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4247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9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03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0203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0203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0203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0203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03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0203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03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03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在分段分层浇筑混凝土结构时,已浇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并应设置施工缝。

5.在继续浇筑前,清除已经硬化的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薄膜、松动石子和杂物,并湿润混凝土表面和模板;

施工缝处宜先铺抹水泥浆或减少一定量石子的同级配混凝土。

6.钢筋较密、断面较小的部位,应选用合适的等强度的混凝土配合比,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间距的3/4。

7.对肉眼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可采取两端灌料、或中间开窗口等多种方法浇筑混凝土。

8.对容易造成混凝土空洞的部位,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可垂直或斜向振捣,插点应均匀,上下振点一致。

振动器不易到达的地方,应采用人工插钎法振捣。

9.振动棒的移动距离不得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R=30~40cm),振动插点的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多错式顺序移动。

10.控制卸料高度。

当卸料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或溜槽运送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现象。

1.2

止水带安装质量差

综合管沟

1.止水带的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线重合。

止水带在转弯处应做成转角半径R≥200mm的圆弧形。

2.止水带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妥善固定于专用的钢筋套中,并在止水带的边缘处用镀锌铁丝绑牢,以免发生位移。

见附图。

3.止水带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模应支撑牢固,严防漏浆。

4.止水带接缝宜为一处,应设在边墙较高位置上,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头宜采用热压焊。

1.3

预埋件安装质量差

1.根据设计构造布置详图,编制各种预埋件的加工清单(包括规格、型号、形状和尺寸),必要时应绘制相应的施工详图,避免在预留时产生预埋件类型、规格尺寸、位置、数量等误差。

2.预埋件端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当厚度小于250mm时,应采取局部加厚或其他防水措施。

图1.1止水带安装图

3.钢板预埋件固定位置应准确,钢板的锚固钢筋应与结构钢筋绑扎或焊接固定,锚固钢筋端部应加焊止水钢板。

图1.2预埋件安装图

2

综合管沟变形缝宽度、线型偏差过大

2.1

变形缝宽度过大

1.端面模板必须垂直、支撑牢固;

预埋件定位准确,固定牢固;

变形缝摊铺平整;

2.混凝土应两面应对称均匀浇注,避免振动棒碰撞端面模板,振捣时既要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又要重视预埋件的牢固结合。

2.2

线型偏差过大

1.全面掌握设计图纸中有关管沟(管廊)的走向、上下游的连接点、轴线转折点、检查孔(井)的位置及其与既有管道的关系,以此作为测量放样的依据。

2.根据工程的测量精度要求,使用经计量部门鉴定合格的经纬仪、测距仪或全站仪进行轴线定位。

3.完善交接桩制度和测量复核制度。

管沟实地放样发现图纸内容与现场地形、构筑物或地下管线有较大出入,应及时向相关单位报告,必要时提出管道轴线或高程设计变更,经批准后实施。

4.施工临时测量控制点应坚固稳妥,由测量人员负责办理交底卡,并定期复测。

3

排水井砌筑不圆、收口不规则

3.1

砌筑不圆、收口不规则

排水井

1.安排熟练的工人进行砌筑,做到每一层砖都应该是同心圆的重合,水平缝和竖缝的宽度应按10mm±

2mm控制,井径按±

20mm控制。

墙面应平直、圆顺。

2.对预制井环、盖板,应检查其强度、配筋情况、厚度、型号、尺寸、底面平整度。

对井孔的直径及圆顺直情况应仔细检查验收。

图3.1排水井跨空示意图

图3.2排水井构造图

3.强化对半成品的质量管理,尽量选用质量合格的砖材。

同一检查井,应尽量使用同一厂家、同批生产、同一规格尺寸的砖材。

4.应安排技术水平较高,操作较熟练的人员砌筑检查井。

加强自检,尤其是在砌筑圆形检查井收口部分的砖墙时,应层层测量,每层砖收进的尺寸:

四面收口时不应大于3cm,三面收口时最大收进4~5cm(如图3.2)。

4

排水管堵塞、倒流现象

4.1

中线位移超标

排水管

1.采用挂边线法安管,管道半径、管座高度应丈量准确,定位线应绷紧,管道安装过程中应随时检查。

2.在调整每节管道的中心线和高程时,应采用石头支垫,并支垫牢固,不得用土块、木块和砖块支垫。

3.在浇注管座前,用管座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将管道两侧与平基相接处的三角部分填满密实后,再在两侧同时浇注混凝土。

4.在管道胸腔回填夯实时,管道两侧应同时进行,其高差不得超过30cm。

4.2

管道反坡

1.坚持测量复核制度。

无论是新建管道接入既有管道,还是既有管道接入新建管道,都应实测既有管道的流水位标高,以此作为施工依据。

2.浇注管道基座时,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4cm。

4.3

管道错口

1.严格执行进场材料的质量检验制度。

对于个别管壁厚度或管径偏差过大的管材,在详细掌握平基标高情况的前提下,采用对号入座的办法安管,以减少错口现象。

2.加强施工管理,同一井距应尽量一起安管;

必须分段安管时,应加强测量监控,并尽量悬挂通线控制安装质量。

3.稳管和浇注管座混凝土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沟槽深度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或溜槽运送混凝土。

4.振捣器不得与管道外壁碰撞,以防管道位移。

4.4

管端未不封堵

1.所有涉及此项的技术标准、规范上均明确规定,预留支线在管端部位应砌砖封堵,并在外面用水泥砂浆抹面。

2.质量检查人员和竣工验收人员应注意检查,弥补遗漏。

4.5

管道前进方向受阻或堵塞

1.认真进行设计交底及地下管线交底,如有不明确之处,施工单位应补充地下构筑物勘察,必要时进行局部明挖勘察。

遇到不能挪移的地下构筑物时,应变更设计避让;

对于可以挪移的地下管线,应坚持压力流让重力流的原则。

2.如果碰到障碍物,管道被迫采用压扁通过时,压扁段应在断面的上部,压扁段上下游应做渐变段,防止壅水及淤塞管道。

5

桥头踏板处跳车现象

5.1

坑槽底超挖

基坑

1.机械开挖时,槽底的开挖标高应比设计标高提高15~30cm,机械挖完后,再用人工清槽。

2.改进机械挖土的铲斗,减少斗齿扰动土的厚度,相应减少槽底预留厚度,配合专人,随挖随按槽底设计标高,进行人工清槽。

3.随时检查开挖深度,防止因测量错误而造成的超挖。

5.2

回填质量差

台背及引道

1.新旧填土的衔接处,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为:

采用机械压实,台阶长至少3m,采用动力打夯机时,台阶长至少1m;

且每层填土虚厚不超过0.3m。

2.对填土临时坡道,在施工方案中应安排撤除后的填、压处理措施,防止漏夯或夯实不足,严禁超厚填土。

3.在机械难于压实的地方,根据压实机具的不同性能,预先安排小型夯实机进行补充分层夯实,且应保证夯实部位与碾压部位层次的协调,以便场面及角落的填土均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4.按填土的不同类别进行的相应击实试验,击实试验的操作必须规范,取值必须符合相应规定。

回填材料建议采用统一材料,最好采用砂性土或石屑,其透水性较好,较易达到压实要求。

对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有机质烧失量大于8%的土,未经技术处理不得用作路基填料。

5.严禁将桥头填土范围当作施工建筑渣土的消纳场。

如采用建筑渣土时,必须注意将大块物件、构件彻底清理干净。

6.冬季施工时,预先在土源处做好取土的防冻措施,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

7.按规范规定进行填土密实度检测,验证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5.3

路面基层压实不够均匀

桥台搭板

1.控制路基的施工质量,填土必须分层压实,每层虚厚不超过30cm,压实度经检验达设计要求才能施工上一层。

2.控制路基平整度,特别是底层路基的平整度,因为每层的平整度都对上一层的虚摊厚度造成影响,最终影响面层材料的摊铺质量。

3.在搭板的端头,建议设置枕梁,以消除搭板边对路基的剪应力。

若不能设置的,可考虑将搭板的厚度由小至大渐变至台背,以分散车载对台背路基的冲击力。

4.回填土的质量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6

桥梁伸缩缝损坏

6.1

不贯通

桥面伸缩缝

技术交底应强调在桥面伸缩缝处,混凝土应完全断开,使伸缩缝在桥横向完全贯穿。

并在伸缩缝安装前进行贯穿情况检查。

6.2

伸缩缝的安装质量缺陷

伸缩缝

1.采取有效措施,锚牢或粘贴牢导水U形槽。

2.焊件表面彻底除锈,点焊间距不大于50cm,控制施焊温度+5~+300℃之间;

加固焊接应双面焊、跳焊,最后塞孔焊,确保焊接变形小,焊接强度高。

3.在主梁预埋件上焊锚板、联结角钢、衔接主梁钢件时,应保持伸缩缝两侧同高,且顶面高程应与桥面的纵横坡接顺。

6.3

雨水漫流

橡胶伸缩缝,TS缝

1.应进行伸缩缝排水的设计,并绘制其设计大样图。

2.按照厂家和设计要求进行伸缩缝及排水设施安装。

6.4

衔接不平顺

伸缩缝与两侧路面

1.伸缩缝下埋角钢应严格控制其符合设计标高;

尽量缩小伸缩缝滑动钢板的宽度,防止滑动钢板前缘的上翘。

2.加强上层钢板与其下主梁的连接,保证焊接处双侧焊以便增加焊缝长度。

宜采用厚度30mm以上的钢板,防止在车辆冲击下产生变形。

3.采用连续桥面新技术,减少桥面伸缩缝的个数,并采用新型大变形量的防水伸缩缝,如TS伸缩缝,毛勒伸缩缝等。

根据安装温度,调整好伸缩缝的安装尺寸,将调整好的伸缩缝吊装就位,再将伸缩缝的锚固筋与桥面预留槽口内的预埋钢筋相焊接,采用高于桥面混凝土一级的钢纤维混凝土将伸缩缝槽口浇筑密实。

4.伸缩缝装置的安装采用后安装法。

即铺路时,将伸缩缝装置位置按路面铺过去,碾压平整、密实。

然后,按伸缩缝装置加混凝土保护带的宽度,将该部分路面结构切、挖去,再进行伸缩装置安装、焊接,浇筑混凝土保护带。

7

模板变形,现浇梁、板、墙体的模板支架缺陷

7.1

支架变形过大、支架基础沉陷

各种混凝土工程

1.施工单位编制的《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包括钢管、门架、木方等周转材的供应情况),并应符合现行技术标准的要求。

2.根据建设部,建质[2004]213号文规定,“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均属于高大模板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应组织社会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3.支架高度大于或等于4.5米的模板支撑系统的高支模工程,应执行广东省建设委员会,粤建监字[1998]027号文的规定要求。

4.高支模工程应有施工监测方案,明确监测项目、监测周期、监测频率、水平变形和沉降的容许值及其预警值。

5.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应有地基承载力验算,地基容许承载力应有相应的检测资料或证明材料。

必要时可铺设通长垫木(木板或木方),加大支架立杆触地面积,或铺设水泥石屑、混凝土垫层。

6.支架应利用水平杆件固定于桥墩、桥台等已浇注混凝土的结构物上。

7.支架的垂直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应按相应的技术规范的要求设置。

7.2

模板变形

1.模板支架系统各种承载杆件应通过计算确定其规格尺寸及间距,承载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满足现行技术标准的要求。

2.尽量采用钢模板或大夹板模板。

3.模板使用变形后,应及时矫正,并清除模板表面的残留物。

7.3

模板安装引起的外观质量缺陷

1.模板交接位应事先进行预拼装(包括与端模的交接、模板接高的拼装),边口经加工整直后才能拼缝。

应支撑牢固,拼接严密。

发生错位时,应及时纠正。

3.支模应首先找准结构物的中心线及标高,先弹出中心线,再由中心线按图弹出两面边线,经复核后按基准线支模。

4.模板支架安装前,应对各类杆件和构配件进行外观质量检验和材质检验检测,不合格的不得安装;

对于存放周期长的木模板,应充分浇水湿润,并控制模板的含水量。

5.侧墙模板根部和顶部应设限位措施,确保侧模不位移。

8

桥梁防撞栏出现气孔、麻面、露筋,线条不顺直(其他混凝土工程可参照执行)

8.1

气孔

桥梁防撞栏

图8.1防撞栏外观缺陷示意图

图8.2防撞栏测点布置及分层浇注示意图

1.为了保证护撞栏混凝土表面光洁美观,采用的水泥和混凝土配合比十分重要,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6~8cm。

2.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见图8.2。

3.振捣应均匀密实,防止漏振、过振,重点监控防撞栏内侧两个转角的振捣质量。

一般振捣时间为l~1.5min,上一层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需插入下层5~l0cm左右。

混凝土振捣至表面泛浆,无气泡冒出,且表面不再下沉即可。

8.2

麻面

1.钢模板在正式安装使用前应将表面浮锈清除干净,并用好机油将模板表面涂抹均匀,充分湿润模板,以此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洁和混凝土不沾模板。

2.在模板拼缝之间可加贴双面胶,以防止发生漏浆。

振捣过程中发现有漏浆的部位,应及时堵塞和补振,避免拆模后该处有麻面或蜂窝出现。

3.根据气温和混凝土强度选择适宜的拆模时间,一般l2h左右可以拆模,切忌在终凝前拆模。

8.3

露筋

1.安装模板前在防撞栏钢筋上布置足够数量的垫块,一般按照四点原则放置,即顶部、中部、腰部和脚部,纵向间距1m。

垫块须牢固固定、不轻易脱落。

在安装模板过程中,位移或脱落的垫块应立即整改或补上。

2.振捣混凝土时,尽量避免振动棒触碰钢筋和垫块,如发现垫块脱落,必须重新补装后再浇筑混凝土。

3.振捣混凝土应均匀密实,防止漏振、过振。

4.严格控制钢筋的下料、弯制和安装质量,确保钢筋尺寸、形状和位置的精确。

8.4

不顺直

1.加强测量施工管理,建议采用图8.2的形式布置监测点。

2.选用刚度大、平整度好、不易变形的钢模板,并应注意对钢模板保护和保养。

3.安装模板时除按照测量数据进行外,应随时检查整段模板的线型和标高,如发现有错台或不顺直情况,应及时整改。

4.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各个固定点(拉杆、支杆等)是否牢固可靠。

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如发现模板支撑杆件松脱、变形,应随时调整,必要时重新振捣混凝土。

5.防撞栏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应进行修面、压光处理。

修面采用三次收浆,第一次用木抹子抹平,第二次用铁抹子抹平初压光,第三次待混凝土初凝时用轧子用力轧光。

且注意把表面混凝土修平至模板顶面小倒角处的下边缘,保证棱角分明,线型平滑。

9

预制梁侧面裂纹

9.1

干缩裂缝

预制梁侧面及各种混凝土工程

1.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

2.混凝土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水灰比,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4.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冬季施工时应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

5.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9.2

塑性收缩

1.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

3.浇筑混凝土之前,浇水均匀湿透模板。

4.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袋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

5.在高温和大风天气应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并及时养护。

9.3

沉陷裂缝

1.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夯实和加固。

2.保证模板支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撑牢固,地基受力均匀且地基承载力满足施工要求。

3.防止混凝土浇灌前及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

4.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应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

9.4

温度裂缝

1.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

2.减少水泥用量,例如C50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宜控制在450kg/m3以下。

3.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应控制在0.6以下。

4.改善骨料级配,可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减少水泥用量。

5.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

6.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不高于28℃。

高温季节浇筑时应采用搭设遮阳板(蓬)等辅助降温措施。

7.混凝土早期的温度梯度与结构尺寸相关,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

9.加强混凝土内部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10.预留温度收缩缝或设置混凝土“后浇带”。

11.减小约束,浇筑混凝土前在模板上铺设5mm左右的砂垫层或使用沥青等材料涂刷。

12.加强混凝土养护,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置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13.混凝土中配置少量的钢筋或者掺入纤维材料,使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9.5

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

1.选用碱活性小的砂石骨料。

2.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

3.选用合适的掺和料抑制碱骨料反应。

9.6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1.选择良好的钢筋垫块,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2.混凝土级配应良好。

3.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4.钢筋表层涂刷防腐涂料。

9.7

存放、运输及吊装引起的裂缝

预制梁表面

1.预制梁存放、运输及吊装时的受力模型一般为双悬臂简支梁,与其工作状态下的设计计算简图不同,应合理选择其存放、运输时的支承点及吊点。

2.存放、运输T形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梁体的侧向稳定。

10

沥青路面出现裂纹、坑槽、松散等缺陷

10.1

非沉陷型早期裂缝

沥青路面

总则:

加强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时的工序质量控制:

1.控制进场的沥青混合料质量,发现沥青混合料级配不佳、集料过细、油石比过低、炒制过火或油过多时,必须退货,并且通知沥青混合料供应商立刻整改。

沥青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温度要求表10-1

沥青混合料类别

作业工序

常温施工℃

低温施工℃

沥青混凝土

及黑色碎石

到现场

110~130

120~140

摊铺

100~120

碾压

80~100

≥90

终碾

≥60

密级配中

粒式沥青

混凝土

130~150

60~70

黑色石屑

沥青沙

90~120

60~80

≥50

各种材料

≥70

2.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包括其到达现场、摊铺、上碾和终碾的温度(见表10-1)。

各施工工序应紧密衔接。

大风、降雨时停止摊铺和碾压。

3.按碾压操作规程作业。

平地碾压时,压路机驱动轮尽量接近摊铺机;

压路机驱动轮应在后面,以保证碾压质量。

碾压前;

应用轻碾预压。

压路机起动、换向都应平稳。

停驶、转移、换向时,应关掉振动档。

压路机停车、转向尽量在压好的、平缓的路段上。

4.双层式沥青混合料面层的上下两层铺筑,宜在当天内完成。

如间隔时间较长,下层受到污染,铺筑上层前应对下层进行清扫,并应浇洒适量粘层沥青。

5.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宜通过试铺碾压确定。

应掌握好沥青混合料摊铺厚度,使其等于沥青混合料层设计厚度乘以松铺系数。

6.控制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的延度,或进行低温冷脆改性。

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防止加热过度。

避免沥青混合料“烧焦”。

10.2

路面纵横向接缝的裂缝

按GB50092—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的处理。

1.宜采用全路宽多机全幅摊铺,以减少纵向分幅接茬。

2.纵缝尽量采取直茬热接的方法,摊铺段不宜太长,一般在60~100m之间,于当日衔接,当第一幅摊铺完后,立即倒至第二幅摊铺,第一幅与第二幅搭接2.5~5cm,然后再推回碾压。

图10.1沥青混凝土路面接茬碾压示意图

3.纵横向冷接茬,应刨直茬,涂刷粘层边油后再摊铺。

横向冷接茬,可用热沥青混合料预热,即将热沥青混合料敷于冷茬上厚10~15cm,宽15~20cm,待冷茬混合料融化后(5~10min),再清除敷料,进行搂平碾压。

或用喷灯烘烤冷茬后立即用热沥青混合料接茬压实。

10.3

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反射裂缝

1.基层压实时,土的含水量采用0.9×

最佳含水量监控,可降低其干缩系数。

2.设计中,在半刚性基层上,加层厚≥10cm的沥青碎石,或厂拌碎石联结层,可降低裂缝向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反射程度。

3.在原有路面裂缝处加铺土工织物,可有效预防裂缝反射。

4.半刚性基层材料层中,掺入30%~50%的2~4cm粒径的碎石,可减少收缩裂缝,并提高碾压中抗拥推的能力。

5.对水泥石屑稳定层等半刚性基层碾压后应潮湿养护,随气温及空气湿度的不同,至少5~14d为宜。

10.4

沉陷性、疲劳性裂缝

1.对排水支管管槽,采用水泥石屑稳定层或低标号混凝土处理,防止路面下沉开裂。

2.提高路面基层材料的均匀性和强度,例如适当提高水泥石屑稳定层的水泥掺量,严禁采用人工路拌稳定层。

3.按照有关施工技术规程的要求控制路基的施工质量,防止路基下沉所造成的裂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