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11284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态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态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态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态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生态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衡阳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旅游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可持续发展优化对策,希望能为城郊生态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城郊生态农庄旅游的内涵界定和发展意义

(一)、城郊生态农庄旅游的内涵界定

城郊生态农庄旅游是1970年后伴随着乡村旅游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以城郊生态农庄为依托的特定旅游形式。

城郊生态农庄旅游是乡村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形势之一[1]。

城市郊区清新的空气、开阔的空间、便捷的交通和由河流、湖泊、农田、森林、草地、山岗或丘陵山地等构成的层次丰富的立体生态景观,以及传统的农家生活,再吸收一定的文化内涵,为城郊生态农庄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说是城市居民休闲的“后花园”。

而城郊生态农庄旅游一方面既能为人们提供物质产品;

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让人们充分享受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乐趣。

城郊生态农庄旅游一般都会因地制宜,结合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条件进行适当的规划和改造,并注重挖掘其潜在的农业文化内涵,使其在提供物质产品的同时,也能体现出它的文化性,使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城郊生态农庄旅游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城郊生态农庄旅游的本质是乡村旅游活动的“城郊化”。

如BernardLane在界定乡村旅游时进一步阐述了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生态农庄旅游的关系,他认为生态农庄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形式,是乡村旅游在城郊特定区域的新发展。

Nilsson(2002)认为,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在某种意义上是特定区域范围内的典型乡村旅游。

而EdwardInskeep(1991)在《旅游规划——一种可持续的综合方法》一书中提出,生态农庄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不加区分,可相互替代。

Gilbert﹠Tung(1990)将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定义为:

是生态农庄为旅游者提供餐饮、住宿、娱乐等条件,使其利用农庄内特殊的资源及设施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

因此,认为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应该是发生在城郊地区,建立在城郊地域的特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新型旅游类型[2-7]。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对城郊生态农庄有着不同的理解,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城郊生态农庄旅游的内涵。

如:

刘小龙认为城郊生态农庄旅游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开发城郊田园旅游资源为重点的新型艺术农业旅游,它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于一体,是一种高层次的农业旅游形式;

郭飞、周秉根、韩钦臣界定城郊生态农庄旅游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等原理,在不同组成要素之间建立起来的集居住、生产、消费为一体,具有可以进行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的梯级利用,共享基础设施,并有完善的、与外界进行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换通道的区域统一体的旅游形式;

通过国内外学者对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内涵的界定,可以看出,城郊生态农庄旅游与传统乡村农业旅游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2](表1):

表1城郊生态农庄旅游与乡村农业旅游主要特点对比

特点

城郊生态农庄旅游

乡村农业旅游

空间

集中在城市郊区特定区域,因地制宜,对自然景观要求的差异性不大

广大乡村地区,要求景点多样化、

旅游线路复杂化

时间

双休日,旅游时间相对较短

避开节假日,旅游时间相对较长

行为

城市居民进行娱乐、休闲和体验生活的场所,缓解城市生活工作的压力。

旅游者个性化地参与乡村生活,

融入乡村生活进行体验

效用

强调经济性、便捷性和实用性

个性差异较小

突出心理体验

个体差异较大

(二)、城郊生态农庄旅游的发展意义

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开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合理开发利用城郊地域政策的新实践,是城郊地域发展的“新航标”,充分依托和利用“特殊”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其发展的意义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开展城郊生态农庄旅游能实现城郊地区土地的合理利用,是防止城郊地区土地衰退和增加城郊居民收入的一种有效手段。

由于城郊地区处于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特殊性,即接近城市的繁华和高科技又拥有乡村的静谧和古朴,而该地域土地利用状况相对较差,闲散土地较多。

所以在该地域开展生态农庄旅游既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也可以同时进行农业生产,使土地得到合理充分的运用,从而阻止该地域土地衰退。

2、有利于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并提高其经济收入。

开发城郊旅游资源发展生态农庄旅游业,需要有“一条龙”的服务设施,不但需要有管理人员,还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因而能吸收当地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通过利用城郊地域资源开展生态农庄旅游,当地农民就可以参与到旅游服务行业中来,如提供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或者种植、加工、销售当地的土特产品,直接或间接为游客提供服务,并从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直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能完善城郊地域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和体验农村生活的场所,缓解城市生活工作的压力。

积极发展城郊生态农庄旅游,为使游客方便、安全、舒适地进行旅游体验活动,需建立一定的住宿、交通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从而使城郊基础设施得到完善,为游客旅游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城郊独有的地域特色和品味。

在促进城市居民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达到缓解生活、工作中压力的效果。

4、开发利用城郊地域、发展城郊生态农庄旅游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城郊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契机。

发展城郊生态农庄旅游不仅扩大了城市居民在城郊地区的消费,还加快了城市信息、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向城郊地区的流动。

城郊环境卫生和经济发展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充分实现了社会经济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的“双赢”。

二、城郊生态农庄旅游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城郊生态农庄旅游最早源自欧洲,伴随着乡村旅游而产生。

20世纪70年以来,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蓬勃发展,如意大利、法国、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城郊生态农庄已由过去单一的观光休闲发展为集观光、休闲、度假、教育、体验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庄,形成了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规模经营格局。

国内城郊生态农庄旅游起步较晚,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实行的周末双休制度以及后来推行的黄金周休假制度极大地推动了城郊生态农庄旅游的发展。

在国家旅游局把1998年定为“华夏城乡游”,1999年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之后,我国的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发展非常迅速,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地,如北京平谷的蟠桃采摘园和大兴的西瓜采摘园、上海的都市农业园、广东番禺的农业大观园、成都的鹤鸣村等,目前已经形成了北方以北京为中心、长江中下游以上海为中心、东南沿海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西南地区为成都为中心的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建设格局[2-8]。

国内外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开发的案例见表2。

表2国内外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开发的案例

地区

案例

国外

法国

不得不提葡萄酒、烤面包、黄油、牛奶、鸡蛋,游客通过参观生态农庄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了解酿酒的工艺,学到品尝美酒的学问和配酒菜的知识

荷兰

在其城郊生态农庄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游客通过参观了解花卉的栽种过程,并可亲自体验栽种花卉,达到了供人们体验、观光和休闲得效果

日本

北海道其农业、畜牧业发达,他们在城郊开展挤牛奶、挖土豆、剪羊毛等活动

美国

威斯康星州以世界的“汉堡之乡”著称,具有特色的饮食文化。

东部地区城郊生态农庄开展游客自采瓜果蔬菜、垂钓比赛、绿色食品展、乡村音乐会等特色旅游项目

成都市

在郫县农科村和温江区汪家湾一带、青城后山泰安古镇、鹤鸣村、锦江区三圣乡和龙泉驿区洛带镇均大力发展了城郊生态农庄旅游。

北京市

北京城郊平谷的蟠桃采摘园、大兴的西瓜采摘园、海淀区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朝阳区蟹岛度假村、延庆县康庄跑马场等,为人们提供了体验、观光、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城郊生态农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经营内容单调,大多都是由赏花采果、棋牌、卡拉OK、钓鱼、烧烤等内容构成,档次低。

导致旅游特色不突出,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基本雷同,地方旅游的主题特色不明确。

而大多数农庄服务设施较差,卫生状况堪忧,且经营者文化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较低,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破坏,不利于当地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使城郊生态农庄旅游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一)、构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在具体构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时,除一般指标体系应具备的科学有效性、灵敏性等原则之外,还应特别考虑如下一些原则:

1、可行性(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内容应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而且这些指标要容易获取,不必再为此作大量调查。

2等会层次性原则

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可分为若干子系统,子系统又可再分。

因此,其指标体系通常由3-4层构成。

越往上,指标越综合;

越往下,指标越具体。

3、代表性和简明性原则

对于要表达的各个主题,指标选取应强调典型性、代表性,避免选入意义相近、重复或可由其他指标组合而来的导出性指标,使指标体系相对简洁易用。

4、全面性和概括性原则

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概念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要求指标体系具有足够的涵盖面,以全面概括地反映其思想的各个侧面。

5、动态性原则

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尺度才能得到反映,因而指标的选择要求充分考虑动态变化特点,要能较好地描述、刻画与量度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指标的分析

城郊生态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旅游的责任性为出发点,将旅游对环境、资源、经济以及社会应付的责任用具体的指标阐释出来,分为环境可持续、资源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四个大的方面。

1、环境可持续

时下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着建设环境友好性社会,因而评价一个旅游地的发展是否可持续,环境质量就是一个关键性因素,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旅游地的生命周期。

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仅包括生态环境,同时也包括旅游环境,因此我们具体用水体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程度、旅游垃圾处理能力以及旅游环境安全程度五个指标来衡量环境可持续发展。

其中前三者主要侧重对生态环境的衡量,后两者则偏向对旅游环境的衡量。

2、资源可持续

众所周知,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的两型社会的第二个内涵就是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是否可持续发展也是评判一个旅游地符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重要标准。

其中,资源能否得到经营者充分合理的有效利用、旅游者是否能够自觉的保护旅游资源、旅游项目能否充分的满足游客的需求又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我们用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旅游资源的保护程度、旅游资源的特殊性、旅游资源的品牌知名度以及旅游内容丰富程度来评价。

在评价了水资源、能源等实物资源是否合理利用的同时,也不乏对旅游资源特殊度、旅游品牌知名度等这些非实物资源的评价。

3、经济可持续

尽管生态环保是当今旅游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否促进经济的发展仍然至关重要。

这里提到的经济发展不只是生态农庄的经济发展,也包括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提到生态农庄本身的经济发展,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就成了评价的首要因素,此外我们还用年平均收入增长率、基础服务设施实用性来评价,只有基础服务设施实用性高,它的投资回报率才会高,这样收入不断增加,经济就会不断向前发展。

至于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就业率的提高都是经济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因此我们选取了提高居民收入和增加就业机会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来进行评价。

4、社会可持续

城郊生态农庄旅游是旅游业的一部分,而旅游又是我们整个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的旅游对整个社会也有一份不可懈怠的责任。

游客是旅游的主体,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旅游环保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地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

而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的领导核心,它在促进城郊生态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政府有效的领导扶持是生态农庄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

当然还有一个群体我们不可遗漏,那就是旅游地附近的居民,只有在居民的鼎力支持下生态农庄才能够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用游客对环保的态度、政府引导扶持力度、游客需求满意度、游客重游意愿、附近居民的参与程度来综合评价城郊生态农庄旅游的社会可持续。

(三)、指标体系的框架模型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见图1)。

图1城郊生态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结构模型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它是一种系统分析的综合方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进一步分解,按目标、准则层、指标层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模型,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重要程度而逐层进行判断评分。

利用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贡献程度。

从而得到基层指标对总体目标或综合评价指标重要性的排列结果。

层次分析法的递阶层解析过程符合整体、综合、最优的系统思想,该方法能满足指标既有定量的又有定性的描述。

1、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及专家对20个指标的打分情况分别构造判断矩阵A-B,B1-C,B2-C,B3-C,B4-C(见图2)

A

B1

B2

B3

B4

1

8

9

7

1/8

1/2

1/9

2

1/3

1/7

3

C1

C2

C3

C4

C5

5

1/5

C6

C7

C8

C9

C10

4

1/4

C11

C12

C13

C14

C15

C16

C17

C18

C19

C20

6

1/6

图2城郊生态农庄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矩阵图(整体都用分数)

2、权重排序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见表3)

表3各层次总排序权值一览表

层次B

层次C

层次C的总排序权值

0.680971

0.057883

0.093822

0.167324

0.356084

0.24248288

0.192879

0.13134501

0.065279

0.04445311

0.33234

0.01923684

0.11717

0.00678215

0.062633

0.00362539

0.370687

0.02145648

0.137435

0.01289443

0.064136

0.00601737

0.471204

0.0442093

0.189791

0.01780657

0.324331

0.05426836

0.154435

0.02584068

0.042469

0.00710608

从以上权值结果分析得知:

层次总排序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所以城郊生态农庄可持续发展各种指标的合理分配比例如图3所示。

由此可见,按其重要性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C1>C2,C4,C5>C16,C17>C3>C13>C18,C19>C10>C6>C14>C11,C15>C20>C7,C9>C12>C8。

图3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合理分配比例图

四、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对策探究——以衡阳市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为例

(一)、衡阳市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区位及发展现状

衡阳市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均位于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东阳乡境内,依托红卫水库兴建,共占地960余亩,其中土地760亩,水面200亩,距107国道2.5公里,近年来,武广高速衡阳新火车站在这一地区筹建,建成后将会给本地区带来更加便捷的交通服务。

衡阳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在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的条件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见表4)。

表4衡阳市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发展现状

服务项目

特色

特色餐饮、住宿、钓鱼、棋牌、品茶、酒吧、野炊、烧烤、大小会议接待、卡拉OK、跑马场、越野车赛场、儿童乐园、农家劳动、敬老院等

独家特色餐饮——石头烤鸡教育实践基地“绿知园”

(二)、衡阳市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能够科学、客观的了解衡阳市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多次到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进行实地调查,走访这里的经营者,并在衡阳市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基本情况见表5),调查问卷(见附2)是依据前一部分构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来设计,在问卷中,从环境可持续、资源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四个方面出发,共设有20个评价指标,旨在获得游客对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评价。

表5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

性别

男:

105名,约占55%;

女:

86名,约占45%

学历

各个学历阶段都有

年龄

16-65岁

职业

学生、教师、工人、商人、医生、农民等等

问卷发放

共发放220份,收回200份(占90%),有效问卷191份(占87%)。

调查地点

衡阳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衡阳市解放路,衡阳市火车站附近,衡阳莲湖广场,衡阳师范学院等等

1、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

通过对衡阳衡阳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知名度的调查情况来看有5人选择“很高”,有26人选择“比较高”,有42人选择“一般”,有52人选择“较差”,有66人选择“不知名”,如图4所示。

这说明衡阳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的知名度不高,很多市民还不知道这两处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地。

在调查中,发现衡阳市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旅游地的影响范围较小,经营者对于旅游资源的整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与旅行社及市民等联系疏松,对自身旅游内容的宣传力度还很不够。

图4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知名度情况

2、服务项目雷同,旅游资源特殊度不够

从表4可见,衡阳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旅游地服务项目都几乎相同,包括餐饮、住宿、钓鱼、休闲娱乐等,雷同性强。

城郊生态农庄旅游的人力和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多数投资者只是简单的将现有的城郊农田、水域等资源加以改建和美化,导致旅游特色不突出,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基本雷同,地方旅游的主题特色不明确。

通过与被调查者交流,发现很多游客对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旅游内容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认为这两处的旅游资源特殊度不够(见图5),旅游地缺乏个性与特色,或“翻版克隆”其他旅游地的模式,给游客千篇一律的感觉,不能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需求。

图5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旅游资源特殊度评价情况

3、生态环境质量欠佳,基础服务设施实用性不高,游客重游意愿不高

从图3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合理分配比例图中可以看出旅游地的水体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资源循环利用率、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及生物多样性程度等指标所占的比例较大,重要性程度很高。

同时,笔者在与被调查者进行交流时,发现不少市民在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旅游时,对旅游环境的要求很高,而这两地生态环境质量没有达到游客预期的要求。

通过对游客问卷调查统计及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区虽然空气质量和旅游安全程度较好,但水体质量一般,水面上有漂浮物而且还散发臭味,生物资源多样性欠缺,垃圾的处理及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力不足,且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见图6)这与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相悖,严重影响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图6花果山怡心园生态农庄生态环境指标评价

该处现有城郊生态农庄旅游基础因子虽能基本满足游客需求,但在某些具体方面却给游客留下了负面的旅游体验经历,致使游客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