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现代农业水产示范区某某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8806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0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太湖现代农业水产示范区某某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南太湖现代农业水产示范区某某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南太湖现代农业水产示范区某某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南太湖现代农业水产示范区某某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南太湖现代农业水产示范区某某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太湖现代农业水产示范区某某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南太湖现代农业水产示范区某某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太湖现代农业水产示范区某某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太湖现代农业水产示范区某某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工程内容包括临时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涵洞工程、交叉工程、公路设施及预埋管线工程及绿化、环境保护工程。

1.2.3建设条件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认真调查分析研究,认为湖州市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道路建设材料来源丰富,运输条件极其便利,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

1.2.4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2778万元,由企业自筹。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1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建设规模及内容

1

临时工程

m

2572

2

路基工程

3

路面工程

4

桥梁涵洞工程

涵洞

5

桥梁

6

交叉工程

公路设施及预埋管线工程

7

绿化及环境保护工程

8

占用土地

57.87

9

建设投资

万元

2778

1.3结论

本项目将织太路与永鑫养殖场有效连接,对缓解所在区域交通压力、疏散过境交通、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解决与之相交各路段雨污水无正常出路的问题,因此应该尽快实施。

本报告综合考虑了工程可能涉及的各个方面,对每一个方面都进行分析和论述,工程是必须、及时和可行的。

第二章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2.1研究区域概况

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西部,北濒江苏宜兴和太湖,隔湖与苏州、无锡两市遥遥相望,东邻江苏吴江和本省嘉兴桐乡,南靠省会杭州,西依天目山,与安徽省广德、宁国两县相邻。

距上海约120km,至杭州、嘉兴、苏州约90km。

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两区,市域总面积5818平方公米。

其中吴兴、南浔两区为湖州市区范围,区域面积1566平方公里,共辖18个乡镇、6个街道。

湖州属典型的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人均耕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市域东部和东北部为水网平原,河汊交错,塘漾棋布,东、西苕溪流经全境。

湖州市耕地面积164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8%,林地面积2259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9%,水域面积占9.4%,自然条件优厚,自古被称为“鱼米之乡”。

2.2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

2.2.1自然条件

1、气象

湖州市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四季交替分明,亚热带季风气候明显,其气候特征如下:

年平均气温15.2℃;

年均降水量1248毫m:

年平均降雨次数140次;

年最大降水量1734毫“;

年最少降水量762毫m:

无霜期250天。

2、水文

本工程地貌上属于杭嘉湖堆积平原地区,属平原水网地带,河流比较小,水流平缓,地形平坦开周,沿线水日密布,分布有不少池塘和河流,地面高程一般在1.5—2.5米。

稳定水位埋深为0.80-1.3m左右,季节性变化较大:

地下潜水位一般在85国家高程1.20-1.80m左右,场地水位年变幅为0.50-100m,据附近建筑经验和区域地质资料,按场地环境类剐为II类考虐,据《l:

50000湖州幅综合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水质分析资料,本区地表孔隙潜水为低矿化度淡水,对砼、钢筋砼中的钢筋均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3、防洪系统

湖州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要防洪措施为抬高地面。

设闸筑堤挡水、拓浚河道降低洪水位。

公路承担行洪任务,周边地块雨水就近自流排八。

根据水利防洪规划,区内防洪地坪标高为3.6m(黄标,下同),内港最高洪水位2.8m。

4、工程地质

本工程位于杭嘉湖湖沼平原区,路基均为填方路基,组成地基土的地层表部湖沼层为硬壳层,岩性为粘土、粉质粘土,厚度在04—0.8m.局部地段缺失,以下多为湖泊相淤泥质土,软土层总体层厚0.8-24m,土层的含水量高,压缩性大。

场地存在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主要有软土,沿河路堤、河塘,断头河,湖泊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强度低。

物理力学性质差,固结时间较长,作为路基基础时易产生侧向路堤滑移,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路基处理建议:

浅部软土厚度较小,建议采用一般的工程措施处理,对水塘、沿河路堤、断头河等的处治采用换填或抛石挤淤,路堤浸水段,按浸水路堤考虑,应考虑冲刷防护。

对沿河、塘一侧边坡进行适当的支挡防护措施,以确保路堤的稳定。

按国标《中国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规定,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域稳定性良好。

2.2.2社会发展概况

⑴基本概况

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

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总面积5818平方公里,中心城市建成区52.9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4.1%。

湖州有较好的区位条件,距杭州75公里、上海160公里、南京220公里。

南北走向的104国道、杭宁高速公路、宣杭铁路和东西走向的318国道、被誉为“东方小莱茵河”的长湖申航道、申苏浙皖高速公路贯穿湖州全境。

新长铁路和即将修建的湖乍铁路使湖州分别与陇海、沪杭两大铁路干线连通。

湖州还拥有全国一流的内河铁路、公路、水运中转港。

⑵自然地理

湖州市位于东经119度14分——120度29分、北纬30度22分——31度11分之间,东西长度126公里,南北宽度90公里,处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紧邻江苏、安徽两省。

现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两区,总面积5817平方公里,人口257.80万,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

⑶自然资源

湖州自然资源丰富,全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18亿立方米,可供发展淡水渔业的水面2.2万公顷。

矿藏已发现47种,经初勘的23种,以非金属矿藏为主,主要有建筑石、石灰岩、膨润土、硅灰石、方解石、萤石、石英砂岩、煤、石煤、黄砂等。

木本植物主要有竹、松、杉、茶、桑、果树等,安吉县居全国十大“毛竹之乡”之首。

陆生脊椎动物约300种,珍稀动物有扬子鳄、金钱豹、梅花鹿,畜禽饲养品种有50余种。

淡水鱼是境内动物资源的重点,有102种。

2.2.3经济发展现状

湖州市处于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紧紧围绕“转型提升、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好中求快”的总要求,全力实施“增强‘三力’、奋力崛起”发展战略,湖州经济获得长足进步。

2012年末,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61.9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1796.44元。

目前湖州市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工业经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工业经济的增长。

纺织、机电、医药和建材等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湖州市目前的优势主导产业。

农业经济发展已形成有特色、专业化的生态农业体系,但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不断下降;

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层次不断提高,外资工业地位日益突出;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仍滞后于经济发展总水平。

根据湖州市总体规划目标要求,到2020年湖州市各产业之间将实现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得以不断提升,产业结构逐步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

建立现代农业;

建设发达的第二产业;

高起点、高效益地发展第三产业,使湖州市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位居首位。

在产业布局调整方面,随着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和申嘉湖高速公路的建成,湖州将进入上海一日交流圈范围。

利用这一优势,湖州应将接轨上海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战略,确立“以接轨上海进而接轨国际”的大思路。

以产业接轨为主线,借助上海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湖州的产业格局。

近几年,湖州市利用外资的速度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2012年湖州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26亿美元。

外资的涌入不仅为湖州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支持和技术支撑,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管理,促进了湖州工业与国际技术和市场的对接。

湖州市商贸业繁荣兴旺,市场发达,初步形成了消费晶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相互配套的大流通格局。

第三章交通量预测

3.1道路规划

3.1.1道路规划

本次建设项目为新建项目,规划在织太路起点,途径幻娄村、许娄村、杨娄村,新建某某路,该道路的建成有利于加强沿线乡镇间的横向联系。

湖州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一区、两片、五园”的空间布局,其中的北片,即申苏浙皖高速以北38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

某某路建成后,将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北部片区内部形成一条贯穿东西的通道,有利于促进产业园区生态观光园的建设。

3.1.2用地规划

某某路东西侧为工业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公共绿地用地、居住用地、市政用地。

3.2交通量预测

区块内部规划主要以居住、工业为主,本项目为连接区块内外的三级公路。

因此我们根据区块路网规划及区块用地性质,采取如下步骤进行预测:

3.2.1总体预测

模型时段采用早高峰时段。

根据上班出行情况,出行时辰分布曲线(总客流)呈双峰形,早高峰集中在7:

00-8:

00,晚高峰集中在17:

00-18:

00,早晚客流高峰小时系数分别为16.1%和14.7%,所以选取上班高峰小时7:

00作为建立模型的标准,其主要理由是:

a.在早高峰时段,主要的出行目的是上班出行、业务出行;

b.评价道路通行能力时,高峰模型较全日模型更为直接、适用。

3.2.2模式及人口规模

区块内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总计约4.6万人,其中:

常住人口约3.6万人,流动人口1万人进行测算。

城市人口出行指标:

3.5次/人。

出行人口比例:

90%。

出行早高峰系数:

15%。

3.2.3方式划分

本次预测描述对象出行方式主要是公交车、小汽车、摩托车和步行。

交通结构预测见下表。

出行方式结构表

出行方式

公交

小汽车

摩托车

自行车

步行

比例(%)

28

32

20

12

根据人口出行调查资料,可以得出各出行方式的适宜比例,以现状调查的出行结构为基础,通过城市间的出行方式结构的类比分析,据此提出规划年宏观交通结构的目标水平。

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导出标准车的每日交通量。

根据湖州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与路网布置,该地块产生的交通流量分三部份,一是客运交通,而是货运交通,三是诱增交通。

首先我们结合以上几点分析计算2024年远期客运交通量:

公交车:

78000x3.6x0.9x0.28x3.5x0.1=76377.6(pcu/h);

小汽车:

78000x3.6x0.9x0.32x3.5x0.1=24440.8(pcu/h);

摩托车:

78000x3.6x0.9x0.2x3.5x0.1=15275.5(pcu/h);

自行车:

78000x3.6x0.9x0.12x3.5x0.1=9165.3(pcu/h);

其次,城市货运交通因规划无明确,故按照《公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求,按城市每人口30-40人配置一辆标准货车。

则标准货车交通流量为:

78000x3.6/40x2.8=19656(pcu/h)。

公交车换算标准系数取2.0,小汽车取1.0,摩托车取0.4,自行车取3。

3.2.4结论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知道,湖州市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外交通量为:

76377.6x2+24440.8+15275.5x0.4+9165.3x3=186602.1pcu/h。

第四章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

4.1该项目建设是加快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实施湖州南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的需要。

随着湖州南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高速发展,某某路的建成,将对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周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沿线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有利于完善南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加强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

4.2该项目建设是保障农村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本项目起点位于织太路,途径幻娄村、许娄村、杨娄村,终于永鑫养殖场。

某某路的建成,有效的连接了这几个村,使得村与村以及村庄与外界的交流更加密切、方便。

该项目建设是保障农村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4.3该项目建设是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功能的需要。

本项目将织太路与永鑫养殖场有效连接,对缓解所在区域交通压力、疏散过境交通、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解决与之相交各路段雨污水无正常出路的问题,是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功能的需要。

4.4该项目建设是改善园区交通现状,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的需要。

根据《湖州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该区块的路网规划由国道、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共同构成方格网状道路体系。

而本项目为湖州南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区路网中的一部分,是湖州南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区区域对外联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是改善园区交通现状,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的需要。

4.5该项目建设是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需要。

湖州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一区、两片、五园”的空间布局,其中的北片,即申苏浙皖高速以北38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

某某路建成后,将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北部片区内部形成一条贯穿东西的通道,有利于加强沿线乡镇间的横向联系,促进产业园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

第五章工程总体方案论证

5.1设计原则

在满足国家相关的规范、规定、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做到以下几点:

1、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

2、按照总体规划干道系统确定道路走向、等级、性质、红线宽度。

3、处理好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关系,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

4、根据交通工程的要求,处理好人、车、道路、环境之间的关系。

5、节约用地,节省工程造价。

6、合理利用当地材料等,注重环保。

5.2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三级公路;

2、计算行车速度:

30Km/h;

3、交通等级:

标准轴载:

BZZ-100;

4、设计年限:

沥青路面设计年限15年;

5、箱涵设计荷载:

城-A级;

6、线形标准

线形标准一览表表5-1

表4-1主要技术标准表

公路等级

三级

地形类别

平原

设计速度

km/h

30

平曲线

最小半径

一般值

65

极限值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350

凸形竖曲线

400

250

凹形竖曲线

竖曲线最小长度

25

最大纵坡

%

路基宽度

7.5

行车道宽度

2x3.25

土路肩

2x0.5

路面宽度

6.5

桥梁宽度

净宽7m,全宽8m

路面结构类型

沥青混凝土

5.3工程范围及建设规模

5.3.1道路工程

某某路东起永鑫养殖场,西至幻溇织太路(加油站东南),与申苏浙皖高速平行,全长2572米,为东西向三级公路。

5.3.2给排水工程

包括全线的道路路面排水和污水管的设置,结合周围地块情况划定雨、污水的汇水范围,雨水就近排入河流;

污水排入已建道路污水管网,并为区块内工业区预留雨、污水接头,确保可持续发展。

根据区域内供水规划合理设置给水管道直径。

5.3.3交通工程

考虑了道路全线及各交叉口交通标志的设置、交通标线的规划、交通信号灯的安排。

机动车行驶采用按渠化组织交通,各方向均划导流线并设导流标志牌、人行护栏等。

5.3.4照明工程

为了确保夜间行车安全,消除眩目影响及美化夜景考虑了道路全线设置高杆路灯。

5.3.5桥梁工程

某某路道路跨越河道6处,拟新建中小桥6座,考虑施工方便,节省工程造价,采桥梁用结构形式简单的简支梁桥,不再与其他桥型做比较。

5.3.6附属工程

为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

对道路、工业园区出入口等范围内进行绿化。

第六章工程总体方案内容

6.1方案设计原则

1.在湖州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提升南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区功能,进行本工程方案的设计。

2.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通行能力分析,综合考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结合地区内已建和在建工程的情况,研究道路建设标准。

3.工程总体设计方案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4.路线方案在符合总体规划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改善原有路线的缺陷,提高线形标准,同时尽量减少拆迁。

5.路线方案在符合总体规划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护自然环境,包括河流、树木、耕地等。

6.根据相交道路的现状及规划等级、性质、交通需求,合理确定交叉口型式。

7.工程方案应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原则,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6.2道路工程

6.2.1道路平面

1、平面设计原则

(1)在湖州市总体规划和道路网规划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提升南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区功能,进行本工程方案的设计;

(2)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通行能力分析,综合考虑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结合地区内已建和在建工程的情况,研究道路建设标准;

(3)尽量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4)保证与已建成(或在建)的道路合理连接,与规划的路网协调一致;

2、交叉口设计

本工程沿线交叉口较少,建议对宽度达3m以上的交叉口进行设计,共有交叉口4处,交叉口均采用加铺转角形式。

终点处永鑫养殖场(K2+571.60)平面交叉的交叉角度为90°

,被交道为树道,路基宽度为3m;

交叉处均采用加铺圆角的方式,将各相交道路路边缘接顺。

6.2.2道路横断面布置

1、横断面方案设计原则

(1)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各组成部分尺寸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及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2)考虑道路绿化景观及管线敷设等因素,既要提高道路利用率,又要提高道路绿化率,综合考虑施工、管理及维修等因素。

(3)断面形式有利于与区域规划道路相接,满足辐射区域的交通组织要求。

2、横断面设计

根据规划断面,该道路为三级公路。

路幅宽7.5米,道路横断面形式如下:

0.5米土路肩+3.25米行车道+3.25米行车道+0.5米土路肩=7.5米

图6—1路基标准横断面

6.2.3道路竖向

1、设计原则

(1)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道路纵断面设计按相应道路等级的技术标准控制。

(2)本次设计一般交叉口处标高尽量以规划标高控制,同时综合考虑雨水、污水排放要求等因素。

(3)道路纵断面设计高程顺应地形地势的变化,同时考虑规划地块的功能,结合规划地块竖向设计,在保证路基稳定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工程投资。

(4)选择满足视觉要求的竖曲线半径时,在工程量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高的指标。

2、纵断面设计

本次纵断面设计主要结合规划标高和已建好的道路标高进行设计。

设计道路最低标高控制在4.2米以上,全线最大坡度1.35%,最小坡长不小于105米。

6.2.4路面结构

本次设计三级公路,路面结构应满足使用要求。

鉴于沥青砼路面具有强度高、易施工、养护快、不眩光等优点,本工程拟采用沥青砼路面结构。

同时,我们也对道路基层的材料做了方案比较:

推荐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序较为简单,早期强度增长迅速,而且抗裂性好、板体性好,尤其是作为沥青路面的基层,路面的变形与开裂现象将大为改善。

备选方案采用三渣基层,后期强度高,但碾压成型后需要养护时间,早期不能开放交通,相比推荐方案易出现裂缝等不易控制的质量问题。

道路结构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路面结构标准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要求,采用路面容许回弹弯沉、弯拉应力和容许剪应力三项指标进行设计。

机动车道路路面结构推荐如下:

面层:

5cmAC-13C型沥青砼

基层:

20cm二灰碎石基层

底基层:

20cm二灰碎石底基层

6.2.5路基处理

1、基底处理

本工程所处位置料源较丰富,且交通方便,故采用宕渣路基。

填料最大粒径要求路床(0~80cm)不大于10cm,路堤(80cm以下)不大于15cm,零填及路堑(0~30cm)不大于10cm。

(1)对填方路段首先清除路表耕植土。

清除杂草、树根、腐植物及其他杂物,清除的表土作为弃土。

在清表后,先进行原地面整平、夯实与碾压,并形成3%的施工横坡,以利于排水。

基底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应小于85%,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

(2)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应不小于30cm,并予以分层压实,压实度符合标准。

(3)横坡陡于1:

5的坡地上的填方路基,在填筑前,需将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台阶顶面做成2%~4%的反向横坡,以防路基滑动而影响其稳定性。

2、一般路基设计

一般路段施工时应先清除表层及老路边坡上20cm松散的填杂土或耕植土,再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压实度不低于85%;

应采用密实度较高的杂填土和其下性质较好的素填土层共同作为路基的天然持力层,路基填筑材料尽量采用宕渣填筑。

清除的表土不得用于路基填筑,应结合附近地形进行集中堆放,以便用于边坡等部位绿化防护。

3、挖方路段路基设计

本项目对于挖方路段,路基应进行超挖换填处理,超挖处理深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