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01093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81 大小:25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4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高中语文必修4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高中语文必修4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高中语文必修4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高中语文必修4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4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必修4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4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1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4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论述类文章所阐述的观点和主张是作者的一家之言,它们有时有历史局限性,有的不一定完全合理、正确,有的在新形势下具有了新的意义,总之,都给学生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4.教学古代传记单元:

首先,介绍传记的基本知识。

其次,介绍传记的读法。

看看文章中选用了哪些材料,哪些材料是最主要的,从中可以看出传主是怎样的一个人,该怎样评价他。

然后,引导学生注意课文多样的叙事写人的手法。

最后,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5.教学表达交流部分:

本册的写作教材继续训练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要求学生更多运用他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抽象思维能力,写出有一定独创性的、较有深度的议论文来。

本册的口语交际训练是辩论。

对高中生来说,辩论的要求不必太高。

重视的是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及基本的论辩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辩论时,应重点要求学生对于辩题形成科学的认识,认识到正反双方各自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做到知己知彼,从而在辩论中能够最大程度的阐明己方的立场,反驳对方的“谬误”。

三、学习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所教内容,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还可以采用同步检测、单元检测、模块考试等方式来评价,以提高评价效率,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对一、二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创造性的解读。

2.对三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

3.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

4.对议论文写作的评价,应考察是否认识到理论类文本的作用与价值;

是否能有意识地通过议论类文本的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察学生对具备良好口语交际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教学资源

音像资源:

录音带,视频、音频材料。

书本资料:

⑴课本、教辅资料

⑵参考书目:

《关汉卿戏曲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曹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莎士比亚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乐章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版)

《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稼轩词编年笺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且介亭杂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爱的艺术》(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史记》(中华书局1963年版)

《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

1窦娥冤3

《窦娥冤》导学案

(一)

高一语文必修四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

资料链接:

(一)有关元杂剧:

1、元杂剧的结构形式:

“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

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

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

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3、元杂剧的角色:

旦:

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

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

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

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4、其他:

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二)有关作者,吴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东海孝妇的故事:

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婆婆)甚谨。

姑欲嫁之,终于肯。

姑谓邻人曰:

“孝妇事我勤劳,哀其亡子守寡。

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其后,姑自经死。

姑女告吏:

“妇杀我母。

”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

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

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

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

太守竟论杀孝妇。

郡中枯旱三年。

(《汉书·

于定国传》)

(四)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导学过程:

一、知识储备(A)

1.关汉卿,号 

 

, 

代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代表作品有 

、 

等。

《窦娥冤》全名 

,共 

,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的 

和王实甫的 

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

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 

,马致远的 

,白朴的 

,郑光祖的 

3.元杂剧:

元代形成的一种把 

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

剧本结构一般分为 

,有的还加一个 

,剧本由 

三部分组成。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 

或 

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

刽子手( 

)、亲眷( 

)、嗟怨( 

)、杳无音信( 

)、前合后偃( 

)、

尸骸( 

)、冤枉( 

)、荒阡( 

)、亢旱( 

)、鲍老儿( 

)、瀽( 

)、

5.课文出现 

个曲牌,都属于 

宫调。

6、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关汉卿)、

《汉宫秋》()、

《》(白朴)、

《赵氏孤儿》()

7、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

《》(王实甫)、

《墙头马上》()、

《》(郑光祖)

8、说出下列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

行动些:

没来由:

不提防:

只合:

哥哥行:

则落的:

也么哥:

二、预习测试(B)

1、关于元杂剧的一些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元杂剧是在金宫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

白,有散文,也有韵文。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D.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词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盗跖(zhí

)嗟怨(jiē)前合后偃(yǎn)

B.罪愆(qiān)衔冤(xiá

n)湛湛青天(zhà

n)

C.错勘(kān)亢旱(kà

ng)苌弘化碧(chá

ng)

D.埋怨(má

i)尸骸(há

i)哥哥行(há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混淆)

则是看你死去的孩儿面上(只当是)

B.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涂)

你道是暑气暄(温暖)

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清明)

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每月十五)

D.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操劳家务)

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抵御旱灾)

4、下列人物和典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望帝啼鹃苌弘化碧六月飞霜亢旱三年

A杜宇苌弘窦娥东海孝妇

B邹衍苌弘杜宇于定国

C杜宇窦娥邹衍于定国

D杜宇苌弘邹衍东海孝妇

5、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外,外末的简称,扮演青年男子;

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

B.科,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C.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均是曲牌名。

D.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所有的杂剧都只能是四折。

6、对元杂剧四大家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关汉卿的主要作品除了《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作品外,还有著名的《桃花扇》。

B.《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他的《天净沙·

秋思》也是元曲中的小令珍品。

C.郑光祖的代表作品是《倩女离魂》。

D.《墙头马上》是白朴的代表作。

7、对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的分析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东海孝妇的誓愿出自于《汉书·

于定国传》。

B.三桩誓愿使主人公的反抗性格达到了顶点,使全剧达到了高潮,悲剧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C.它塑造了一个勤劳、正直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强烈的愤怒之情以及坚决的反抗精神。

8、提问:

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

都属什么宫调?

  

三、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C)

部分

起至段落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本课反思:

《窦娥冤》导学案

(二)

1.赏析课文,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1.熟读课文,详细了解文意。

2.查阅资料,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以广泛群众为基础的名剧,据统计,我国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作。

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

全剧四折一楔子。

剧情是:

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

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

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

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此剧现存版本有:

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壬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

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

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窦娥冤》全剧为四折一楔子,课文选的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部分,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

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关汉卿戏曲的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极富性格,评论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色。

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深邃。

一、赏析第一部分:

1、《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2、.“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怎样理解?

3、《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

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4、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5、《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

6、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第二部分:

1、窦娥为什么叫走前街而不走后街?

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2、作者为什么要表现窦娥善良的性格?

3、作者再次利用婆媳对白,叙说窦娥的冤屈,在情节上起何作用?

4、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5、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怎样理解?

三、赏析第三部分:

1、朗读四支曲子,完成表格。

誓愿顺序

誓愿内容

所用典故

誓愿实质

第一桩

第二桩

第三桩

2、“无头愿”是什么意思?

3、“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是怎么回事?

这两个典故在文中起何作用?

4、监斩官说:

“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这一说在文中起何作用?

5、邹衍“六月飞霜”的典故起何作用?

6、窦娥为什么要发下“亢旱三年”的毒誓?

7、“东海孝妇”的典故起何作用?

8、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

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9、这三桩誓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在全剧中地位如何?

10、思考讨论:

为何第一场戏中“怨天”,这里又寄希望于天?

怎样理解这一矛盾?

四、窦娥的人物形象:

(学生根据赏析概括)

五、概括主题:

六、关于本色派的语言特点:

《窦娥冤》导学案(三)

1.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比较阅读

能力提升(D)

一、阅读《滚绣球》,完成文后题目。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滚绣球]是()

A词牌B宫调C曲目D曲牌

2.解释文中加点词

A合B糊突C错勘D怎生

3.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二、《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

“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

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三、提问式阐述:

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

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

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四、关汉卿[南宫·

一枝花]不伏老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鞠。

会打圈,会插秧,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从这"

自叙"

中,可以看出关汉卿是怎样一个人?

熟悉当时市井的多种技艺,性格坚强,追究人性的解放。

五、阅读下面元曲[双调·

殿前欢]两首,完成两题。

失题贯云石

畅幽哉,春风无处不楼台,一时怀抱俱无奈。

总对天开,就渊明归去来,

怕鹤怨山禽怪,问甚功名在。

酸斋是我,我是酸斋。

次酸斋韵张可久

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

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

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

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1、对这两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就渊明归去来"

,是用陶潜《归去来辞》的典故,意思说自己脱离官场,回归自然。

B."

欠伊周济世才"

,意思是说自己没有伊尹、周公那样的匡时济世的才干。

C."

犯刘阮贪杯戒"

是作者以刘伶、阮籍自比。

D."

还李杜吟诗债"

中的"

李杜"

指李白和杜甫。

2、关于这两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

与"

就渊明归去来,怕鹤怨山禽怪"

相应和,

都表达了二人由于久居樊笼,不觉之中将山林鸥鹤这些自然景物渐渐淡忘的叹惋之情。

B."

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

畅幽哉,春风无处不楼台"

也都表达了他们复返自然后的畅快适意。

C.这两首曲都表现出作者在仕途上不得志后的无奈情怀。

D.《失题》风格旷达飘逸、豪放淋漓,《次酸斋韵》则于豪迈放旷之中流露出凄清悲凉。

六、思考讨论:

除了《窦娥冤》,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作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比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为双飞鸟;

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文学作品中会这样安排呢?

(提示:

可从作家、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社会现实等角度考虑)

七、趣味探究

窦娥与哈姆雷特

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在世界文学史中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因此关、莎二人的戏剧作品常被用于比较研究。

窦娥与哈姆雷特,这两个著名的悲剧形象分别诞生于13世纪的中国和17世纪初的欧洲,在反封建的斗争精神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但二者又有很大不同。

课后阅读:

写作特点

  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难点点拨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最后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

  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

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

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

窦娥开始也受神权思想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