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447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电子教案全册.docx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电子教案全册

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月日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特性

目标

能识别计算机内部中的CPU、硬盘、音像设备、内存、光驱等硬件设备的主要功能。

能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外部多媒体设备。

掌握常见外部设备的安装。

重点

把握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特点和性能,学会根据应用需求适当地选择或升级硬件。

难点

计算机硬件型号与特性。

掌握“赫兹”与“字节”等单位。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室、一些常见的硬件。

学情分析

过程内容:

一、讨论交流

1.情境导入:

A.李鸣要求升级电脑。

B.如何看软件运行环境说明?

2.教师提出学习问题、学生分析讨论问题:

A.如何查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B.多媒体计算机需要哪些配件?

C.如何帮助李鸣安装新打印机.

3.教师讲解、分组学习:

A.教师演示如何查看硬件的配置表。

B.教师出示CPU,让学生观察并向学生介绍其配置、品牌、型号、主频速度及单位。

C.教师出示内存、硬盘、光驱,并让学生说出它的特性、容量。

D.让学生说一说那些设备是计算机的音像设备。

过程内容:

二、分组活动。

1.小组活动:

出示一份3D游戏软件运行环境说明,根据现在学生所使用的计算机分析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并提出硬件升级建议。

A.学生查看自己的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B.利用“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了解硬盘分区容量的大小和各个分区中已使用的容量及剩余容量。

C.根据软件运行环境使用要求和计算机的实际配置,提出自己的升级建议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教师小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硬件设备的性能在不断提高,新的应用软件对硬件环境的要求也随之升级,计算机的升级换代也就不可避免。

但要知道许多计算机部件都有可能成为整个系统性能的瓶颈,不应该盲目的进行升级换代。

如果我们没有找出真正的瓶颈,简单的更换CPU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简单的购买新机器更是不可取,也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3.学生自主学习:

A.教师根据李鸣要用多媒体汇报学习的实际,让学生分析可能使用到的多媒体外部设备。

B.学生分组分析,结合课文,提出本组选用的多媒体外部设备。

C.小组学习汇报。

三、教师讲解演示。

教师演示安装新设备。

A.教师演示实际如何安装一台打印机,对于一些安装的细节借助视频或图像进行演示。

B.教师演示如何安装驱动程序

四、归纳概括。

帮助学生总结计算机的各种配件、外部设备和安装软件的方法。

作业:

通过上网搜索了解最新计算机配件情况。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月日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

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

目标

通过光盘学习和调查了解,了解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相关知识。

掌握设置良好的操作环境的操作方法。

掌握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的操作方法,进行任务管理、设备管理、用户账户管理等

操作。

重点

引导学生灵活设置操作环境,进行系统资源的管理。

难点

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方法,将获取的资料归纳和总结。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室

学情分析

过程内容:

(一)了解操作系统

1、教师导入:

我们一启动计算机,首先接触到的是什么软件。

你对该软件有怎样的认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观看教学光盘。

问题

(1):

不同操作系统有什么特点特点?

问题

(2):

你会喜欢哪种操作系统?

为什么?

3、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实践探究。

任务

(1):

查查看你的计算机中安装的是哪种操作系统。

任务

(2):

上网搜索还有哪些操作系统及版本,了解你身边的人,看看他们正在使用哪种操作系统,为什么要选用该种操作系统。

4、交流心得。

(二)设置良好的操作环境和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

1.提出任务,分小组实践探究学习。

过程内容:

任务

(1):

设置不同的屏幕分辨率和屏幕刷新率,然后打开任一个网页,比较设置前后有什么不同。

总结设置最佳的显示效果。

任务

(2):

在任务栏上设置快速启动工具栏。

任务(3):

在桌面上建立一些常用程序的快捷方式,如记事本、画图等,并拖放到“快速启动工具”栏上面。

任务(4):

自主设置计算机的“视觉效果”。

任务(5):

查看任务管理器。

任务(6):

调整计算机扬声器的设置。

任务(7):

为计算机创建一个新帐户。

任务(8):

为更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除了课本介绍的设置内容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设置。

学生实践探究,教师巡视检查、辅导。

(三)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实践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认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业: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月日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

合法安全地配备计算机软件

目标

通过归纳和小结,明确使用需求进而制订计算机软件的配置方案。

观摩和上机实践,掌握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方法,并记录安装软件的主要操作步骤。

结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和交流,认识有关保护软件知识产权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计算机病毒和木马及其危害。

重点

了解计算机中安装的软件,掌握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方法;通过合法和正当的途径

的获取计算机软件。

难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和木马及其危害,具备一定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室

学情分析

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观察调查学习方法,将获取的资料归纳和总结,形成表格。

过程内容:

(一)讨论交流

1、教师导入:

计算机软件层出不穷,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软件,有时候使用起来却会令人措手无策,教师请示由于软配置不合理和使用盗版软件造成的计算机故障案例。

2、分组(5人/组,共分6组)交流与分享,讨论两个问题:

(1)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安全地配置计算机的软件。

(2)明确个人的使用需求,制订一份软件配置方案。

3、教师小结: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知道要合理、安全的配置计算机的软件,必须先明确自己的软件使用需求,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获得计算机软件。

(二)观察模拟

1、学生阅读教材,全面地了解软件的种类;观察教师用机已经安装的软件,说一说他们的功能和种类;(10分钟)

2、小组交流讨论如何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取软件,学生谈谈自己安装过哪些软件和软件的来源,谈谈盗版和正版软件的区别;(5分钟)

过程内容:

3、阅读我国软件保护条例讨论条例实施的目的和意义,通过交流加强学生关于软件知识产权安全保护意识。

(5分钟)

(三)上机实践。

1、学生观察教师安装软件操作步骤,上机完成指定的软件的安装,并填写软件安装的操作步骤。

(10分钟)

2、阅读教材,观察两种卸载软件的方法,学生上机实践卸载自己安装的软件。

(5分钟)

3、教师纠正学生上机实践出现的错误,针对学生上机操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

(3分钟)

(四)案例演示。

教师演示计算机病毒和木马的案例,讨论课本中所列举的计算机常见的故障,让学生联系认识到计算机病毒和木马的危害,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

(五)小结

作业: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月日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

图像的获取与加工

目标

了解常用的图像获取方法(数码相机、扫描仪)。

了解像素、分辨率、图像格式的意义和作用。

熟悉图像浏览的操作。

懂得对图像进行简单加工处理。

重点

懂得查看图像属性的方法,了解图像像素、分辨率、图像格式在图像获取与处理中的

意义和作用。

会使用ACDSee浏览图像和对图像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难点

认识像素、分辨率、图像格式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自带数码相机,扫描仪,曝光不足、色彩偏暗的照片(准备图像加工用)

学情分析

学生普遍没有接触过这些设备,可以采用老师演示或分小组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达到

了解使用常识的基本目标。

过程内容:

(一)介绍数码相机的使用

1.如何使用数码相机。

2.介绍如何照相和把图像如何传入电脑。

(二)介绍扫描仪的使用

1.扫描仪的安装、设置、使用方法。

2.扫描学习资料、照片。

扫描仪学生接触比较少,并且安装使用相对复杂。

(三)了解图像的属性

1.什么是像素?

2.什么是分辨率?

3.图像格式

(四)教师演示图像的浏览和加工

1.演示用ACDSee浏览图像

2.演示图像色彩的调整。

过程内容:

学生学习任务:

任务一:

在D盘建文件夹名为“图像“的文件夹,各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在互联网上找3张照片,要求3张照片分辨率不同,存入所建文件夹中。

任务二:

将互联网上找来的照片扫描输入电脑存入D盘“图像“的文件夹中。

(安排个别学生进行)

任务三:

什么是像素、分辨率?

了解图像格式及不同格式图像的用途。

任务四:

用ACDSee浏览“图像”文件夹中的图片;练习使用ACDSee的图像编辑功能(图像色彩调整、裁剪、艺术加工等)加工图片。

作业:

学生通过互联网,对图像方面的知识进行加深认识。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月日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

声音的采集与处理

目标

了解多种声音的采集录制方式。

了解声音文件的多种保存格式及特点。

学习掌握声音的简单剪辑和混音方法。

重点

从音频CD光盘中翻录音乐。

声音的剪辑和混音。

难点

新软件WavCN的使用操作将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准备

软件WaveCN,音乐CD一张。

学情分析

在对声音的剪辑和混音处理中注意观察波形的变化,对物理声波一节所学的知识应用

到声音的剪辑中来,能根据波形准确找出某种声音对应的位置。

过程内容:

一、问题引入。

(1)如何从CD光盘中采集音乐?

(2)声音也可以剪辑合成吗?

让学生知道所有声音都需要经过数字化处理才能在计算机中使用、处理。

二、教师讲解。

(一)录制声音

现场录音一段,再播放出来。

再介绍录音的其他方法:

方法一:

用计算机录音。

方法二:

用MP3播放器录音。

需要录音要求高的话,则用专业的录音笔。

过程内容:

(二)从音频CD光盘中提取音乐。

方法:

音频CD光盘是按音轨存贮音乐的,并非数字化的音乐文件,它不像其他数据光盘,可以直接拷贝其中的音乐,需要用软件一边播放一边录音,把音乐翻录下来。

介绍如何用WindowsMediaPlayer来翻录音频CD中的音乐。

(三)声音片段剪辑处理。

用WaveCN软件来处理声音片段的剪辑处理,把翻录下来的歌曲进行简单的处理演示。

(四)混音合成声音文件。

利用WaveCN的“混合粘贴”功能实现。

(五)介绍常见的音频格式。

声音文件格式           文件扩展名

1.MIDI文件格式         .mid.midi.rmi

2.Windows音频文件格式.wav

3.MP3音频压缩格式.mp3m3u

4.RealAudio格式.rm

5.WindowsMedia格式.wma.wax

三、课堂小结。

作业:

翻录一首歌曲,剪去有歌手声音的部分,把开头、中间、结束部分的纯音乐剪辑在一起。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月日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

视频的获取与剪辑

目标

了解计算机从数码摄像机中捕获视频的途径及所需设备。

了解常用的视频文件格式。

掌握几种获取视频文件的途径和方法。

重点

学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视频文件。

学会对视频的简单剪辑加工。

难点

对视频编辑软件的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