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1069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2015年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姓名准考证号码

本试题卷共六大题。

全卷共10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所有试题均需在答题纸上作答,未在规定区域内答题,每错一个区域扣卷面总分1分,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和试卷上。

3.1—12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其余各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题目序号后的横线上(不要超出边线)。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关部门表示,要整饬(chì)电信乱象,必须对敢于饮鸠止渴攫取利益的运营商加大管控力度。

B.贾平凹的新作《老生》以解读老生长谈的《山海经》的方式来推进历史,给人以无限的感喟(wèi)和沉思。

C.大型现代廉政剧《全家福》改变了传统廉政题材戏曲的叙事模式,情节跌宕起伏,观看后振聋发聩(ɡuì),直击灵魂。

D.连日来,总理频对“奇葩(pā)证明”发话,引发社会共鸣,网络上掀起了如何进一步简政放权的讨论热潮。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网友对大众汽车调侃道:

你大众就是大众,根本成不了风格,因为大众都走的路,再认真也成不了风格。

B.人一定要旅行,以增加自己的见识,你见的多了,自然就会心胸豁达,就不会和目光短浅的人一般见识。

C.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这要求设计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D.嘉宾对获奖者说:

“几十年前我们合作时,你是小伙子,我也是小伙子;几十年之后,我是老头子了,你还是小伙子,祝您的艺术青春永驻!

3.对下面文段中修辞方法及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开小花……时间啊,时间,你都去哪儿了呢?

在孩童的哭闹声里,你悄悄溜走;在少年的欢笑声里,你轻轻滑过;在青年远行的脚步声里,你默默流逝。

时间啊,时间,你都去哪儿了呢?

你无声无息地,藏进了父亲的白发,藏进了母亲的皱纹,藏进了双亲蹒跚的步履。

你是个轮回的沙漏。

终有一天,你也会让我们重复父母的过往……

A.文段开头运用对偶的修辞,生动地描绘出老树、枯木迎来新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经过漫长等待后的惊喜之情。

B.文段中“时间啊,时间,你都去哪儿了呢?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这一追问,强调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思考,抒发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C.文段中三个“藏进了……”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写出了随着时间的悄然逝去,父母渐渐老去的情状。

D.文段最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时间比作“轮回的沙漏”,形象地写出了随着时光轮转,“我们”也会像父母一样老去,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感慨。

4.下面文段标号处有不够简明之处,删除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学校今年有90%的学生自己①自行订阅了各种报刊②和各种杂志③。

这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

但是,由于目前社会上④的出版物良莠不齐,不少学生缺乏鉴别力,因此,学校的⑤老师应对学生加强指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④⑤

5.下面是一则慰问信的主体部分,对标号中的四句话是否妥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喜闻你已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向你表示衷心的祝愿!

②得知你的家乡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你的家也被洪水冲垮了,我深表歉意。

③我相信,凭着坚强的意志,你一定不会气馁。

④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援助下,一定能使你直面挫折,战胜困难。

A.第①句话用语不得体,应将“祝愿”一词改为“祝贺”。

B.第②句话用语不得体,应将“歉意”一词改为“同情”。

C.第③句话没有语病。

D.第④句话没有语病。

6.根据语境在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四个字,正确的一项是()

“唐以前的诗是①出来的,唐诗是②出来的,宋诗是③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④出来的。

”这几句话,言简意赅,可谓是一部简明的中国诗歌史。

这是讲唐代以前是中国诗歌的发轫期,自然天籁,朴拙浑成;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期,直抒胸臆,而又各具面目;宋代是中国诗歌的转型期,思辨机趣,融情入理;宋代以后则是中国诗歌的繁盛期,流派繁多,然而缺乏原创。

A.①长②嚷③仿④讲B.①讲②仿③嚷④长

C.①嚷②讲③长④仿D.①长②嚷③讲④仿

7.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山崖塌了,在它的伤口——断崖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鲜艳的花儿被掐走了,它又开在了姑娘的鬓上。

A.环境不能改变时,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B.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C.人生之路总有坎坷,不能因挫折而丧失信念。

D.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

8.对下列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散步

在生命的路上,

快乐时的脚迹是轻而浮的,

一刹那便模糊了。

只有忧郁时的脚印,

却沉重的永远的镌着。

A.诗的一、二两行把人的生命过程看作是一条道路,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脚迹,这样“路”和“脚迹”就具有了象征意义。

B.诗歌将“快乐时的脚迹”和“忧郁时的脚印”对照着写,流露出偏爱后者的感情,表明诗人是一个感伤主义者,认为“忧郁”比“快乐”更有价值。

C.作者要否定的是轻佻虚浮的人生,主张珍视人生的苦痛和忧郁,充分感受生命的复杂和深度,让生命获得“分量”。

D.“刹那”和“永远”、“模糊”和“镌着”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主张人应该努力追求生命的“永恒”的人生观。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道同,河间人,其先蒙古族也,事母以孝闻。

洪武初,荐授太常司赞礼郎,出为番禺知县。

番禺故号烦剧,而军卫尤横,数鞭辱县中佐吏,前令率不能堪。

同执法严,非理者一切抗弗从,民赖以少安。

未几,永嘉侯朱亮祖至,数以威福撼同,同不为动。

土豪数十辈抑买市中珍货,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

同械其魁通衢,诸豪争贿亮祖求免。

亮祖置酒召同,从容言之。

同厉声曰:

“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

”亮祖不能屈之也。

他日,亮祖破械脱之,借他事笞同。

富民罗氏者,纳女于亮祖,其兄弟因怙势为奸。

同复按治,亮祖又夺之去,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

未至,亮祖先劾同讪傲无礼状。

帝不知其由,遂使使诛同。

会同奏亦至,帝悟,以为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鲠可用,复使使宥之。

两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

县民悼惜之,或刻木为主祀于家,卜之辄验,遂传同为神云。

当同未死时,布政使徐本素重同。

同方笞一医未竟,而本急欲得医,遣卒语同释之。

同岸然曰:

“徐公乃亦效永嘉侯耶?

”笞竟始遣。

自是上官益严惮,然同竟以此取祸。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亮祖置酒召同,从容言之

B.其兄弟因怙势为奸

C.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

D.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事母以孝闻②永嘉侯朱亮祖至,数以威福撼同

B.①同不为动②遂传同为神云

C.①富民罗氏者,纳女于亮祖②或刻木为主祀于家

D.①以为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②同方笞一医未竟,而本急欲得医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道同刚正不阿的一项是()

①数鞭辱县中佐吏②非理者一切抗弗从

③数以威福撼同,同不为动④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

⑤同复按治⑥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

A.①③④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番禺过去社会环境混乱,而且防守的军士特别骄横。

道同担任知县后执法威严,这样百姓依靠他才逐渐安定下来。

B.道同严惩不法土豪,严辞拒绝当时权贵朱亮祖的说情。

道同也因此遭到朱亮祖的报复。

C.皇帝看到道同的奏本后才明白事情的原委,可最终,道同还是因为皇帝的命令而被错杀了。

D.道同在世时是有求必应,因此,百姓纷纷传说道同为神灵。

道同死后,百姓纷纷悼念他,有的甚至将道同的牌位立在家中,以寄托哀思。

三、文字表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3.将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同厉声曰:

“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

”亮祖不能屈之也。

14.根据提供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出另一句。

(任选2句,2分)

(1)莫愁前路无知己,?

(高适《别董大》)

(2),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4),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

15.语言运用题

(1)阅读下列一则微小说,并简要概括其中两处令人心酸的泪点。

妈妈说,爸爸明天就会回来过年,我很高兴,于是陪妈妈在田里翻了地,因为爸爸说过,妈妈很辛苦,要多帮帮她。

中午,妈妈接到鸡毛信之后哭了。

直到晚上,爸爸还没回来,我问妈妈,妈妈说:

“爸爸去钓鱼,不回来了。

”爸爸怎么不带我去呢?

——蚱蜢老师看完小蚯蚓的作文,忍不住哭了。

①(2分)

②(2分)

(2)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号召社会成员人人读书。

下图是在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中设计的,请根据图文的构思特点,简要评析它的创意并阐述其内涵。

①创意:

(2分)

②内涵:

(2分)

(3)下面是一小记者在中国汉字文化节活动中的采访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小记者:

闻教授,您好!

我是校报小记者,请您谈谈汉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闻教授:

好的。

总的来说,电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导致“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汉字的丰富内涵正逐渐流失,由汉字传承的中华文化有衰落倾向。

小记者:

闻教授: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

汉字历史悠久,有很强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而且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也不断升温。

本次活动,正是为搭建交流平台,引发公众思考,推动中华文化发展而举办的。

小记者:

哦!

我明白了。

建议本次活动增设一条宣传标语:

闻教授:

拟得不错,很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