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继教《中小学音乐有效学业评价》培训讲稿文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1720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继教《中小学音乐有效学业评价》培训讲稿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继教《中小学音乐有效学业评价》培训讲稿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继教《中小学音乐有效学业评价》培训讲稿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继教《中小学音乐有效学业评价》培训讲稿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继教《中小学音乐有效学业评价》培训讲稿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继教《中小学音乐有效学业评价》培训讲稿文档文档格式.docx

《小继教《中小学音乐有效学业评价》培训讲稿文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继教《中小学音乐有效学业评价》培训讲稿文档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继教《中小学音乐有效学业评价》培训讲稿文档文档格式.docx

3、面向全体学生

音乐课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切实落实音乐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中小学的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名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4、注重个性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每一名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都有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智的平等权利。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作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可能和空间。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或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指尊重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知趣、才能、资质特长和爱好,加以引导,促使其和谐完美的发展。

5、重视艺术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在一定程度上讲,音乐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

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学生和指导学生参与,体验音乐。

6、鼓励音乐创作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

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

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

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以众不同感受与见解;

在音乐教学内容中,提出要学生能自己动手制作乐器

7、倡导学科综合

根据新的课程计划,我国小学阶段将以综合课程为主。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

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与艺术的综合;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8、弘扬名族音乐

音乐文化包括人类全部的音乐实践和研究成果。

音乐作品、历史背景、乐器及演奏时音乐文化的具体体现,没有不受名族性质约束的文化,也没有绝对脱离名族根基的音乐。

传统的名族音乐是我们名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了解它们就是我们名族的历史和文化,欣赏它们就是就是体验我们名族的精神和情感。

课题标准强调“弘扬名族音乐”,进行技能训练和技能评价时应加强中华名族民间音乐,包括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名族器乐的学习,传播名族文化的种子,使我国的民间音乐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日益放射出动人心魄的民族乐彩。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音乐教育的理论核心是文化多元主义。

音乐文化多元主义是相对文化单一而言的。

它是指在音乐教育中要广泛地尊重、汲取、接纳世界东西方各个国家、民族的不同形式与风格的音乐传统,把音乐教育置于世界多元主义的范畴之内,从而推动世界音乐教育的整体性协调发展。

音乐多元文化教育,是教师个人所具有的丰富的多样化的文化观点和技能融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一个过程,其基本思想是音乐技能训练和技能评价成功的关键。

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名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学生学习理解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名族的音乐文化,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

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

多种方式。

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

教师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于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

(二)探讨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及评价问题必须认清音乐新课程教学现状

1、音乐新课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

(1)、确立了全新的教学观念。

音乐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为基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明确了教与学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教师的新的教学观念也初步确立,尤为突出的有:

一是新师生观。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能及时转换自身角色,教师不再处处以权威形象出现,而成为善于与学生交换意见的参与者,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二是新目标观确立。

音乐教师们能充分理解三维目标设置的意义,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充分体现音乐学科的学科特点。

(2)把握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本质。

音乐课时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价值。

新理念关照下的音乐教学,一反传统音乐教学中以“知识与技能”为中心,强调对音乐的审美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凸显音乐学科的学习特点。

在教学的内容上强调以音乐为本,关注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揭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在教学组织上,“音乐知识与技能”由传统音乐教学中学习内容的全部成了学生“表现”音乐的手段,教师在寻求音乐知识技能学习与审美学习的有机结合点,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渗透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来积累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

(3)体现了音乐学科的人文属性。

音乐教学不仅是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音乐与相关艺术和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属性的集中体现。

(4)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5)创造出了许多鲜活的教学方法。

2、音乐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

(2)对于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的片面理解。

(3)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4)学科综合掩盖了音乐课本身的特色。

(5)淡化“双基”变成了忽略“双基”

(6)滥用多媒体,为电教而电教,为技术而技术。

 

小继教《中小学音乐有效学业评价》培训讲稿(四课时)

(三)、探讨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及评价问题需要关注新课程实施的难点

1、音乐教学如何创设有效情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和教学出发,常常会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场景或气氛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情景教学普遍运用于音乐教学,适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各种版本的音乐实验教材,都注重从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采用”情景主题”单元结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它提倡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内容,创设相应情景与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讲认知活动与情景活动有机结合,师生在情景交融中开展教学活动.

2、如何让音乐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的目标.为了践行这一课改目标,各种版本的中小学实验音乐教材都作了相应的努力.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美化了生活,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意与欢乐,生活中也不能没有音乐.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我们绝对不能忽视音乐对学生生活的影响.要善于寻找音乐与生活的结合点,尽可能讲音乐还原于真是的生活情景之中,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音乐学习更显得充实与灵动.

3、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达成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过分强调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倾向,使基础音乐教育趋向专业化,学生在音乐课堂感受不到音乐的美,而更多的是音乐教师枯燥的讲授音乐知识或机械的技能训练,以致造成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现象的出现。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音乐教学理念的革新,音乐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音乐知识与技能在音乐教学中大有淡化之势,有些教师甚至于将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在教学中不敢涉及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担心被扣上教学观念落后,背离音乐审美教育的帽子。

对于音乐基础教育来说,如何寻求音乐知识技能学习与审美学习的完美结合的,如何将知识渗透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学习与认知,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4、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如何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

新课程学习方式变革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究。

然而,现在的音乐课堂中却又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

为了达成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体现学生本位的教学观,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课堂气氛的活跃,过分注重教学形式而冲淡了教学内容,甚至出现了内容服务于形式的本末倒置的倾向,音乐课变成了“活动课”。

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强调音乐课程的审美性、体验性、愉悦性和生成性,倡导音乐课堂要有活跃的形式,要有学习中要充分给予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机会。

这需要全体音乐老师为之努力探索。

5、如何有效开发与利用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

音乐课程强调要充分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并对各种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指出《音乐课程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教师要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地、创造性地实施音乐教学;

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网站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要充分加以开发和利用;

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的音乐资源,包括音乐人才资源和音乐环境资源。

二、对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的基本理解

(一)、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必须正确理解音乐教育的审美特征

1、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通过美育的方式来实现

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

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

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是一种直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

音乐教学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

2、审美性是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

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审美性,即它能带给人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

音乐是一种流动的时间艺术,它不像文学、绘画,可以通过视觉去感受,进而获得美感,它完全靠听觉去感知,是一种音响效果。

音乐的语言是音响、节奏和旋律,通过这些语言间接地描绘画面、塑造形象、表达情感。

音乐是艺术的综合,它所包含的内容万千,是其他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它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自身就是美的化身。

这个特征决定了音乐教育者们必须把这种美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懂得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及创造美。

3、音乐的主要审美因素有:

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征;

音乐教学程序的审美因素;

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因素。

4、审美训练是音乐审美教学的本质

(二)、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的一半要求

声乐技能训练:

1、识谱的技能训练2、节奏的技能训练3、音准的技能训练4、强弱的训练

器乐技能训练:

1、确立器乐的技能训练的意志目标2培养正确的演奏习惯3坚持严格的要求

综合技能训练:

1、听觉技能训练2、歌唱技能训练

三、对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评价的基本理解

(一)、中小学音乐技能训练评价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激励性原则4、过程与结果并重原则5、感性与理性统一原则6、科学性原则7、可操作性原则

(二)、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评价的内容

1、音乐技能训练评价准备的评价

2、音乐技能训练评价目标的评价

3、音乐技能训练评价内容的评价

4、音乐技能训练评价过程的评价

5、音乐技能训练评价方法的评价

6、音乐技能训练效能的评价

7、音乐课外技能训练评价

(三)、中小学音乐学科技能训练评价的对策

1、积极倡导发展性评价

2、更新音乐教学评价的内容

3、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4、加强评价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5、注重过程取向评价

6、运用成长记录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