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四中外综合串讲第14讲中外知识的关联视角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00261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四中外综合串讲第14讲中外知识的关联视角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四中外综合串讲第14讲中外知识的关联视角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四中外综合串讲第14讲中外知识的关联视角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四中外综合串讲第14讲中外知识的关联视角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四中外综合串讲第14讲中外知识的关联视角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四中外综合串讲第14讲中外知识的关联视角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四中外综合串讲第14讲中外知识的关联视角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四中外综合串讲第14讲中外知识的关联视角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四中外综合串讲第14讲中外知识的关联视角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

市场范围

由于专制制度的阻碍,工商业的发展仍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对外贸易仍以官方贸易为主,官营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比较狭小

已形成区域性贸易市场,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推动了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出现股份制、银行等经营现象

影响

没有推动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

迫使西欧封建制度瓦解和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贸易中心的转移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微视角3 古希腊与中国先秦思潮的比较

(1)相同点

①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例如,古希腊先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提出“人之性恶”等。

②都强调道德的作用。

例如,古希腊思想家主张改善人们的灵魂,以德教人;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德治民。

(2)不同点

古希腊人文思想

先秦儒家思想

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

强调“个体”的人,即以个体(个人)为中心

强调“社会”的人,即以集体(社会)为中心

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

强调人的平等,反对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不平等

强调社会等级秩序,高度重视伦理道德

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

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例如,亚里士多德研究自然,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

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微视角4 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孔子

苏格拉底

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不同点

目的

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

主张

(1)思想核心——“仁”

(2)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想

(3)主张“克己复礼”

(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

总之,孔子思想强调的是“社会”的人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总之,苏格拉底更强调“个体”的人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产生不同的原因

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工商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微视角5 古代中国科技与近代西方科技的不同特征及原因

项目

近代西方

不同特征

关注人,以农业科技为主,强调思维的直觉性和意识性,并以实用经验为前提

关注自然,崇尚理性,思维模式是沿袭逻辑与分析的传统,注重对知识的检验

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国家鼓励科技发展,推行重商主义

思想条件

文化专制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政治制度

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

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渡

微视角6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

政治条件

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内容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计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对当时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

针对训练

1.(2016·

浙江文综)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

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③斯多亚学派 ④智者学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故①正确;

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农阶级的利益,注重尚贤、兼爱、非攻,属于功利主义者,并不注重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故②错误;

雅典的斯多亚学派是古希腊重要的哲学学派,重视对人思想的培养,故③正确;

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而忽视道德修养,故④错误,故A项正确。

2.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实现了选贤任能

答案 B

解析 隋唐的科举制度使普通的庶族地主参加到政权中来、梭伦改革使工商业者、平民获得了政治权利,罗马的万民法使广大的被征服民族获得了公民权,这些都扩大了本国的统治基础,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3.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B.贵族制与分封制

C.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

解析 贵族制不符合伯利克里时期;

分封制在秦始皇时早已废除,故B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描述16世纪的历史时写道:

“……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材料中“心满意足的注视着过去”的根本含义是(  )

A.固守农耕文明B.坚持君主专制

C.昧于世界大势D.实行闭关锁国

解析 16世纪的欧洲“正在崛起”,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逐渐摆脱封建社会,发展资本主义,走向工业文明,相对应的中国“注视着过去”,应指其停留在封建社会,固守农耕文明,故A项正确;

君主专制的强化只是“注视着过去”在政治上的体现,故B项错误;

昧于世界大势是“注视着过去”在思想观念上的体现,故C项错误;

闭关锁国是“注视着过去”在对外政策上的体现,故D项错误。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典》。

据陈群《魏律序》,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

这一部书,在

当时,……算做一部佳作,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撰。

……《法经》共分六篇,是

(一)盗,

(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又以一篇著其加减。

盗是侵犯人的财产,贼是伤害人的身体。

盗贼须网捕,所以有网捕两篇。

其余则并为杂律。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古罗马的公民法内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即公私法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表现出诸法合体的特征。

发展到万民法以后,由于罗马帝国境内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民事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私法体系更为发达。

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

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十二铜表法》的一些规定。

如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个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当事人慎重考虑,防止错误、欺诈、胁迫或无端反悔,也为了避免法官在司法中徇情偏袒。

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

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

程序的严格执行是为了保证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程序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罗马法注重程序是法律体系完备的表现。

——庄鹏《罗马法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法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基本特点。

(3)概述材料三的基本观点。

依据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

答案 

(1)特点:

广泛吸收诸国精华;

以刑法为主。

原因:

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维护小农经济;

以法家思想为指导,重罚轻礼。

(2)特点:

卷帙浩繁、规模巨大;

诸法合体;

私法极为发达完善,公法不甚发展;

注重形式和法律程序;

不断发展完善。

(3)观点:

研究历史是为现实服务。

意义:

借鉴古代法律的成果,完善法制建设;

维护社会的稳定。

主题2 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外关联视角

微视角1 近代东西方各国内阁

(1)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最高行政机构,它制约王权并对议会负责,它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2)美国的内阁是为总统决策提供顾问的智囊团和秘书班子,没有最终决策权。

(3)德国的内阁由宰相主持工作,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4)南京临时政府以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权力,但是不久就被袁世凯破坏。

微视角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明清统治者逐步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进行自卫。

(2)经济:

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原产美洲的粮食、经济作物玉米、烟草等开始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的饮食结构与经济结构。

(3)思想文化:

西学东渐的中西交流出现。

微视角3 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治

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对外政策发生巨变;

引发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

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社会生活开始变化,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文化

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

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第二次工业革命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清政府顺应时代潮流推行“新政”

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社会生活及习俗发生变化

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

新文化运动;

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进一步变化

微视角4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相同点

(1)历史背景相似

①新文化运动发起时,辛亥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政治环境;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北洋军阀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使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②启蒙运动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

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欧洲时代的主旋律,资产阶级掀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启蒙运动兴起。

(2)性质相似:

都是资产阶级为了打破封建束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3)内容相似

①打倒专制主义,倡导民主政治;

以人权取代封建王权,以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

②铲除维护专制的精神支柱,弘扬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③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愚昧。

(4)作用相似:

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后来的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都主张以人权取代封建王权、以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以科学知识取代愚昧和迷信,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因而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微视角5 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如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名著,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对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如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翻译了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

(3)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如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以民权、科学为指导思想。

微视角6 进化论的建立对中国的影响

为中国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同时也被帝国主义利用,成为帝国主义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理论依据。

1.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

“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

A.三省制B.枢密院

C.内阁制D.军机处

答案 C

解析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故可以排除三省制,而枢密院是负责军务的机构,军机处清朝雍正年间始设立。

2.《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

“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

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

”这反映清政府(  )

A.致力维护国家主权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D.鄙视英夷不屑斡旋

解析 “(清政府的代表们)……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表明清政府并未致力维护国家主权,A项错误;

“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表明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B项正确;

C、D两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

达尔也曾说:

“民主依赖妥协”。

下列历史事件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①“光荣革命” ②辛亥革命 ③法国共和制的确立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故①正确;

辛亥革命是革命党人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故②正确;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是共和派与君主派长期斗争与妥协的结果,故③正确;

美国1787年宪法实际上是一系列妥协的产物,包括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妥协,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之间的妥协,中央与各州之间的妥协,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4.《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

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  )

A.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B.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

C.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D.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解析 材料中涉及“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更多的是政治学说,故A项错误;

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的主要途径,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

以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为蓝本只有孙中山等人,故C项错误;

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制还是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故D项正确。

5.(2010·

新课标全国卷文综)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

而在20世纪初期,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解析 题干表述的是文化交流,考查由日本向中国学习变为中国向日本学习的决定性因素。

A项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是一个推动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

B项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是客观因素。

D项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是错误的,中国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日本在19世纪50年代遭到美国侵略后才开始学习西方。

C项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从主观方面阐述了由日本向中国学习变为中国向日本学习的决定性因素。

6.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个意义而言,一部世界汉学史或中国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形象不断被重构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潮”的潮涨潮落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

一股追求“中国时尚”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已经从崇拜中国器物和制度转向了崇拜中国儒家文明……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二 从法国汉学到美国中国学

法国汉学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欧美中国研究的中心。

……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传教士的贡献远比法国重要得多。

但是,这个局面很快就被改变和超越了……而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美国)却乘势而起,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中心。

材料三 “唱衰中国”与“唱盛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中,尽管仍陆续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类“唱衰中国”的著作,但这种声音已远不如先前那样强势。

与此相反,一批被称为“唱盛中国”的著作相继问世,并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这些著作包括《中国的天才:

三千年的科学发明》、《当中国统治世界:

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等等。

——《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典范转移》

(1)结合所学,从世界贸易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中国潮”在欧洲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崇拜中国儒家的哪些文明内涵?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欧洲为“生产利润而贬低”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美国成为西方世界中国研究中心的原因。

为什么“唱盛中国”著作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

答案 

(1)原因: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

内涵:

科举制的公平、公正;

民本思想(仁政思想);

社会和谐思想。

(2)原因: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对外开展商品输出。

影响:

开展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倾销商品,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和先进生产方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的探索,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起步。

(3)原因:

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美国孤立封锁中国,研究中国时政以加深对中国认识;

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

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在亚洲实施“冷战”,称霸世界战略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全球化;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欧美受经济危机影响,渴望寻求缓解危机的有效机制。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结合所学分析可得出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

第二小问内涵,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分析,可得出民本思想、社会和谐思想,以及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科举制。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并结合所学,得出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近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角度回答。

(3)第一小问原因,注意时间限制“二战后”,结合所学,从新中国、美国、两极格局等几个角度回答;

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时间提示,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中外政治、经济等几个角度回答。

主题3 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外关联视角

微视角1 美苏“冷战”局势的演变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

(1)1949~1955年: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支持、援助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

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

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苏中关系开始恶化,美中关系继续对立。

中国在外交上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苏联与美国的争霸政策。

(3)20世纪70年代初:

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苏中关系全面恶化;

美国改善对华关系。

(4)20世纪80年代: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苏中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现。

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5)20世纪90年代: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参加重大国际组织活动。

微视角2 多极化趋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战略对策

(1)挑战

①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两极格局瓦解后,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首位,发展科技成为重点。

②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如何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是又一挑战。

③特色道路的挑战: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如何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中国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2)战略对策

①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搞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事业,参与国际竞争,利用有利因素,抵制外来不利影响。

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④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尽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微视角3 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