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458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力学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材料力学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材料力学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材料力学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材料力学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力学备课.docx

《材料力学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备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力学备课.docx

材料力学备课

材料力学-自学辅导材料

1.1

构件、载荷、抵抗破坏、变形

构件正常工作应有足够的承受载荷的能力:

强度、刚度、稳定性

强度:

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

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

保持原有平衡形态的能力

材料力学的任务:

满足以上要求,安全、经济,理论基础、计算方法

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应重视实验分析

1.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连续性、均匀性、各向同性

连续性:

不留空隙(存在每个点,可将力学量表示为固体内点的坐标的函数)

均匀性:

固体内各处相同的力学性能

各向同性:

固体内沿任何方向相同的力学性能

各向异性材料:

木材、纤维织品、某些人工合成材料

1.3

内力:

构件内各部分间相互作用力因外力引起的附加值

内力概念的理解:

(1)构件内各部分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外力将引起相互作用力的变化

(3)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附加值)即为内力

(4)内力因外力引起

内力与构件的强度密切相关

截面法,内力系

内力系对某点取极限→应力(反映内力系在某点的强弱,集度)

应力为矢量:

正应力σ(西格玛),切应力τ(套)

应力的单位:

PaMPa

截面上的内力:

内力系简化得到的力和力偶

用截面法求截面上的内力,步骤见P4

(1)用平面将构件分成两部分,取其中之一为研究对象

(2)在截面上用内力替代

(3)利用研究对象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平衡关系,求解截面上的内力

讲解例题

 

1.4

固体的变形:

宏观角度,微观角度

宏观角度:

固体的拉压弯剪扭

次宏观角度:

固体内线段长度的改变,固体内正交线段夹角的改变

微观角度:

固体内某点的变形

本小节的任务:

引入物理量来度量固体内某点的变形程度

应变概念的引入

应变(线应变):

从微观的极限概念引入应变的概念(类似应力概念的引入)

引入角度:

线段长度的改变

构件在发生变形时,实际构件内某点都会产生变形位移,为研究构件内某点沿某方向长度变化的程度,引入应变的概念

应变反映构件内某点沿某方向长度变化的程度

应变的符号:

ε(埃普西龙)

切应变概念的引入

切应变(角应变):

从微观的极限概念引入切应变的概念

引入角度:

正交线段夹角的改变

构件在发生变形时,实际构件内某点所在平面正交线段的夹角将会发生改变,为研究构件内某点在某平面内正交线段夹角的改变程度,引入切应变的概念

切应变反映构件内某点在某平面内正交线段夹角的改变程度

切应变的符号:

γ(伽玛)

综上,应变和切应变是度量固体内一点处变形程度的两个基本量

原始尺寸原理:

构件的变形及变形引起的位移极其微小,远小于构件的最小尺寸;故构件变形后,仍沿用构件变形前的形状和尺寸

材料力学研究的问题:

小变形

1.5简称:

拉压弯剪扭(把本节放到1.4前面讲)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

杆件

曲杆、直杆、等直杆

杆件的整体变形(宏观变形)

杆件的整体变形的基本形式:

拉伸:

外力的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

压缩:

外力的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

剪切

扭转

弯曲

基本变形、组合变形

 

2.1

轴向拉伸与压缩:

外力的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

压杆:

轴向压缩、稳定性

2.2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杆件截面上的内力:

轴力

关于轴力正负号的规定:

拉伸为正,压缩为负

轴力图

拉(压)杆的强度问题:

轴力+横截面积→应力

轴向拉(压)杆,截面上各点正应力相等(均匀分布)

圣维南原理:

拉(压)杆端部的受力方式,分布力系,集中力

 

2.3

构件的强度计算:

应力,材料的力学性能(机械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外力作用下,材料在变形、破坏等方面的特性,由实验测定

本节以低碳钢和铸铁为代表,介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在低碳钢拉伸时,绘制应力-应变曲线(σ-ε曲线),对曲线各阶段进行划分

弹性阶段

屈服阶段

强化阶段

局部变形阶段

弹性阶段:

σ与ε的关系呈直线

σ=Eε(胡克定律)常量E为弹性模量

直线最高点对应的应力σp为比例极限

在弹性阶段,材料为线弹性的

弹性变形、残余变形、塑性变形

屈服阶段:

应力基本保持不变,而应变明显增大

屈服点(屈服极限)σs:

衡量材料强度的重要指标

强化阶段:

强度极限(抗拉强度)σb:

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是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是衡量材料强度的另一重要指标

局部变形阶段

缩颈现象

伸长率δ(得尔塔)

伸长率是衡量材料塑性的指标

δ>5%——塑性材料:

碳钢、黄铜、铝合金

δ<5%——脆性材料:

辉铸铁、玻璃、陶器、石料(抗拉强度较低,不宜作为抗拉构件)

断面收缩率ψ:

衡量材料塑性的指标

卸载定律:

卸载过程中按直线规律变化,且平行

冷作硬化:

预拉到强化阶段卸载,再次加载时,可是比例极限提高,但塑性降低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其屈服极限的确定方法

名义屈服极限(条件屈服极限)σ0.2:

产生0.2%塑性应变时的应力

2.4

铸铁的压缩试验:

试样在较小的变形下突然破坏,破坏断面的法线与轴线大致成45°~55°的倾角。

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远比抗拉强度高,宜作为抗压构件

2.5

失效:

不能保持应有的形状和尺寸

强度、刚度、稳定性不足,都可引起失效,

极限应力,许用应力[σ],安全因数

例题:

注重构件的实际尺寸

安全因数的确定

2.6

抗拉(抗压)刚度:

EA

泊松比μ(横向变形因素)

2.7-2.9不讲

2.10

应力集中:

应构件外形突然变化,造成局部区域内应力显著增大的现象

理论应力集中因数

对于脆性材料,应力集中对强度的影响,比较严重

对于塑性材料,在周期性变化的应力,或冲击荷载作用下,应力集中对强度的影响较严重

2.11

剪切

剪切的特点:

作用用于构件某一截面两侧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均平行于该截面且相距很近,使构件的两部分沿该截面发生相对错动的变形

书中的公式计算出来的是平均切应力(名义切应力)

实际上切应力不是均匀分布,采用名义极限应力、安全因素来弥补计算缺陷

剪切计算的关键:

确定剪切面及面积

挤压

挤压面应力分布比较复杂,假设应力均匀分布

挤压计算的关键:

确定挤压面及面积

挤压面为平面:

挤压面积就为接触面面积

挤压面为圆柱面:

挤压面积就为接触面的投影面积

3.1

扭转的概念:

力偶矩

扭转的实例:

本章扭转的研究对象:

圆截面等直杆的

3.2

从轴的实例入手,提出外力偶矩的计算公式

扭矩的正负号规定:

右手螺旋法则

扭矩图的绘制

技巧:

假设截面上的扭矩为正,从计算出的扭矩正负号来判断转向

3.3

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切应力

切应力互等定理

纯剪切:

单元体的上下左右4个侧面上,只有切应力并无正应力

纯剪切的概念

剪切胡克定律

3.4

先讲了薄壁圆筒的扭转,现在讲圆轴的扭转

从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静力关系三个方面推导公式

在分析计算前,先做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整个推导过程以平面假设为基础(此假设是人为制定的,但后来发现符合实验结果,且与弹性力学的分析一致)

推导公式只适用于圆截面等直杆

τρ表示横截面上距圆心为ρ处的切应力

由公式(3.8)计算切应力

引入截面极惯性矩IP和抗扭截面系数Wt

对于实心圆轴

对于空心圆轴,其中α=d/D

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3.5

在扭矩T作用下圆轴的转角φ

GIP称为圆轴的抗扭刚度

单位长度扭转角φ′

以单位长度扭转角作为刚度控制要求

工程界习惯将弧度单位换算成度的单位,π=180°

3.6-3.7不讲

4.1

静矩(相对某轴的一次矩)

可利用合力之矩定理,计算形心的坐标

1、计算函数图形的形心(利用微积分定义)

2、已知规则组合图形,计算静矩及形心(工字钢)

4.2

惯性矩(相对某轴的二次矩)(恒为正)

用惯性矩计算惯性半径

极惯性矩:

图形对于任何一对相互垂直的轴的惯性矩之和

矩形的惯性矩常用,需记住

圆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

可发现,在3.4节中,已将截面极惯性矩IP引入到公式中

组合图形的惯性矩:

各图形惯性矩的代数和

4.3

惯性积

若图形的对称轴位于坐标系的一根轴上,则图形对于此坐标系的惯性积为零

4.4

平行移轴公式:

(4.14)

针对形心的平行移轴

意义在于:

图形相对形心轴的惯性矩较好记忆,利用平行移轴公式,可方便计算图形相对任意平行轴的惯性矩,而不必用定义计算

4.5

主惯性轴(主轴)

主惯性矩

性质:

1、图形对主惯性轴的惯性积为零

2、对通过某点的所有轴来说,对主轴的两个主惯性矩,一个是最大值,另一个是最小值

形心主惯性轴(形心主轴):

通过图形形心的主惯性轴

5.1

对称弯曲

弯曲内力

弯曲应力

弯曲变形

5.2

支座:

固定铰支座:

两个方向上的力,无力矩

可动铰支座:

一个方向上的力,无力矩(无轴向力)

固定端支座(固定端):

两个方向上的力,有力矩

载荷

集中力(力的分布范围远小于主轴的长度)

均布载荷(力在某一范围内是均匀分布的)

自重也是均布载荷

载荷集度:

单位长度内的载荷

载荷集度不一定是均匀的

静定梁:

支座反力可由静力平衡方程确定

超静定梁:

支座反力不能全由静力平衡方程确定(结构力学)

简支梁:

一端固定铰支座,另一端可动铰支座

外伸梁:

一端铰支座,另一端为自由端

悬臂梁:

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

两支座间的距离为跨度

5.3

弯曲内力:

剪力、弯矩

已知静定梁上的载荷,利用平衡方程求出支座反力(理论力学解决)

作用于梁上的外力已知,求解梁横截面上的内力(材料力学解决)

横截面上的剪力:

与横截面相切的分布内力系的合力

横截面上的弯矩,与横截面垂直的分布内力系的合力偶之矩(弯矩)

剪力正负号的规定:

截面左段相对右段向上错动,剪力为正

弯矩正负号的规定:

截面弯曲变形凸向下,弯矩为正

对于弯矩的求解,可以看成是力矩的叠加,但应注意正负号

5.4本节为重点

以坐标x表示横截面在梁轴线上的位置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

结合例题来讲解

关键:

合理采用截面法

5.5

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绘制总结

①在梁的某一段内无分布载荷作用,剪力为常量(平直线),弯矩图为斜直线

②在梁的某一段内作用均布载荷,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抛物线

若分布载荷向下,则弯距图抛物线为向上凸的曲线

③在剪力为零的截面上,弯矩为极值

④在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剪力将突变(改变量为集中力的大小),弯矩图的斜率发生变化,形成转折点,弯矩的极值可能出现

⑤在集中力偶作用的截面,弯矩将突变(改变量为集中力偶的大小),弯矩的极值可能出现

以上结论为指导,不必计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可直接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5.6不讲

6.1

横力弯曲:

既有弯矩又有剪力

纯弯曲:

只有不变的弯矩,不剪力

在简支梁上作用对称于中点的一对集中力,在梁的中间段即出现纯弯曲

回顾弯曲内力:

剪力和弯矩的概念

剪力:

与横截面相切的内力系的合力,与切应力相关

弯矩:

与横截面垂直的内力系的合力偶之矩,与正应力相关

纯弯曲: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在横截面方向做出的平面假设

根据纯弯曲的实验结果,做出弯曲变形的平面假设:

梁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且仍然垂直于变形后的梁轴线

在纵向方向做出的纵向线段间无正应力假设

先假设纵向线段

中性层:

线段长度不变的一层纵向线段

中性轴:

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

回顾5.1节的对称弯曲:

所有外力都作用于纵向对称面内

综上所述,纯弯曲变形的两个假设

平面假设,纵向线段间无正应力

6.2

在弯矩作用下将引起正应力,本节推导在纯弯曲时已知弯矩求正应力的公式

公式推导分为几何、物理和静力三方面

变形几何关系:

纵向线段的应变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

物理关系:

在横截面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