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6637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氟化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氟化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氟化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氟化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氟化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氟化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氟化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氟化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氟化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集成电路发展、新材料提质和协同应用等工程,完善节能环保用功能性膜材料,„„,促进新材料产品品质提升等。

公司氟化工、新型氯碱化工行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配套联系紧密。

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指出:

特种合成橡胶、工程塑料反渗透膜、特种分离及过滤材料等化工材料是重点发展方向。

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2017年12月《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石化产业绿色发展要完成四项重点任务: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规范园区发展;

二是加快升级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产品;

三是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四是健全行业绿色标准。

环保部2017年11月发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报告验收暂行办法》强调规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程序和标准,强化建设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市场监管总局和标准委2018年11月发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标准,该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该标准将于2019年03月01日起实施。

住建部等2018年12月发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2008(2018年版)。

工信部在公布的《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中,分别从产业布局、规模工艺与设备、节能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主要产品质量等方面对国内氟化氢行业设置了准入壁垒。

国家发改委在公布的《氯碱(烧碱、PVC)行业准入条件》中,分别从产业布局、规模、工艺与装备、能源消耗、环保等方面对国内新建氯碱生产企业设立了准入壁垒。

由于氟化工产业的原料氢氟酸和氯碱行业都具有高准入门槛,强化了国内氟化工行业的进入壁垒。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已经2018年10月12日国家统计局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

其他高性能树脂制造中的聚偏氯乙烯(PVDC)及共聚物;

合成氟树脂制造中的聚四氟乙烯(PFTE)、可熔聚四氟乙烯(PFA)、聚偏氟乙烯(PVDF)、聚全氟乙丙烯(FEP)、三氟氯乙烯共聚物(FEV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聚氟乙烯(PVF)、聚三氟氯乙烯(PCTFE)、三元共聚物(THV);

氟制冷剂制造氟制冷剂(零ODP,低GWP);

氟硅合成橡胶中氟橡胶(FKM)、聚氟醚橡胶、氟硅橡胶;

电池膜制造全氟燃料电池膜(质子膜);

新型功能涂层材料制造中氟涂料;

专用化学品及材料制造中的通用湿电子化学品(单剂)、功能湿电子化学品(混剂)、蚀刻液、显影液、剥离液、稀释剂、清洗剂、电子特种气体、光刻胶及配套试剂(集成电路)、CMP材料中的研磨液及配套化学品、研磨垫材料(集成电路)等与公司业务及战略规划相关的产品,列入该《分类》的重点产品和服务目录。

2016年9月《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印发,《规划》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两化融合等五个方面明确了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化工新材料、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强化危化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工园区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国际合作等八项主要任务。

涉及化工新材料创新发展方面:

氟硅材料行业推进苯基有机硅单体产业化进程;

重点发展高端氟硅树脂和橡胶、含氟功能性膜材料和高品质氟硅精细化学品;

加快发展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的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替代品;

功能性膜材料行业发展中高端软包装膜材料、聚氟乙烯(PVF)和聚偏氟乙烯(PVDF)背板膜。

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及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开始实施。

2017年9月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质检总局、能源局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中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VOCs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实施重点工业行业排污许可制,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VOCs排放总量控制,全国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关于推荐2017年第二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名单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7〕564号),将增加工信部门对绿色制造示范企业的配套政策,与相关产业政策的衔接,积极扶持先进绿色典型,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引领行业和地区绿色转型。

2017年工信部编制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7年版)》,高氟含量氟橡胶材料位列其中。

2017年12月环保部下发了关于公布《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第一批)》的公告,甲烷氯化物系列产品(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乙烯产品均被纳入了《名录》,对列入《名录》的化学品,应当针对其产生环境与健康风险的主要环节,依据相关政策法规,结合经济技术可行性,采取风险管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重大影响。

2017年6月,欧盟委员会发布(EU)2017/1000条例,修订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REACH)的法规(EC)NO1907/2006附件XVII中全氟辛酸(PFOA)类限制条款。

该法规于2017年7月正式生效。

安监总局2017年10月印发《安全生产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十三五”期间拟制定标准362项,其中强制性标准231项。

《通知》指出,为加强和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对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起到重要作用;

比对国际先进安全生产标准,修改完善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标准质量和技术水平。

2017年2月2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1,1,1,2-四氟乙烷(1,1,1,2-tetrafluoroethane)作出反倾销调查肯定性终裁,裁定强制应诉企业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三美化工有限公司以及具有单独税率地位的涉案企业的倾销幅度为148.79%;

基于不利可得事实,强制应诉企业浙江衢州联州致冷剂有限公司(本公司全资子公司)和其他中国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幅度为167.02%(中国普遍倾销幅度)。

2017年3月2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投票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1,1,1,2-四氟乙烷(1,1,1,2-tetrafluoroethane)做出反倾销肯定性产业损害终裁:

已经由美国商务部终裁裁定存在倾销行为的中国的1,1,1,2-四氟乙烷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美国商务部根据本裁决对涉案产品颁布反倾销税令。

2017年5月公司就美商务部拒绝给予单独税率上诉到美国国际贸易法院。

2018年10月11日,法院做出裁决,公司无法得到单独税率待遇。

2017年4月19日,商务部发布终裁公告,最终裁定原产于日本的进口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存在倾销,中国国内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并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决定自2017年4月20日起,对原产于日本的进口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为47.1%,实施期限为5年。

2017年9月28日,美国科慕公司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来自中国的PTFE树脂进行反倾销调查,对来自印度的PTFE树脂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2017年11月1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肯定性初裁裁决,确认中国和印度的调查产品对美国产业造成了损害。

2017年11月27日,美国商务部根据出口量,在提交分别税率申请的企业中选择了山东东岳和大金(中国)公司作为强制应诉企业。

2018年9月20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中国反倾销税率在54.41%~218.88%的终裁结果。

2018年10月3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来自中国的PTFE产品没有对美国企业造成损害,做出反倾销否定性产业损害终裁决定。

2019年1月30日,美国科慕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递交起诉申请书,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进口自中国的PTFE产品做出的无损害裁决提起诉讼。

2016年7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氢氟烃(HFC)单体产品不存在实质性损害或损害威胁,要求美国商务部仅对氢氟烃的混配类产品征收101.92%至216.37%的反倾销税。

对此结果,美国申诉方上诉到美国国际贸易法院。

2018年2月,法院做出决定,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此案做出重审。

2018年5月2日,ITC重审维持之前的裁定,并将此结果通报给美国国际贸易法院。

2018年11月20日,美国贸易法院就HFC无损害诉讼案做出了第二次裁判,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若干事实重新做出裁决。

2019年3月11日,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第二次重审中,基于在案证据,委员会再次认定美国混配产品与单质产品为两种不同产品,同时也认定自中国进口的产品并未对美国单质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者损害威胁。

其后,美国贸易法院将裁判是否支持委员会的第二次重审裁定。

己内酰胺反倾销政策:

2011年10月18日商务部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己内酰胺征收2.2%-25.5%的反倾销税,为期5年。

2017年10月22日,商务部决定继续对原产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己内酰胺实施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政策的继续实施,保证了国内产能的有效释放,有利于国内己内酰胺及下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美经贸摩擦:

自2018年7月6日以来,美国先后中国25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25%关税,公司氟制冷剂氢氟烃(HFC)系列单质产品被排除在美国301征税清单之外。

国家公布的对美征税清单中涉及公司聚偏氯乙烯(PVDC)和四氯乙烯(PCE)等21种产品。

中国于1991年签署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

HCFC-22属于《议定书》附件C第一类受控物质HCFCs,《议定书》第19次缔约方会议(2007年9月)通过了加速淘汰HCFCs的调整案,要求按《议定书》第5条第1款行事的缔约方国家(发展中国家)对HCFCs实施生产和消费的淘汰时间为:

2013年冻结在2009-2010年产量的平均水平上;

以该水平为基准,2015年削减10%;

2020年削减35%;

2025年削减67.5%;

2030年削减97.5%,所余2.5%用于2040年前的维修,但尚需2025年进行评估。

中国政府按照《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建立完善了含氢氯氟烃生产、消费和进出口控制及配额管理制度,建立生产配额管理体系,控制企业HCFCs生产水平及国内销售水平,保证生产行业和消费行业淘汰达到《议定书》要求,对HCFCs生产、销售、进出口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管,保持生产和各消费行业的平衡,保持HCFCs淘汰和国家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

2016年4月中国签署了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实质性文件--《巴黎协定》,2016年10月《巴黎协定》生效。

《巴黎协定》指出,欧美等发达国家继续率先减排并开展绝对量化减排,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提高减排目标。

2016年10月15日《蒙特利尔议定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关于削减氢氟碳化物的修正案。

修正案规定:

发达国家应在其2011年至2013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基础上,自2019年起削减HFCs的消费和生产,到2036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15%以内;

发展中国家应在其2020年至2022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的基础上,2024年冻结削减HFCs的消费和生产,自2029年开始削减,到2045年后将HFCs使用量削减至其基准值20%以内。

经各方同意部分发达国家可以自2020年开始削减,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可自2028年开始冻结,2032年起开始削减。

2017年7月,欧洲议会批准了旨在削减用于暖通、空调和制冷领域的氢氟碳化物(HFCs)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

基加利修正案生效日期为2019年1月1日。

截止2018年年底,中国尚未批准加入基加利修正案。

全球HFCs削减行动:

(1)欧盟的含氟气体法案:

2030年HFCs配额削减79%。

2017年生效的新的汽车空调指令,要求欧盟市场上的新车车用制冷剂GWP小于150。

N1级(车重大于1.3吨)不受此法规影响。

2018年1月1日起欧盟规定禁止在气雾剂中使用GWP值大于150的HFCs。

(2)美国环保署关于含氟气体的最终法案:

2024年禁止将R134a/R410a用于冷水机,2021年1月/2023年1月起禁止将R404A/407用作制冷剂。

(3)日本含氟气体修正案:

2018年起,禁止高GWP值制冷剂应用。

(4)澳大利亚宣布至2036年削减85%HFC配额。

2017年1月1日起欧盟MAC指令要求所有在欧洲销售的车辆必须采用全球变暖潜值低于150的制冷剂。

美国环境保护署已批准使用具有低全球变暖潜值的HFO-1234yf制冷剂替代R134a制冷剂,R134a已经计划于2021年禁止在新型乘务车和轻型卡车汽车空调系统中使用。

以上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公司将积极关注产业政策变化,尽早谋划应对措施,以抓住政策机遇,规避政策风险。

2、氟化工

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氟化工行业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六十多年发展,形成了氟化烷烃及ODS替代品、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和无机氟化物四大类产品体系和完整门类。

氟化工产品和材料品种多,性能优异,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较大,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各工业部门和高新技术领域,并且其应用范围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拓展,成为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关键化工新材料。

进入二十一世纪,凭借国内丰富的萤石资源优势,我国氟化工行业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氟化工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展新能源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所需的配套材料,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新常态,汽车、空调、电子信息、机械、新能源、医疗等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氟化工产品以其独特的性能,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年需求稳步增长。

至“十二五”末,目前,我国各类氟化工产品的总产能超过500万吨,产量超过300万吨,销售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来源:

《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从全球看,发达国家氟化工产业已进入成熟期,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并且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氟化工产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部分氟化工产品已突破技术垄断并形成规模优势和成本竞争优势。

由于发达国家已失去在部分氟化工产品上的成本竞争力,且受萤石资源的限制,发达国家将加快氟化工产业向中国的转移速度。

跨国公司纷纷独资或合资在中国设工厂、研发中心、区域总部、销售综合解决服务中心等主要从事原料采购、贸易及售后技术支持等服务。

但发达国家依旧把持高端的氟材料、氟精细化学品、功能制剂、高端化加工应用的垄断控制地位。

中国氟化工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主要为基础氟化工产品和通用氟化工产品为主,高端产品依赖进口,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工产品的高端化加工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拓展。

从国内看,氟化工近10年经历了低端重复建设,激烈竞争和弱势企业和劣势产能去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下的行业回升与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加速产业升级等三个阶段。

受2011年、2012年氟化工爆发性增长的影响,前几年,除原有氟化工企业进行产能扩张外,新进氟化工企业达二十余家(主要集中在江西、福建、山东、广东、重庆、湖南、辽宁阜新等地),从氢氟酸(HF)开始逐步介入含氟致冷剂(HFC-32、HFC-125)和含氟聚合物(TFE、PTFE或PVDF),产业链类同。

导致我国氟化工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不断扩大,产品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

氟化工基础原料和低端产品,其中以无机氟化物、氟化烷烃及ODS替代品等过剩较为明显,中高端产品不能满足内需,PVF、ETFE、PFA等尚未实现产业化,特殊用途氟聚合物品种少,含氟聚合物的加工应用整体水平不强。

由此造成基础氟化工企业装置开工率低、效益持续下降、恶性竞争等不良局面,严重影响我国氟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恶性竞争,行业主要产品价格出现了巨幅下降,迫使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生产装置持续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相反,少数龙头依托竞争优势保持经营稳定和发展。

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政策落实和安全环保监管趋严,以及化工园区优化布局,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氟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和龙头企业的发展。

从结构调整趋势上看,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氟化工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以资源为基础的通用产品的快速发展,我国己成为全球氟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

但由于我国氟化工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基础研究薄弱,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氟化工产品主要集中在产业链前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较为突出。

经过本轮调整,粗放型发展、走产能扩张而高速增长的时代已过去,转变发展方式,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跨越式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随着我国主要氟化工企业的壮大,尤其研发能力的增强,我国氟化工产品正在向高端化、高质化、精细化、高附加值、新用途品种方向发展。

氟致冷剂正处于升级换代进程。

二代氟致冷剂R22作为非原料(R22既是性能优异的终端氟致冷剂,又是有机氟化工的重要原料,用于生产新型氟致冷剂和含氟聚合物)的产量和消费量于2013年被冻结,并于2015年开始削减;

为弥补淘汰R22留下的巨大市场空间,预计未来三代氟致冷剂HFCs产品及其混配工质的需求将有较大的增长。

同时,氟致冷剂替代品向着零ODP,低GWP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在欧洲,家用冰箱冰柜、固定式制冷设备、单分体式空调系统等,要求致冷剂GWP值在150以内,从2015年以后分步实施;

在美国,HFCs也将加速淘汰;

在日本,大金公司主推HFC-32;

在中国,HCFCs已开始淘汰,HFCs未来存在淘汰的趋势(见上文“行业政策及变动趋势”)。

由于通用含氟聚合物产品承受产能释放、需求增长缓慢的压力,国内含氟聚合物将向高性能的中高端聚合物材料发展,向新品种和品种的系列化、差异化、高质化、专用化方向发展。

同时不排除出现利用新型氟聚合物的优异性能,主动与材料加工企业合作,共同挖掘新消费市场的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共同创造新的新消费产品,拓展发展空间。

自2011年氟化工行业达到周期高点后,随着经济下行、产能扩张无序,导致竞争过度,产品价格持续下行。

经过多年的行业调整,倒逼行业加速产业升级,优势企业不断壮大。

随着经济企稳,空调、汽车对氟致冷剂需求回升、其他下游对氟聚合物需求的回升,以及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安全环保监管趋严等,于2016年四季度开始,氟化工产品供需格局逐步改善,价格逐步回升,并保持良好趋势。

同时,行业竞争格局不断改善,有利于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需求上看,氟化工产品市场仍将良好增长。

氟致冷剂因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广泛应用于冰箱、家用空调、汽车空调等消费领域,占据了致冷剂市场的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升级、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新常态,空调、电冰箱、汽车等的产量、消费量、保有量均稳步增长,新增消费和维修累计增长的市场将直接拉动了氟致冷剂的消费需求。

含氟聚合物是有机氟行业中发展最快、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处于产业链的中后端,产品附加值高,因其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和耐腐蚀、耐温、不粘、良好的自润滑性等独特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

随着氟聚合物的新品种和新加工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含氟聚合物成长空间广阔。

含氟精细化学品主要包括含氟医药、含氟农药、含氟染料、表面活性剂、织物整理剂、液晶材料等,产品附加值高、种类丰富、用途广泛,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供给上看,随着近几年产品价格的持续回升,行业盈利大幅改善。

但作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重污染、安全生产风险高的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下,受产品、安全、环保、土地规划、能源消耗等产业政策,以及资金、技术、安全生产与环保设施、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约束越来越强,行业投资受到一定抑制,主要有效投资集中在产业链延伸端。

同时,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优势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不排除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能继续去化。

从市场机遇上看,消费的自然增长、产能释放减缓、长期停工产能的去化,以及市场需求回升将有利于行业的企稳回升,并为优势企业储备发展势能。

随着中国启动了HCFC削减淘汰,在供给减少下不排除推动其价格回升,并将增加更加绿色环保的替代产品HFCs市场空间,同时,随着国家促进汽车、家电消费和振兴乡村经济政策措施的不断实施,家电存量更新周期逐步到来,中国城镇化发展以及东南亚等新兴国家需求的不断增长,不排除给氟制冷剂带来良好的市场机遇。

随着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将给性能优异的氟新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电子化学品带来新的应用市场。

3、氯碱化工

基于氯碱行业发展趋势的正确研判和氟化工核心主业、氟氯联动战略的确立,公司已进行了氯碱产品结构调整,先后淘汰了年产10万吨隔膜法烧碱、23万吨PVC生产装置及电石法VCM等装置,优化提升46万吨离子膜法烧碱装置、甲烷氯化物装置,发展壮大、PCE、TCE、VDC、PVDC等特色氯碱产品,实现由基础氯碱化工向与氟化工配套转型,逐步向PVDC为主的氯碱新材料转型,形成自我特色的氯碱化工产业,使公司氟化工和氯碱化工两个业务紧密联动,发挥协同效应,降低成本,实现收益最大化,实现与其他氯碱企业差异化竞争。

就公司现有的氯碱产品来看,烧碱产品产品价格因素,且为含水比例大的液体产品,销售半径内有限,具有区域经济特征。

同时,因其与氯气同为联产,且大量氯气不宜为储存和运输,因而其产能受氯气平衡制约。

公司烧碱主要供给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