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提升原卷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0085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提升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提升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提升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提升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提升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提升原卷版.docx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提升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提升原卷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提升原卷版.docx

届高二生物单元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提升原卷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能力提升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22个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2.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

C.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

D.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中

3.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下图为小肠绒毛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B.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

C.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

D.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一样多

5.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

B.就所含成分而言,乙比甲更相似于淋巴

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

D.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甲

6.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D.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7.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⑥喝水过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的血红蛋白异常

C.丙中蛋白质和氧气含量均低于甲

D.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

9.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细胞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B.若该组织为肝脏组织,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C.如果细胞③为肝脏细胞,则⑤处的尿素浓度低于①处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后,①中的H2CO3,可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10.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11.下表为某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③属于组织液或淋巴,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几天后再次测量,此人的各项数据与此表相同

12.正常情况下,人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B.高温或寒冷条件下,正常人的体温总是接近37℃

C.血浆的pH是由血浆的氢离子维持的,与其他物质无关

D.喝水多则尿多,出汗多则尿少,以维持体液中水含量的稳定

13.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

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

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泡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B.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C.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14.201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表彰了三位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作出的贡献,该机制中离不开一种称为缺氧诱导因子(HIF)的蛋白“开关”,在正常的氧气条件下HIF会迅速分解,但当氧气含量下降时,HIF含量增加,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使人体细胞适应缺氧环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百米赛跑时肌细胞中HIF合成可能会增多

B.正常人体细胞中也会存在缺氧相关基因

C.HIF有助于维持细胞外液成分的相对稳定

D.降低HIF的活性有助于治疗缺氧性疾病

15.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B.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寒冷时,身体不由自主地打寒颤

16.人体的内环境组成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相关液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液体①②④构成人体细胞的内环境

B.液体①的总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比液体③高

C.液体④的渗透压大于液体③,有利于物质交换

D.过敏反应可导致液体③增多而引起组织水肿

17.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18.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9.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

一是血液中的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20.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判断其中的①—⑤分别是什么结构或体液,并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乳酸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6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

21.下表为某成年人体检表上的几项血常规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名称

检查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红细胞计数

3.20↓

4.09~5.74

1012/L

血红蛋白

100.78↓

131~172

g/L

甘油三脂

4.21↑

0.48~1.88

mmol/L

葡萄糖

8.48↑

3.6~6.1

mmol/L

甲状腺激素

201.31↑

50~160

nmol/L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

C.此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

D.此人可能患贫血、甲亢、高血脂症

22.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②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③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恒定不变

④淋巴、组织液与血浆三者成分相同

⑤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①③⑤⑥

B.①⑥

C.①②④⑥

D.①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个题。

23.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3)人体②的管壁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④和⑥相比,⑥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4)人体内环境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实现相对稳定。

(5)④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中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6)正常人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

如果脑中缺血,使⑦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________;如果人体大量失水,④的渗透压将________,这些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5.回答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问题。

如图为人体内肝细胞及其内环境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的体液。

(1)图中箭头表示内环境中各种物质的移动方向,其中箭头指向有科学性错误的是________。

A.②B.④C.⑤D.⑥

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单位:

mmol/L):

成分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2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2)如图中c与表中___(①/②/③/④)物质组成与含量相同,判断的依据是c中____。

A.K+比a少

B.Na+比b多

C.蛋白质含量比b高

D.蛋白质含量比a高

(3)如图中可按箭头①方向移动的物质有________;按箭头③方向移动的物质有_________。

①糖原②葡萄糖③尿素④CO2⑤O2

(4)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6.下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请回答:

(1)图中虚线内的体液构成_____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___。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

D________,E__________。

(3)毛细血管壁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作答)。

(4)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5)空气中的O2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