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初一下历史复习试题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6227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5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课改版初一下历史复习试题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课改版初一下历史复习试题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课改版初一下历史复习试题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课改版初一下历史复习试题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课改版初一下历史复习试题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课改版初一下历史复习试题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北京课改版初一下历史复习试题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课改版初一下历史复习试题版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课改版初一下历史复习试题版Word文件下载.docx

1、材料内容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

是在哪次侵华战争后签订的?

《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

2、这一内容有什么危害?

便于列强侵略,威胁北京,控制清政府

(四)分析与探讨

简述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概括其影响。

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

《马关条约》对中国的领土与主权的破坏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五)认识与理解

圆明园兔首、鼠首铜像

圆明园兽首铜像,是清乾隆年间红铜铸像。

原位于圆明园一个扇形喷水池上,会喷水报时。

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监修。

1860年火烧圆明园时流失海外。

目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已经回归了五件,分别是:

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

  牛首,2000年中国保利集团以774万港币拍得,现存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猴首,2000年保利集团以818万港币拍得,现存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虎首,2000年保利集团以1544万港币拍得,现存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猪首,2003年,港澳爱国企业家何鸿燊以低于700万港币购入,后转赠保利集团。

马首,2007年,何鸿燊以6910万港币购得,将其捐赠国家。

2009年2月,圆明园兔首、鼠首被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

另外,龙、蛇、羊、鸡、狗五个兽首目前下落不明。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在此期间,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则是另一个数字:

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谈谈你怎样看待回购流失文物这种做法。

以下两种观点均可,只选择一种观点即可

(1)反对。

花费巨资,抬高价格,会造成更多文物流失。

(2)支持。

文物承载着多方面价值,花费巨资也值得

你认为中国流失文物问题应如何解决?

首先应禁止拍卖非法途径流失的文物,通过外交途径或法律途径解决;

其次应打击文物走私。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民用工业是

A.轮船招商局B.开平矿务局

C.上海机器织布局D.汉阳铁厂

2.下列各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马关条约》签订②公车上书

③百日维新  ④戊戌政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3.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主要区别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变革封建制度

C.建立新式海军D.开办新式学堂

4.百日维新推行的措施中,唯一被保留下来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   B.奖励发明创造

C.废除八股D.京师大学堂

5.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不包括

A.成立兴中会B.领导广州起义

C.创立中国同盟会D.成立湖北军政府

6.中华民国元年是

A.1905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

1.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维新人士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

2.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在它成立后,革命党人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黄花岗起义是规模最大、最为悲壮的一次。

(二)制作历史表格是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

完成新文化运动简表

口号

运动中心

代表人物

地位、作用

民族、科学

北京大学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胡适

(举出其中三人即可)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三)解析材料,探究历史

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请回答:

(1)这是清政府中哪一派别的主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洋务派。

经历了对外战争惨败,认为中国失败主要是由于武器装备落后

(2)在自强的旗号下,这一派别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1.关于洋务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答: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创建近代海军;

④创办新式教育。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如何?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③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④对列强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⑤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2.中国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一个新兴阶级,为救亡图存,他们做出了艰苦的努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以变革封建制度为内容的爱国救亡运动,符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意识和变革精神。

维新派人士所表现出的不畏挫折、勇于探索的精神受人崇敬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

A.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B.组织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C.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D.团结革命力量,组织统一战线

2.毛泽东说: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C.国民大革命从此兴起D.中共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3.有关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B.北伐军的主攻方向是湖南、湖北

C.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D.北伐军解放了上海

4.南京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是

A.南京国民政府建立B.奉军退出北京

C.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旗易帜”D.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5.右图是一幅描绘井冈山会师的油画,

图中握手的两个人物是

A.毛泽东、朱德

B.朱德、陈毅

C.毛泽东、贺龙

D.毛泽东、周恩来

6.下列发生在长征过程中的事件,其先后顺序是

①遵义会议②突破国民党四道封锁线

③四渡赤水战役④会宁会师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①②③④

(一)填空题

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2.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口号,并吸收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国民党创办了黄埔军校。

3.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二)读图解史。

识读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观察地图,1929—1933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分布上有何显著特点?

集中在南方;

主要分布在两省或几省交界处

(2)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三)分析与探讨

关于五四爱国运动,请回答有关问题: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等正当要求,但遭到拒绝。

(2)举出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五四运动过程中,运动的主力和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取得了哪些成果?

主力:

开始以学生为主力,后来以工人为中坚。

中心:

开始在北京,后来在上海。

成果:

迫使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谈谈你所理解的五四精神。

围绕爱国精神即可

(四)认识与理解

■从中央红军1934年10月10日离开江西瑞金开始战略转移,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陕甘苏区胜利会师,长征共历时两年。

■四路红军部队长征途中共转战14个省份,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其中,中央红军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区,渡过的主要江河有22条,翻越的主要大山有20座,攻占县城100余座。

■长征中,红军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

在中央红军368天的行军途中,15个整天在打大决战,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

■为消灭长征中的红军,蒋介石调集了国民党中央军、粤军、湘军、桂军、黔军、滇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马家军及少数民族中反动头人武装等10多支部队数十万大军,千方百计进行围追堵截。

根据以上内容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不畏艰难险阻的斗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追求自身解放、民族解放的精神,尊重少数民族等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

2.有关西安事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B.中国共产党从抗日大局出发,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C.蒋介石被迫承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4.指挥1940年百团大战的是

A.彭德怀  B.叶挺  C.陈毅  D.项英

5.1937年12月,日军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遇害的中国人达

A.10万以上 B.20万以上  

C.30万以上  D.40万以上

6.北京东城有一条路,以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一位抗日名将命名,这位将领是

A.佟麟阁B.赵登禹C.张自忠D.杨靖宇

7、抗日战争的胜利,使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A.山东B.东北三省C.台湾D.辽东半岛

1.1935年底,一二.九运动爆发,在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2.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3.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其指挥者是李宗仁。

4.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解析材料,探究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政府文部省审定历史教科书时,把对中国等国的“侵略”一词改为“进入”,南京大屠杀被写为“南京事件”,并说“不是有组织的”大屠杀,(屠杀)“30万人查无实据”。

按照这种写法,日本中学生所学到的历史是:

他们的前辈曾发展到整个中国和半个亚洲。

东京教育大学家永三郎教授就教科书问题向法院起诉日本文部省,最终却败诉。

1.日本政府为什么同意对中学历史教科书做这样的修改?

2.根据你从历史教科书和各种媒体了解到的相关史实,驳斥日本对侵华战争和南京大屠杀的态度。

4.分析与探讨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扭转了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①中原②陕北③山东④鄂豫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1947年6月,突破黄河天险,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A.昆仑纵队B.刘、邓大军C.陈赓兵团D.陈、粟大军

3.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的战役是

A.青化砭战役B.羊马河战役C.蟠龙战役D.孟良崮战役

4.国民党统治垮台的标志是

A.渡江战役B.新中国成立C.南京解放D.三大战役结束

(一)填表

三大战役简表

战役名称

主要指挥者

战果及影响

(二)读图解史

右图反映了平津战役中,某座城市

和平解放后人民群众欢迎解放军入城

的场面。

一、和平解放的是哪座城市?

此做出重大贡献的国民党将军是谁?

北平傅作义

(2)请你谈谈这座城市和平解放的意义。

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保护了古都风貌。

关于人民解放战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1947年,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威胁南京、武汉;

迫使国民党军队有战略进攻转入全面防御

(3)简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共产党方面:

和平、民主等主张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抓住时机进行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

国民党方面:

坚持内战独裁,不得人心;

兵无斗志。

第六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

1.中华民国成立后,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

能够表明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等级观念变化的内容,不包括

A.“剪发辫”B.“易服饰”C.“改称呼”D.行握手礼

2.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铁路是

A.唐胥铁路B.京汉铁路C.京张铁路D.京九铁路

3.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开始

B.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

C.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止科举制

D.侯德榜是世界闻名的“制碱大王”

4.著有《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A.林则徐B.魏源C.严复D.李鸿章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创办了18个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A.张謇B.王云五C.严复D.侯德榜

6.撰写大量杂文,揭露列强侵略,痛斥国民党的黑暗统治,鼓舞人民反抗斗争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蔡元培

(一)解析材料,探究历史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1)材料出自何处?

指出其背景。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

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严重。

(2)请解释材料的含义?

能够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3)这种观点在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起到了启蒙思想的作用。

五、认识与理解

试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七单元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下列各项,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国民党的统治被推翻B.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C.中国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D.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2.中国大陆全部获得解放的标志是

A.北平和平解放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开国大典D.西藏和平解放

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抗美援朝结束D.“一五”计划完成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是在

A.1949年B.1950年C.1954年D.1956年

5.反映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和教训的是

①“一五”计划②公私合营③“大跃进”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

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袁隆平

7.右图《遍地土高炉》,反映的是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8.“文革”中体现了人民群众自发抗争的是

A.“二月逆流”B.“批林批孔”C.“一月革命”D.“四五运动”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这样描述我国工业的发展水平: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2]我国20世纪50年代建设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制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材料1中所描述情况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工业基础薄弱;

帝国主义掠夺;

长期战争的破坏;

2、材料2表明材料1的情况有所改善,这些建设成就是如何取得的?

党领导人民实施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起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二)分析与探讨

关于关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土改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有哪些主要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2、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标志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入生产。

(三)认识与理解

“文化大革命”十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总计5000亿元,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建设投资的80%,超过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经验教训?

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不搞个人崇拜;

加强党的领导;

尊重客观规律

第八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在中共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

2.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

A.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C.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D.共同富裕

3.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

A.“一五”计划期间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C.十四大以后D.十五大以后

4.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各地相继推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其内容是

①以粮为纲②包产到户③包干到户④发展乡镇企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材料1]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材料2]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1、根据材料1及所学知识,我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在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

这一地区有怎样的优势?

东南沿海(或广东、福建两省)。

临近港澳,华侨众多。

2、根据材料2,邓小平对经济特区是肯定的。

那么经济特区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吸收外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由于“两个凡是”的干扰,社会主义建设徘徊不前

(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全会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走向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第九单元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防外交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机构不包括

A.自治区B.自治州C.自治县(旗)D.自治乡(镇)

2.香港回归祖国是在

A.1996年7月1日B.1997年7月1日

C.1998年7月1日D.1999年7月1日

3.下列重大事件发生在1971年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B.中国试验成功原子弹

C.《中美联合公报》签署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为促成会议的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B.互不侵犯

C.求同存异D.和平共处

1.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成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2.经过十几年的艰苦谈判,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WTO)组织。

关于新中国的外交,请回答:

1、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互相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领土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惠)、和平共处。

符合人类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愿望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了那些外交成就?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中日关系正常化。

台湾问题既是历史问题又是现实问题。

根据所学知识和你所了解的有关资料,给台湾的中学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看法和设想。

第十单元现代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

1.当前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不包括

A.美国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