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实训2 毕业设计制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9439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实训2 毕业设计制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word实训2 毕业设计制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word实训2 毕业设计制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word实训2 毕业设计制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word实训2 毕业设计制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ord实训2 毕业设计制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word实训2 毕业设计制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实训2 毕业设计制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ord实训2 毕业设计制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注:

此声明由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亲笔签名。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1.1*******

1.1.1*******

1.1.2*******

1.2*******

……

第二章*******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标题

摘要:

关键词:

第×

章×

×

(居中、小三号、黑体)

1.1×

(四号、黑体、顶格)

1.1.1×

(小四号、宋体、加粗、顶格)

正文(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参考文献:

(示例)

[1]郑广成.高职教师模糊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

39-42

.[2]孙静,王蕴,吴基盛.360度反馈在职高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59-60

[3]朱康良.高职教师绩效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51-53

[4]苏宁红,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AHP方法,《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4期:

58-59

[5]贾洪艳:

基于.NET的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系统的设计,《科技广场》2007年第3期:

189-191

[6]柳玉民.高职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研究———以华北某高职院校为对象[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9

(2):

30-32

附录:

致谢:

资料一:

论传统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震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及其基本精神,传统价值取向的论述,对社区建设基本内容及状况的描述,对传统文化在社区建设中重要作用的证明与论述,试图建立一个以传统文化为主要维度的社区建设框架,一方面,让更多得人了解与认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另一方面,在当今社区建设过程中更有意识地发挥利用这一宝贵财富,努力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成为真正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文化生态学;

中国传统文化;

城市社区;

农村社区

Abstract:

ThisarticleelaboratetheChinatraditionalculturecharacteristicanditsbasicspirit,theelaborationoftraditionalvalueorientation,constructsthebasiccontentandtheconditiondescriptiontothecommunity,constructsthevitalroleproofandtheelaborationtothetraditionalcultureinthecommunity,attemptstoestablishthecommunityframethattakethetraditionalcultureasthemaindimension,ontheonehand,letsmorepeopleunderstandandknowthatthewell-establishedtraditionalcultureisourposterity'

spreciouswealththatourancestorsleft;

Ontheotherhand,letsusethispreciouswealthintheprocessofthecommunityconsciously,constructsthewell-offsocialandharmonioussocietydiligently,makeourmodernizationintotruely"

theChinesecharacteristicsocialistconstruction"

.

Keyword:

Culturalecology;

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

Citycommunity;

Countrysidecommunity

一、导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展示了中华民族对整个世界所作的无与伦比的伟大贡献。

”[1](p1)努力探索发掘和研究民族文化的历史遗产为当今的现实社会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当今中国这片欣欣向荣的大地上,各项建设事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特别是社区建设,其浪潮一经被掀起,就成为中国改革事业的新看点,对社区的建设是我们从事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具有基础性与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是推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非常重要的载体,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牢固基石”[2](p1)社区建设中,文化因素无疑起着及其重要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区的理论之中,人类生态学是一朵奇葩,人类生态学,顾名思义,“是借用了自然科学中的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而形成的一种理论。

”[3](p1)传统的人类生态学只通过对社区的区位等自然物质环境的考察来发展,构建其理论框架及内容,很明显,这是片面的,而文化生态学则后来居上,弥补了其不足,把文化因素考虑了进去,从而丰富了生态学理论。

文化生态学认为首先应该把社区看作一个真正的社会体系,而不能仅仅只看作一个物质性的空间;

其次要看到社区在中非经济的文化价值的重要性,而不仅仅只看到社区的经济因素,因为人类社会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文化,没有文化,就不称其为“社会”,就连生态学派的开山鼻祖,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帕克都认为:

“人类社会的竞争是被风俗习惯和文化所限制的,文化的超结构使它本身成为引导和控制生物次结构的工具。

”[4](p15)这一切都说明,社区建设过程中,文化因素是万万不可小觑的,它往往成为社区建设的精神内核。

当代中国的文化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一方面,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仍遗留甚至深深烙在我们整个民族的头脑里;

另一方面,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民面临着各种各样文化与价值观的冲突。

所以,我们的社区建设要充分发挥文化因素,特别是要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社区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和谐、安定、发展的社区,也才能实现我们的宏大目标,更好的推进现代化进程。

二、传统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我国的社区建设

传统文化在整个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及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固然重要,那么,什么是社区及社区建设呢?

所谓社区,指的是一定地域内的人们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是基于同类型社会生活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地区性社会。

[5](p228)将社区作为社会学的一个范畴来研究,起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55—1936),社区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团体,其组成成员必须是具有共同的意识——社区认同感。

因此,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甚或质量的过程。

[6]她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人民政权的基层建设,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创造安定,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民满意的生活质量的举措。

在《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荐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出台后,以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环境与社区治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建设社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从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先后涌现出了社区建设的一些典型代表和有效模式,如沈阳模式,江汉模式,上海经验等,社区建设在中华大地上的发展形式喜人。

那么,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区呢?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7]也即通过开展社区建设,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江泽民语——作者注)综合起来,也就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来进行社区建设,从根本上服务于广大人民大众,即建设民主社区,富裕社区和文明社区。

由此,社区建设中,不但要具备硬条件,又要有软环境,这个“软件”,便是文化,社区的政治民主,经济富裕,居民素质的提高,都少不了文化这个纽带与润滑剂,社区建设中,和谐贯穿于其全过程,中国人是“和谐”的典范,中国社会是“以和为贵”的社会。

所以,社区建设的内核与最高目标是“和谐”,它既是人类现代精神的发掘,又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同时,和谐不但作为目标,反过来,其中的“和”的因素也是手段,这个因素便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民族的美的因子,“和”的因素。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性

对传统文化研究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无疑,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其中的基本精神和传统的价值取向,它们抽离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传统文化特征的代表性内容。

在社区建设中,主要是借用与弘扬这些最核心最基本因素来促进社区建设,达成“和谐”之目的。

1、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性

所谓文化精神,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基本观念,是相对于文化的具体表现一种带有广泛性、普遍性的精神,必须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所具有,且是贯穿于民族、历史全过程的具有长期性持久性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主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

崇德利用与贵和尚中”方面。

[1](p77)

天人合一,也就是推崇天人和谐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认为自然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人们应根据自然的变化来调整并规范自己的言行。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生价值目标和意义实现为标准,体现为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肯定自己的心性向善这三个方面。

此二者对社区建设的作用,应从哲学角度与实践角度出发来看。

从哲学角度,此二者奠定了人们思维的底调,中国人强调对自然的尊重,相信神力,且“心性向善”,社区建设中,它们往往成为建设良好环境与和睦的人际关系的思想基础;

从实践角度,中国人对自然的开发,不是像西方那样“征服开发”,而是试图保持平衡,这对社区自然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而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邻里互动的传统则对建立社区的和谐人际有重要作用。

它们是建设理想社区的哲学基础。

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既是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它充满着勤勉稳健,勇猛深沉的前进气息,这样的民族文化基因,在全民族的历史创造活动中发挥着潜在的支配作用,中华民族之所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之所以有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与民族的这一精神是分不开的。

社区是社会的基因,我们建设社区的目的之一,也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在社区建设中激发了这种精神,弘扬发挥了这种精神,才能建设一个富裕的社区,从经济角度来讲,这一精神是最为可贵的。

“崇德”也就是中国传统要求人要以德行修养为安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完美,强调道德在社会、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

“利用”是指中华民族的务实性,即现实生活中重事实,重实践,重功效。

“尚中贵和”也即看中和谐,坚持中道,做事恰倒好处,为人坚持原则又能团结和谐。

它是中国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深深地烙在了中国人民的心里,流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建设文明社区与和谐社区,都有这个“和”的因子,国人是“和”的高手,在人际中力争完美而又不苛刻,追求稳妥而避免冲突,在和谐环境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务实中加快发展。

缺少了我们传统中的这些基本精神,中国人就不能称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也会因无特色而泯灭,民族文化的这些精髓已为我们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因而,我们的社区服务是“以人为本”的服务;

我们的社区环境是“天人合一”思想产物下维持的最适于生存与生活的环境;

我们的社区安全是“尚中贵和”的具有建设性的身心的安全;

我们的社区文明是谦恭的互助的文明;

我们的社区人际是“崇德”之下的君子与君子的温良交往;

我们的社区发展是在自强不息的创造性活动中的发展;

我们的社区建设具有实现这些目标的潜能,也有发挥这些手段的优势。

2、传统价值取向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性

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的心理追求时尚,传统中国的价值取向可以用“三达尊”来概括,即“天下有达尊三:

爵一,齿一,德一。

”[8](p154)也就是“道德本位,忠君尊上和家族中心”,这其中,家族中心的价值取向对社区建设的意义最为重大。

家族中心的价值取向的最大特点是对“孝”的张扬,认为“百善孝为先”、“不孝即禽兽”。

对“孝”的及其家族中心的观念强调,有消极与积极的两方面,消极面是它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当然,我们今天还要有意识地发挥其积极性的内涵:

它赞成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讲求孝道的社会风尚,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它提倡克勤克俭,戒骄戒奢,忍让宽厚,严于律己,还要注意社会公德,注意礼节礼仪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品德。

在社区建设中,应趋利避害,加大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宣传力度,提倡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

在社区家庭内部做文章,建设和谐家庭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建设,并对封建气息浓重的一些农村社区,加大优秀文化的传播力度。

只有借助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品德,才能在精神层面,在最基本单位,开辟出社区建设的新天地。

三、发挥传统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一)发挥传统文化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社区可以区别为两种基本的形态,一是城市社区,一是农村社区。

城市社区就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会”。

[9](p275)城市社区有其独特的特点,如人口集中,异质性强,经济活动频繁,生活方式多样化,家庭规模和职能缩小,人际关系松散等,相应的,城市传统文化也有它独特性,这主要是区别于农村传统文化的。

中国的城市文化大多为传统都市文化,主要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的体现,带着中国田园艺术文化精华的传统,是儒家为主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0](p1)它构成了都市人的处事行事的基本观念与准则,因为有了都市文化的传统性,在社会发展与城市社区建设中,这种传统的文化有着不容置疑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精髓融入了都市文化传统中,成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内趋力。

我们应因势利导,发挥这些内趋力的作用,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弘扬城市伦理精神

正如传统伦理精神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一样,在城市历史的文化结晶中,伦理精神也是核心,它主要包括城市的社会道德风尚,人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精神和“规则意识精神”。

[11](p12)我们应高扬利益兼顾、公平正义、诚实守信、仁爱为善、劳动光荣、敬业精神等优良的传统精神,培育城市伦理精神,特别是社区伦理精神,首先、要推动城市社区的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

城市精神根在社区,建设文明社区是当前各大城市塑造城市精神,提高居民素质的重要实践活动,我们应立足于社区,推动居民的认同意识、公德意识、互助意识、环保意识的建立与发展,在舆论上多宣扬真善美,在活动上积极拉动群众参与。

其次、整合社区资源,特别是企业、非政府和非赢利组织,发挥其作用,通过募捐等活动支援贫困,共同抗击突发事件等,在全社区形成道德建设主流。

再次、建立社区教育中心,特别是社区学校,并增强学校德育实效。

这主要在青少年实践层次上,在学校设置专门的德育,优良传统课程来教育下一代。

最后、通过大众传媒,形成良好的社区舆论环境。

要引进先进事例报道,利用广播、电视等展开伦理宣传,也可通过社区办报的形式对社区内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行为予以宣传,褒奖等。

这样,通过大众传媒等“发动群众参与,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展开讨论”。

第二、挖掘“社区文化”精神

挖掘和复兴传统社区概念中含有伦理、道德和理想等人文价值即为挖掘“社区文化”。

因为,除了物质生活方面的满足,人们还需在精神生活质量、民主权利、生活环境,尤其在美、自由、良知、道义、尊严、幸福等人文指标上的满足。

其具体实施措施就是开展“文明社区”建设活动,作为活动,首先就要有活动的规则程序如对社区进行评选,制订各种指标,评选程序,设置荣誉等等,选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社区”,以激发社区建设的自觉性,但这一活动要制度,常规化,努力避免流于形式。

第三、创新和提升城市社区文化

传统文化中的基本因子不是死板的,在它的基础上可以拓展其内涵,创新和提升社区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因素,更灵活地服务于社区建设。

如网络文化的出现,不得不引起社区工作者的重视,“网络文化就像一把双韧剑,它既是最先进最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形式,又是问题最多,让人忧心种种的文化形式。

”[12](p259)在网络规则制定中注入并借助传统的道德内容,规范网络文明,通过建立一些规章制度,对网络道德的大力宣讲等两个方面规范网络文明。

(二)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社区建设是一个全面的工程,“应当从城市与乡村两个方面去研究社会经济区域的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13](p121)与城市社区相对应的是农村社区,所谓农村社区,“指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

”[9](p275)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社区是封闭的,其最大特征是它的传统性,由此,农村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与城市社区文化不同的。

首先是农村文化的封闭性。

农村文化是在一种封闭的社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由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农民一般不与外界交往,局限于一个小地方,形成了较为封闭的文化特性。

其次是农村文化的乡土气息。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

“乡下人离不开泥土……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

[14](p316~317)“乡土性是传统中国农业文明的低色,是传统农民的重要心理与行为特征。

”[15](p46~47)还有它的多样性与相对静态性。

“八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农民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而又由于其封闭性,农村社会变迁不剧烈,文化也倾向于静止不变。

农村文化的这些特点,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农村社区建设时,实施区别于城市社区的政策。

在建设过程中还应看到,由于近代以来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城市急剧发展,农村文化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空洞化,因此,现代社会中,农村文化已让位于城市文化,“农村文化在数量上呈递减趋势”[16](p287),明确了这些,对于如何保留农村文化的优秀的一面及如何发挥其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应有更深的思考。

那么,应如何发挥其优势呢?

第一、发挥农村传统文化作用,建设新农村

近年来,全国上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轰轰烈烈地开展开来,中央与地方政府给予大量的政策、财政支持。

农村社区建设要乘此东风,着力弘扬优良文化传统,如农村人际简单,农村人质朴善良,团结互助,关系融洽,为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打下基础。

第二、开发农村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

人文资源是指历史文化中可以被用作达到政治或经济目的的有形或无形的资源,旅游文化的相当一部分是属于人文主义传统的,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那达慕大会等,要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范畴的旅游资源予以大力开发,以带动农村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第三、推进农村文化活动的创新

继续发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和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继承和发展民间民族传统特色艺术。

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鼓励发展庭院文化,艺术表演团体、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等,要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发挥作用,深入基层为群众送戏、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

第四、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提倡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有益于村民团结,有益于培养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的东西,如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勤劳简朴等,要大力发扬,同样,要加强对娱乐、音像、演出等文化市场的管理,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坚决制止传播各种色情、暴力、愚昧封建迷信等内容的活动。

四结语

城市传统文化和农村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种具体形态,其表现有所差异,但贯穿于其中的基本精神是相同的,对两者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的研究,仍应作为我们的重要任务。

在社区建设这一宏大而有着重要意义的实践中,我们无疑要更突出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视,因为中国的社区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根本福祉的。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地方的社区建设只是“跟风走”,流于形式,只重视物质设施的齐全而忽视了文化等软环境的建设。

物质设施固然要具备,但在此基础上,应建设特色社区,这个特色就是文化方面的不同,制度设置上的不同,而不是全国社区成为一种模板,因为社区建设不是把砖头水泥堆砌到一起,而更多的是涉及到人的因素。

至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大有可为,而由于认识等方面的限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社区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1]陈江风.中国文化概论[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连玉明.学习型社区[M].北京: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3]蔡和.城市社会学:

理论与视野[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4]Park.HumanEcology.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vol,42

[5]吴增基.现代社会学[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民政部.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J].2000.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8]焦循.孟子正义[M].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9]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10]李欧梵.城市文化中的精神面貌[M].上海:

光明新闻文化中心,2003.

[11]项家祥.小康社会与都市文化建设[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4.

[12]饶会林.城市文化与文明研究[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3]费孝通.小城镇四记[M].北京:

新华出版社,1985.

[14]费孝通.费孝通文集[M].北京:

群言出版社,1999.

[15]周晓虹.传统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颤变[M].北京:

三联书店,1998.

[16]刘豪兴.农村社会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张震男1983年出生山东曹县人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专业2006级硕士研究生Email:

zznuaa@

资料二:

长沙地区英氏奶粉的顾客满意度调查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单一技术性发展到了技术经济性并扩展到精神领域,并且满足精神需求的产品或产品特性所占的比例已经大大超过满足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