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11481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赏析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

这两句是说:

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

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

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

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

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

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

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10.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建德江: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

停船靠岸。

3.烟渚:

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

泊指停泊夜宿;

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

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

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

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

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

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

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

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

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

据说有一次,他到长安参加文人诗会。

他即席赋诗,写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银河上,稀疏的雨点滴落在梧桐叶间)两句好诗。

大家都十分叹服,搁笔不继续赋诗了。

11.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夜光杯:

白玉做成的酒杯。

2.卧:

躺。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

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

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

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

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

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

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

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

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这两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12.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出塞:

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

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

只要。

4.龙城飞将:

指汉朝名将李广。

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

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

在今×

×

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

市)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

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

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13.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军行:

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

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青海:

即今青海湖。

长云:

多云,漫天皆云。

雪山:

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孤城:

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

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穿:

磨破。

金甲:

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5.破楼兰:

借指彻底消灭敌人。

楼兰:

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今译]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

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

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

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赏析】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

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

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

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

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

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

这很奇怪。

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

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

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

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

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

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呢?

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

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

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

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

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

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

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

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

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就是一个显例。

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

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刘学锴)

14.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芙蓉楼:

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辛渐:

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

润州在长江边。

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

吴:

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

清晨。

楚山:

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阳:

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

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

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

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

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

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

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

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5.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

地名。

柴,一作寨。

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

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2.空:

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3.但:

只。

4.返景:

夕阳返照的光。

景,日光。

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辋川集》中的一首。

诗中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

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

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

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

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

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

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

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

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

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

《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

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16.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

深密的竹林。

篁:

竹林。

2.长啸:

撮口出声叫啸。

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