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118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篇试题.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篇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篇试题.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篇试题

(上编)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B)

A、1840年B、1845年

C、1850年D、1858年

2、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B)

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C)

A.文化渗透B.经济掠夺

C.军事侵略D.政治控制

4、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C)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B.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C.西方历史地理知识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5、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6、《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公有和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主要是因为(A)

A.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平均分配是不可能的

B.当时军事斗争紧张,不具备实施该理想的社会客观条件

C.农民领袖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决心

D.太平天国运动使其理想社会失去了实施的可能性

7、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B)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百日维新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8、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说过“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这实际上是指(B)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

9、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D)

A.薛福成B.马建忠

C.郑观应D.冯桂芬

10、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的主要著述是(D)

A.《日本变政考》B.《仁学》

C.《新学伪经考》D.《变法通议》

11、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C)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

12、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国内政局的表述,正确的是(D)

A.全国各省区均已宣布独立B.清朝皇帝决定退位

C.革命派掌握了各省的政权D.袁世凯已掌握清政府的实权

13、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D)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正当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这说明林则徐(ABD)

A.对外商注意区别对待

B.鼓励正常贸易,反对鸦片走私

C.主张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

D.坚持正义立场,讲究斗争策略

2、鸦片战争前,中国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但已处于封建社会晚期。

下列对中国当时经济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

A.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发展。

B.政治上,清王朝实行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已腐败不堪。

军事上,清王朝国防空虚,军备废弛。

C.文化上,清朝统治者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钳制人们的思想,禁锢人们的反抗意识。

D.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

3、列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的影响有(ACD)

A.中国旧的经济结构加速解体

B.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中国海关丧失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

D.中国越来越多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体现了太平天国(ABC)

A.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

B.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C.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和愿望

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5、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是指(BC)

A.要求进行政治改革

B.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C.由社会思潮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D.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

6、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论战围绕的主要问题是(ACD)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社会革命

C.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

7、清末“新政”的内容包括(ABCD)

A.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

B.裁撤绿营,建立新军

C.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

D.颁布新的学制

8、辛亥革命对戊戌维新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ABD)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B.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C.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达到目的

D.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9、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ABC)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社会革命

D.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10、为了防范袁世凯的独裁野心,1912年2月14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临时参议院的辞职咨文中提出辞职的附加条件是(BCD)

A.袁世凯承认共和

B.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C.新总统到南京就职

D.新总统要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正确的说法有(ABCD)

A.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C.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积极变化

D.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2、著名学者胡绳说:

“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诸多因素”指(ABCD)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三、判断题、问答题

1、1840年至1919年80年间的反侵略战争,中国都以失败而告终,其最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技术的落后。

F

错。

经济技术的落后固然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这缘于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F

错。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列强没能最终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因为列强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但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4、为什么说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因为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造成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此,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要推翻封建势力的束缚,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

所以,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

5、《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F

错。

《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实质上是一种空想,违背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规律。

《资政新篇》主张保护私有财产,鼓励私人投资,用资本主义代替平均主义,比起《天朝田亩制度》是巨大的进步。

6、洋务运动是一场由中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社会变革运动。

F

错。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官僚发动的以拯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种尝试。

洋务运动发生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尚未产生,中国资产阶级也未诞生,但它在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起了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T

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这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这是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

8、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T

对。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规模小,设备落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束缚。

同时,民族资产阶级同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也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

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缺乏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9、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这个学说有何不足之处?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执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

不足之处:

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民权主义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从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实施。

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使革命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10、为什么说孙中山“三民主义”纲领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因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但又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具体内容。

所以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11、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T

对。

辛亥革命以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为领导;有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作为思想指导;通过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所以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2、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T

对。

辛亥革命胜利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