还是希望自己完成高等教育,就可以通过成人教育、自学考试,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其他各种途径来,用多种形式完成自己高等教育的过程。

学科门类齐全,过去我们在门类分布这方面,可能不是特别地完整,或者说不是特别地齐全。

现在我们基本上有12个门类的学科,比如文科里面文史哲教经法六个门类,文学包括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历史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

还有理工农医,理科包括数理化生,工科包括土木建筑、电子、机械、化工,另外还有农科、医科。

另外还有军事学科和管理学科,管理学科有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还有很多其他的学科里面都有管理。

军事学科在清华大学没有,在国防大学,还有其他军事院校里面有,这些军事院校从事的主要是战术学、战略学、电子对抗等等军事方面的课程。

清华大学还是有一些军事项目和研究,涉及到飞机、导弹、卫星这些问题,清华大学有很多这种科研项目,和军事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些是军方直接委托我们来做的,但是清华大学自己没有军事学科,我们所涉及的东西主要还是科学,主要是技术、应用,不是专门为某一个军事项目或者某一个产品来做。

清华大学和军事这方面离得稍微远一点也有好处,现在很多国防大学,像航天航空大学,他们的教师出国,经常会受审查,审查的非常严格,清华大学的老师这方面就很少,因为跟军事的距离稍微远一点,所以对我们来说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当然国际交流这方面也得到广泛开展,和国际上各个国家,还有港澳台这方面的交流现在都越来越多。

1.中国教育规模

1985年的时候,我们有140多万所学校数,这些年来它的趋势越来越小,到2008年只有58万所学校,这里面包括大学、中学、小学。

为什么会一直减少,而且减少的速度还很快,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效果也很好,孩子的人数越来越少,很多的学校就没有这么多的生源。

第二个原因经济发展很快。

过去有很多学校,一个学校可能就一个老师,就几个学生,这个学校有可能在山顶上,有可能在草原上,有可能在船上。

所以过去中小学的教育是非常非常分散的,和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是很有关系的。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草原上的小学,大家都定居了,船上的学校都到岸上了,山顶上的学校也都到平原上了,因此学校逐渐集中。

这种集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上学机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

学校的个数逐渐在减少,但是在学生的人数方面,小学当然现在在减少,而大学在增多。

我们现在走的是一个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但是学校的个数上不见得一定要那么多。

总得来说学生人数还是在增加的,学生人数包括小学、中学、大学。

现在有3亿多学生,有1600多万教师,总体来说有3亿多的教育人口,也就是学生数+教工数,占到总人口的25.6%,1/4是教育人口,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大街上走,碰上4个人,至少一个人他要不是学生就是老师,是一个很大的教育系统。

我们现在13亿多人口,是很大的教育人口,国家也很大,但整个来讲我们还是一个大国办穷教育或者说穷国办大教育,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2.各级教育毛入学率

毛入学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应该上学,在这个年龄段里有多少人能够上学。

比如小学,在6—11岁这个年龄段应该上小学,有多少孩子能够上小学;

高等教育在18—22岁这个年龄段应该是上大学,在这个年龄段里面有多少孩子能够上大学。

1992年的时候,小学的毛入学率是109.4%,现在是99%多一点。

为什么小学的毛入学率会高于100%?

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从制度上或者上程序上讲,入学登记一次算一次入学,再登记一次就算两次入学。

这些年来发展的非常快,有很多孩子原来在安徽,父母到广东去打工,就把孩子带到广东,在安徽注册过一次,然后到广东又注册一次,过几天又从广东到北京,又注册一次,这样的孩子多次注册,入学率就会高。

迁移的次数越多,这里面反映的入学情况就会越多。

还有辍学,孩子离开了学校,不能上学了。

比如他的父母亲说最近农忙,让孩子帮着去收麦子,以后就不要上学了,或者家里有些困难了,就不要上学了。

在咱们国家,从小学到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这个阶段是必须上学的,因此有可能老师或政府要求他继续上学,他就又回到学校,又注册一次,这样情况在经济不是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很严重的。

注册的次数越多,说明迁徙率或者辍学率比较高。

在1992年的时候是109%,现在比原来的情况好得多,也就说孩子相对稳定,连续上学的情况有所好转。

但是即使100%也不能说明没有辍学率或者没有迁徙率,这里必然还是包含这样一些数据。

高等教育在1992年的时候入学率是3.9%,也就是100个人里头只有3、4个孩子能够上大学,到2008年到了23.3%,现在已经到了将近25%,也就是4个适龄青年至少有一个可以上大学。

这个比例在高等教育发展当中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3.中国教育的管理体制

从整个的管理体制来看,是如何管理学校,当然政府的责任是最大的,家长的责任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对一个国家来讲,教育是一个国家治国很重要的一个基础,整个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靠教育。

中国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在改革开放以前,从1949年到1980年这段时间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政府办学,没有民办大学,也就是没有私立学校,也没有其他国家到中国来办学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各界共同办学,有很多志士仁人愿意出钱在中国办学,有些愿意投资到学校,因此在我们国家现在也有不少民办的学校,这些学校称为大家共同办学。

在办学里面也有不同的层次。

基础教育是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

所谓的基础教育就是中学和小学。

高等教育是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所谓的行业就是在一个系统里面,比如铁路是一个行业,医药是一个行业;

企业是一个一个的工厂或者集团;

事业单位就是非营利性的机构。

在中国教育管理体制下,现在也已经多元化。

4.国家教育组织系统

最上面是国务院,然后是中国教育部。

主要有三块。

第一块叫做条条。

在讲经济或者社会发展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什么叫条条什么叫块块。

所谓的条条就是政府的行业机构,比如铁路系统,中国这么大一个面积,到处都是铁路,铁路自己有铁路部,有它自己的一套管理系统;

石油系统,它也是在全国,在东北有石油、西北有石油,西南有石油,华南也有石油,山东也有石油,它自己也有自己的一套机构。

像这样一些机构,作为它自己的行业,作为自己的产业,它自己独立管理起来,比如石油部门,它有石油大学,还有石油中等学校,还有石油小学,有很多很多的油田,在油田里面可能有大学、中学、小学,这样就形成了一条,从大到小这一条都由它这个系统里面管理起来,所以常常叫做条条。

第二块叫做块块。

像北京市、广东省、福建省、安徽省,这一个省一个省在地图上是一块一块的,所以它的经济发展,一说起来地方就叫块块。

比如在北京,像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还有很多学校是属于北京市管,这些学校就叫做块块,在一块一块里面负责。

北京市有50多所大学,它自己有大学的一个系统,底下还有中学的系统,有小学的系统,有幼儿园的系统,这些系统都是由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来执行教育的管理任务。

第三块叫做教育部直属院校。

就是教育部还管一部分最重要的学校,这些最重要的学校现在在国内有70多所,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等,这样一些非常好的学校,是由教育部直接管,因此叫做直属学校。

整个一个组织系统,密密麻麻形成整个国家的系统。

这个系统里面教育部主要做什么?

中国教育部:

是管理中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10多项教育行政法规、发布了数百项教育行政规章。

在教育经费方面,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多渠道就从社会各个方面筹措经费。

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由中央财政拨款。

像清华、北大由财政部或者教育部直接拨。

地方管理的学校由地方财政拨款。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县级财政统筹解决,国家适当补贴。

乡、村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其他学校所需经费主要由主办单位安排解决,国家给予适当补助。

义务教育现在都是国家负责,过去义务教育学费国家负责,其他的费用还要自己出一点,比如书本费、印刷讲义费,服装费等等这些过去都是要自己买的,现在全部都由国家付。

社会团体和贤达人士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由主办者自行筹措(包括向学生收费,向社会募捐等)。

我们学校这些年来香港、台湾,包括日本、美国这方面的友好人士捐赠也是相当多的,一起来办学校,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5.中国学校系统

中国学校系统,这个和各个地方都差不太多,和香港、台湾、美国都差不多。

特别是一些共同的地方,小学是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很多国家都是这样。

最下面是幼儿园,学前教育一般在我们国家是3—6岁这个年龄段,3岁以前有些家庭托儿也还是有的,但是再早的机构现在比较少,原因可能非常多,3岁以前的非常难带,安全问题、养育问题,责任都非常大,所以很多学校、机构不做3岁以前的,当然社会上的一些慈善机构也还在做。

现在进幼儿园的学费也还是很高的,如果在清华大学来说,进清华大学自己的幼儿园可能比上清华大学的学费还要高,估计在香港可能也差不多,两口子至少要有一半的钱花在孩子身上。

清华大学的幼儿园是非常好的幼儿园,是香港捐赠的一部分,然后建起来的,大家都蜂拥而入。

大家还是非常关心学前教育,最近也有很多呼吁,希望把学前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义务教育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这九年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全部要包的。

现在一头是高中教育,一头是学前教育,能不能纳入义务教育范畴里面,现在还一直在争论,相当部分的人希望能够把这两个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一个层次,希望把它们列入到义务教育里面去,反对的主要还是从经济上考虑,我们国家这么大,前面再有三年学前教育,后面再有三年的高中教育,如果都纳入到政府经费里面去的话,可能政府承担不了这么高的负担。

所以还是建议先巩固好九年的义务教育。

小学我们一般都是六年,也有五年制的提高,有些学校进行改革,包括清华大学附小也进行过改革,因为要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等等。

有一段时间清华附小觉得小学五年级就把小学的东西全部学完了,六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学初中的东西了,所以干脆这个年级就算到初中去,不要在清华附小了,因为清华附小人又多,教室又少,清华附中那边还有地方,就把小学六年级放到了初中阶段,初中就变成了四年。

但是改革了以后和其他学校又不匹配,到小学五年级考中学的时候,五年制的孩子不如六年制的孩子考的好,一分班的时候五年制的孩子觉得吃亏了,家长也说算了,我们孩子还是上六年制的学校吧,所以最后还是又恢复到六年制。

这种体制上的事情,有时候不是一个学校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

高中部分,在基础教育里面培养的目标是将来上大学。

同时还有一些专业学校,比如中等专业学校、职工学校、职业高中,这些都是专门化的一些学校,这些学生高中毕业以后就走向社会,就不一定上大学了。

大学阶段在现在体制上相对来说就复杂很多,学制主要以四年制为主,也有五年制。

清华大学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一段时间里面,曾经有五年制,也有六年制。

我是清华电机系毕业的,我们那时候念书是五年制,后来一直到了90年代才改为四年制。

在清华目前为止还有五年制的院系,比如建筑系。

在国内还有一些医学院系,医学现在更复杂,有三年制的、有四年制的、有五年制的,有七年制的,还有八年制,八年出来以后就相当于博士水平,最后授予的学位也是博士学位。

不同的学制还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来进行培养,主要四年制。

还有大专,大学的专科学校,或者是职业大学。

这方面现在有两年制,也有三年制的。

过去大专主要是三年制,但是有一段时间,三年制又不高不低的,能不能把大专改成两年制,所以有一部分大专现在是两年制。

大专还是面向生产,面向工业、面向农业,是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

还有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

硕士阶段学制也进行过多次地讨论。

1980年我们建立了学位制度,1949年以前,培养研究生这方面在国内基本是没有的,这些研究生都是到英国、美国去培养,我们这儿少数的一些教授是美国、英国回来,他们得到学位都是国外的学位。

到了50、60年代的时候我们也曾经向苏联学习,苏联的老师也过来,一部分学校当时也授予副博士学位,这个副博士学位是跟着苏联的学位走的。

在苏联学习的时候得到的学位最高就是副博士,然后到了副博士以后,然后到工作岗位上工作若干年以后,回来申请学位,申请给一个博士学位。

这个副博士学位在我们国内少数学校也有,像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也有个别专业,这些学校可以个别地授副博士学位,但是总体上来讲没有学位。

就是授予副博士学位也不像现在发一个证书,戴上帽照相,那是不可能的,我们一直到1980年才建立了这个制度。

如果有人告诉你,我是1980年以前拿到的学位,他肯定是假的,在1980年以前我们没有发过任何一个学士学位、或者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他如果跟你吹牛说我是1970年拿到的博士学位,他肯定是假的,在那时候我们是没有的,我们一直到1980年才形成了学位制度。

在形成学位制度的时候,当时考虑几个问题和我们现在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1980年前后,那时候的教育还不很发达,那时候100个考生里面也就两三个人能够上大学,在全国来说人数就更少,所以能够上大学的机会是非常少的。

当时就觉得如果能够上完本科,本科毕业以后基本都去工作了,上硕士的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了,硕士完了以后再去念博士那是凤毛麟角中的凤毛麟角。

总体来讲,我们高等教育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学士学位,少数人是硕士学位,更少数的人到博士学位,所以当时是把硕士这个学位作为一个终极学位来看看待的。

所以硕士阶段作为学术的一个规范,这个阶段它既要做研究,又要上课,这两个方面都要。

因为一方面要有知识,要比本科的学生上更多课,同时硕士必须要研究。

如果和现在比较,包括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可能硕士阶段非常地短,而且有的可能一年,有可能一年半,有的两年就可以拿到,我们的硕士学位现在一般都是三年,有的时候三年还拿不到,四年才能拿到一个硕士学位,所以对硕士学位的要求也是比较高,比较苛刻。

原因就是80年代制定这个政策的时候,是把硕士学位作为一个终极学位来看待的,终极学位要求就很严,不仅要上课,而且要做论文,而且要做研究。

事情发展到现在,博士生现在已经很多了,硕士生更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终极学位不可能还停留在硕士阶段,因此我们的终极学位也要和世界接轨,所以终极学位是博士阶段。

现在有很多学校进行了改革,争取硕士两年完成,博士四年完成。

原来的制度规定的是硕士阶段三年,博士阶段也是三年。

所以现在有的时候是两年制的硕士,有的是三年制硕士,没有统一的规定必须两年或者必须三年。

博士阶段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要上课,同时还要做研究,特别是研究的训练是在博士阶段完成的。

现在一般来说博士是三年,三年是比较快的,稍微拖一拖至少是四年,也有五年、六年、七年、八年,没有完成任务的,八年以后就要警告了。

一般情况下六年开始发警告,明年必须要答辩,再拖一拖如果到七年还没答辩,再做一次警告,到八年如果还完不成,就给一个结业证书,就不要再念了。

这个教育体制修改,这么多年一直是保持这样一个状况。

这样就把整个我们国家的体制结构,教育部做什么、各个地方做什么,学制怎么样,介绍完了。

这里面有几个概念,一个是基础教育,一个是义务教育。

所谓的基础教育就是小学+中学。

小学初中阶段教育这段我们把它称为义务教育,整个在一起称为基础教育,还有一部分是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

所以整个来讲是高中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在我们国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是把它叫做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初中三年。

义务教育有两基,一个是叫做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

另一个叫做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九年义务教育通过政府机构强行执行,让他九年都要去上学,同时也要求青壮年不认字的到扫盲学校扫盲。

我们的一些标准各个地方也不完全一样,一般来说认识500个字的话,一般人民日报的标题能看得懂大概的意思,汉字认识几千个就够我们平时用的,但实际上频率最高的也就五、六百字,如果认识了五六百字就算扫除文盲。

他今天能看懂了,然后他就及格了,扫除文盲,过几天他又回去种地,或者务工,回来以后又看不懂了,又到学校里念书去了,然后再教你,又认识了,反反复复的总还是有。

由于整个文化水平的提高,现在文盲率越来越少。

2008年底,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累计达到3038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9.1%。

“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3%。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尽管覆盖率总的县有99.3%,并不是说99%的人口大家都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还需要继续努力。

教育部每年会发布国家教育事业的公报,这个公报是反映前一年的情况。

在这些数据里面有四个数据是经常会用的,而且是必须公布的,校数、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毕业生数和在校生数。

这四个数据在各个国家政府报告里面都要涉及的,也就说这四个数据是我们可以进行比较的,中学、大学、小学,今年的、去年的、前年的,中国的、美国的、香港的,就所有的教育机构都会发布这些数据,是比较容易,也比较直观地来看教育水平的一些东西。

2008年全国共有小学30.09万所,比上年减少1.92万所;

招生1695.72万人,比上年增加40.35万人;

在校生10331.51万人,比上年减少232.49万人;

小学毕业生数1864.95万人,比上年减少5.22万人。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54%,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50%和99.58%,女童高于男童0.08个百分点。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在我们国家长期以来男尊女卑,男孩子在家里受重视,女孩子认为是泼出去的水,将来肯定要嫁给人家的,所以教育不教育没有关系,女孩子往往是吃亏的,但是现在女孩子也不吃亏了,现在女孩子特别好。

在很多地区原来女孩子上学都不受到重视。

改革开放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手拉手计划、蓓蕾计划,大家都要支援贫困地区,支援女孩子的上学,特别是蓓蕾计划,主要是针对女孩子上学的。

在80年代初的时候,当时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妇女联合会、儿童基金会等等这样一些机构,它们有一个很大的报告,这个报告里面最后有一个结论,男孩子要是有文化,他的可能孩子可能有文化,也可能没文化,如果女孩子有文化,她的孩子一定有文化。

一开始给我这个结果我觉得好像有点道理,是不是这么回事,后来想了想确实。

男孩子你有文化,以后你的孩子因为他将来可能出去到别的地方去工作,男孩子自己管孩子可能不那么认真,有可能他的孩子没文化,如果说女孩子有文化,我想她一定会教孩子唱歌,一定会教孩子识字,一定会给孩子讲故事,所以女孩子如果把文化水平提高了,整个民族文化水平就会提高,所以要特别关注女孩子上学的问题。

过去女孩子辍学的情况是挺多的,从80年代以后在教育方面来讲,对女孩子的上学,对女孩子的关照有了很大的进步。

所以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们是非常高兴的,现在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又都是独生子女,男孩女孩都很宝贵,男尊女卑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甚至有很多家庭生了一个女孩子是很高兴的事。

我也是一个女孩,我就觉得一个女孩挺好。

有人说为什么不多生一个,我觉得一个女孩就挺好,女孩子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女孩子对父母的关心、照顾要比男孩子要好多,男孩子三心二意,有时候不知道他想什么,女孩子她还是很关注的。

所以现在谁家生个男孩、生个女孩大家都觉得是非常好的事,没有说生男孩就怎么样,生女孩就怎么样。

现在清华大学里面,还不是男尊女卑的问题,是女尊男卑的问题,现在女孩子受到的照顾特别多,当然清华大学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过去清华大学因为是工科为主,基本上都是男生,女生是凤毛麟角,女生宿舍都是封闭非常严的,男同学在外头要有什么事情的话,只能是在窗户那打打招呼而已,是不许进去的。

这几年女同学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了,现在考试跟以前考试也不一样,女同学特别会考试,特别是像文科的老师,因为我现在在人文学院,连续这几年200多个研究生里面有200多个是女生,女生大概占了80%以上,男生占了20%,这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情况。

在清华现在有一个计划叫421,所谓的421就是本科生4个人一个房间,硕士生2个人一个房间,博士生1人一个房间,这是清华大学在宿舍方面的一个目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实现。

现在博士生女同学1人一间,男同学还是2个人一间,甚至有的地方稍微大一点,还是3个人一间,所以现在男同学忿忿不满,在这儿女尊男卑,为什么老照顾女同学,不照顾男同学,清华女同学也还是很宝贵的。

义务教育就是初中和小学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2008年,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79万所。

由于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初中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略有减少,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继续提高。

招生1868.5万人,比上年减少61.06万人;

在校生5736.19万人,比上年减少221.75万人;

毕业生1963.71万人,比上年减少107.87万人。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0.48%,比上年提高4.78个百分点。

2.高中阶段教育

高中阶段基本上是三年制。

2008年高中学校共有30806所,招生1649.12万,在校生4576.07万。

3.成人培训

所谓成人培训就是通过各种非学历教育。

在这里面成人初等学校也有很多,也有些教职工等等,成人学校在为整个基础教育在服务。

4.扫盲教育

2008年,全国共扫除文盲115.02万人,另有124.96万人正在参加扫盲学习。

扫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