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714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docx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docx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教育杂谈

2012-12-2719:

47

1、课堂之道在于,如何围绕学生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摘自《课堂亦有“道”》

感悟课堂之道在于,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学生,教师的“主导”才有了服务的对象。

因此,“主导”总是围绕“主体”行动的,一切要遵循“主体”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需求。

  2、从事教育的人要知道,教师的思维不可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知不可代替学生的认知,间接经验不可代替直接经验,唯有敢于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才会有真正的学习发生。

                  ——摘自《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感悟身为教师,我们要时刻谨记教师永远也不可能代替学生,这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去亲历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3、课堂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在于教会学生学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

               ——摘自《不教能学会吗?

 感悟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者的责任,如果教师只教给了学生知识,而没有教给学生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这个教师就是失败的,也是不称职的。

4、总有一天,我们要让每一个儿童“嗜学如命”。

                ——摘自《让儿童嗜学如命》

感悟当有一天,我们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把学习看作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自觉地学习,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时,我们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成功的教育者”。

5、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培养“病梅”、畸形儿、伪君子、工具和奴仆。

                ——摘自《成为“他自己”》

感悟教育要使每个孩子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他自己”,就必须尊重每个孩子,让他们保持自己的本色,而不是刻意模仿他人,这样的孩子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真正成为“他自己”。

6、能力来自于“动”中,知识只有在实践、体验、探究中才会转化成“力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生成为智慧。

                ——摘自《为智慧而教》

感悟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其实,知识本身没有力量,只有当一个人学会了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智慧,这时原本僵化的知识才有了力量。

7、“自主、合作、探究”,是教育的共同“魂魄”所在,是一切课改的“不二法门”,让学生在“学”中“生”。

               ——摘自《“六字箴言”是不二法门》

感悟“自主”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彰显了集体的魅力,“探究”展示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教育的“魂魄”。

8、教师要尽可能抑制住自己的表演欲,而敢于放手让后学生“表演”;舞台是学生的,不是教师的!

                ——摘自《千万别“表演”》

感悟教师演得再好,始终是教师的;学生演得再差,也是学生的,是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

教师要做的不是让自己的演技发挥到极致,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表演,这才是教师明智的选择!

9、“搞舒服”,你得知道他想什么、要什么,他惯常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他习惯于怎样学,他喜欢什么、拒绝什么。

你得从他的角度、准许他下欧诺个一直的“被动”中走向“主动”,让他自我选择、自我思想、自我表达,他想说即说、想唱即唱,你得尊重他的眼睛和嘴巴。

当他的行为、方式、思考、结论和你冲突时,你应该尊重和接受这种冲突。

                  ——摘自《想法把学生“搞舒服”》

感悟教师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需求,准许他们与你“唱反调”,这是课堂发生的质的变化。

也唯有质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课堂的弊端。

10、为什么中国的教改典型都出在农村?

从农村教育被有意无意边缘化那天开始,农村教育就必须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挣扎,这颇有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悲壮感。

                  ——摘自《教育的希望在“民农”》

感悟“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穷思则变,正是因为农村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优质生源流向城区学校的问题、师资力量逊色于城区学校的问题等。

于是,他们决定破釜沉舟,把目光投向了课改。

结果,一改就改出了教育的春天!

11、满世界里教辅,尽管拿来,尽管发下去,这成绩比拼的是哪个教室更“心狠手辣”,谁敢于把学生往死里逼下去,谁就是“好”教师,谁心慈手软,谁的成绩必然吃亏。

                  ——摘自《逼上梁山反“传统”》

感悟读到这句话,我突然想起了从前一个同事说的一句话。

他说“你发现没有,每年暑假站在领奖台上领取质量奖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会‘整’学生。

”当时,我只是付之一笑,没去多想。

现在看来,还真有这个理儿。

12、时代要求教师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教育信仰”——全面关照学生的成长需求。

                  ——摘自《教育的信仰是“学生”》

感悟我很庆幸,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努力做到这一点——全面关照学生的成长需求。

我与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亦亲,他们有的已经大学毕业,有的和我一样走上了教育岗位,但她们念念不忘我对她们的影响和教育。

我想,也许这些是我今生作为教师收获到的最大财富。

13、从“有法”到“无定法”,再到“得法”,恰好是教学必须经历的三层境界。

                  ——摘自《没有模式的课堂叫“胡搞”》

感悟教学很像是练武功,要想练好一种上乘武功,首先必须练好基本招式,这叫“有法”。

扎实练好了基本功,就没有必要按部就班地出招,要根据对手的招式灵活出招,这叫“无定法”。

最后,习武者将所学的各种招式融会贯通,加以升华,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这就叫“得法”。

14、教育就是“选鞋子”。

教育就是“打麻将”。

教育即“放手”、“放生”。

                 ——摘自《关于“教育”的四个隐喻》

感悟传统的课堂总是让儿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从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选鞋子”让儿童找回了自我。

教育仅靠枯燥的说教犹如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样只会事倍功半,“打麻将”轻松解决了课堂的疑难问题。

教师真正爱学生,就应该努力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发展自己。

15、学习即合作。

                 ——摘自《关于“学习”的四个隐喻》

感悟合作生出智慧,合作产生效益!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人合作的意识,并学会最大限度地与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获得学习的高峰体验,收获最美的果实。

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让合作成为课堂学习的常态,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阶梯!

16、教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尊重”,“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绝伦”。

               ——摘自《教育即解放》

感悟怎样才算是尊重生命?

我想尊重生命的前提是相信生命,尊重最鲜明的特征应该是放手。

唯有解放学生,才能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17、假如你想“换个花样”创新一下,那一定会被指责,轻点叫“出风头”,严重点便是“邪说异端”。

              ——摘自《教育的“问题门”》

感悟死守传统不放的人犹如井底之蛙,他们不愿跳出井口,因此,他们始终看不到天空到底有多大。

倘若你告诉他天空比井口大很多倍,他一定会嘲笑你胡说八道、信口雌黄。

真是可笑可悲!

18、变革在某些时候不仅需要割破“习惯”、“传统”,也需要割破那颗苍老的“心”。

             ——摘自《一把教育的“手术刀”》

感悟很多时候,“习惯”和“传统”是外显的,具有操作性。

要打破“习惯”和“传统”也并非特别困难。

但是,“人心”始终是隐藏在人的内部深处的,看不见,摸不着,难于控制,却又十分关键。

因此,要改变一个人,都首先改变他的思想,改变他的心智。

19、高效课堂正是对传统课堂的推翻和重建!

               ——摘自《课改的“补”与“建”》

感悟学会放弃,实质上就是学会选择。

人走在错误的道路上,速度越快,离目标只会越来越远,犹如南辕北辙。

要想达到成功的彼岸,唯有一切重来,放弃传统的种种经验和套路,从零开始。

20、教育不是让人成为冷酷残暴的魔鬼,也不是再造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而是指向有血有肉的生灵,他们应该拥有一种基本的状态,叫做——“不平静”。

                ——摘自《平静的绝望》

感悟《三字经》中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教育就是要唤醒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并激励他们乐观向上,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生充满希望,在“不平静”中健康、快乐成长!

21、枪打出头鸟,“杜郎口们”理该受到“批评”。

                ——摘自《课改“泥腿子现象”》

感悟的确如此,“枪打出头鸟”。

但是,总有一只鸟会出头,总有一只勇敢的鸟会被打。

因此,当我们下定了决心要课改时,就不要畏惧那黑洞洞的枪口。

与其在“传统课堂”你裹足不前,最终憋死,还不如冒着被“枪打”的危险冲出去,在新课改的课堂里浴血奋战,或许还有生还的可能。

22、仅仅有课改的理念,而受困于“方法”,是当今课改遭遇的最大尴尬。

                ——摘自《不能忽视的“两率”》

感悟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许多教师当前所面临的困惑,我们缺乏的不仅仅是理念的问题,更多的是“方法”的问题。

不解决方法,课改永远落不到实处,无法走进我们的课堂。

23、“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是一切尊重的起点,也是高效课堂的“开始”。

                 ——摘自《高效课堂是什么》

感悟把课堂归还给学生,高效课堂才有了诞生的根基,这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手。

24、好教育从不会因考试而改变,也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

                 ——摘自《从课堂出发》

感悟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教育不一定是好教育,但好教育一定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也许,在课改的初期,会有一些波折,甚至会影响到成绩。

但我相信,最终一定会获得满意的结果。

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25、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摘自《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感悟传统课堂总是视“双边关系”为圣旨,生怕忽视了“教”。

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存在。

于是,课堂就成了报告厅,学生多数充当的不过是听众而已。

26、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师就要真正确立科学的教学目的观——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摘自《教师即开发》

感悟发展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担负起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角色。

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好教学。

反之,有碍于学生健康、快乐发展的教学就是劣质的教学,应该彻底与其决裂和摒弃!

27、所谓在学生的心灵上写诗,其实写的是“人性”二字,字后支撑着的是“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不对心灵施暴,也就是意味着从人性的角度,引导孩子认识生命、思考人生,然后才可滋润一生,让他们受用一生!

               ——摘自《做记忆一生的教育》

感悟在学生的心灵上写诗,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一个懂得在学生心灵上写诗的老师,一定是一个能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呵护学生心灵、懂得学生情感需求的人!

她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超越于知识之上的东西,是如何善待生命、善待人生的问题。

28、“零教案”可不是给教师们时间“减肥”,而是剔除那些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功效的“赘肉”。

                ——摘自《“零教案”不是盲目“减肥”》

感悟想想我们平日里劳神费力撰写的教案,又有多少价值可言?

可我们仍然每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