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住宅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9232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住宅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健康住宅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健康住宅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健康住宅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健康住宅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住宅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健康住宅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住宅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健康住宅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建设用地的东南角原为苗圃,现已经迁出。

基地比周边道路平均高出5米左右,基地自然状况良好。

1.3.2

周边环境

周边生态景观良好,尤其是西侧石梁溪整治后将形成一大景观带,东北角毗邻月亮湾主题公园,交通便利。

周边有某市第三医院扩建工程启动,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即将落户西区。

冠华君悦大酒店、大型品牌超市、1.4公里亭川东路特色商业街等。

紧邻某学院、某一中、菁才中学、白云学校,教育资源丰富,人文氛围浓厚。

1.3.3

市政设施条件

小区供水、排水、供电、通信,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均已完善,可满足该项目开发要求。

1.3.4

水文地质情况

1.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地貌属丘陵地貌。

2.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属Ⅱ类。

3.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1.3.5

大气环境及污染源测试报告

详见环评报告

1.4

居住与健康现状

1.4.1

当地居民强烈反映的问题

配套不够齐全

房屋储物空间不足

厨房较小

需提供专题报告

1.4.2

当地住区建设的缺陷

门窗渗漏水(春江月采用铝合金副框)

楼板裂缝(春江月采用双向双层钢筋)

外墙渗漏水(春江月采用无机保温材料,面砖黏贴采用专用粘结剂勾缝剂)

1.5

规划设计方案

1.5.1

住区规划特点

1、住区坚持生态性建设和以人为本的设计法则。

总体布局、造型、色彩强调自我居住品质,在尊重某的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建造独具一格的高品质居住园区。

充分尊重用地原有地势地貌,强化住区与石梁溪及城市的联系,通过空间的布局形态,尊重其所处的背景环境,力求和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2、小区地块趋于方正,设计中因地势将住宅布置北高南低,沿西向石梁溪区内与区外城市道路约有6米的高差沿线布置9+1层景观花园洋房可将石梁溪的美景尽收眼底;

沿南向花园中大道区内外约有5米的高差,沿东向白云大道区内外高差约为3.5米,北向沿亭川东路区内外高差约为3米,小区中心景观区布置18层住宅,沿白云大道中间部位布置11层住宅,整体抬高不仅提高了小区的景观视线,减少城市交通对住区的影响,同时也使小区具备更高的私密性与尊贵感。

整个小区错落有致,将周边绿化都纳为一体,使小区品质更趋于经典化。

1.5.2

住宅设计特点

小区是某首个采用ARTDECO建筑风格的楼盘,建筑外立面采用暖色调高档面砖,1-2层则采用干挂花岗岩的做法,以增加小区的立面效果和稳重感与高贵感。

2.户型特点:

⑴户型设计经济适用,功能齐全;

设计中注重对环境景观的利用,面向景观;

⑵平面布局以起居室为中心合理组织安排,保证内外分离、动静分离、洁污分离;

3各功能空间尺度适宜,交通组

织短捷,避免功能重叠及视线干扰。

⑷增加室内外空间的交流,将阳光、空气、庭院美景引入室内,创造健康、朝气、活力的家居环境。

⑸户型空间灵活,可满足不同用户要求。

(6)南北通透,通风采光效果好。

1.5.3

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78433m2

容积率:

1.7

建筑密度:

19.29%

总户数:

1058户

总人口:

3959人

绿化率:

40%

1.6

实施计划

1.6.1

开工日期

一期2010年2月开工

二期2010年7月开工

1.6.2

竣工日期

预计2012年年底

2、科研

2.1

研发能力

2.1.1

项目实施单位自身技术力量(技术人员构成等)

徐雄注册建筑师

陈海蓉注册结构师高级工程师

黄斐高级工程师

王世德高级工程师

张金法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

2.1.2

项目实施单位所在地或周边地区可合作技术资源情况

与浙江大学建筑技术研究所、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绿色建筑研究所等长期合作研究,包括对绿色建筑、绿色社区、健康住宅的理论体系研究,新能源技术、节能建筑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技术的应用研究等,形成公司独具特色的核心科技竞争力。

2.1.3

项目实施单位曾经技术合作过单位情况或本项目拟与哪些单位进行哪些方面的技术合作

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

(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

北京新纪元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行业建筑专业甲级)

浙江天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

贝林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建工集团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

浙江萧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道(香港)景观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1.4

项目实施单位技术研发投入来源

单位专项资金

2.2

重点科研项目

2.2.1

科研项目名称(至少两项)

1.社区服务配套体系研究

2.住区景观健康性设计研究

需提供

专题报告

2.2.2

各项目选择依据

符合国家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及建设健康住宅的要求。

2.2.3

各项目实施途径

社区服务配套体系研究:

1.某在某地区项目的详细客户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某业主对现有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期望;

2.对意向客户进行调研,了解当地客户对园区服务的希望及要求;

3.考察一些在园区服务方面做的较好的项目,积累经验。

住区景观健康性设计研究:

根据对小区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小区空气质量分析、小区的热岛效应分析、小区的声环境分析对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提出有效的依据及设计目标。

1.植物群落配置

2.儿童活动及老年活动场地布局

3.景观手段实现降噪

2.2.4

预期效果及应用部位

通过对春江月项目的研究形成科学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将成果运用在整个某房产集团其他项目的景观设计中,并提供科学依据与设计经验。

1、根据研究成果编制某园区服务体系

2、将研究的体系运用的某新开发的项目中

2.3

备案

2.3.1

选用技术备案

按照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健康住宅办公室的要求对工程中选用的技术进行备案

2.3.2

选用产品备案

按照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健康住宅办公室的要求对工程中选用的部品进行备案

3、居住环境的健康性

评价项目

评价子项

重要度

达标措施

3.1

住区环境

3.1.1

基地选址及污染源控制

A

1、项目用地位于石梁溪东侧,白云大道西侧,南临花园大道,西靠九龙北路,北为亭川东路。

地块周边生态景观良好,尤其是西侧石梁溪整治后将形成一大景观带,交通便利,其他城市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2、基地原有的性质为桔林地和钢结构企业厂房用地(现已拆迁)。

3、基地地形较为平坦,地貌属丘陵地貌。

根据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对地块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结果显示:

⑴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属Ⅰ类。

勘察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障碍物。

⑵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⑶场地平均土壤氡浓度不大于20000Bq/m3,可不采取防氡工程措施。

3.1.2

多元化混合居住规划

B

项目中设计了11层小高层、15层-18层的高层以及9+1的花园洋房,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住宅产品类型,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3.1.3

住区与城市空间的结合

住区与城市空间有机联系,交通网络连接紧密,与城市道路采用较宽的坡地绿化相接,住区设施的配置与城市配套服务设施相协调。

建筑形态及景观的塑造,充分尊重城市的发展,使住区与城市有机结合,闹中取静。

3.1.4

动静交通设计

1、小区内部采用完全的人车分流,外围环道为车行道,内部道路均为步行系统。

2、小区在东侧沿白云大道设主入口,沿西侧九龙北路和北侧亭川东路设次入口,其中西侧入口为人行出入口。

主路呈环状,路宽6米。

宅间路宽4米,端头设回车场。

住宅成组布置,较好的解决了交通的便利性与住宅的私密性矛盾。

3、区内停车设计主要以地下车库为主。

地下车库主要出入口东场界设置两个,西场界设置一个、北场界一个,总共4个地下车库出入口。

车辆配置机动车位1016个,其中地下车位951辆。

另外在住宅地下夹层安排非机动车位,共2965辆。

3.1.5视觉环境设计

1.小区是某首个采用ARTDECO建筑风格的楼盘,建筑外立面采用暖色调高档面砖,1-2层则采用干挂花岗岩的做法,以增加小区的立面效果和稳重感与高贵感。

2.园区内设置风格统一、内容清晰的标志牌,变电站设置在地下室,空调外机位统一设置。

3.2

住宅空间

3.2.1

功能性设计

1.户型设计经济适用,功能齐全;

注重对环境景观的利用。

2.平面布局以起居室为中心合理组织安排,动静分区、洁污分区、干湿分区;

3.各功能空间完整、独立、尺度适宜,交通

组织短捷,避免功能重叠及视线干扰。

4.增加室内外空间的交流,将阳光、空气、庭院美景引入室内,创造健康、朝气、活力的家居环境。

5.南北通透,通风采光效果好。

3.2.2

灵活性设计

1.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住宅套内除厨、卫墙体砌筑外,其余空间均不用墙体分隔,交付后住户可根据不同需求,灵活分隔。

2.给水、消火栓、强弱电等竖向管线全部外移设置管井内,以利于厨房、卫生间等户内空间的灵活布置。

3.2.3

私密性设计

1.住宅楼栋之间的间距最大为80-90m,最小为40-50m,日照间距达到1:

1.2,基本不存在对视现象。

2.住宅采用首层架空的方式,解决了首层住户私密性的问题

3.住宅分户墙采用240厚的页岩砖,可以满足隔声要求。

4.设置入口玄关。

5.卧室区集中布置,卫生间靠卧室区设置

3.2.4

室内无障碍设计

1.住宅套内不设台阶、错层,必要部位设置扶手、护栏,且在卫生间、主卧及门厅等处设有紧急求助按钮,与小区智能化监控相连。

2.住宅室内公共部位(电梯厅、走道等)均按无障碍要求设计。

3.3

空气环境

3.3.1

住区风环境

1.项目委托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对住区风环境进行了模拟。

通过夏季主导风东北风和冬季主导风东北偏东风建筑周围风环境模拟结果显示,建筑架空、错列、通道设计有利于主导风向的导入,小区的风环境效果较好,有利于人员活动的舒适性。

3.3.2

住区空气质量

1.住区规划布局有利于夏季主导风向,使住区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2.住区内限制机动车通行,降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

3.增加绿化面积、合理的植物配置,改善住区空气质量

4.地下室(设备用房、汽车库等)12个防火分区共设计20套机械送排风系统,发生火灾时则为排烟、补风系统,并加设排烟阀(280℃),其排风量、排烟量校核换气次数均为6次/h,各套设备排风和排烟量均约为37000~47000m³

/h(平均按42000m³

/h计算),总排风量84×

104m3/h。

5.小区规划以城市管道煤气为气源,从市政煤气管网接入,燃烧废气经各楼排烟竖井于屋顶排放。

3.3.3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

1.住宅设计为南北向,开窗位置适中,能够形成对流风,且开窗面积能够满足《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2009年版室内通风量的需要

2.住宅户内采用新风系统,根据户型面积设置新风口,室内新风量保障不小于30m3/h·

人,以确保冬季和不能开启窗户时的室内空气品质。

3.入住后,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并提供相关的检测报告

3.3.4厨卫通风换气

1.厨房和卫生间基本上采取明厨明卫设计,且开窗面积满足室内通风的需要。

2.厨房内设置专用的变压式排烟道,配置导流板、逆止阀和风帽,施工完成后即时清扫和保护好排气道的畅通。

并在业主入住以后,指导业主安装匹配的排油烟机,确保烟道系统不出现串味、倒灌等现象。

3.卫生间设置通气立管

4.设置的地漏水封高度满足5公分的要求。

5.入住后,对厨房排烟道的性能进行检测,并提供相关的检测报告。

3.3.5

装修污染控制

1.装修材料和部品需经国家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同时应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主要材料复验的合格报告。

2.装修过程实行严格的工程监理管理,确保装修工程质量

3.严格控制装修施工时间,减少对业主的影响

4.装修垃圾由物业统一收集外运

5.装修竣工后,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提供相关的检测报告

3.4

热环境

3.4.1

减少住区热岛效应

1.住区规划布局有利于夏季主导风向,且合理控制建筑密度,以利于住区内具有良好通风环境;

2增加绿化面积,大面积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并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增强绿化遮阴效果

3.设置景观水系,降低住区的温度,改善住区的小气候。

4.路面采用具有渗透功能的的地砖,涵养地下水,改善住区的微循环。

5.住区内限制机动车通行,降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

6.合理设计各种设备的能效比,降低设备排放热量。

3.4.2

室内热环境

1.住宅室内的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热舒适度和换气次数满足《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2009年版的指标要求。

2.入住后,对室内热舒适度和换气次数进行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

3.4.3

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措施

1.外墙采用240㎜厚烧结页岩空心砌块,20-25厚无机保温砂浆外保温,外装饰面采用ARTDECO建筑风格面砖。

外墙的传热系数为1.25。

2.外窗采用断热中空(6+12A+6)玻璃铝合金窗。

外门采用钢制防盗防火门。

其传热系数为3.2。

3.屋面结构层厚度为120厚的钢筋混凝土层+找坡层+20厚的水泥砂浆找平+3厚的柔性防水层+40厚的挤塑聚苯板保温隔热层+20厚砂浆找平+60厚的刚性防水。

屋面传热系数达到0.65;

4.围护结构节能效果能达50%。

3.4.4采暖制冷系统

整个小区内不设供热锅炉,住宅、商铺、会所等均采用空调取暖制冷,采用普通变频空调,热水器采用太阳能和电能。

3.4.5

可再生能源利用

1.小高层全部采用集中集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2.合理配设太阳能庭院照明灯具。

3.5

声环境

3.5.1

住区防噪规划

1.项目四周均为市政的次级干道,在四周场界设置绿化隔离带,并进行合理的植物的配置,可以起到一定的隔声效果,减少交通噪声对住区的影响。

2.住区内的公共建筑与住宅分开设置,公共建筑主要设置在北面,减少对住宅的噪声干扰。

3.小区内进出的汽车、摩托车等产生的交通噪声。

主要通过在出入口设置醒目的导向标志,以减少刹车、启动、倒车等引起的噪声,同时禁止车辆在区内鸣笛。

4.物管部门加强对位于8#、11#楼的一层配套会所等公建设施的管理,合理安排经营时间,在宣传中注意创造一种安静的氛围。

5.在每个空调平台面向场界一侧设置隔声挡板,同时在室外机上加装消声百叶。

6.地下车库出入口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在出入口坡道部位加筑隔声防护墙和隔声性能好的防雨顶棚,阻隔噪声传播。

出入口坡道采用耐磨的环氧树脂漆来降低噪音,出入口道路两侧墙设置吸声材料,降低小车行驶过程中噪声源强。

由于车库出入口均有减速带,设置限速要求(<

5km/h)。

在出入口和地面临时停车场地周围加强绿化,如在车库通道顶棚和墙体种植攀援和藤本植物,使之成为“绿色出入口”。

3.5.2

住宅防噪设计

1.平面设计时,在分户墙的两侧设置功能相同的空间如客厅或书房

2.电梯与厨房、餐厅相邻设置,降低对住户产生噪声干扰

3.电梯井道采取隔声处理措施。

4.功能空间进行有效的动静分区。

3.5.3

住宅室内隔声

1.采用双层中空玻璃铝合金门窗有效的提高了门窗的气密性,降低了噪音。

其隔声性能35分贝以上。

2.户内墙体采用烧结多孔页岩砖,砖块内的大量毛细孔就可以有效降低噪音。

3.排水管道选用PVC螺旋消音管,以降低用水空间的噪声干扰。

4.选择低噪声的节水器具,以降低相互间的干扰。

5.入住后,需要对楼板、分户墙的隔声进行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

3.5.4

设备隔声降噪

1.工程中使用的设备选用低噪声或超低噪声类型,并合理布局。

2.风机、变配电设备、水泵均位于地下室,并设置独立的房间,对设备支撑底座采用软性垫片,机房内壁作隔声处理。

3.各类设备采取必要的减振、隔声措施。

所有设备均设相应的减振基础或减振支吊架;

所有风机进出口和风管采用帆布或人造革软接,并加装消声器;

管道等构件与建筑物采用软性连接等。

4.物业管理部门加强设备日常检修和维护,以保证各设备正常运转,以免由于设备故障原因产生较大噪声。

3.6

光环境

3.6.1

日照保障

1.日照间距1:

2.每套住宅至少一个居室满足大寒日2小时满窗日照。

3.住宅满窗日照满足《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2009年版的指标要求。

3.6.2

自然采光

1.住宅套型设计采用四明设计,除个别卫生间外,均为自然采光。

2.窗墙面积比:

东向0.15;

南向0.39;

西向0.15;

北向0.28;

3.地下室配设采光井设计,部分区域增设光导照明系统予以补充采光。

3.6.3

室内照明

1.住宅室内人工照明按各功能空间需要,引导住户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光源和灯具,照度标准符合《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2009年版的指标要求。

2.室内照明开关高度设置在离地面1.0~1.2m之间

3.卧室、通道和卫生间照明开关选用带夜间指示灯的面板

4.住宅玄关内设置照明总开关

5.老年人卧室到卫生间的通道设置脚灯。

3.6.4公共区域照明

1.地下车库及各类机房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灯照明

2.公共走道及楼梯采用红外声光控节能自熄型灯具,照度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设计要求。

3.6.5

光污染防治

1.严格控制住宅楼底层的商业灯光设置,控制数量和强度,减少对楼上的影响;

控制与住宅楼相邻商业用房的墙面装修,采用低反射系数的材料,防止产生光污染。

2.照明灯具采用带遮光罩及控制眩光的灯具,室外路灯光线注意避免直射入住宅室内。

3.照度设计及照明功率密度值均满足《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2009年版标准设计要求,防止过度照明。

3.7

水环境

3.7.1

供水系统

1、小区供水水源接自市政给水管网。

生活给水系统采用管网叠压给水设备,充分利用市政余压,分别从亭川东路、白云大道市政给水管网各引一根DN200给水管,在小区内形成环状供水管网,供小区内所有建筑物生活及消防用水。

2、生活给水系统按竖向划分为三个给水分区,4层及以下部分为直供区,由市政给水管网直供,五层至11层为低区、12层以上为高区,均由市政给水管网通过无负压无吸程管网变频叠压给水设备加压后,将市政水源直供到户,杜绝了生活用水二次污染问题。

3、室内生活给水立管及水表前管道采用钢塑复合管,水表后采用PP-R塑料给水管,热熔连接。

消防管DN≤80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

DN100采用热镀锌钢管沟槽式连接,DN>

100采用无缝镀锌钢管,沟槽式连接。

室外埋地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

3.7.2

生活热水供应

11层以下住宅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3.7.3排水系统

1、室内排水管网采用污、废分流,室外采用雨、污分流。

污水在室外管道收集并经化粪池熟化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厨房、餐饮项目含油废水经预设的隔油池隔油预处理后,与其余生活废水一并通过白云大道排放口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泵站提升后送往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2、建筑室内排水用PVC-U硬聚氯乙烯排水

管,胶水粘接;

雨水管采用防紫外线建筑雨水排水,其中高层采用承压雨水管。

室外排水管采用PVC-U加筋排水管。

3、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水嘴和感应式小便器冲洗阀)。

冲洗水箱冲水量<

6L/次。

3.7.4

雨水收集利用

1.屋面雨水设置雨水收集系统进行收集,收集后的雨水用于景观绿化用水。

2.室外道路雨水由雨水口及管道收集,排入内河、市政雨水管网系统或重复利用

3.室外道路采用具有渗透功能的地砖,将雨渗透于地下,涵养地下水。

3.7.5

景观绿化用水

1.利用收集的雨水适当补充河道水,用于景观绿化。

2.景观水系主要采取自然驳岸与硬质驳岸相结合的水景形式,既有干净整洁的硬景水体也有自然柔和的生态水体,水体使用包括泳池功能用水及观赏水景,水体面积达到2143平方米。

3.对景观水系的水质采用生态处理的方式进行净化,保障景观水质达到标准的要求。

4.绿化景观用水标明禁饮用的安全标识。

3.8

电气环境

3.8.1

电气安全

1.选用通过国家认证的高低压电力设备。

低压侧保护方式为低压断路器,作过载和短路保护。

低压供电采用三相四线+PE线制,提供380/220V用电电源,全部选用铜质导线,导线穿管敷设及导线截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所有户内电源设有漏电保护器,所有非消防电源可以通过消防控制予以分励脱扣断电。

2.小区接地保护系统为TN-S制,PE接地干线采用热镀锌扁钢40X4,各单体建筑均做重复接地。

变配电所接地系统采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3.住宅厨房、卫生间的电源插座回路分别单独设置。

4.住宅户内电源插座的设置位置满足《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2009年版的相关规定

5.电梯井道照明电源电压保持在36V

6.住区水景等潮湿场所内的照明及水泵等设备选用特低电压供电。

3.8.2

住区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系统

C

1.小区设有中心机房并配设专门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管理

2.配设周界防越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家居报警系统,家居多媒体配线,公共信息发布系统,车辆进出及停车管理系统。

3.8.3电磁与静电保护

1.为减少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破坏程度,在电源系统(包括变配电所内总配电柜、分配电柜及重要电子设备末端)加装三级电涌保护,各楼做好等电位联结。

2.各弱电机房采用防静电地板,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3.8.4

电气节能

1.变电所设置深入负荷中心,缩短供电线路长度,减少线路损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