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总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08559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2.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总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总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总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总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总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总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总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总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总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举例说明怎样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

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举例说明的活动,这样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回顾空间,有利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在学生举例时,教师应注意引导举例的普遍性。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

信息4:

0的妙用。

整理对0的认识。

教材按照所学内容的顺序,从“0克已表示没有”、“0可以表示起点”、“0可以表示起点”、“0可以用来占位”、“0可以表示分界”等各方面,对“0”进行全面再认识。

教材还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0”的认识。

教学时,建议让学生自己回顾整理,并举例说明0所表示的含义,并找生活中的原型与之对应。

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运算角度认识0。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0的发展历史。

信息5:

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请你整理一下。

整理倍数和因数的内容。

鼓励学生自己整理,整理方法不是唯一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信息6: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向同学解释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

教学时,可直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对1万,1亿有多大的认识,以充分展示学生对大数的理解,并复习巩固身边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意义的方法。

(帮助学生感受达数的含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整数(第2课时)

1、在具体情境应用上节所归纳的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2、在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审视生活

投影片小黑板

一、可以利用小组竞赛形式展开练习。

这些练习一部分是对“回顾与交流”中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巩固,一部分是对整数这部分内容的补充,这些练习的设计,一方面是巩固所学内容,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关于各个习题的说明

第1题:

体验表示数的多种方法,进一步理解十进制。

第2题:

对于比较大小,学生可能选择不同的策略;

直接比较大小,改写以后在比较等。

第3题:

借助“小红家5月份收支情况”这一具体情境复习正负数的意义。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结余虽然是问号题,但教师应鼓励学生借助经验尝试解决。

第4题:

本题复习了公因数、公倍数等内容。

在3和5的公倍数的时候,注意是有范围的。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设定范围,体会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第5题:

学生估计的方法可能是不同的,一般的,可以将要估计的东西分成基本相等的几份,通过数一份的数量从而对总数进行估计。

教师应鼓励学生交流这种方法,并应用这种方法从事其他的一些估计活动,方法只要合理,数目接近120就可以。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四、数学万花筒。

让学生了解一些其他记数系统,并进一步认识到十进制的优越性,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第1课时)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认识百分数;

能认、读、写小数和分数。

2、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转化。

3、会比较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大小。

4、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利用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生成知识。

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通过自制测量工具进行有目的的测量

出示回顾与交流中的第一个情境。

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引入分数和小数的必要性,沟通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

引领学生再次经历分数、小数产生的过程,感受其产生的必要性,同时进一步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实际动手量一量,并尝试解决“1个单位量不尽,怎么办”的问题;

也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数的发展资料,谈谈分数的产生。

二、把抽象的分数生活化、具体化。

用多种方法解释

的含义,进一步使学生从多角度体会分数的意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的把分数、除法、比的关系联系起来。

(鼓励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解释

的含义,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分数、除法和比的意义及联系。

三、

(1)我喝了一杯饮料的十分之五。

(2)我喝了一杯饮料的

(3)我却喝了一杯饮料的50%。

结合具体的例子说一说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重点是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关系。

有了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关系就清楚了,他们所叙述的规律是一致的。

以上三个小题,学生只要借助具体例子,用自己的语言说清即可,不需要学生抽象的记忆。

四、目的是复习十进制计数法

整数与小数的计数方法是一致的,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十”,小数的计数方法是整数的扩展。

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主要是让学生再次体验数位顺序表的逐步扩充过程;

通过让学生填写数位顺序表,让他们再次感受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间的对应关系,在整理了数位顺序表以后,通过对整数和小数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回忆和整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以上知识的回顾完全是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

本着学生归纳、整理能力的目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板书设计:

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分数、小数的产生及意义。

多种方式解释

小数、分数、百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十进制计数法。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各种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在观察、对比、交流中概括、归纳和反思。

学生用数学语言讲解思路和过程

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本节建议

由于本节是巩固和应用,教师可根据本版情况对习题作以调整和补充。

二、习题说明

针对习题的一些说明。

第1题

目的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再次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主要让学生能根据具体的例子,用自己的语言指出数据的意义。

教学时让学生先读一读教材中给出的资料,解释其中各个数据的具体意义,并请学生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育。

课前布置为好,课中找学生汇报,课后展示优秀作品。

复习分数的意义

第4题

进一步复习分数的意义,学生的答案正确都应鼓励。

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习题。

第5题

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及比较大小。

注意学生思路、语言表达能力。

第6题

复习比的意义,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比的意义。

第7题:

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是如何进行化简的。

全课总结

1、学情总结

2、知识总结

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识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亲自体验

一、回顾与交流

教材呈现的两个令人振奋的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回顾这些量及其单位,举例说明1时大约有多长,1千克大约有多重,回顾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时间单位的概念。

(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单位现实情境,注重亲自体验单位的实际意义。

二、巩固与应用

教师呈现三道练习题及一些实践活动,下面就看这些内容作以说明,大家在使用教材时可根据班级实情,适当调整与补充。

复习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可以独立解决,再交流是如何进行换算的,由此巩固单位之间的换算。

复习时间的认识及24时计时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借助图上提供的信息,计算小龙一天在校的时间。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说说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如何进行换算,并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复习有关时间的计算,只要用离开起点站的时间加上40分就是到终点的时间。

实践活动:

虽然是复习,也应鼓励学生实际调查,再次体会1分的实际意义。

三、全课总结。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6--67页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2、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数与数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答题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谈话引入

师:

我们已学过的找规律的内容有哪些?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的?

生:

学过的内容有:

正比例、反比例、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点阵中的规律、比赛场次、搭配、猜数游戏等。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课件展示学生所说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回忆与联想,为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

用画图、表格、符号等来表示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件展示:

用画图、表格、符号等不同的方法来展示比赛场次中的规律)

二.探究活动。

下面是2000年8月份的日历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从这个日历中你能找到什么规律?

用随机选学号的方法选取学生来回答问题并进行评价。

生1:

每一横行:

右边的数比左边的依次大1,每一直列:

下边的数比上边的依次大7。

生2:

从左上到右下,数字依次大8,从右上到左下,数字依次大6。

生3:

横行的3个数的和是中间那个数的3倍。

生4:

直列的3个数的和是中间那个数的3倍。

上面几个同学都回答得很好。

给这几个同学每人各加100分。

我还有一个问题需要你们帮我来解决。

问题是:

图形中的9个数(出示下图)与中间的数有

什么关系?

是中间那个数的3倍吗?

小组合作、交流,然后进行汇报。

(结合课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评价,给回答正确的同学加100分)

你从这个日历中还能找到什么规律?

验证结论:

学生用日历来验证自已找出的规律的正确性。

三、找规律,填一填。

(1)1,2,3,4,5,_____,7,…

(2)2,4,6,8,_____,12,14,…

(3)1,3,5,7,_____,11,…

(4)8,11,14,17,_____,23,26,…

(5)1,8,27,64,_____,216,…

(6)1,4,9,16,25,_____,49,…

(7)3,6,9,12,_____,18,21,…

(8)1,3,6,10,15,_____,28,…

(9)5,6,11,17,28,_____,73,…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说明填的理由和依据。

(1)填什么数?

为什么?

(2)这一组数有什么规律?

小组先合作、交流,然后汇报。

(用随机选学号的方法选取学生来回答问题。

(1)小题:

生1:

填6,因为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1。

(2)小题:

填10,因为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2。

生3:

它们分别是1、2、3、4、5、6、7的2倍,所以应该填10。

(3)小题:

各数分别比第二小题的数小1。

生5:

分别是1、2、3、4、5、6、7的2倍减1。

(4)小题:

生6:

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3。

生7:

分别是1、2、3、4、5、6、7的3倍加5。

(5)小题:

生8:

分别是1、2、3、4、5、6的立方。

(6)小题:

生9:

分别是1、2、3、4、5、6、7的平方。

(7)小题:

生10:

分别是1、2、3、4、5、6、7的3倍。

(8)小题:

生11:

第2个数是2+1=3,第3个数是3+2+1=6,

第4个数是4+3+2+1=10,第5个数是5+4+3+2+1=15,

第6个数应该是6+5+4+3+2+1=21。

生12:

和比赛场次的计算一样。

一样?

不,还是有一点点不同的,在比赛场次中,两个队比赛一场,而在这个数列中,第一个数就是1,这是不同的地方。

生13:

还可以用比赛场次的计算公式计算:

不错,把我们以前学过的东西用上了,好!

(9)小题:

生7:

后面的数是它前面的两个数的和。

上面的同学回答得都很精彩,我们给这些同学各加上100分。

小结:

我们找出的规律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与序数间的联系

①倍数关系。

(2)、(7)。

②乘方关系。

如(5)、(6)。

③积、和关系(或积、差关系)。

如(3)、(4)。

④积的关系。

(比赛场次中的应用,只要学生明白结果是由从1开始加起就可以了)如(8)。

2、其它类型的关系。

如(9)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想知道什么?

通过学生的联想,回忆已学过的与找规律有关的知识,让已有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再现。

展示在学习过的找规律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再次引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深化理解。

通过学生熟知的日历,从中发现原来生活中就存在着规律,只要你肯发现,你会发现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有趣的规律。

随机性反馈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这个规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出来。

学生可能回答“另两个数的和是中间的数的两倍”也可。

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检验的好习惯。

这组题是探索数之间蕴含的规律。

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与序数间的联系,从而找到数字的排列规律。

为后面的题作铺垫

与序数间的倍数关系

学生的不同的解题策略。

与已学知识联系起来。

如果学生能用公式计算就更好了。

与己学过的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与课题结合(评价)。

对以上数列的规律进行总结。

探索规律

在具体情境中尽可能多地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规律,尝试用语言、表格、图、关系式或其中的几种方式刻画所发现的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一、情境导入

回忆小时候学习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换一方式来体会一次,请同学们看下表现补充完整,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图见小黑板

学生可能会发现:

(1)横着看,每一行都是一个数的倍数。

(2)竖着看,每一列都是一个数的倍数。

(3)找出积相等的数,这些数所对应的两个数成反比例关系。

学生可能发现其他规律,只要合理都应鼓励。

二、展示生活中数学规律,与同学分享。

1、日历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日历,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和思考,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游戏形式来深化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交流汇报发现的生活中的数学规律,教师给予必要指导。

(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

三、巩固与应用

1、找规律,填一填。

(1)8,11,14,17,(),23,()

(2)4,9,16,25,(),49,64

(3)1,8,27,(),125,()

(4)3,6,9,15,24,(),63,()

2、按下图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

(1)一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人。

(2)按照图上的方式继续摆桌子,完成下表。

桌子张数/张

1

2

3

4

5

6

可坐人数/人

6+4

6+2×

第3题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六

(2)班同学按下面规律给教室挂气球,第2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

第27呢?

第4题数一数

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老师请你们帮忙。

这是2008年8月份的日历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灰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这个关系对其它这样的方框成立吗?

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关系吗?

(3)这样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可能是72吗?

作业设计

运算的意义。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四则运算意义的复习,一个是解决实际问题。

淡化了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的理解和四则运算意义的真正理解。

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讨论,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根据所学数学知识的意义加以解决。

关于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平时的教学中也有提及,但是不多。

二、学生分析

学生现在对于加减法的理解和计算已经基本上没有问题,在心里也觉得加减法比较简单,偶尔会有笔误。

但是对于乘除法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对于乘除法的意义理解的不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有问题。

至于乘除法的计算,小数乘除法的错误率还是比较高的。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套教材中基本没有涉及,对于学生而言会有一些困难。

不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掌握。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过程与方法:

自己看图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解释选择的运算方法,总结和体会四则运算的实际意义,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和联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此环节是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境提出问题,并解答。

在这个环节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10分钟)

1、请同学们打开数学课本49页,找到第一题。

主题是什么呢?

“庆祝六一”。

这个班的同学们在以什么形式庆祝六一呢?

我们来看一看。

2、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比较重要,安排用9分钟,学生要在这个环节中提问题并解决,还要说出自己选择这种运算的理由,在说和听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⑴根据这四副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⑵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⑶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一幅图:

①两个同学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②还要折多少只纸鹤?

求和:

39+26=65(只)120-39-26=55(只)120-(39+26)=55(只)

求剩余数可以用连减的方法,也可以用减去两数之和的方法。

第二幅图:

一共需要花费多少元?

1.5×

52=78.5(元)求52个1.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三幅图:

①捆扎礼品盒用多少米彩带?

②扎蝴蝶结用多少米彩带?

18×

1/3=6(米)18×

1/2=9(米)

③一共用去多少米彩带?

④还剩下多少米彩带?

(1/3+1/2)=15(米)18-18×

(1/3+1/2)=3(米)或者18×

(1-1/3-1/2)=3(米)

这几种方法基本上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四幅图:

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48÷

4=12(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一份是多少?

这幅图上没有要求平均分,但是要想一想做游戏时怎么分最公平?

还是平均分最公平。

3、小结:

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图提问题并解答,做的非常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用这些知识来解决。

二、回顾、总结学过的运算。

(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于所学过的运算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