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7347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现代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现代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现代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现代教育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学Word格式.docx

《现代教育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学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学Word格式.docx

4、为完满的人生而学当老师要学教育学,但学教育学知识不只是为了能当老师。

每个人都曾经是儿童,是儿童就要受教育。

长大成人、为人父母后,还要教育自己的孩子。

即使不要结婚、不要孩子,也对孩子的成长、对别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影响。

教育学是人学。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会。

学习方法——思考学习小学教育基础课程,就是要学会思考教育问题、分析教育问题。

要学会分析,还要学会讨论:

表达自己的意见、听取别人的意见。

我们的课可能会在讨论中进行。

教育问题由许多性质不同的问题组成。

与其它学科不同,小学教育基础没有一套“专业的”、“严密的”概念体系,所以背诵概念不是主要内容,主要是用原理去思考和分析教育问题。

教材一定要看,但学习不能仅教材学习,要大量参看其他教育书籍,只有这样才能会好教育学。

教师期望理论皮革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v教学目标:

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了解教育发展史的基本线索,掌握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形态。

v教学重点:

教育的定义和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形态。

v教学难点: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

(三)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

v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又译迪尔凯姆)在《教育及其性质与作用》中认为:

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能得到某些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v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v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的《教育学》认为:

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v《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提出: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归根结底:

教育的本义是为了人的道德人格的完善。

狭义的教育概念

v《教育大辞典》:

狭义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v教材P6

v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

——首先是个体被文明所教化的过程,这就是广义的教育过程;

——其次是被学校教育所塑造的过程,这就是狭义的教育过程

二、教育学概念的界定

vP12

v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第二节教育与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v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v

(一)教育的起源

v四种教育起源论:

1、生物起源论:

教育就是一种本能

2、心理起源论:

教育即人类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

劳动创造了人

4、生活需要理论

v

(二)教育的发展

v1、原始社会的教育

v2、奴隶社会的教育

v3、封建社会的教育

v4、现代社会的教育

v二、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v1、萌芽阶段《学记》《论演说家的培养》

v2、创立阶段《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

v《教育漫话》《爱弥尔》

v《康德论教育》

v3、发展阶段《民主主义与教育》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

人的价值

v可以把人的价值分为三个层面:

v一是人的生命价值,即人的生物性。

v二是人的主体价值,即人的自由和自主。

v三是人的自我价值,即人的尊严。

v三者具有递进关系:

生命价值是最基本的幸福(生命受损,其它价值均受损);

主体价值是获得幸福的条件(不自由、不自主,只能由他人赐予幸福);

自我价值是感受幸福的根本(没有尊严即没有幸福体验)。

自我实现

v人的价值的充分实现,也可以理解为人的潜能的充分实现,也叫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认为,自我实现是最高的价值追求,是最大的幸福。

v潜能即人固有的、尚未表现出来的能力,潜能的充分实现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

v教育的一个目的是,促进人的潜能的充分实现,也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v教育如何促进人的潜能的充分实现?

或者,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发展?

v人是可教的动物。

v人的生理机制的未特定化使人产生教育的需要性。

v人对外界影响的开放性使人受教育成为可能。

教育:

v或改变人的发展

v或顺应人的发展

第四章教育目的

•P109什么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区别?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区别?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P117)

•完整发展=均衡发展?

•多方面发展=每门课程均分?

•自由发展=不能有统一要求?

•二、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与片面发展相对立,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的发展方向、发展程度、发展的现实途径取决于社会条件。

•3、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可能性。

•5、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

卢梭论三种教育

•问题似乎出在对教育或培养的理解上。

让我们来看卢梭如何解说教育:

•自然的教育——“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

它完全不由我们决定。

•事物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

它部分地由我们决定。

•人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

它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三种教育的关系

•自然的教育其实是自然素质或先天素质的发展,所以它完全不由我们决定。

•事物的教育指经历过中的各种事物、事情使我们获得的经验,所以它部分地由我们决定。

•“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指别人向我们传授两种知识:

一是有关自身发展的知识,二是有关事物经验的知识。

这是可以由我们来决定的,因为:

(一)传授什么知识;

(二)传授多少知识;

(三)怎样传授知识,

•这是可以控制的。

三种教育的配合一致

•如果三种教育在一个人身上是互相冲突的,他所受的教育必是不好的,如果三种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

•怎样才能配合一致?

只有让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去配合自然的教育,因为可以由我们控制的,必须去配合那不能由我们控制的。

所以,经验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一个人的天赋和本性相一致

自然主义教育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从人的天赋和个性出发,也就是应该顺应人的自然天性。

这种教育立场也称自然主义教育。

•“凡是出自造物之手的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变坏了”。

卢梭猛烈抨击扭曲人的天性的教育。

内发论

•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源于人自身的内在动力,包括人的自然本能、内在需要和成熟机制。

•社会生物学认为基因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本质力量。

•弗洛伊德认为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力量和根本动因。

•格塞尔认为成熟机制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是仁、义、礼、智四种品性的根源。

•内发论主张教育应自内向外,认为内在需要、内在动力和内在结构是发展的根本,因此也是教育的根本。

外铄论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即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以及学校教育。

•一些人类学家提出,基因可能有两种编码方式,一种是封闭式的,一种是开放式的。

•洛克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本身无内容,可以任人涂抹。

•华生称:

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荀子认为人天性皆恶,要通过外部力量的强制和约束才能弃恶从善。

相互作用论

•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既受内在因素的制约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

内在因素如遗传和成熟,外部条件如社会文化、环境及教育。

个体发展是内外因素是交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主客观条件大致相当,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皮亚杰认为是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的。

个体发展有一个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内化即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外化即学习或经验习得过程。

认知结构是同化的也是顺应的,同化既把外部刺激纳入已有认知结构,顺应即调整认知结构以便适应外部刺激。

遗留问题

•概括地讲,内发论认为培养应是由内向外的;

而外铄论认为培养应是由外向内的。

相互作用论不是简单的中庸论,它强调外部作用与内在机制的协调一致。

•相对于发展而言,教育是外部事件。

外部事件如何作用于人的内部过程并促进了发展?

这需要对人的内在素质的基本结构提出理论假设。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实践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目的的演变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的实施

素质一词的意思

•在汉语里,素质一词有“白色质地”、“本质”的意思。

•在生理学和心理学里,素质表示个体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大脑的特点。

这是素质教育的提法受到质疑的原因之一。

•但正如卢梭用自然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来表示人的自然天赋的发展以及后天经验的获得,如果自然素质是可发展的,而且这种发展与后天经验和知识的学习有关,则素质教育的提法是可以成立的

扭转应试教育

•提倡素质教育是为了解决一个现实问题,即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应试教育的典型症状是:

为考试而教;

为考试而学。

它有两个直接的后果:

一是只为考试而教,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是提高升学率;

二是只为考试而学,学习的目的不是潜能的充分发展或自我实现,而是过人上人的生活。

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有两个目的:

一是提高国民素质,二是发展内在素质。

•提高国民素质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内在素质是个体发展的需要。

•个体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所以需要对素质结构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素质结构

•政治素质

•道德素质

•文化素质

•审美素质

•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教育目的的理想性与现实性

•教育目的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基于对理想的人和理想的社会的看法。

所以教育目的具有理想性。

•教育目的也是对教育应如何促进人的发展和如何促进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这种规划基于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认识,所以教育目的又具有现实性。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应试教育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且是与全面发展的理想背道而驰的。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承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尚不具备,但认为教育应当致力于人的潜能的提升和内在素质的开发,它是人性的根本。

•素质教育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实现其最好的发展,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做人的价值,能成为他自己,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五章现代学校制度

第一节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与价值取向

•一、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P147

•何谓学制?

其上位概念是什么?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理念

•1、法制理念

•2、民主理念

•3、公平理念

•4、人本理念

•5、拒绝市场话理念

三、价值追求

1、优化教育秩序

2、推进教育公平

3、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4、保证师生人格尊严

第二节义务教育

一、义务教育的含义及特征

二、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三、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

(一)义务教育的含义

义务教育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二)义务教育的特征

1、普及性:

人人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

2、强制性:

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3、公益性:

所谓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

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

4、统一性:

修订的义务教育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义务教育的三个阶段:

(一)起源阶段

问题:

义务教育起源于哪个国家?

第一个《义务教育法》产生于哪个国家?

为什么义务教育没有发源于中国?

(二)雏形阶段

世界大规模实施义务教育,中国怎样?

(三)发展阶段

中国的义务教育何时开始起步?

义务教育的起源

•第一个提出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1619年

•第一个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也是——德国,1717年9月28日

•第二个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法国,1880年

•第三个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英国,1882年

世界上第一个实施的“义务教育法”

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717年9月28日,是由当时普鲁士帝国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FriedrichWilhelmI,1688-1740)为了提高整个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及信教程度授谕的

(一)我国义务教育实施的进程

•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2006年6月29日修订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

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怎样?

优质师资短缺《美丽的大脚》

地区间不平衡

一)我国义务教育实施的进程

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呈现出六大亮点:

1、首次明确义务免收学杂费

2、以法律形式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3、法律规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学校乱收费主管人员将受罚

5、立法明确实施素质教育

6、保障校园安全写进法律

(二)当前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对义务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2、教育投入总量不足,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

3、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

4、义务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不高,且严重流失。

5、有关法规贯彻不力,法规体系不完备。

第三节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足的问题

(二)学校教育功能偏离的问题

•(三)教师发展不足的问题

•(四)学校活力匮乏的问题

•(五)《学校法》缺失的问题

强烈呼吁各位为国家的义务教育推进而努力学习和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