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9587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结构5.市场绩效

五、简答题

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2.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3.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2.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答案)

1.产业组织:

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2.市场行为:

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策略行为。

3.有效竞争:

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4.市场结构:

对市场内竞争程度以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5.市场绩效:

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1)提出:

鲍莫尔、帕恩查和利格等(

2)主要内容:

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绩效等市场绩效,在传统的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须众多的竞争企业的存在。

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导致垄断;

垄断又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1)尽管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关于市场机制的论述,但最初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是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其在著作《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对组织的概念有所论述;

(2)1932年贝利和米恩的《近代股份公司与私有财产》为以后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3)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张伯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各自的专著《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同时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

(4)张伯伦、罗宾逊夫人和马歇尔被奉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

1.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1)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

竞争机制被认为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最优组织形式,能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2)市场机制通过“看不见的手”,创造市场秩序和最优经济社会。

(3)政府不要过多敢于经济活动。

2.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内容。

(1)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60年代的在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勒、德姆塞茨等。

(2)1968年斯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一书的问世标志着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

即使市场中存在着默写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第三章产业主体――企业(习题)

1.生产函数2.厂商3.企业4.团队生产5.资产专用性6.范围经济7.人本主义8.交易成本9.资产专用性10.企业 

1.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2.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

如何解释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

3.古典企业有那些特征?

它之所以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

1.试述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确定的?

2.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那些特点?

3.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产业主体――企业(习题参考答案)

1.生产函数:

是描述在生产技术状况给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2.厂商:

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即所谓“经济人”假定);

3.企业:

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

4.团队生产:

产出属于一个队,而且它还不是每个分成员的分产出之和。

5.资产专用性:

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

6.范围经济:

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人物相等)。

7.人本主义:

日本企业经营实践的各种具体方法的背后,有一种潜在的、超越文化与国界的企业经营原理,伊丹敬之教授把此原理称为“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的广义词,它体现于企业的经营方法之中。

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以钱为根本的东西的话,则是以人为根本来组织经济和经营活动的。

8.交易成本:

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例如,雇主到市场上采购原材料、招聘工人,需要花费时间、需要发现价格、需要讨价还价、需要冒花费成本而购买不到原材料和劳动力或虽已购买到却不适用的风险,当然他还需要签订交易合约并对合约的执行进行监督等等。

9.资产专用性:

10.企业:

其概念是不断发展的,由原来单纯的生产、经营单位渐渐加上了独立经营、自主经营、法人资格等本质规定性。

当然,这些概念有的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并对后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科斯明确指出,新古典企业理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

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引人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他认为:

(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2)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

(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2.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威廉姆森提出了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是交易所涉及的资产专用性。

所谓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

3.古典企业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

(1)通过队导向的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且它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在直接衡量合作性投入的边际产品时是有费用的,使得合作性投入之间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换难以对偷闲行为加以限制;

(2)通过观察或确定投人的行为来估计边际生产率是经济的。

六、论述题:

1.试述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确定的?

(1)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时期内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固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

他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即可变成本)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量(即生产规模)。

从整个行业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

(2)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所谓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费总成本(从而平均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

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和短期均衡一样,在长期竞争性调整过程中,行业和厂商的长期均衡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决定的。

在这里,行业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

各厂商根据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并使其所提供的产量的边际成本等于既定的产品价格。

同时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和亏损的厂商退出该行业。

这种调整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厂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的刺激不存在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才会停止。

此时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数量将不再发生变化,该行业达到均衡状态。

与此同时,留存下来的每个厂商都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率、只能赚取正常利润、所选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在当时技术条件下的最优规模,并且所提供的产量是对应该厂房设备之平均成本为最低点的产量。

2.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那些特点?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思维方式的差异:

东方文化以人文精神和非理性主义为特点十分注重人的因素,道德评判高于一切。

而西方文化崇尚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忽视人性,重视理性不主张道德评判,重视事实评判。

因而,东西方对企业的认识和看法也有很大差异。

所以,西方的企业总是追求高比率的股息分配、短期利益优先,遵循的是“股东主权”模式。

企业一旦不景气,经营者首先会解雇员工。

这与日本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3.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作用。

(1)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2)企业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

(3)企业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四章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市场结构2.市场集中度3.洛伦兹曲线4.产品差别化5.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6.市场集中度7.基尼系数8.促销差异化9.企业兼并10.规模经济

1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那些?

2简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3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1.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2.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3.试论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习题参考答案)

1.产业市场结构:

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

2.市场集中度:

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3.洛伦兹曲线:

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4.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5.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

简称H指数。

它是某特定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6.市场集中度:

7.基尼系数:

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图6―1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

8.促销差异化:

就是企业通过利用独特的促销手段,包括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建立顾客对产品差异化的认知。

9.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

由于组织调整行为是对市场关系影响最大的市场行为,因此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兼并行为的研究非常重视。

10.规模经济:

通常是指产品的单位成本随规模即生产能力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

11.市场集中度:

由于市场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所以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产业组织理论把市场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1.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那些?

决定市场集中度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1)市场集中度;

(2)产品差别化;

(3)进人和退出壁垒;

(4)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5)市场需求的增长率;

(6)短期成本结构。

2.简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在影响市场结构的诸多因素中,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是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并列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分析,主要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考察产业内原有企业和准备进人的新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最终反映出来的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一般产业组织研究更加重视研究进入壁垒,考虑到研究的完整性,这里对退出壁垒也做了相应的介绍。

3.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企业的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广告与产品差异。

(2)广告与进入壁垒。

六、论述题1.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答案要点:

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主兼企业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

(1)主兼企业的动机;

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

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

降低市场进人壁垒;

减少资产经营风险;

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

(2)被兼企业的动机;

避免破产;

回收资本。

(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

进入壁垒的形成。

(1)熊彼特等人认为,大企业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最大;

(2)谢勒等人的观点完全相反,他们认为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更大;

(3)实践表明,在许多产业中,小企业能对技术进步作出重要的贡献。

3.试论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产业组织学者不再简单地认为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他们发现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1)从短期考察,可以把市场结构看成是既定的要素,作为企业市场行为的外部环境,市场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

归纳起来,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

(2)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第六章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

1.产业结构2.产业结构政策3.配弟―克拉克定律5.雁行形态理论

五、简述题1.简述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体系2.简述传统经济增长理论3.简述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4.简述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5.简述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六、论述题1.试述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试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第六章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参考答案)

1.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这种产业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从两个角度来考察:

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

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

2.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有关干预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过程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经济政策总和。

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二战后的日本。

3.配弟―克拉克定律。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先后发现:

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人均国民收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一克拉克定律。

4.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

他通过深人考察,发现了制造业发展受人均GNP、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而受工业品和初级品输出率的影响小。

5.雁行形态理论。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

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雁行形态理论”。

这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

五、简述题

1.简述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体系

(1)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

产业结构理论以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为研究对象。

这里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是指按照投入产出的技术矩阵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等,它们的量度指标相应为前向关联系数、后向关联系数等。

此外还有按照各种数量比例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资本占用关系、劳动力占用关系、产值比例关系、能耗比例关系、进出口比例关系、效益关系等,它们的量度指标相应为资本结构指标、就业结构指标(劳动力结构指标)、产出结构指标、能耗结构指标、进出口结构指标等。

(2)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由产业结构形成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理论、产业结构效应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产业结构分析理论、产业结构政策理论、产业结构研究方法论以及产业关联理论等几部分组成。

2.简述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1)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观点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

需求的变化和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被看作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所有部门的资本和劳动都能带来同样的边际收益。

经济增长理论始终把结构因素排斥在经济增长源泉之外。

(2)传统增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均衡竞争,即经济制度有足够的灵活性以维持均衡价格,从而无论从生产者的观点还是从消费者的观点来看,资源都存在着长期的有效配置,即达到了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最优)状态。

3.简述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1)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供给因素从广义上来说包括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提供劳动力的人口、投资(包括国内资金供应和外来投资)、商品供应、进口、技术进步等,也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还包括体制和人的思想、观念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变动也往往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

(2)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对产业结构变动产生影响的需求因素很多。

主要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个因素。

消费需求变动与人口数量、人均收人水平、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需求总量与结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产业部门的扩张或缩小,也会引起新产业部门的产生和旧产业部门的衰落。

投资需求也对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影响,投资是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产业扩张的重要条件之一。

资金向不同产业方向投入所形成投资配置量的比例就是投资结构。

投资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同方向的投资是改变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

对创造新的需求投资,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

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比未投资的那部分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

对全部产业投资,但投资比例不同,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

(3)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国际贸易是通过本国产品出口刺激本国需求增长和外国产品的进口以增加国内供给来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

(4)国际投资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际投资包括本国资本的流出即本国企业在外国的投资以及外国资本的流人即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

对外投资会导致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外国投资则促使国外产业的对内转移。

这两方面都会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

(5)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变化除了受到上述各种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4.简述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

结构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

结构主义观点没有资源配置最优的假设前提,而认为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的使用,其收益可能出现系统的差别。

结构主义属于“次优论”的范畴。

由于种种原因,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无法获得的,结构主义的观点是放弃追求最优化的企图,转而追求“次优”。

5.简述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对工业化问题进行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被称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的工业化阶段理论。

他根据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消费晶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

1);

第二阶段:

资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消费品工业降到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