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359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

第六单元统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材简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

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可对第一学段的统计知识做简单的整理。

第一学段有关统计知识如下表所示。

一年级上册

渗透(象形统计图)

一年级下册

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二年级上册

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二年级下册

复式统计表,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

三年级下册

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例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通过对某地区不同时期的城乡人口分别进行统计,再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形成一种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该地区近年来人口不断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本单元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

因此,本单元例题的编排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进而从更高更宽的角度对统计图和统计量有新的认识,进一步地建立统计观念。

2.提供丰富的联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功能。

本单元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实际,一方面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设计了学生课外小组人数、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喜欢的玩具、学生体重等素材;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社会问题也会越来越好奇和关心,因此素材的选择加强了联系社会的生活实际,如设计了城乡人口、人均寿命、降水量等题材,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关心人口、健康和环保等社会问题。

例题和习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从中更深入地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知识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

3.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例题和习题的设计信息量大、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不局限于回答教材中提出的几个问题,而是发挥观察力和想像力,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发现更多的信息,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单元内容安排如下表。

例1:

完成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能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2:

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五、教学建议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

另外,引导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如男生和女生、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等。

教师要很好地在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同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根据本地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2.注意培养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预测和决策,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例如,教材第103页的第2题,在进行下个月进货的决策时,对已有的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下一步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六、教学时间

新课和练习4课时、综合应用1课时、单元测验1课时,合计6课时。

第一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10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

中国有多少人吗?

那你知道我们宝华镇有多少人吗?

下面是某地区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自主探究。

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

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

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3.合作交流。

(1)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4)独立完成例题后的第

(1)~(3)题,第(4)题全班交流。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3.补充练习。

(1)某商店七、八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台数如下表。

规格

1匹

1.2匹

1.5匹

2匹

七月

20台

45台

38台

24台

八月

14台

35台

29台

12台

请你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如果你是商店经理,明年进货时有何打算?

(2)实践活动。

①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②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③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④根据你的调查结果,写一篇数学日记。

四、小结:

教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调查本班男女同学喜欢每种水果人数分别记录在统计表中。

水果种类

苹果

橘子

香蕉

葡萄

学生

人数

2、将男女生人数绘制一张条形统计图。

3、教师巡视指导。

4、这个条形统计图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我们以前学的是单式条形统计图,现在学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5、根据统计图比照回答102页的问题。

6、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二、强化练习:

完成练习十九第2、3、4题。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5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

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

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

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班同学月均支出零花钱的情况,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绘制复式纵向和横向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能提出问题并解答。

3、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并简单地加以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语言表达、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1、小组讨论本单元学习内容。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在黑板上。

★2、小组展示汇报本班同学月均支出零花钱的情况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课本练习二十第3、4、5、6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提醒:

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活中那些信息还可以用这种统计图表示?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本单元哪些知识学得好,哪些知识还需要提高?

教学反思:

综合应用你寄过贺卡吗?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各种贺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

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

你寄过贺卡吗?

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发现问题;

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

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

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

2)引导思考:

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出示阅读资料,学生自由发言,学生阅读材料,小组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根据组里统计的结果计算出全班的结果,扩展到全年级和全校情况。

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

4)问题:

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

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3、解决问题:

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

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

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

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万用模板讲解

教案首页:

(有的学校教案或课题需要首页,尾页)

课程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____________出版社《_________》第____单元第____节的____________内容。

(此节的位置意义)

本节内容的学习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不同年级每课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年纪学生,××学生思维活跃,且对×××课有弄哈偶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索精神,在此前有着__________基础。

在此基础上对(本节内容)进行学习,到达一个__________程度。

学情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法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社会能力)

A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

“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

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行为动词进行使用。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

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

(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为重点

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

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那些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

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重点是指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得到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

何为难点

教学难点(简称为难点)是指那些太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五、教学方式

1、情景导入法

2、自学导入法

3、任务驱动法

4、探究式学习法

5、小组协作讨论法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设备用具:

××机房或××实验室、教材、事先准备的材料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有两个操作要求: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2、过程(解决重难点、目标实现、学习活动)

3、归纳

4、作业

1.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2.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3.师生互动部分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4.课堂总结部分

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5.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

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八、板书

板书设计内容主要是课文中重点的事物、特点(重点词语)、教学内容内在结构、内容的补充等。

形式多样,有文字板书、图画板书和综合板书,这里为了吸引考官眼球,建议选用图画板书或者综合板书。

设计意图模板:

板书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明确课文中心、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更能突出本节课的主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