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林学院苗圃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03852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大学林学院苗圃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州大学林学院苗圃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贵州大学林学院苗圃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贵州大学林学院苗圃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贵州大学林学院苗圃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大学林学院苗圃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

《贵州大学林学院苗圃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大学林学院苗圃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大学林学院苗圃课程设计Word格式.docx

苗圃地的区划:

区划的目的在于为了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便于生产和管理。

(1)生产区区划

区划出本苗圃的播种区、移植苗区、营养繁殖区、果树苗区、采条母树区。

区划原则:

根据苗圃的面积、地形和形状,以道路和渠道为骨架划分作业区,并按各树种苗木的特性,所需面积,育苗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措施,以及要便于实行机械化作业和灌溉等,综合考虑,仔细分析,最后确定生产区区划方案。

播种区:

播种苗在幼小阶段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弱,对水、肥、气条件要求较高,需要细致的管理。

应设在圃地中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便于灌溉、管理方便和背风的地段。

移植苗区(大苗区):

是培育根系发达,苗令较大的苗木生产区,因为移植苗已具较好的根系,并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可设在土壤条件中等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

营养繁殖区:

是培育插条、埋条、分蘖和嫁接等苗木的生产区,应根据树种特性合理区划育苗地。

果树苗区:

是培育2-3年生果树苗的生产区,可设在土壤条件中等的地段。

采条母树区:

是培育营养繁殖所需种条的地方,可设在圃地边缘。

(2)非生产区区划

苗圃中非生产用地区划主要是设计道路、沟渠、房屋、场院、蓄水池、粪场、防护林的位置及所占面积。

非生产用地的区划原则是:

①应当尽量缩短排灌系统的长度,最有效地利用防风林及其他设施。

②圃内道路既要通达苗圃的每一部分,又要尽量少占圃地面积,与排灌系统协调一致。

③非生产地面积不应超过苗圃总面积的20-25%。

(3)教学、科研设施的区划

如温室或塑料大棚、生态实验场、不同基质的扦插床、盆栽实验场、花卉栽培圃、水土保持实验场等说明所在位置、面积、设置的理由。

(4)苗圃面积计算

苗圃的生产任务:

根据生产需要,准确提出所需培育苗木的树种、数量和标准。

生产用地苗圃地面积的计算:

生产用地所需要的面积可以根据各树种苗木的生产任务和单位面积的产苗量以及轮作制来计算。

计算时用下列公式:

A=(N×

a)/n

式中:

A-某树种的所需的育苗面积

N-每年生产该种苗木的数量

n-某树种单位面积产苗量

a-育苗的年龄

j

苗圃地面积=∑Ai+辅助用地面积

i-1

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是理论数字,实际上应考虑到在抚育、起苗、贮藏和运输等过程中,还可能会受到损失,所以计划每年苗木生产的数量时,应适当增加3-5%,育苗面积也应相应地增加。

各项建设工程设计:

(1)土壤改良措施

土壤改良措施:

若本苗圃土壤中存在土质粘重、易板结土壤,石灰质土壤,粗沙土,石砾土,酸或碱性偏大土壤等不利于苗木培育的土壤,可提出改良的措施。

根据所测定本苗圃土壤理化性质提出施肥方案。

例如:

若土壤酸碱度为微碱性,对酸具有很大的缓冲能力,对碱的缓冲能力很小。

这种土壤不宜施用碱性肥料和易引起土壤PH值增加的肥料,而以酸性肥料为宜。

若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增施有机肥料对提高本苗圃育苗质量十分必要。

通常认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5%以上为高量,1-2.5%为中量,1%以下为低量。

全氮含量不低于0.1%。

一般认为,土壤中全磷含量可以粗略地区分为三级:

在0.15%以上为高量,0.08-0.15%为中量,0.08%以下为低量。

保肥力强的土壤施肥量和次数宜多量少次,保肥力弱的土壤则相反。

(2)道路系统设计

一级路(主干道):

是苗圃内部和对外运输的主要道路,多以办公室、管理处为中心。

设置相互垂直的两条路为主干道,通常宽6—8m。

二级路:

通常与主干路相垂直,与个耕作区相连接,一般宽4m,其标高应高于耕作区10cm。

三级路:

沟通个耕作区的作业路,一般宽2m。

(3)排灌系统设计

苗圃必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以保证水分对苗木的充分供应。

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和引水设施三部分。

主要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类。

提水设备:

一抽水机为主,可依苗圃育苗的需要,选用不同规格的抽水机。

引水设备:

有地面渠道引水和暗管引水两种。

明渠,即地面引水引水渠道。

管道灌溉,主管和支管均埋入地下,深度以不影响机械耕作为度,开关设在地端使用方便之处。

排水系统的设置

主要集中在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及降雨量多的地区。

排水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排水沟组成,排水沟分明沟和暗沟两种,目前采用明沟较多。

(4)布局图

具体详例:

播种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轻、中壤土。

在翻耕时应施有机肥作基肥,以改良土壤,加肥力。

2月上旬至3月上旬春播,也可以在冬季随采随播。

播前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杀菌,并用50摄氏度温水间歇浸种2-3次催芽。

陕西、甘肃南部以春季3月中旬到4月上旬播种育苗为宜,秋季育苗易受冻害。

以高床为宜,土壤整细压平。

采用条播,条距30厘米,每亩播种量25公斤。

经温藏的种子在播种前应进行摧芽处理,用温水间歇浸种摧芽,切忌高温浸种,以防烫伤种子。

播后约20-30天发芽,而且发芽整齐。

播后用火土灰或黄心土覆盖,厚度为2-3厘米,以不见种子为度,浇透水。

播后苗床注意保墒,可覆稻草,出苗后即可揭去。

这样出苗齐,出苗率可达96%以上。

种子萌芽以后,应及时揭除覆盖物。

当苗高5厘米时应进行间苗、定苗。

选粗壮的苗,按7厘米左右株距定苗。

定苗后施一次肥,以后在6、7、8月份各施肥一次。

施肥以氮肥为主,先淡后浓。

10月份苗木已进入生长期,应停止施氮肥。

樟苗可当年出圃,也可以培育大苗出圃。

1年生苗高50厘米,根径0.7厘米。

产苗量每亩2万株左右。

培育大苗的应经过移植,促使侧根生长,出圃时就带沿泥球,并适当剪去枝叶,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一、猴樟:

栽培一般猴樟田每亩种植600-700株,而适当密植田每亩种植量可达1200-1400株。

这样一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可以密压草,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可调节光照,确保植株挺拔;

四可通过整枝,减少无效消耗,促进顶端生长。

1、进行二次移植。

猴樟适当密植育苗要进行二次移植:

第一次剪取当年生苗主根移植到二年生苗圃,每亩栽苗5000株以上;

第二次在二年生苗圃中,保留移栽苗基部2-3个芽,上梢全部剪除后移植到售苗圃,每亩栽1400株。

通过二次移植,可促进植株形成密集须根群,确保销售苗带泥多,耐运输,成活率达99%以上。

采用去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既利于销售,又可调节植株间的光照,加快茎秆增粗速度。

  2、合理运筹肥水。

猴樟既怕旱,又怕涝,在田间长期积水的条件下,易造成烂根甚至死亡,所以雨后要疏沟防渍,旱年要开沟洇灌。

按照面施化肥、薄肥勤施、磷钾肥配套施的施肥原则施肥,一般每年施肥3-4次,每次每亩施复合肥、尿素各50公斤。

移植经过人们反复试验,认为猴樟树苗一年生后最好进行移苗。

切忌选用留床苗,因为选用种植留床苗尚无成功的例子,故应选择移栽培养数年的苗木。

苗木移栽密度按0.5米*0.3米进行。

移栽后,可保持苗木合理密度,为起苗带护根土作准备。

同时可促使侧根,须根发育,有利于猴樟的成活率。

移栽次数越多,根系越发达,成活率越高。

注意陕南和江苏1年生猴樟糼苗易受冻害,移时要剪掉晚秋梢,用稻草覆盖保墒。

出圃苗以地径2-4厘米为宜。

苗木主干树皮应呈绿色,若树干呈黑褐色,说明树苗老化,不宜栽植。

去枝数量按移栽培养的年数而定,大体分为三层次:

移栽3-6年的剪去整体枝条数的1/2;

移栽7-10年的剪去3/5;

移栽11-14年的剪去4/5。

修枝方法是对树体1/3以下侧枝全部剪除。

2/3以上树体选留其侧枝方位分布匀3-7个层次。

  猴樟的栽植时机较为重要。

陕南春季以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秋季以9月为宜,无锡则是在3月25日-4月10日为最佳时机其次为梅雨季节,作为补填良机。

  猴樟起苗时要带直径30厘米左右的护根土,切勿使土团散失。

起苗后可剪除枝叶,保留1-3片避免水份蒸腾,影响苗木成活。

但注意不要去顶,否则树冠会形成多头。

另外为适应跨省跨地的运输,应去掉一定数量的侧枝细条,以提高成活率。

据观察,没摘叶的大苗栽植后,成活率仅达30%-50%。

在剪枝时,剪口要紧贴主干,不留短节,不撕破树皮。

栽植坑穴深度、长度及宽都要达到50-60厘米。

栽植深度以地面与猴樟苗的根颈处相平为宜。

栽植时,护根土要与穴土紧密相联,回土不紧、不实会形成吊空。

因此,当大苗入坑后,要边真边踩实,直至土壤真至坑口饱满为止,并做到坑土内紧表松。

不论是阴天或晴天种植樟树,都应及时浇透一次定根水。

遇到干燥,曝晒的天气要每7天左右灌一次透水,边续3-4即可。

病虫害防治:

1、樟梢卷叶蛾。

一年发生数代,糼虫蛀食嫩梢,被害苗枯死。

防治方法:

可用40%乐果200-300倍液喷杀糼虫,当糼虫大量化蛹期间结合抚育进行林地除草培土,杀死虫蛹。

2、樟叶蜂。

浙江省一年发生1代或2代。

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别为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期。

  幼虫危害嫩叶的防治方法:

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各2000倍液喷杀,也可用0.5公斤闹羊花或雷公藤粉末加水75-100公斤制成药液喷杀。

  3、樟巢螟。

幼虫辟集于新梢上取食叶芽,并吐丝把叶卷成球状,包住顶芽,造成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此幼虫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幼虫在5月底到7月中旬为害,第二代幼虫尚未结成网巢时,用90%晶体敌百虫4000-5000倍液喷杀,如幼虫已结成网巢,可人工摘除烧掉。

  4、白粉病。

开始幼苗嫩叶背面主脉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至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

注意苗圃卫生,适当疏苗,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掉,病症明显时,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每10天喷一次,连续喷射3-4次。

育苗技术:

采种

每年10~11月,将已成熟的种子采下,经腐烂,水洗搓去种皮,把清洗干净的种子阴摊一天,然后混沙贮藏,三月初即可催芽播种。

整地

在冬初进行第一次耕耙,播种前进行第二次耕耙,并施足基肥,基肥一般用腐熟厩肥,每亩1500~2000公斤或碳胺50公斤,磷肥50公斤、菜饼150公斤,然后筑成高床,一般床高35~50厘米,床宽1.2米。

催芽

三月初樟树播前需催芽,可用50℃的温水浸种,当温水冷却后再换50℃水重复浸种3~4次,可使种子提早发芽10~15天。

也可用薄膜包催芽法,即把混有河沙的种子,用薄膜包好,放在太阳下晒,每天翻动2~3次,并保持湿润,直到有少量种子开始发芽时再播种。

播种

条播行距20厘米左右,每亩播种量10~15公斤,播后覆土盖稻草或地膜,保持苗床表土湿润,以利种子发芽。

抚育管理

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揭去稻草或地膜,待幼苗长出数片真叶就可以开始间苗,苗高10厘米左右可进行定苗。

樟树每亩留苗2万株左右。

7月份以后,要加强肥水管理,经常松土除草。

秋末停止追肥、灌溉。

追肥一般2~3次,前二次可用尿素7~10斤,最后一次可用尿素10公斤、磷肥7.5公斤。

樟树1年生苗可达50厘米以上,地径达0.7厘米以上。

移栽

  时间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较为适宜,移植密度每亩1500株左右。

随起随移,移栽后离地10厘米左右截杆,当芽长到10厘米左右可定主杆,剪去多余枝芽,留一个比较粗壮的枝。

冬季床面施厩肥2000公斤。

这样3年生苗木胸径可达3厘米以上。

2、香椿:

香椿喜温,适宜在平均气温8—10℃的地区栽培,抗寒能力随苗树龄的增加而提高。

用种子直播的一年生幼苗在8一10℃左右可能受冻。

香椿喜光,较耐湿,适宜生长于河边、宅院周围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一般以砂壤土为好。

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5.5—8.0。

1、普通栽培。

香椿的繁殖分播种育苗和分株繁殖(也称根蘖繁殖)两种。

  播种繁殖的由于香椿种子发芽率较低,因此,播种前,要将种子加新高脂膜在30—35℃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起后,置于25℃处催芽。

至胚根露出米粒大小时播种(播种时的地温最低在5℃左右)上海地区一般在3月上中旬。

出苗后,2—3片真叶时间苗,4—5片真叶时定苗,行株距为25x15厘米。

  分株繁殖,可在早春挖取成株根部幼苗,植在苗地上,当次年苗长至2米左右,再行定植。

也可采用断根分蘖方法,于冬末春初,在成树周围挖60厘米深的圆形沟,切断部分侧根,而后将沟填平,由于香椿根部易生不定根,因此断根先端萌发新苗,次年即可移栽。

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

 

  香椿苗育成后,都在早春发芽前定植。

大片营造香椿林的,行株距7x5米。

植于河渠、宅后的,都为单行,株距5米左右。

定植后要浇水2—3次,以提高成活率。

  2、矮化密植栽培。

这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栽培方式。

它的育苗方法与普通裁培相同,只是在栽植密度和树型修剪方面不同。

一般每666.7平方米栽6000株左右。

树型可分为多层型和丛生型两种:

多层型是当苗高2米时摘除顶梢,促使侧芽萌发,形成3层骨干枝,第1层距地面70厘米,第2层距第1层60厘米,第3层距第2层40厘米。

这种多层型树干较

高,木质化充分,产量较稳定。

丛生型是苗高1米左右时即去顶梢,留新发枝只采嫩叶不去顶芽,待枝长20—30厘米时再抹头。

特点是树干较矮,主枝较多。

3、保护地栽培。

也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将栽植在温室(或管棚)的矮化密植香椿,到11月中旬(指华北南部)进行扣膜。

另一种是将已通过休眠的二三年苗木假植于温室(或管棚)内。

室(棚)内温度白天保持18—24℃,夜温不低于12℃,经40—45天,就可采食嫩叶。

栽培管理

  香椿的田间管理虽属粗放,但为了使生长快、产量高,还要注意肥水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如天气干旱,应及时浇水;

每年要中耕松土,在行间最好套种绿肥,5月间翻压入土或者浇施人畜粪尿。

虫害有香椿毛虫、云斑天牛、草履介壳虫等,可用杀螟杆菌等农药防治;

病害有叶锈病、白粉病等,可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药剂防治。

采摘技巧

普通栽培和矮化密植栽培的香椿,一般在清明前发芽,谷雨前后就可采摘顶芽,这种第—次采摘的,称头茬椿芽,不仅肥嫩,而且香味浓郁,质量上乘;

以后根据生长情况,隔15—20天,采摘第二次。

新栽的香椿,最多收2次,3年后每年可收2—3次,产量也相应增加。

至于保护地栽培的,通过加温,冬季也可采摘,如不加温的,可在早春提前供应树芽。

香椿矮化栽培的育苗技术

  1.选择优质种子:

选当年的新种子,种子要饱满,颜色新鲜,呈红黄色,种仁黄白色,净度在98%以上,发芽率在40%以上。

  2.保温催芽:

为了出苗整齐,需进行催芽处理。

催芽方法是:

用40℃的温水,浸种5分钟左右,不停地搅动,然后放在20℃~30℃的水中浸泡24小时,种子吸足水后;

捞出种子,控去多余水分,放到干净的苇席上,摊3厘米厚,再覆盖干净布,放在20℃~25℃环境下保湿催芽。

催芽期间,每天翻动种子1~2次,并用25℃左右的清水淘洗2~3遍,控去多余的水分。

有30%的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

3.适时播种:

选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沙性土和土质肥沃的田块做育苗地,结合整地施肥,撒匀,翻透。

在1米宽畦内按30厘米行距开沟,沟宽5~6厘米,沟深5厘米,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地播下,覆盖2厘米厚的土。

4.幼苗管理:

播后7天左右出苗,未出苗前严格控制浇水,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出苗。

当小苗出土长出4~6片真叶时,应进行间苗和定苗。

定苗前先浇水,以株距20厘米定苗。

株高50厘米左右时,进行苗木的矮化处理。

用15%多效唑200~400倍液,每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控制徒长,促苗矮化,增加物质积累。

在进行多效唑处理的同时结合摘心,可以增加分枝数。

定植后管理

  1.整地施肥:

日光温室栽培香椿一定要施足底肥。

每亩施优质农家肥不少于5000公斤,过磷酸钙不少于100公斤,尿素25公斤,撒匀深翻。

然后整畦栽苗,一般畦宽80~100厘米

  2.定植密度:

定植密度以每亩定植3万株左右,株距15厘米、行距15厘米为宜。

  3.精细管理:

温度管理:

开始几天可不加温,使温度保持在1℃~5℃以利缓苗。

定植8~10天后在大棚上加盖草苫,白天揭开,晚上盖好。

使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18℃~24℃、晚间12℃~14℃。

在这种条件下经40~50天即可长出香椿芽。

激素调节:

定植缓苗后用抽枝宝进行处理对香椿苗上部4~5个休眠芽用抽枝宝定位涂药,1克药涂100~120个芽,涂药可使芽体饱满,嫩芽健壮,产量可提高10%~20%。

湿度调节:

初栽到温室里的香椿苗要保持较高的湿度。

定植后浇透水,以后视情况浇小水,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左右。

萌发后生长期间,相对湿度以70%左右为好。

光照调节:

日光温室香椿生产,要有较好的光照才能促进生长。

采用无滴膜,并保持棚膜清洁。

4.椿芽采收:

香椿芽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白天18℃~24℃、晚上12℃~14℃),生长快,呈紫红色,香味浓。

温室加盖草苫后40~50天,当香椿芽长到15~20厘米,而且着色良好时开始采收。

第一茬椿芽要摘取丛生在芽薹上的顶芽,采摘时要稍留芽薹而把顶芽采下,让留下的芽薹基部继续分生叶片。

采收宜在早晚进行。

温室里香椿芽每隔7~10天可采1次,共采4~5次,每次采芽后要追肥浇水。

种植技术

1、调节温、湿度及光照

  

(1)温度调节。

据观察,棚温在25℃左右,24小时嫩芽可长3—4厘米;

而15℃情况下,只长1厘米;

棚温超过35℃时,影响椿芽着色和品质。

扣膜后10—15天是缓苗期,应着力提高气温,白天棚温可在30℃左右。

经过1个多月的自然光温积累,芽子萌出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控制在13—17℃,采芽期间气温以18—25℃为宜。

视情况加盖草苫、纸被以增温或保温。

(2)湿度调节。

温棚中栽的苗木,根系吸水能力差,因而初期宜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栽植后要浇透水,以后视情况浇小水。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晴天还要向苗木喷水,以防失水干枯。

萌芽后,空气相对湿度以70%为宜,湿度过大,不仅发芽迟缓,且香味大减,应及时放风排湿。

(3)光照调节。

香椿喜光,应尽量选用无滴膜,白天及时揭开草苫、纸被,还要经常清扫膜上杂物,以增加光照,若光照过强,可适当盖草遮阳。

打顶促分枝

在采摘第2茬香椿时,将顶部同时摘掉定干(从离地面40厘米处打顶)。

定干后喷洒15%多效唑溶液,浓度为200—500ppm,以控制顶端优势,促进分枝迅速生长,达到矮化栽培。

此后根据树型发育情况,及时打顶、打杈,确保树冠多分枝、多产椿芽,达到高产优质。

2、水肥管理

香椿为速生木本蔬菜,需水量不大,肥料以钾肥需求较高,每300平方米的温棚,底肥需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500公斤左右、草木灰75—150公斤或磷酸二氢钾3—6公斤、碳酸二铵3—6公斤。

每次采摘后,根据地力、香椿长势及叶色,适量追肥、浇水。

3、套隔光薄膜袋

谷雨后地温在18℃以上即可撤掉棚膜,让树苗自然生长。

此后树苗虽发育较快,但容易老化,应及早准备黑红2层2色聚乙烯薄膜袋,当香椿芽长到5厘米时,即可套上隔光薄膜袋。

这样既可增加产量,又能保证椿芽不老化。

当椿芽长到15厘米时,连袋一起采下,然后去袋销售,这种薄膜袋可多次利用。

4、采芽与包装

  扣膜后40—60天,当椿芽长到15厘米,且着色良好即可开始采芽。

采芽宜在早、晚进行。

头茬芽(即着生于枝头顶端的芽)品质和色泽均佳,为上品,宜在12—15厘米时采收。

二茬芽长到20厘米时,及时采收打顶,促其发出侧芽、隐芽,提高产量。

一般每隔10天可采收1次,采后酌情追肥、浇水,促进椿芽生长。

3、杨树育苗技术

1、圃地的选择与整理

杨树苗圃地应选择地势较高的水田,同时排灌方便,运输方便。

圃地应在冬季开沟沥水,每亩施足200斤磷肥,50斤复合肥翻耕,翻耕后用禾耐斯在土湿润时喷洒,杀死杂草种子以减少来年除草工作量。

南北向开沟筑苗床,东西向开深沟,以4.5米宽为一垅。

如果是选择旱土为苗床,则需插苗前20天以上用高锰酸钾、代森锰锌或其它杀菌药物消毒。

2、插穗的选择与处理

杨树苗木的插穗选择很重要,在选择好品系后,应选一个蔸,地径2cm以上,生长健壮,叶芽饱满,无病虫的苗木做插穗,时间一般在12月底至来年3月前,插穗在切段繁育前在水中浸泡一周左右,浸泡深度为1米左右,从水中取出后迅速切断,以18—22cm为一段,切断后最好分级打捆,用杀菌剂消毒后,用生根粉处理,分级成块扦插,插穗扦插深度为土表仅可见顶端即可,插浅了苗木生长到一定高度遇风可能倒伏,太深则影响苗木顶芽的萌发,苗木繁殖密度为每亩2800株左右,一般采取70×

40cm,65×

45cm,不能太密。

国家的标准是每亩1600株,考虑目前苗木的价格与林农的收入,我们一般没有按国家标准执行。

3、苗圃的抚育管理

苗木扦插后一周左右即可萌发,冬季育苗萌发时间略长一些。

萌发叶芽后应及时抹芽,每株保留1个生长健壮的叶芽。

当苗子长到20cm左右时用波尔多液喷洒一次预防苗木病害,以后在雨季每二十天喷洒一次,也可以用代森锰锌代替波尔多液。

苗木高度在30cm时可用1%的尿素液用水壶浇灌,并重点对生长情况较差的苗木薄肥勤施,保证苗木生长整齐,当苗木高度达到1米左右时,可用碳铵在行间用埋肥的形式施肥,施肥后如近天内无雨,则灌一次水,一般苗木达1米高时已萌发侧芽,应及时抹芽,保证苗木营养集中于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