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讲 现代文阅读事物说明文原卷全国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6092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讲 现代文阅读事物说明文原卷全国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讲 现代文阅读事物说明文原卷全国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讲 现代文阅读事物说明文原卷全国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讲 现代文阅读事物说明文原卷全国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讲 现代文阅读事物说明文原卷全国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讲 现代文阅读事物说明文原卷全国版文档格式.docx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讲 现代文阅读事物说明文原卷全国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讲 现代文阅读事物说明文原卷全国版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四讲 现代文阅读事物说明文原卷全国版文档格式.docx

14.一茎多朵,花色更多,有些还蕴含香味。

【解析】

11.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

如可提取第1段末一句“后人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鳞片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作答即可。

12.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和提取能力。

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第2段是说百合可以食用,药用。

第3段是说百合还值得观赏。

13.试题分析:

考查对说明方法类型的把握能力。

“例如,由荷兰人改良的‘卷丹’,花色橙红……”明显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例如”就是标志性词语。

“每枝能开花七八朵”为列数字。

“比美国人培育的‘火黄’色彩更鲜艳,花朵更繁多”是明显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点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做假设等。

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

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14.试题分析:

抓住最后一段的“变成一茎多朵,且花色更多”“与中国百合相比,有些金百合品种更具特色,不但花色多样,而且还蕴含香味”等句压缩整理即可。

注意题干的字数要求。

2.(2018湖南娄底市)

神奇的瓦片

  ①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随着朝代更迭,瓦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奢华的琉璃瓦,也可以看到徽州质朴的粉墙黛瓦。

千百年来,瓦的功能除了透风、挡雨、装饰,没有过改变。

  ②但,如今,瓦的功能性被扩大化了,这一改变源自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汉瓦”。

“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也是现有市场里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③“汉瓦”之所以能发电,核心技术是,它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换言之,就是将轻薄、高效、柔性的铜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芯片通过内外双层的夹胶封装工艺,精密封装在透光度超过91.5%的玻璃内层中,这种太阳能芯片能让瓦片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进行薄膜发电。

  ④除了具有发电功能之外,相比传统屋面瓦,“汉瓦”还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

“汉瓦”具有玻璃材料、U型挡水条、F型卡槽三重防水保护。

其中,玻璃材质永久不透水,U型挡水条保证瓦片安装后上下方向不渗水,F型卡槽双扣结构保证瓦片安装后左右方向不渗水。

  ⑤为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曲面、平板、倒C型三款。

不过这款神奇的瓦片售价也不菲,每平方米售价在千元以上。

  (选自《东南快报》)

17.选文中这种神奇的瓦片有哪些功能?

18.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选文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为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曲面、平板、倒C型三款。

(2)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多”字能否删除?

为什么?

  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答案及解析】

17.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

注意结合重点段落、重点句子筛选概括。

本题可结合第④段开头句子概括。

【答案】除了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发电的功能,还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

18.

(1)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2)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1)分类别、列数字。

非常清晰明白地说明了“汉瓦”和种类和价格,使读者一目了然,快速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2)不能删。

“多”是概数,准确反应了瓦的历史悠久,但又没有确定、精准的年代数字。

这样更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更符合事物的事实情况。

3.(2017·

四川成都)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漫话围棋

①围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明。

会下的人不多,不知道它的人却很少。

②围棋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谁也说不清。

史书里记载围棋发明于四千多年前尧的时代。

到了东周,围棋已经非常发达。

孔子曾经谈到过围棋,《论语》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不有博弈者乎?

为之犹贤乎已。

”孟子在《弈秋》中用围棋比喻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这里孟子就没把围棋当做一种玩乐,而是当做一种本事或一种艺术来对待。

③围棋是怎么发明的呢?

有人认为,古代的星象图是围棋的前身。

吴清源先生说,围棋最早是占卜工具。

也有人认为,围棋“棋有白黑,阴阳分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文化。

可以肯定的是,围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理解模式。

④围棋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真实太多了。

⑤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

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国而动”;

棋盘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

⑥围棋别名很多。

根据围棋形态。

人们叫它“方圆”。

根据棋子颜色,又叫它黑白、鸳乌。

鸳鸯是白色的鸟,乌鸩是黑色鸟。

这样的名字很文雅。

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名字﹣﹣住在深山老林作隐士,寄居棋局之中。

⑦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式审美。

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把“帝王”抓走才算胜。

但围棋赢一日是赢,赢十日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处,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

⑧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

棋盘横竖各十几道线,像地球的经纬线,朴素简洁。

下棋规则也最简单,比赛中裁判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

围棋又最能体现自由和平等。

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

妙手臭棋立显。

不论外形或者内涵,围棋都很容易被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接受,所以围棋又是世界的。

(选文有删改)

10.文章介绍了围棋的哪三部分?

请概括作答。

11.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应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

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和文化内涵,然而它有不仅仅是中国的。

12.第2段中,划线处的两个例子,可否删去一个?

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0.【答案】①围棋历史悠久②围棋来源于古人对世界的理解③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概括相关信息的能力。

抓住第②段中心句“围棋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谁也说不清。

”可知这一段主要介绍的是围棋历史悠久这一特点。

由第③段结尾“可以肯定的是,围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理解模式。

”可概括出“围棋的来源是古代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第④段领起了⑤—⑧段内容,从棋子棋盘的形状、名称、胜负、颜色等方面介绍的“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这一特点。

11.【答案】这句话应放在⑦⑧自然段之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行文思路的掌握。

根据文意、语境及段落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这句话的位置。

因为这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④段总说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第⑤﹣⑦段分说围棋的“棋子棋盘”、“别名”、“胜负”等三方面包含的文化内涵,摘出来的这句话从三方面照应了第⑤﹣⑦段的内容,引出第⑧段围棋所具有的世界性,是全文总说的内容。

所以应放在⑦⑧段之间。

12.【答案】不能删除。

①理由:

从历史演变、举例丰富、更有说服力等角度,说明围棋历史悠久。

②孔子是春秋人,孟子是战国人,孔、孟均有关于围棋的言论记载,以围棋技艺代代相传说明历史之久。

另外,孔孟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他们关于围棋的言论,更具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孔子的意思是,下棋和博弈这两种玩乐总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要好。

孟子则认为下棋已经超过了玩乐的范畴,而是一种本事或艺术。

这道题难度较大,首先考查学生的古文功底,其次考查分析概括辨别两个例子的异同,以及举例说明方法的作用,同时也是判断拓展题,需要言之有理。

4.(2017江西淮安)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

①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官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

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

素,不提倡华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

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

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

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

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

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

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

《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

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

《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

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

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

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

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

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或把裤腿在膝下束紧,有些扎起裹腿。

更常见的是把上衣挽到腰间,或者把衣裾掖在腰带里。

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

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由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

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

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

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

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平和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

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

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

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

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束一条缘上黑边的白绢;

足登方履。

这种便服更多地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

⑥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

它也叫道跑,或者直裰(duō)、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成左右两个衣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

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

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

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

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便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

(选自《中国服饰:

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删改)

12.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

(3分)

答:

13.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

(5分)

14

.请分行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

(4分)

15.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的原因有哪些。

(6分)

12.【答案】长袍帮短衫帮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筛选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先锁定相关的语段在文章的第②段,其中“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这句就是包含答案的主要语句,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或直接用引号里的内容提取出正确的信息即可。

13.【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部分宋人对服装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从而说明了宋代世俗社会的

人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更进一步说明了宋代便服的不拘一格。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说明方法及分析其作用。

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中柴进的衣着,主要是突出其衣着的颜色、花纹和质地,这是明显的举例子,联系举例子常见的作用“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联系上下文,上文中“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下文“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都是说明对象“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的特点,按照答题格式语言简洁做出解答即可。

14.【答案】“大多”的意思是“大部分”,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也有不是这样打扮的情况。

“大多”表现了劳动者的这样打扮具有普遍性。

“大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的语言的品析能力。

这种题型的解答思路是:

先解词,再分析词语具体的表达作用,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最后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解答本题时,应先解释一下“大多”的意思,然后再解释一下“大多”在句子中的修饰作用,再强调“大多”表示宋代劳动者大部分是“大多”后面的打扮,“大多”只是表现了这种打扮的普遍性,但也存在特殊性,最后点明“大多”这个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答案】劳动者是为了便于劳作;

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他们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先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再找出要筛选和概括的内容所对应的段落,联系语境进行概括,概括时要找出关键语句加以整合。

通过阅读,我们找到题目要求对应的段落在第④段、第⑤段,然后筛选出的关键语句是“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和“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

……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然后对关键语句整合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要从两方面,一个是宋代普通的劳动者,一个是宋代的士大夫阶层两方面作答。

说明文阅读是信息社会基础阅读的主要内容之一,说明文的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综合探究等语文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在说明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是: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得主要信息;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结合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要求及具体考题,对中考考点定位如下:

1.整体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说明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阅读说明性文章,辨析说明方法,获取主要信息。

5.阅读科技作品,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说明文文阅读的具体考查知识点有:

1.把握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2.筛选提炼文中的信息

3.理清说明顺序

4.品味说明文语言

5.分析说明文段落的作用(开头、结尾、过渡段)

6.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7.结合文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看出,全国各省市考查说明文阅读时,主要考查筛选概括信息,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

中考说明文阅读考点及解题策略:

考点一:

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

“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

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考点二:

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1)看题目

(2)在首段中找

(3)抓关键词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三:

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极其作用?

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

×

特点。

  

(2)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

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

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

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

  (8)引用法: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四:

说明顺序

  类型: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有何作用?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

(三种写作顺序)。

  

(1)空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2)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

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

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

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考点五:

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并说明理由。

对策(四个步骤):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四个步骤)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

“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

②找有概数的句子;

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

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六:

概括信息

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1)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

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2)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

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3)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

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考点七:

文段作用

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

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考点八:

补写相关语句

  类型1、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

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

  类型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

考点九:

中心句

  类型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类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考点十:

拓展题型

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

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1.(2017湖南娄底市一模)

“走进”天宫二号

①成功发射入轨的天宫二号,在离地近400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

这个长10米、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