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842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案.docx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案.docx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导学案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导案

【习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前后,现代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2.掌握新中国初期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实施的主要特点,认识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近现代民主制度实质、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异同。

【重点难点】

(1)重点: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项基本政治制度。

(2)难点: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

解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比较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近代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异同。

【法指导】

①通过新中国成立的一系列历史资料,培养生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培养生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的能力。

②通过生自主习和教师的启发,使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使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同时培养生的归纳能力。

③通过毛泽东主席撰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从诗词引入,增进生的人文素养。

④创设新情境,运用新材料,引导生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概括、评述,培养生研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对比,培养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

【知识链接】

一、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条件、创立标志、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的原因。

1.建立条件:

①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②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经验积累。

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抗击日军的同时,积极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实行“三三制”,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

解放战争中,在解放区农村建立由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在城市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也为后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累了经验。

2.创立标志:

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3.发展历程:

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制定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1966~197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陷于停顿。

④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4.特点:

是新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的原因:

①从历史上看:

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证明,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

②从国家性质看:

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新中国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从代表阶级利益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从经济基础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标志作用、主要职能、主要特点、重要地位和发展历程

1.历史背景: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主党派通过议会斗争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失败。

②在中共领导下,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战斗,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为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各阶层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民族资产阶级已经被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因此,民主党派已经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

必须实现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2.标志作用:

①标志: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形成。

②作用:

在团结各阶层、各阶级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主要职能:

1949~1954年,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一个统一战线组织而存在并继续发挥作用。

4.主要特点: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又是互相监督和合作的关系。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

它们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②多党长期合作。

③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即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④具有宪法保障。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同民主党派在宪法规定的权利、义务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经济独立和法律地位的平等是统一的。

5.重要地位:

中共是执政党。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其基本任务是:

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通过政协这个组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协商议政。

6.发展历程:

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标志着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②1966~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

③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人民政协迎新的春天。

【习过程】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________隆重举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的代表出席大会。

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

暂时代行将召开的____________的职能。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____当选为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当选为副主席。

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___,为新中国的首都,以____________为国旗,《____________》为代国歌,采用____________纪年。

任命____________为政务院总兼外交部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____________制度。

1954年,____________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____________职权,但政协作为____________组织继续存在,它的主要职能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

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____________。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____________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____________》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____________方法产生。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____________。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____制度。

宪法体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大会选举____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____________为副主席,____________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大会决定任命____________为国务院总。

____________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中国是由____________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为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规定,在“各少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____________。

”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____________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____________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民族区域和____________,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____________。

1947年,____________成立,后,新中国共成立了____________省级自治区,____________多个自治县(旗),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答案】

1.北平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海外华侨共同纲领全国人大临时宪法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北京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周恩政治协商全国人大全国人大统一战线组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爱国统一战线政治协商制度

2.共同纲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普选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人民代表大会

3.56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纲领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中央政府自治机关自治权利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百

【基础达标】

1.胡锦涛主席指出: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规定,参政党可以同执政党通过民主协商会、小范围谈心会、座谈会等形式,与执政党进行沟通。

还可以通过人民政协组织,在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进行沟通。

除了会议协商,参政党还可以向执政党提出书面建议。

”材料中所述以上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

B.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9年10月1日,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

D.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答案】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民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于1949年9月召开的新政协会议。

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参与国家民主政治生活,最早应该是在这个时候。

故选B。

2.《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的论文中指出:

“我们是根据中国民族历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革命的发展,采取了最适当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不采取苏联的民族共和国的制度。

”这主要表明()

A.民族政策的制定必须根据外国的经验

B.处民族关系的原则于中国古代的实践

.我国民族政策制定根本取决于本国的国情

D.苏联的民族共和国制度是错误的民族政策

【答案】A、B两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D项的说法不符合苏联的史实,也是错误的。

本道题中的材料“历史”、“经济”、“革命”等关键词,说明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国情决定国策。

3.“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少民族的意愿,在少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

”采用不同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A.少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有的少民族没有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少民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不同

D.不同少民族对党和政府的政策解不统一

【答案】A在不同的少民族推行不同的政策,根本取决于当时各民族经济政治发展的水平,也就是当时的国情。

B、、D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4.观察下列图片,图片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图1西藏大大门图250元人民币票样

图3新疆大图4青海大

A.我国坚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贯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