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习题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498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环境学》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环境学》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环境学》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筑环境学》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筑环境学》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环境学》习题参考答案.doc

《《建筑环境学》习题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环境学》习题参考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环境学》习题参考答案.doc

1.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能时具有选择性,它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增温是非常微弱。

主要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升温。

而地面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对大气的长波辐射。

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地面温度决定了空气温度。

2.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答:

有效天空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查空气水蒸气表,可知:

t=25℃时,ed=31.67mbar

查表2-2,Td=32.2+273.15=305.35K,另外,T0=25+273.15=298.15K

∴计算得:

Tsky=100×(74.2-9.4S)1/4

如果没有大气层,可以认为S=1,则计算求得:

Tsky=283.7K

3.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

由于晴朗夜空的天空有效温度低,树叶表面与天空进行长波辐射,使得叶片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所以出现结露或结霜现象。

4.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

答:

水体和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热岛效应,一方面植被覆盖地面,可减少地面吸收的热量,另一方面,水体和植被的蒸发量加大,带走了城市空间的一部分热量,这些都有利于城市空气温度的降低。

水体蓄热能力大,有利于降低日间热岛强度。

5..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

答: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由公式可以看出,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不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还与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吸收率有关。

6.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答:

玻璃对不同波长的辐射有选择性,对于可见光和波长为以下的短波红外线透过率可达80%以上,而对太阳辐射中的远红外线和紫外线透过率很低,所以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不只有可见光,还有以下的短波红外线。

4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是否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

答:

冷负荷和得热不是同一概念,只有进入空气中的那一部分得热才是冷负荷。

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首先会被各种表面吸收和贮存,当这些表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时,就会有部分热量以对流换热的形式进入空气中,形成瞬时冷负荷。

5.围护结构内表面上的长波辐射对负荷有何影响?

答:

围护结构内表面会将热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传给室内其它表面,提高其它表面的温度。

当这些表面的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温度时,就会有热量以对流的形式进入到空气中,而形成瞬时冷负荷。

如果没有长波辐射,则得热=负荷。

6.人的代谢率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人体的发热量和出汗率是否随环境空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答:

人体的代谢率由肌肉活动强度、环境温度、性别、年龄、神经紧张程度等因素决定。

人体的代谢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比较稳定的,当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代谢率都会增加。

但人体的代谢率最显著的决定因素是肌肉活动强度,因此当活动强度一定时,人体的发热量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近似看成常数,但随着环境空气温度的升高,人体的显热散热量会减小,潜热散热量会增加,出汗率增加。

7.“冷”与“热”是什么概念?

单靠环境温度能否确定人体的热感觉?

湿度在人体热舒适中起什么作用?

答:

人体能感受外界温度变化是因为在人体皮肤层存在温度感受器。

因为人有体温调节系统,对环境有显著的适应性,所以单靠环境温度不能确定人体的热感觉。

空气湿度增加能改变皮肤的湿润度,皮肤的湿润度的增加被感受为皮肤的“粘着性”增加,从而增加了热不舒适感。

8.人体处于非热平衡时的过渡状态时是否适用热舒适方程?

其热感觉描述是否适用PMV指标?

PMV指标在描述偏离热舒适状况时有何局限?

答:

因为热舒适方程是在人体处于热平衡状态即人体蓄热量S=0的前提下得出的,而人体处于非热平衡的过渡状态时,过程代谢率不再稳定,所以人体处于非热平衡时的过渡状态时不适用热舒适方程。

其热感觉描述是不一定适用PMV指标的,人在动态环境中的热感觉可用一些其他的热舒适性指标来描述,如:

相对热指标RWI、热损失率HDR、热应力指数HIS和风冷却系数WCI等。

因为PMV指标是将反映人体对热平衡的偏离程度的人体热负荷TL引入得出的。

但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生理差别,偏离热舒适状况时,人体的皮肤平均温度、出汗率等会因人而异,所以PMV指标在描述偏离热舒适状况时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9.HIS、WCI与PMV、PPD应用上有何区别?

答:

HIS、WCI分别用在远偏离热舒适区的高温和低温环境及具有热失调危险的环境中,用热感觉来作为生理应变的指标是不够的;而PMV、PPD是稳态热环境下的热舒适性评价指标。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