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175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面》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面》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面》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面》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面》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面》教学设计.docx

《《一面》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面》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面》教学设计.docx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准确生动地进行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特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外貌描写和作者感受融为一体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真体会鲁迅先生真诚地关心和帮助进步青年的情怀,从中受到鼓舞,提高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加深对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

理解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地窖() 书脊( ) 赫( )然  殷( )勤  鞠( )躬  懊( )悔

莽撞( ) 清晰( ) 踌躇( )  摩挲( )  颓( )唐  抚摩( )熏( )黑 憎( )恶  揩( )油  陡( )然  虐( )待 恣( )情 

2.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原名人,是中国无产阶级家、家和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散文集《》,散文诗集《》和大量的杂文集。

3.全文以空行的方式,自动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的表达方式各是什么?

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阅读问题卡

我来问问你: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试着扼要地复述课文。

2.梳理一下全文的结构层次。

       

3.文章主要写的是谁?

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

                 

4.了解标题“一面”的作用,揣摩文章的思路?

5.找出文中对鲁迅先生三次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作者写鲁迅先生的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三次描写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性格特征。

6.从课文中找出歌颂鲁迅先生、表达作者崇敬、爱戴鲁迅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自己也来问问:

---------------------------------------------------------------------------------------------------------------------------------------------------------------------------------------------------------------------------------------------------------------------------------------------------------------------------------------------------------------------------------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法表达沉痛的悼念。

作者与鲁迅仅见过“一面”,但对鲁迅先生外貌、言行观察细致,记忆犹新,于是能因小见大,表现出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的思想也渗透其中了。

文章回忆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写成于鲁迅先生逝世的当月,作者思念和敬仰鲁迅先生,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投影了解背景:

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

”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

他曾说:

“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

”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

“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

”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

我们要学习阿累的《一面》里所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里)。

(听读:

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的朗读《一面》)

二、交流反馈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试着扼要地复述课文。

这篇文章记了一件事:

“我”在内山书店遇到鲁迅先生,先生赠书给“我”。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人物:

一个普通公交车售票员。

起因:

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

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结果:

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教师指导: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记叙顺序叫顺叙。

在复述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按照记叙的六要素来进行。

记叙的六要素是: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了解标题“一面”的作用,揣摩文章的思路。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往往从题目上透露出来。

文章以“一面”为题,不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一面”是“一面之交”的意思,作者通过“一面”表现鲁迅的精神和品质,同时表明“一面”对“我”的影响。

3.梳理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8)记叙“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况。

第一层(1—2):

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第二层(3—17):

写内山老板热情地接待了“我”。

第三层(18—38):

写“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第二部分(39—43):

抒写“一面”对“我”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三、探究思考

(教师指导:

作者的笔触引着我们进入内山书店:

像摄影机一样实录往事;焦点聚在鲁迅身上,形象光彩照人。

1.口头介绍下列“镜头”:

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的近景、一本书的特写。

提示:

全景:

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往上钻。

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近景:

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特写:

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2.在内山书店,作者与鲁迅先生相遇,对鲁迅的外貌作了突出的描写。

看看作者对鲁迅外貌的描写是如何由远及近、从粗到细,逐步“摄制”成的。

(1)用笔在文中画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

提示:

中景:

“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教师讲解:

因为在暗处看,距离又远,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体态(瘦)、年龄、衣着;句中的“模糊”、“火光”、“烟雾”则是对远而暗的揭示。

近景:

引导学生朗读第19节。

(教师讲解:

鲁迅从店后面走出来,距作者较近,观察较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

先写面容,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现在面前,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擞的形象,从而由形入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特写:

引导学生读出写手的语句:

第23节“竹枝似的手”,第38节“他的手多么瘦啊!

”引导学生读出写外貌的语句:

第32节“黄里带黑的脸,瘦得叫人担心。

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面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2)作者写内山书店和鲁迅外貌时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

特点是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起到了丰满人物形象,提示人物内在精神的艺术效果。

(3)作者写鲁迅先生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

(用一个字表达)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原句)。

描写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

提示:

“瘦。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忘我工作的结果。

全文共六次写“瘦”:

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

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

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我”与鲁迅见面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提示:

开始“我”只是模糊地辨出一个人的轮廓;当老人从里面走出来时,“我”感到这老人瘦而有精神;看到老人慈祥的眼光,“我”感到父亲般的爱;当他为“我”荐书并赠书时,“我”感到惊异、感激;当“我”认出老人是鲁迅以后,爱戴、敬仰、狂喜之情喷涌而出,连用了五个称呼,从共同的目标、平易的态度、慈爱的关怀、引导和帮助以及卓越的斗争,高度赞扬“我(们)”与鲁迅先生之间平凡而高尚的关系(同志、朋友、父亲、师傅和战士)。

3.小结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完整记叙了“我”与鲁迅先生相见一面的情景。

鲁迅先生荐书、赠书给一个素不相识的普通青年工人,正体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鲁迅先生那“瘦得叫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已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革命鞠躬尽瘁。

鲁迅先生的品格是崇高的,精神是伟大的,这令人难忘的一面,将会给“我”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四、作业

1.抄写相关生字词。

2.背诵“这件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到文末。

3.搜集有关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集体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给第二部分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

第一层(“这事到现在……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

写“一面”给“我”的鼓舞——“我”更加坚强起来。

第二层(“现在……继续前进。

”):

写对鲁迅先生的悼念——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第三层(最后一节):

写作本文的缘由——“我”不能自已。

3.阅读讨论。

(1)“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关部分,然后发言讨论,最后教师明确: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我”更加坚强起来。

(2)“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3)文中说:

“现在,先生是死了!

我们不愿意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讨论、小结:

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这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悼念。

“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

(4)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不能自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归纳:

既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又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

“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

这一部分是写与鲁迅相见一面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深入研讨

(教师指导“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经常运用在一些短小精悍的散文中。

其中的“小”,既指篇幅的短小,更指选题的小。

生活中的常情常事,常人常物,都可以成为抒写的对象。

其中的“大”,是指“小题”背后蕴藏的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社会的透彻思考,对将来的丰富设想。

“以小见大”的写法,能将有限与无限沟通,将具体而微与抽象深刻相连接,从极小中见出极大。

1.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里的“小”和“大”各指什么?

其中的“大”主要是借助何种表达方式来体现的?

明确:

“小”是指这一面之缘,“大”是指文中所表现的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战斗精神。

这是一种于细微之处见伟大人格的写法,其中的“大”主要是通过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外貌描写,同时多方面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的。

2.回忆性文章的用语,常蕴含着作者的深情。

请结合括号里的提示,揣摩加黑词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1)“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

不会错,一定是他!

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结结巴巴”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