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02666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矫正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金晶家正月十五好不容易迎来了兄弟姐妹的团聚,爸爸妈妈看到孩子们非常高兴,不停地问这问那,可几个孩子只顾玩手机和掌上电脑,对于问话只是一味敷衍,令爸爸妈妈大为扫兴。

今年寒假,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初二学生晓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睡神”:

上午11点钟起床,12点钟左右吃饭,之后再睡一会儿就开始搜索各电视台播放的《甄嬛传》看,这个假期她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部电视剧,看了无数遍还不厌其烦。

由于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这个寒假她的生活完全颠倒了,天天只吃两顿饭,夜里很晚才睡,到吃午饭时才醒。

爷爷奶奶看孙女整天待在家里比较乖,乐得不再管晓红,只是一味地满足孙女的需求,而晓红自己也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唯一的烦恼是身体不断发福,比放假前胖了十斤。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寒假和春节连在一起,加上有不少阴霾天,许多北京的中小学生都跟晓红一样成了“宅男宅女”,过着“两饱一倒”的生活,这种生活既不规律又不健康,与学生们平时的生活反差很大,不少学生因此处于浑浑噩噩的亚健康状况。

而这种“宅”生活,让孩子们摄取的过多热量在“少动多静”的生活方式中转化成了多余的脂肪,使众多孩子短时间里迅速“被催肥”,冒出一批“小胖墩”。

一些学校教师也反映,一个月不见,很多学生都胖了一圈。

而在过去的这个寒假里由于学生用眼时间过长且密集,加上缺乏锻炼、户外运动少,许多学生还患上了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前往医院就诊配镜的学生远远超过平时。

某小学班主任刘老师开学点名时发现,班上至少多了6个“小眼镜”。

缘由:

无处锻炼让学生体育活动“断档”

不健康的寒假生活让很多学生体质大大下降。

在假期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想锻炼一下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高一学生雨生是个篮球爱好者,平时最喜欢和几个同学一起打篮球,虽然他家对面就有一所很大的专科学校,可整个假期学校没有开过一次大门,雨生曾经也和几个学生一起央求到学校里打球,却被传达室的大爷呵斥:

“我们这里不开放。

”雨生家附近有三四所学校,都有篮球场,但没有一所开放体育场地,寒假里都是大门紧闭。

“我们想运动,可是场地都不开放,哪里有我们活动的地方?

”雨生忍不住大声问记者。

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学生露露假期想踢球,可跑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场所,只好转了一圈回家了。

为什么不少学校有很好的体育设施却不开放呢?

带着这一疑问,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几所中小学,这几所学校中只有个别学校场地设施免费对外开放,其他学校都是校门紧闭,甚至连本校学生也不让进。

“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安全和对参加锻炼者负责,因为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学校逃脱不了责任。

”一位学校教师如此回答。

“对于像雨生这样的个体,要在假期中参加体育锻炼是很难得到满足的,因为学校的体育设施主要针对团体开放。

”北京八中的一位管理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虽然社会上有不少体育设施开放,但由于收费相对较贵,一般中小学生难以承受。

记者随机采访的10余名学生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这个假期活动了一两次,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地方活动。

据了解,北京市目前已有几百所学校开放体育设施,但对于庞大的学生群体难

免还是不够。

建议:

家校合作才能共促学生体质增强

中国教科院体卫艺研究中心主任吴键的《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

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30%。

这一调查结果在假期中得到充分体现。

虽然是学生的问题,但家长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吴键指出:

“不少家长对孩子们的不良行为熟视无睹,或者只是一味地粗暴干涉,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假期中家长应当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积极配合学校,主动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健康成长。

”他介绍说,目前已经有很多地方开始布置假期家庭体育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的监督和带领下完成一定的体育活动,“这就要求家长身体力行,必要时陪孩子一起玩,和他们一起成长。

国外的家长就非常注重这一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研究所研究员胡小琪指出,一日之计在于晨,不吃早餐危害大。

不仅会导致人体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减少,还容易引起疲劳感,令专业能力和学习效率下降,引发肥胖等症状。

她强调,合理的膳食和营养是健康的基石,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应当对此足够重视,学校也应该加强营养健康知识的传授。

北医三院眼科中心门诊窦大夫告诉记者,很多学生是在假期视力才开始下降的,大部分都是由于用眼过度所致。

因此家长的责任重大,应当担负起监督的责任。

近视是长期看近导致的结果,只要正确用眼,适当减少用眼时间,多到户外走走、加强锻炼,假性近视能很快恢复正常。

吴键认为,假期里学生没有地方锻炼是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应该有更多学校尤其是社会的体育设施在假期里向广大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远离不健康行为,走到操场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三,孩子的困扰:

凡事“不感兴趣”

解放日报/2007年/1月/27日/第003版

完美主义、适应不良、问题行为等倾向常见

记者徐敏

华东师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昨天成立。

心理学专家、中学教师在会上指出,目前青少年心理困扰有四种常见类型,即“完美主义倾向、适应不良倾向、问题行为倾向、消极反抗倾向”,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途径迫在眉睫。

上外附属大境中学心理教师曾强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有“消极反抗倾向”的青少年,往往表现为自卑、淡漠,凡事均不太引得起兴趣;

面对教师的关心,他们多半回答“不知道”、“随便”、“无所谓”。

他们总是轻易地答应师长制定的规则,但因缺乏实践动力,老是遗忘和拖延,让人觉得“不负责”或“光说不练”。

一些有“完美主义倾向”的青少年,自我要求甚高,凡事求胜心切,希望次次拿第一。

考试前,他们规定自己每科得复习三次以上;

倘若考试结果未达其预期理想,往往自责甚深。

越是重要的考试,压力越大,考前甚至出现失眠、头痛、腹泻等症状。

有些青少年在新环境或面临新要求时,往往出现适应不良:

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得更好、如何与异性交往、怎样与老师交往等。

专家认为,出现这方面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性格缘故,有的是与朋友交往经验太少,有的则源于父母言传身教缺失。

最让学校头痛的是有“问题行为倾向”的学生。

他们喜欢在群体中挑战权威,面对学校规范,常采取“为反对而反对”的态度,部分学生更是成为学校德育室的常客。

他们易怒、易焦躁不安,行为表现为顶撞师长,与同学发生冲突,甚至逃学、逃课等。

不少心理学专业人士认为,学校需要设计一些特别的课程,或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青少年在体验中自我反思,而不是仅仅通过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纠偏。

金陵中学校长江华指出,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自身首先应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帮自闭症幼儿破开那层“茧”

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22日/第004版

学前教育·

成长

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是伴随一个人终身的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其确切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

实践证明,经过早期科学系统、坚持不懈的干预,许多自闭症患者能够融入社会、自立生活。

幼儿园,是自闭症患儿社会融合的第一步。

本期,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走近自闭症幼儿,以更好地了解、帮助这一特殊群体。

自闭症幼儿外表和普通孩子没有差别,但他们却深陷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和外界沟通交流:

他们不会回应爸爸妈妈的呼唤;

不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行为怪异,不明原因地摇晃身体、甩动手臂、大声尖叫……

目前,绝大多数自闭症幼儿都无法获得和正常孩子一样的入园机会,天天就是其中一个。

天天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

天天快3岁时,还只能说些简单的词语,无法讲完整的句子。

走路的时候总是踮着脚尖,喜欢反复地开关家里的电灯,一玩就是几个小时。

天天的妈妈刘女士并未太在意,认为孩子上幼儿园以后,情况应该会好转。

天天3岁半时,被送进了幼儿园。

但才去幼儿园几天,老师就打来电话:

天天上课随意走动、拿别的小朋友的东西,随意开关教室里的设备,不参与游戏活动,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

老师建议刘女士带天天去医院检查,但刘女士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有病,她向老师解释:

天天是外婆带大的,也许是因为缺少和父母的亲子交流,又经常和外婆在家里呆着,很少出去与小伙伴玩耍,所以性格非常内向,不太会和小朋友沟通交流,请老师耐心地帮助天天。

老师答应了刘女士的请求。

但是,情况却越来越糟糕,天天有时会突然大哭,在地上打滚,甚至还用头撞墙。

刘女士只好带着天天去了医院。

“自闭症!

”——刘女士从未听过这种病,但医生的描述让她害怕:

患儿具有社会交往障碍,多数孩子有智力残疾,很多存在问题行为,如攻击、自残等,有些甚至伴有癫痫;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研究出能使自闭症完全康复的治疗方法,也没有特效的药品……

此后,刘女士遭到了许多幼儿园的拒绝,天天的天空变“灰”了。

“我们教不了这样的孩子”——这是幼儿园给出的回答。

幼儿园还列举了很多理由:

天天不参与集体互动,老师无法进行班级管理;

天天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大笑、尖叫,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都被她吸引,有的孩子还被吓哭;

幼儿园担心家长投诉班上有行为异常的特殊孩子,会影响其他孩子……

成长问诊

问:

山东泰安微微妈妈:

我的宝宝今年3岁半,性格特别内向,和别人交流没有目光对视。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教育专家说,由于家长教育不当,造成孩子不会和小朋友或老师相处,整天处于孤立状态,后来被诊断为自闭症。

会不会因为我管教太严,让孩子真的得上自闭症呢?

答:

您提到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养方式的问题,二是自闭症的诊断。

首先,目前的研究表明,自闭症的发生和教养方式没有直接关系。

其次,自闭症诊断不是靠一个症状,而是靠症状群,需要大量的观察、问诊和严谨的分析判断,才能进行科学的诊断。

很多单独症状(例如您提到的没有目光对视)在发育正常、精神发育迟滞、有心理障碍的孩子里都有可能出现,所以不能武断地下结论。

您要把这两个问题分开来看,先去权威医院检查,如果不是自闭症,有可能是您养育方式不当导致孩子性格内向、产生交往障碍。

但如果是自闭症,您需要按照自闭症的科学治疗方法配合医生,同时改善自己的教养方式。

河北涿州亮亮妈妈:

我的孩子确诊自闭症有半年了,先后去了好几家机构进行康复训练,但是进步特别慢,我也很迷茫。

请问医生我该怎么办?

答:

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都有这种困惑,因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和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是,您要有信心。

2000年以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自闭症的干预理论、技术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具有针对性。

所以,只要您掌握了科学的技术,充分地运用这些技术,花时间、花精力在教育干预上做出努力,通过系统的训练,孩子就有希望回归正常社会。

许多家长会因为自闭症康复过程太长而产生焦虑,不能平心静气地将科学方法踏踏实实地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有时候太急于求成,想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效果,所以看到有什么新的机构、新的训练方法,都想尝试一下,却忽略了训练方法的科学性。

特别提醒您两点:

首先,目前社会上的自闭症康复机构没有准入机制,您需要要详细了解机构的教师水平、专业支持、治疗方法,以免耽误孩子的治疗;

其次,您不能把孩子康复的希望都寄托在康复机构上,家长在自闭症孩子的康复中,作用是更加巨大的,您要深入了解孩子的特点。

尽可能多地学习权威的专业知识,并应用到孩子的平时生活中。

落实科学训练方法

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正常孩子有非常大的不同。

自闭症孩子对于陌生的环境难以适应,并且只能理解非常具体、非常浅显、视觉化的信息。

针对这些特点,结构化教学和视觉提示,是最常用的两种训练方法。

建立支持性的环境

自闭症孩子都存在社交障碍,随着社会对自闭症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更多人加入到关爱自闭症孩子的行列中。

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不抛弃、不放弃,即使失败一千次,也不要放弃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宝贝们远离孤独,走向自立之路。

专家视点

自闭症:

常被误解的疾病

■郭延庆

帮助自闭症患儿之前,家长和社会应该消除对自闭症的误解,并且家庭、幼儿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给予自闭症患儿及时的早期干预。

当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时,家长会问为什么孩子会得自闭症。

医生大多回答“病因不明”,因此关于自闭症的病因,会有很多猜测和误解。

自闭症与家族遗传的关系

经常有孩子的妈妈在获得诊断后说:

“他爸爸小时侯说话就不好,孩子的自闭症是遗传他爸爸的。

”尽管自闭症确切的病因机制尚未被完全发现和阐明,但是,自闭症是一种先天的神经发育障碍已经是临床医生和研究者的共识。

基因变异和遗传因素对发病影响最大,有报道其遗传度可达到90%。

但是,老百姓所言说的“遗传”与作为当代专业术语的“遗传”绝对不是同一个范畴的概念。

也就是说,自闭症是遗传性的疾病,但遗传于谁、谁的贡献大、怎样遗传,对于大多数自闭症患儿来说,仍然是未解之谜。

自闭症与养育环境的关系

现在很多孩子是隔代养育。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父母就有可能联想:

是不是爷爷奶奶平常不跟他说话,孩子总在家里不出门,所以导致了自闭症。

研究证明,自闭症跟孩子的养育环境没有直接关系。

只要祖辈具有正常语言能力,孩子就应该发展出社会交往意向,只是交往技能相对较弱。

五六十年代曾经在西方盛极一时但早已经被否定的“冰箱妈妈”理论(性格冷淡孤僻的母亲,因为教养方式缺少温情,导致孩子患自闭症),目前仍然有一定的市场,实在令人遗憾。

自闭症与教育事件的关系

有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教师向家长反映孩子行为异常,无法融入群体活动,在教师建议下去医院,结果被诊断为自闭症。

一些家长便会猜测:

是不是孩子在幼儿园不适应、有不听话的现象,所以老师批评孩子,造成孩子心理伤害,孩子因此患上自闭症?

现有的研究表明:

突发环境事件(包括教育事件)可能会造成孩子精神和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甚至某些障碍,但不会导致自闭症。

家长不要继续纠结于自闭症的病因,而应关注如何帮助自闭症患儿。

那么,经过充分又准确的观察、问诊,孩子确诊为自闭症后,家长该如何做?

接受孩子患自闭症的现实

作为家长,第一点就是不要继续在家庭或者幼儿园里找一个承担责任的人。

帮助自闭症孩子,应该是整个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我们共同对这个孩子的成长负有责任,而不是任何一方。

我们需要共同学习、了解自闭症的特点和干预技术,并应用在自闭症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

同时,我们要深入地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症状、特点,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进行干预。

避免盲目采用治疗方法和药物,因为世界各国对病因都仍在研究中,社会上所谓针对病因的治疗,往往是虚假的。

“维生素加酶”、“饮食控制和脱敏”、疫苗、接种、抗生素、生物鳌合治疗、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令很多家长看到希望,但这些治疗方法,有的没有实证效果,有的已经确认无效,有的仍在探索实验阶段。

有些家长为了矫治孩子的问题行为使用药物,非但控制不了问题行为,还带来副作用。

事实上,使用正确的行为治疗方法,不用药物,也可以矫治问题行为。

所以,要不要用药、如何用药、用多长时间,家长都应该在有经验又负责任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干预中落实结构化训练方法

越早对自闭症孩子进行干预训练,效果就越好,结构化训练是常见的一种。

结构化训练里有两个必备元素:

一个是视觉线索,一个是日程安排。

让孩子一天、一小时、半小时里,要做什么、怎么做,每一步都有相应的视觉线索来提示。

从孩子家庭生活的结构化、训练机构的结构化,到他所在的学校提供结构化的支持,再到社区生活的结构化支持。

很多自闭症孩子在正确的训练干预技术帮助下,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融合(尽管他们在社会交往方面依然保留有自闭症的某些痕迹)。

如果自闭症孩子身边的人、所在的社区、幼儿园能够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对整个自闭症孩子的家庭而言,都将是极大的帮助,而这种帮助,最终也将有益于整个社会。

五.浅谈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原因及纠正

摘要: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中职学生低龄化趋势使得职业教育中的学生问题行为更为突出,也更为引人关注;

本文从对产生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各种原因分析入手,提出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应注重对其心理行为分析,从而进行有效的纠正,试图为中职学生的问题行为教育寻找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中职学生问题行为心理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不高教学管理困难招生就业渠道不畅等一系列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中职学生低龄化趋势明显,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学校教育不当和学生个体内在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问题行为在中职学生中蔓延,逐步成为中职学生管理教学组织的障碍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到来,网络的普及,信息的快速更新,作为与经济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整个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转型契机已来临

问题行为的定义及影响

所谓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与正常的学生行为和社会的道德标准规范相抵触,在学校的管理中,不能进行有效的组织,违反正常的教学秩序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情绪问题社交上不适应和学习上的困难,但这类问题行为的程度不严重,往往是暂时的偶然的,经过教育是能及时矫正的,因而这样的行为不足以构成问题行为只有那些在学生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扰乱性较大,对学习效率有较严重影响,需要耐心长期教育的行为,才属于问题行为严重的问题行为将导致问题学生流入社会,因而在他们身上极易产生不满的情绪和报复的行为,成为经济社会安定和谐的不利因素产生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原因问题行为的分析,可以从学校社会家庭以及自身心理等四个因素进行分析学校与家庭缺乏沟通,教师不能抓住学生的真实心理活动,教育针对性不强;

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和学生的影响冲击学生的思想意识;

家长与孩子沟通不够,疏于管理;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稳定期,既向往与成年人一样的平等地位,又有较差的依赖性和幼稚性,自控能力差等通过对种种原因的分析,特别是观察问题行为与当事人的特点及一般行为规范,发现问题行为与产生问题行为的学生之间存在诸多的关联性与冲突,主要表现在心理性和品行性问题行为存在关联对于心理或品行性问题行为,以前人们习惯把所有问题行为都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或者在处理问题时仅凭良好的愿望,不加认真分析各种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结果不但不能把问题真正解决,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忽现了对中职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导致中职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疾病,反而妨碍了对中职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这是应引以为戒的当然,把中职学生的问题行为区分为心理性和品德性的两大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什么纯粹的心理问题,也没有什么纯粹的思想问题,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而从严格意义上说,中职学生任何问题行为的产生都与他的心理因素有关并可以从中找到原因,许多品德行为问题都是在心理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纠正认知矫正是指在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方面,应标本兼治治标就是对显露在外的毛病加以应急处理,治本就是从根本上对问题加以处理这方面的治标就通过种种外在的措施迫使学生放弃某种问题行为;

而治本则是通过寻找导致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原因,然后消除引起学生这种行为问题的种种心理原因,进而达到彻底地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首先了解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原因心理因素是导致问题行为的诱发因素中职问题学生年龄偏小,心智尚不成熟,自我情感控制自我监督能力比较差,情绪也极不稳定究其自身的心理因素,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薄弱,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等是其产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因素比如由于某种原因,学生在形成道德品质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及时的是非善恶观念的教育引导,形成了错误的认知,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偶然的不良行为给他带来了快乐体验,使他更加认同或强化了自己的错误道德认识,久而久之,形成了问题行为,甚至走上犯罪因此要想做到标本兼治,对学生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找到他们的基本心理需要,才可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症下药,促进转化了解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原因后,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采取措施,积极促使问题行为学生转化首先我们应当尊重信任学生,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从而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生活上的自信心并迎难而上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说:

教师第一件要做好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一切其余的问题也会随着解决了其次我们应当以理服人,增强上进心在了解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正义感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善恶是非观念最后我们应当身体力行,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与之相宜的情境锻炼学生意志,矫正学生的行为规范,并实现转化紧紧抓住心理转化的有效契机了解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原因,就抓住问题行为的病结所在,就抓住了转化的契机虽然具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大都没有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意志薄弱,但是他们内心还是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肯定和赞扬的因而,我们要营造促使转机出现的氛围,制造转机出现的机会,掌握抓住转机的教育技巧,如果我们善于抓住它,进行恰当的引导,可使转化迈出关键的一步,使转机真正成为转化问题行为的突破口总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教育转化是一项中职学校教育的日常工作,应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及协调配合,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原因,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促使问题行为学生尽早转化

参考文献

李茵中职学生思想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信息,

高凤中职生行为偏差原因分析及其矫正方法初探卫生职业教

育,

阮祥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