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646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6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docx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docx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条线领导

备课人

崔淑玲

使用时间

导学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能举例说明并掌握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3、知道调查的一般方法,并学会做调查记录。

4、掌握生物圈的范围。

5、知道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一

★1、生物的特征。

2、调查的一般步骤:

3、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具体步骤:

 

★4、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自学指导二

★1、生物圈的范围。

 

2、思考:

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吗?

说明你的理由。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

 

导学案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学习目标

1、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掌握常见的生态系统的特点。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一:

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另一类是。

(2)生物因素是指。

(3)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此外还有、。

(4)在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探究可以分为六个环节,分别为、

、、、、。

在两种实验环境的中央分别放置的鼠妇,此实验为。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和。

(2)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常见实例:

等。

(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生物也在不断,适应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自学指导二: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例如:

、、、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

3、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概念:

食物网概念: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的的。

自学指导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生态系统的类型

特点

较湿润地区,生物种类较多。

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有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分布在干旱地区,生物种类较少,缺少高大植物

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动物种类较多,植物多为微小的浮游生物

有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组成

多水或过湿条件下形成,例如沼泽。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较少

消费者主要是人,而不是野生动物,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少

2、自然生态系统:

生物在中形成的各种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和介于两者之间的。

3、人工生态系统:

在人工改造或建造的环境中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为主。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条线领导

备课人

崔淑玲

使用时间

导学案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学习目标

1、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并且掌握使用显微镜的规范操作。

2、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熟练的制作临时装片。

3、掌握植物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学会画细胞结构图。

4、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学习指导

自学指导一:

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1、据图填写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与安放:

右手握住,左手托住,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cm处略偏左。

(2)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对光:

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光线太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

(4)观察:

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夹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沿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眼睛要看着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

沿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眼睛要看着目镜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整理。

3、显微镜的有关使用方法。

(1)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和高倍镜的规律特点:

比较

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细胞体积

物镜与标本的距离

视野明暗

低倍镜

高倍镜

(2)显微镜下污点判断的方法:

由于五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三个部位,若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着移动,说明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若转动目镜污点随着转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换一个物镜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3)显微镜下将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的技巧:

因为显微镜视野的局限性,所以需要将要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所以物像在哪一方就应向哪一方移动,如物像在左上方就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物像在右下方就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4)外形上区分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长度成正比,即低倍物镜镜头短,高倍物镜镜头长;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长度成反比,即低倍目镜镜头长,高倍目镜镜头短。

(5)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操作技巧:

先将所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由于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所以应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选用凹面反光镜,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即可。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与放大倍数的乘积。

★(7)成像特点: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

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看到的物像变,视野中细胞的数目变。

自学指导二:

观察植物细胞

★1、玻片标本的类型:

根据制作方法分为:

(1)﹣﹣﹣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2)﹣﹣﹣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3)﹣﹣﹣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根据保存时间分为和。

★2、植物临时玻片的制作

(1)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和(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2)制作过程:

①擦---用洁净的纱布把和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撕----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④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⑤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实验)。

⑥染----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⑦吸----用吸水纸再盖拨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3、植物细胞的结构

 

控制物质进出和保护作用。

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植物体:

储存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是细胞呼吸作用场所

:

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有细胞液,储存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

自学指导三、观察动物细胞

★1、动物(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标本的制作

①擦---用洁净的纱布把和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漱---用蒸馏水漱口。

④刮----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⑤涂----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⑥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实验)。

⑦染----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⑧吸----用吸水纸再盖拨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

控制物质进出和保护作用。

动物体细胞质:

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细胞核:

储存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线粒体: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是细胞呼吸作用场所。

★3、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相同点是: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等;

不同点是: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液泡和叶绿体等,动物细胞则没有。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两个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和线粒体;

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一个能量转换器:

线粒体。

条线领导

备课人

崔淑玲

使用时间

导学案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学习目标

1、知道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以及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2、掌握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遗传信息库,说出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3、掌握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4、知道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学习指导

自学指导一: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水和蔗糖,以及许多其他物质都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的,是比更小的微粒。

★2、细胞中的物质

细胞中有很多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称为,例如:

、、等。

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有碳,称为,例如:

、、和。

★3、细胞膜的功能是,能够让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4、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

将光能转变为,并储存在它所制造的内。

(2)线粒体:

使与氧结合,转变成,并释放,供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需。

(3)因此,和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自学指导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DNA: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主要存在于中,它的结构像。

2、染色体:

(1)组成:

染色体是由和组成的。

(2)特点:

容易被染成深色的物质。

每一种生物体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的。

染色体数量的恒定对生物体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

3、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文字描述:

细胞核中含有多条,染色体有DNA和蛋白质组成。

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一定数量的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染色体、DNA、基因与细胞核之间的包含关系。

 

4、细胞是、和的统一体。

细胞的生活需要和。

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能够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

细胞的控制中心为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中有,DNA上有。

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自学指导三: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细胞的生长:

、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取,并且转变成自身的物质,逐渐增大,这就是。

★2、分裂过程: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时,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

★3、染色体的变化:

分裂时,先复制后一分为二,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的和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的和也相同。

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有的是一样的。

4、细胞分裂的意义: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不仅与繁殖新个体有关,而且能促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不断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证生物体质正常生命活动。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四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